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语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後集上(2)

師得法安國師。隱於嶽之龐塢。一日。有神人率羣從謁師。師覩其貌。奇偉非常。乃問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彼曰。師寧識我耶。師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耶。彼曰。吾此嶽神也。能生死於人。師安得一目我哉。師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苟能壞空及汝。吾則不生不滅也。汝尚不能如是。又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我亦聰明正直於餘神。詎知師有廣大之智辯乎。願授以正戒。令我度世。師曰。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無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師戒我身為門弟子。師即為張座。秉鑪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應曰能。不能。即曰否。曰。謹受教。師曰。汝能不婬乎。曰。我亦娶也。師曰。非謂此也。謂無羅欲也。曰。能。師曰。汝能不盜乎。曰。何乏我也。焉有盜取哉。師曰。非謂此也。謂嚮而福淫。不供而禍善也。曰。能。師曰。汝能不殺乎。曰。實司其柄。焉曰不殺。師曰。非謂此也。謂有濫悞疑混也。曰。能。師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有妄乎。師曰。非謂此也。謂先後不合天心也。曰。能。師曰。汝不遭酒敗乎。曰。能。師曰。如上是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能如是。則先天地生不為精。後天地死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盡寂默而不為休。信此。則雖娶非妻也。雖嚮非取也。雖柄非權也。雖作非故也。雖醉非惽也。若能無心於萬物。則羅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悞疑混不為殺。先後違天不為妄。惛荒顛倒不為醉。是謂無心也。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及無我。孰為戒哉。神曰。我神通亞佛。師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神竦然避席。跪啟曰。可得聞乎。師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師曰。汝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乎。曰。不能。師曰。是謂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羣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為三不能也。定業亦不牢久。無緣亦是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減。亘無一人能主其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神曰。我誠淺昧。未聞空義。師所授戒。我當奉行。今願報慈德。效我所能。師曰。我觀身無物。觀法無常。塊然更有何欲耶。神曰。師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小神功。使已發心。初發心。未發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師曰。無為是。無為是。神曰。佛亦使神護法。師寧墮叛佛耶。願隨意垂誨。師不得已而言曰。東巖寺之障。莽然無樹。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神曰。已聞命矣。然昏夜必有喧動。願師無駭。即作禮而去。師門送而目觀之。見儀衛逶迤。如王者之狀。其夕。果有暴風吼雷。棟宇搖蕩。師曰。神言徵矣。眾可無怖。詰旦和霽。則北巖松栝盡移東嶺。森然行植。師謂其徒曰。毋令外知。人將妖我。曰。吾始居寺東嶺。吾滅。汝必置吾骸於彼。言訖。若委蛻焉。

嵩山峻極和尚

僧問。如何是修善行人。師曰。擔枷帶鎖。曰。如何是作惡行人。師曰。修禪入定。曰。某甲淺機。請師直指。師曰。汝問我惡。惡不從善。汝問我善。善不從惡。僧良久。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惡人無善念。善人無惡心。所以道。善惡如浮雲。俱無起滅處。僧於言下大悟。後破竈墮聞舉。乃曰。此子會盡諸法無生。

南陽慧忠國師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帝命師試驗三藏。纔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那。對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去西川看競渡。良久。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良久復問。汝道老僧只今在甚麼處。藏罔測。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藏無對。

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三應。師曰。將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

南泉到參。師問。甚麼處來。曰。江西來。師曰。還將得馬師真來否。曰。只這是。師曰。背後底呢。南泉便休。

丹霞來訪。值師睡次。乃問侍者耽源云。國師在否。者曰。在即在。祇是不見客。霞云。太深遠生。者云。莫道上座。佛眼也覷不見。霞云。龍生龍子。鳳生鳳兒。師睡起。侍者舉似師。師打二十棒趁出。丹霞聞。云。不謬為南陽國師。

