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旧有麻黄人参芍药汤。先生有桂枝加减法。至于内因伤损。其法更繁。若嗔怒而动及肝阳。血随气逆者。用缪氏气为血帅法。如苏子郁金桑叶丹皮降香川贝之类也。若郁勃日久而伤及肝阴。木火内燃阳络者。用柔肝育阴法。如阿胶鸡黄生地麦冬白芍甘草之类也。若劳烦不息。而偏损心脾。气不摄血者。用甘温培固法。如保元汤归脾汤之类也。若纵欲而竭其肾真。或阳亢阴胜。或阴伤阳越者。有从阴从阳法。如青铅六味。肉桂七味。并加童便之类也。若精竭海空。气泛血涌者。先生用急固真元。大补精血法。如人参枸杞五味熟地河车紫石英之类也。凡此为内因之大略。至于不内不外因。亦非一种。如案中所谓烟辛泄肺。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有治上治中之法。如苇茎汤。甘露饮。茅根藕汁等剂。在人认定而用之可也。坠堕之伤。由血瘀而泛。大抵先宜导下。后宜通补。若努力为患。属劳伤之根。阳动则络松血溢。法与虚损有间。滋阴补气。最忌凝涩。如当归建中汤。旋复花汤。虎潜丸。金刚四斤丸。取其有循经入络之能也。凡此为不内外因之大略。但血之主司者。如心肝脾三脏。血之所生化者。莫如阳明胃腑。可见胃为血症之要道。若胃有不和。当先治胃也。仁斋直指云。一切血症。经久不愈。每每以胃药收功。想大黄黄连泻心汤。

犀角地黄汤。理中汤。异功散。虽补泻寒温不同。确不离此旨。所以先生发明治胃方法独多。有薄味调养胃阴者。如金匮麦冬汤。及沙参扁豆茯神石斛之类。有甘温创建中阳者。

如人参建中汤。及四君子加减之类。有滋阴而不碍胃。甘守津还者。如复脉汤加减之类。

其余如补土生金法。镇肝益胃法。补脾疏胃法。宁神理胃法。肾胃相关法。无分症之前后。

一遇胃不加餐。不饥难运诸候。每从此义见长。源源生化不息。何患乎病之不易医也。(邵新甫)徐评 此老治血症。其议论大端不信于古。而用药全然不知。此等医案。贻误后人。不可纪极。

无容不辩。其大犯在用麦冬五味玉竹沙参。夫麦冬乃补肺之重剂。肺气虚极。气不能续。则用之以补肺气。然仲景往往与半夏同用。如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是也。盖防其窒腻耳。若吐血咳嗽。乃肺家痰火盘踞之病。岂宜峻补。从此无愈日矣。至五味之酸。一味收敛。仲景用之以治上气咳逆肺脉不合之症。然必与干姜同用。以辛散寒邪。从无独用者。今吐血之嗽。火邪入肺。

痰凝血涌。惟恐其不散不降。乃反欲其痰火收住肺中。不放一毫出路。是何法也。其沙参玉竹之补肺。大略相近。呜呼。此又不明后世永无吐血不死之人矣。举世尽然。今为尤甚。伤哉。 古时虚劳与吐血。确是二病。虚劳是虚寒症。以温补为主。吐血之症不一。大概属阴虚火旺者为多。此老颇得言之凿凿。但有时仍以建中汤为治。则又误以仲景虚劳治法。混入吐血门中。终是胸无定见也。五十年吐血者极少。诸前辈无不以服补肺药为戒。所以死者绝少。目今吐血者十人而五。不服药者无不生。服麦冬五味者无不死。此虽时令使然。而药误亦不少也。可不畏哉。 医案亦多重复可删。大半十同八九。令阅者厌烦。编书无识可笑。

失音

吴(三六)外冷内热。久逼失音。用两解法。(寒热客邪迫肺)麻杏甘膏汤宋(三十)先失音。继喉痹。是气分窒塞。微寒而热。水饮呛出。咯痰随出随阻。此仍在上痹。舌黄口渴。

议与苦辛寒方。

射干 麻黄 杏仁 生甘草 石膏 苡仁陆(二二)秋凉燥气咳嗽。初病皮毛凛凛。冬月失音。至夏未愈。而纳食颇安。想屡经暴冷暴暖之伤。

未必是二气之馁。仿金实无声议治。

麻黄 杏仁 生甘草 石膏 射干 苡仁又 芦根汁 杏仁汁 莱菔汁 鲜竹沥 熬膏。

范(三一)气燥。喉痹失音。少阳木火犯上。(胆火烁喉)生鸡子白 冬桑叶 丹皮 麦冬 生白扁豆壳某 喉干失音。一月未复。津液不上供。肺失清肃。右寸脉浮大。(气分燥津液亏)枇杷叶(一钱半) 马兜铃(八分) 地骨皮(一钱) 桑皮(八分) 麦冬(一钱) 生甘草(三分) 桔梗(六分) 白粳米(二钱)某 血后音哑。便溏。(失血津液亏)生扁豆 炒白芍 炙草 川斛 山药 米糖 大枣何 劳损。气喘失音。全属下元无力。真气不得上注。纷纷清热治肺。致食减便溏。改投热药。又是劫液。宜乎喉痛神疲矣。用补足三阴方法。(阴虚)熟地 五味 炒山药 茯苓 芡实 建莲肉孙(二一)久咳。失音喉痹。

