水经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河水自朔方东转,径渠搜县故城北。朱此十四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董佑诚曰:《汉志》县属朔方郡。后汉省。当在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之东,接左翼后旗界。《地理志》朔方有渠搜县,东部都尉治,朱东讹作中,各本皆同,[一三]说见上。王莽之沟搜亭也,赵云:今本《汉书》落亭字。会贞按:赵谓《汉志》落亭字,是也。盖莽改朔方郡为沟搜,则此县当有亭字,以别于郡名。凡莽改郡县同名者,其县例有亭字。《礼 三朝记》曰:北发渠搜,南抚交趾。[一四]此举北对南,朱举讹作与,戴改,赵同。守敬按:明抄本作举,《禹贡》之所云析支、渠搜矣。赵云:《禹贡锥指》曰,傅同叔云,陆氏曰,《汉志》朔方郡有渠搜县,《武纪》云,北发渠搜是也。以余考之,汉朔方之渠搜,非此所谓渠搜,此亦当是金城以西之戎也。后世种落迁徙,故汉有居朔方者。若禹时渠搜居朔方,则不应浮积石,陆说非也。渭按,《水经》,河水自朔方东转,径渠搜县故城

北。《注》云,《礼 三朝记》曰,北发渠搜,南抚交趾,此举北对南,《禹贡》之所云析支、渠搜矣。误始道元,而陆氏因之。《大戴礼》、《汉武诏》,并有《三朝记》语,渠搜与交趾对举,则不在朔方可知。《凉土异物志》曰,古渠搜国在大宛北界。《隋书 西域传》曰,鏺汗国,都葱岭之西五百余里,古渠搜国也。渠搜之在西域明矣。守敬按:《汉武纪》北发渠搜,[一五]南抚交趾,此举北以南为对也。《禹贡》渠搜在雍州西北,[当作此,属下。]渠搜在朔方。今考《大戴礼》,只北发渠搜南抚交趾二语。举北对南以下,皆臣瓒说,已明谓《禹贡》之渠搜在西。此渠搜在北,一西一北,判然两地,是瓒不以在北者为《禹贡》之渠搜。郦氏从瓒说,何得谓即《禹贡》之渠搜耶?《注》原文《禹贡》上,必有非字,而今脱之。又《礼 三朝记》上,当有臣瓒云三字。会贞按:钱大昕曰,《大戴礼 少闲》篇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之文,凡四见,而南抚交趾仅一见,其文又不相属,则非以南北对举明矣。[卢辩注《大戴》,以北发为北狄地名。]孔子三见哀公,为《三朝记》七篇,今在《大戴记》即《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闲》七篇也。瓒何不考而妄为此说乎?惟《公孙宏传》载元光五年,制词,有北发渠搜,南抚交趾之语,明以南北相对,此实制词之误。渠搜西域之国,以为北方,亦未通于地理。然则臣瓒承用武帝制词,虽本《三朝记》之文,而非《三朝记》之义,又不知《三朝记》之渠搜即《禹贡》之渠搜,而谬以为朔方之渠搜。郦氏未遑参稽而遂沿之。

河水又东,朱无东字,赵同,戴增。径西安阳故县城南,朱无县字、南字,赵、戴增。守敬按:《汉志》亦作西安阳,汪校云,代郡东安阳,阚骃曰,五原有安阳,故此加东也。据此不当有西字。然《 水》篇

引《地理风俗记》,五原有西安阳,故此加东也,则当作西安阳,故上引《史记音义》虽省称安阳,《集解》仍作西安阳。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五原郡,汉末废。当在今乌喇特旗南,北距阴山,南临河水。王莽更之鄣安矣。赵据《汉志》鄣改漳。戴改同。会贞按:非也。汪本《汉志》作鄣,与障同。西安阳本与成宜之田辟城近,或西安阳自有障,亦未可知。[稒阳亦有石门障。]赵乃据毛本《汉志》改作漳,戴从之,亦思漳安何义耶?