師問紫璘供奉。甚處來。云。城南來。師云。城南草作何色。云。作黃色。師乃問童子。城南草作何色。云。作黃色。師云。只這童子亦可簾前賜紫。對御談玄。

耽源應真禪師

吉州耽源山應真禪師。為國師侍者時。一日。國師在法堂中。師入來。國師乃放下一足。師見便出。良久却回。國師曰。適來意作麼生。師曰。向阿誰說即得。國師曰。我問你。師曰。甚麼處見某甲。師又問。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如何。國師曰。幸自可憐生。須要覓箇護身符子作麼。

國師諱日設齋。有僧問曰。國師還來否。師曰。未具他心。曰。又用設齋作麼。師曰。不斷世諦。

宋太宗皇帝

一日。幸相國寺。問看經僧曰。是甚麼經。曰。仁王經。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却在卿手裏。無對 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曰。塔主。曰。朕之塔。因甚卿作主。無對 僧朝。宗問。甚處來。曰。廬山臥雲庵。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因甚到此。無對 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曰。甚處相見來。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曰。以何為驗。無對 京寺回祿。藏經燬。僧乞宣賜。召問。昔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無對 宗嘗夢神人報曰。請陛下發菩提心。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無對。

茶陵郁山主

師不曾行脚。因廬山有化士至。論及宗門中事。教看僧問法燈。百尺竿頭如何進步。燈曰。噁。凡三年。一日。乘驢度橋。一蹋橋板而墮。忽然大悟。遂有頌云。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因茲更不遊方。

樓子和尚

師不知何許人。亦不知其名氏。一日。偶經遊街市間。於酒樓下整韈帶次。聞樓上人唱曲云。你既無心我便休。忽然大悟。因號樓子焉。

福州雲頂禪師

有居士問。洞山道。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未審是甚麼物。師曰。擔鐵枷。喫鐵棒。曰。天地黑。山河走。師曰。閻老殿前添一鬼。北邙山下臥千年。曰。快活。快活。師曰。也是野狐吞老鼠。

無名老宿

師一夏不為師僧說話。有僧歎曰。我祇恁麼空過一夏。不敢望和尚說佛法。得聞正因兩字也得。老宿聞。乃曰。闍黎莫嘶速。若論正因。一字也無。道了。扣齒云。適來無端。不合與麼道。鄰壁有一老宿聞。曰。好一釜羹。被一顆鼠糞污却。

無名婆子

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巖。三冬無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養得箇俗漢。遂遣出。燒却庵。

有一僧參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問。婆有眷屬否。曰。有。僧曰。在甚麼處。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屬。僧曰。婆莫作師姑來否。曰。汝見我是甚麼。僧曰。俗人。婆曰。汝不可是僧。僧曰。婆莫混濫佛法好。婆曰。我不混濫佛法。僧曰。汝恁麼豈不是混濫佛法。婆曰。你是男子。我是女人。豈曾混濫。

處州法海立禪師

師因徽宗革本寺作神霄宮。師陞座。謂眾曰。都緣未徹。所以說是說非。蓋為不真。便乃分彼分此。我身尚且不有。身外烏足道哉。正眼觀來。一場笑具。今則聖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佛頭添箇冠兒。算來有何不可。山僧今日不免橫擔拄杖。高挂鉢囊。向無縫塔中安身立命。於無根樹下嘯月吟風。一任乘雲仙客來此呪水書符。叩牙作法。他年成道。白日上昇。堪報不報之恩。以助無為之化。祇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然雖如是。且道山僧轉身一句作麼生道。還委悉麼。擲下拂子。竟爾趨寂。郡守具奏。詔仍改寺額曰真身。

歐陽文忠公

公昔官洛中。一日。遊嵩山。却去僕吏。放意而往。至一山寺。入門。修竹滿軒。霜清鳥啼。風物鮮明。文忠休於殿陛。旁有老僧閱經自若。與語不甚顧答。文忠異之。問曰。道人住山久否。對曰。甚久也。又問。誦何經。對曰。法華經。文忠曰。古之高僧。臨生死之際。類皆談笑脫去。何道致之耶。對曰。定慧力耳。又問。今乃寂寥無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念在定慧。臨終安得亂。今之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定。文忠大喜。不自知膝之屈也。