陈阿胶(同煎二钱) 生鸡子黄(同煎一枚) 炒麦冬(一钱半) 川斛(三钱) 甜北沙参(一钱半) 炒生地(二钱) 生甘草(三分) 茯神(一钱半)夫宫商角征羽。歌哭呼笑呻。此五脏所属之音声也。原其发声之本在于肾。其标则在乎肺。病有虚实。由咳嗽而起者居多。或肺有燥火。外感寒邪。火气郁遏而喑者。有肺金燥甚。

木火上炎。咽干喉痹而喑者。有风热痰涎。壅遏肺窍而喑者。有嗔怒叫号。致伤会厌者。亦有龙相之火上炎。凌烁肺金。久咳不已而喑者。有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是即暴中之不能言者也。先生有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此三言足以该之矣。有邪者。是肺家实也。无邪者。是久咳损肺。破碎无声也。其治法有寒者散寒。有火者清火。有风痰则祛风豁痰。若龙相上炎烁肺者。宜金水同治。若暴中之喑。全属少阴之虚。宜峻补肝肾。或稍兼痰火而治之。其用药总宜甘润。而不宜苦燥。斯得之矣。(华岫云)徐评 久嗽失音。必由药误。麦冬五味。此失音之灵丹也。服之久。无不失音者。若全失。即使其人力如虎。而走如马。半年之后。无有不死。若风寒痰火偶尔失音者。即不治亦愈。但更加以麦冬五味。则弄假成真矣。此老竟茫然也。

肺痿

洪(三二)劳烦经营。阳气弛张。即冬温外因咳嗽。亦是气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

过辛则正气散失。音不能扬。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难治矣。仿内经气味过辛。主以甘缓。(苦辛散邪伤肺胃津液)北沙参 炒麦冬 饴糖 南枣查(二四)脉细心热。呼吸有音。夜寤不寐。过服发散。气泄阳伤。为肺痿之 。仲景法以胃药补母救子。祟生气也。 金匮麦门冬汤。

徐(四一)肺痿。频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药理胃。乃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 格。

人参 麦冬 熟半夏 生甘草 白粳米 南枣肉沈 积劳忧思。固是内伤。冬温触入而为咳嗽。乃气分先虚。而邪得外凑。辛散。斯气分愈泄。滋阴非能安上。咽痛音哑。虚中邪伏。恰值春暖阳和。脉中脉外。气机流行。所以小效旬日者。生阳渐振之象。谷雨暴冷骤加。卫阳久弱。不能拥护。致小愈病复。诊得脉数而虚。偏大于右寸。

口吐涎沫。不能多饮汤水。面色少华。五心多热。而足背浮肿。古人谓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

金破碎亦无声。是为肺病显然。然内伤虚馁为多。虚则补母。胃土是也。肺痿之 。议宗仲景麦门冬汤。

王(三十)溃疡流脓经年。脉细色夺。声嘶食减。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损脂液。阴失内守。阳失外卫。肺痿之 。谅难全好。(液伤卫虚)人参 黄 苡仁 炙草 归身 白芨顾(三六)久咳神衰。气促汗出。此属肺痿。

黄 (蜜炙八两) 生苡仁(二两) 白百合(四两) 炙黑甘草(二两) 白芨(四两) 南枣(四两)水熬膏米饮汤送。

汤 肺气不降。咳痰呕逆。(肺气不降)鲜芦根 桃仁 丝瓜子 苡仁肺痿一症。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然致痿之因。

非止一端。金匮云。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之。重亡津液。故令肺热干痿也。肺热干痿。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气虽散。津液上归于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干。亦不能内洒陈于六腑。外输精于皮毛也。其津液留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自干。唾者自唾。愈唾愈干。痿病成矣。金匮治法。贵得其精意。大意生胃津。润肺燥。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清火热。以复肺之清肃。故外台用炙甘草汤。在于益肺气之虚。润肺金之燥。千金用甘草汤。及生姜甘草汤。用参甘以生津化热。姜枣以宣上焦之气。使胸中之阳不滞。而阴火自熄也。及观先生之治肺痿。每用甘缓理虚。或宗仲景甘药理胃。虚则补母之义。可谓得仲景心法矣。(邹时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