河水又东,朱无又字,赵同,戴增。径田辟城南,董佑诚曰:当亦在乌喇特旗南,为西安阳之东。《地理志》曰:故西部都尉治也。守敬按:见成宜县下。

屈东过九原县南,朱此七字误入《注》内,戴改《经》。全、赵同。

河水又东,径成宜县故城南,朱此十一字讹作《经》,戴改《注》,云:今考成宜、宜梁县皆在九原之西,河水又东,乃承上《注》文田辟城。全、赵改同。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五原郡,汉末废。王莽更曰艾虏也。守敬按:师古曰,艾读曰刈。

河水又东,径原亭城南。朱此九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阚骃《十三州志》曰:中部都尉治。赵云:原亭,今本《汉书》作原高,疑彼文为误。盖中部治原亭,西部治田辟,辟与壁同,城障之名。二语皆孟坚自注,道元不应一引班《书》,一引阚《志》也。似《十三州志》曰下,别有阚语,而今缺

失矣。会贞按:郦氏好奇,往往有事同出一书,而复引他书以示博者,此不引《汉志》而引阚说,即斯意也。赵乃谓曰,下别有阚语而今缺失,未达郦意。

河水又东,径宜梁县之故城南。朱此十二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五原郡,汉末废。阚骃曰:五原西南六十里,今世谓之石崖城。

河水又东,径副阳城南,朱此九字讹作《经》,副作稒。《笺》曰:稒阳,旧本作副阳。戴改《注》,全、赵同,并作稒。戴云:考《汉志》五原郡下,东部都尉治稒阳,即此稒阳城也。亦谓之稒阳塞,别有稒阳县故城,塞在县西北。董佑诚曰:旧本皆作副阳,或郦氏所见《汉书》本作副阳,亦未可定,今姑阙疑,仍从旧本。自西安阳以下诸城,当并在今乌喇特旗之南,大河之北,东西相列。守敬按:《汉志》,都尉不必治县城,如上郡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西河郡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皆因无县,叙于郡下。此副阳有城而无县,故亦叙于郡下。若是稒阳,则当叙于县下。而《汉志》及郦《注》稒阳县下,皆不言东部都尉治,则副阳是而稒阳非,审矣。戴氏不知稒阳为副阳之误,而据《史记 魏世家》塞固阳之文,以稒阳城为稒阳塞。然《正义》明指固阳县言,且《汉志》何不言治稒阳塞?董谓或郦氏所见《汉书》本作副阳,犹两歧之见,其实当据《注》旧本,以订今本《汉志》之误。东部都尉治。赵云:《汉志》此语在五原郡下,而稒阳县下反无之。道元《注》于临沃县下,重叙河水又东径稒阳县故城南,一地而再见,岂别是一城耶?[一六]殆不可晓也。守敬按:副阳城在河阴、九原、临沃之西,稒阳故城在河阴、九原、临沃之东,《注》文叙次分明,截然两城。赵因今本《汉志》误副阳为稒阳,今本郦《注》亦误,遂与

稒阳县城混视,几不敢定为是一是二,亦太无识别矣。又东,径河阴县故城北。朱径上有脱文,戴增又字。赵增又东二字。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五原郡,汉末废。当在今鄂尔多斯左翼后旗界内。

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董佑诚曰:二《汉志》,五原郡治九原县,汉末废。《元和志》,敬本故城在中受降城北四十里。贾耽《古今述》曰,以地理求之,前代九原郡城也。当在乌喇旗东南境。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守敬按:《史记 赵世家》,武灵王攘地,西至九原。《汉志》五原郡,秦九原郡。《通典》,赵置,秦因之。汉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原也。守敬按:全氏《汉志稽疑》云,汉初,入匈奴,武帝始与朔方同置,非但更名而已。王莽之获降郡成平县矣。西北接对一城,盖五原县之故城也,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五原郡,汉末废。当在今乌喇特旗之东,近茂明安旗界。王莽之填河亭也。《竹书纪年》云:戴删云字。魏襄王十七年,今本《竹书》周隐王十三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貉服矣。朱戍作伐,貉作貂,《笺》曰:今《竹书》作适子代史。全云:伐吏当是戍吏,貂服当是貉服之误。貉服即胡服也,北方豸种曰貉。戴、赵改戍改貉。守敬按:《大典》本作戍吏。其城南面长河,北背连山,守敬按:此二句申叙五原长河即大河,连山即阴山。上言河水径九原南,九原西北