無名僧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忽見一鬼使來追。僧告曰。某甲身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為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言訖不見。至七日後。覓其僧了不可得。後有人舉問一僧。若被覓著時。如何抵擬他。

又無名僧

僧在經堂內不看經。每日打坐。藏主曰。何不看經。僧曰。某甲不識字。藏主曰。何不問人。僧近前叉手鞠躬曰。這箇是甚麼字。藏主無對。

僧入冥見地藏菩薩。地藏問。你平生修何業。僧曰。念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為是說。是不說。僧無對。

無名古德

師一日不赴堂。侍者請赴堂。德曰。我今日在莊上喫油糍飽也。侍者曰。和尚不曾出入。德曰。汝去問莊主。者方出門。忽見莊主來謝和尚到莊。

天竺證悟法師

師依白蓮僊法師。嘗患學者囿於名相。至以天台為文字之學。南宗鄙之。乃謁護國此庵元禪師。夜語次。師舉東坡宿東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元曰。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曰。祇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箇消息。元曰。是門外漢耳。曰。和尚不吝。可為說破。元曰。却祇從這裏猛著精彩覰捕看。若覰捕得他破。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師通夕不寐。及曉。鐘鳴。去其祕畜。以前偈別曰。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特以告元。元曰。向汝道是門外漢。師禮謝。未幾。有化馬祖殿瓦者。求語發揚。師書曰。寄語江西老古錐。從教日炙與風吹。兒孫不是無料理。要見冰消瓦解時。此庵見之。笑曰。須是這闍黎始得。

淨居尼玄機

師常習定於大日山石窟中。一日。忽念曰。法性湛然。本無去住。厭喧趨寂。豈為達耶。乃往參雪峯。雪峯問。甚處來。曰。大日山來。雪峯曰。日出也未。師曰。若出則鎔却雪峯。雪峯曰。汝名甚麼。師曰。玄機。雪峯曰。日織多少。師曰。寸絲不挂。遂禮拜退。纔行三五步。雪峯召曰。袈裟角拖地也。師回首。雪峯曰。大好寸絲不挂。

賣鹽翁

有一僧去覆船。路逢一賣鹽翁。僧問。覆船路向甚麼處去。翁良久。僧再問。翁曰。你患聾那。僧曰。你向我道甚麼。翁曰。向你道覆船路。僧曰。翁莫會禪麼。翁曰。莫道會禪。佛法也會盡。僧曰。你試說看。翁挑起鹽籃。僧曰。難。翁曰。你喚這箇作甚麼。僧曰。鹽。翁曰。有甚麼交涉。僧曰。你喚作甚麼。曰。不可更向你道是鹽。

僧文通慧

師。河南開封白雲寺僧也。其師令掌盥盆。偶有市鮮者濯於盆。文恚擊之。遽隕。因潛奔華州總持寺。久之。為長老。蓋二十年餘矣。一日。忽語其徒曰。二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當了。眾問故。曰。日午當自知之。遂趺坐以俟。時張浚統兵至關中。一卒持弓矢至法堂。瞪目視文。將射之。文笑曰。老僧相待久矣。卒曰。素未相面。今見而恚心不可遏。即欲相戕。何耶。文語以昔故。卒遽說偈曰。冤冤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視之。已立化矣。文即索筆書偈曰。三十三年飄蕩。做了幾番模樣。誰知今日相逢。却是在前變障。書畢。泊然而化。

百丈懷海禪師。

馬祖陞座。眾纔集。師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卷却席。師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師曰。鼻頭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師作禮而退。

師再參。侍立次。祖目視繩牀角拂子。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取拂子豎起。祖曰。即此用。離此用。師挂拂子於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未幾。住大雄山。以所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四方學者麏至。一日。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不覺吐舌。師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師曰。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檗便禮拜。

住後。馬師寄三甕醬至。師集眾。上堂。開書了。拈拄杖指甕曰。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眾無語。師打破。歸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