接五原,下言阴山在五原北,则五原南为长河,北为连山,故谓其城面长河,背连山也。秦始皇逐匈奴,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筑亭障为河上塞。徐广《史记音义》曰:阴山在五原北,即此山也。朱阴并作陶。赵云:《史记 始皇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此陶山是阴山之误,阴、陶字形相似故耳。非别有一陶山也。刘向《七略》,古文或误以见为典,以陶为阴,如此类多。始皇三十三年,朱讹作二十四年。全云:《史记 年表》是三十三年。赵、戴改三。守敬按:《年表》三十三年,蒙恬将三十万筑长城河上,则全说是,故赵、戴从之。但《始皇本纪》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年表》同。《注》下文明引其辞,疑三十三年是三十四年之误。起自临洮,东暨辽海,守敬按:二句详下。西并阴山,筑长城及南越也。赵、戴及下增开字。守敬按:《史记》无开字,《史记志疑》谓及字当作取。昼警夜作,民劳怨苦,守敬按:二句未详所出。故杨泉《物理论》曰: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守敬按:《意林》、《御览》作脯。不见长城下,尸骸守敬按:《意林》作白骨。相支拄。按:《意林》[一七]五、《御览》五百七十一并引《物理论》此条。其冤痛如此矣。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按:《恬传》堑作壍。按:《括地志》,秦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

水。不能不绝地脉,此固当死也。守敬按:自蒙恬临死以下,《史记 蒙恬传》文。

又东过临沃县南,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五原郡,汉末废。当在今乌喇特旗东南,接归化城土默特界,苏尔哲河之西。

王莽之振武也。河水又东,枝津出焉。董佑诚曰:枝津见下。

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朱此十九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鄣,赵、戴改鄣作障。守敬按:见稒阳县下。即此山也。董佑诚曰:当在今茂明安旗南,乌喇特旗东。西北趣光禄城。赵云:《汉志》,五原郡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还,诏遣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等,将万六千骑,送单于居幕南保光禄。朱保作堡,赵据黄本改,戴作保。守敬按:明抄本作保。以上《汉书 宣帝纪》文。徐自为所筑城也,守敬按:此句孟康《注》文。《汉书 武帝纪》,太初三年,遣光禄大夫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故城得其名矣。城东北即怀朔镇城也。守敬按:此后魏六镇之一。《魏书 孝文帝纪》,太和十八年八月,幸怀朔镇。《地形志》,朔州本汉五原郡,延和二年置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通典》,镇在马邑郡北三百余里。董

佑诚曰,《元和志》,光禄城东北有怀朔古城,在今中受降城界,向北化栅侧近。光禄城当在今乌喇特旗界内,怀朔城当在今茂明安旗界内。其水自障东南流,径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孙星衍曰:石门水,俗以为皇甫川,在今府谷县北,东入河。会贞按:孙说于地望大差,此尚在今归化城之西,去府谷甚远,安得以皇甫川当之?董佑诚曰:今苏尔哲河,自茂明安旗南,南流入河,当即石门水也。

河水又东,径稒阳县故城南。朱此十一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董佑诚曰:《汉志》,县属五原郡,后汉省。当在今归化城所属萨拉齐厅西境,苏尔哲河之东,南临大河。王莽之固阴也。此下,朱有《地理志》曰自县北出石门障十一字,与上复,系衍文,今删。戴本有。河水决其西南隅,又东南,枝津注焉。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田,南北二十里。[一八]注于河。全改南北作南流,赵从之。会贞按:非也。《注》叙河水东流,又东南流,此枝津既东流七十里,如又南流二十里,何能注于河?窃以此句无讹误,惟上北溉田之北字,当移于下注字上,作北注于河,方合。董佑诚曰,水当在今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北境。

河水又东,径塞泉城南而东注。朱此十二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董佑诚曰:城当在今萨拉齐厅西境。

又东,过云中桢陵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

大河东径咸阳县故城南,董佑诚曰:二《汉志》县属云中郡,汉末废。当在今萨拉齐厅西境。王莽之贲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