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1章 兵政二兵制下(7)

查閱江蘇營伍事竣疏同治十年

兩江總督曾國藩

竊同治九年輪應查閱江蘇營伍。前督臣馬新貽未及舉行。臣囗任後。奏請展緩。嗣經定於八月十三日出省校閱。均附片具奏在案。伏查江蘇通省水陸各營大閱之典。自道光三十年以後。迄未舉行。東南用兵十有餘年。綠營幾同虛設。軍務肅清。稍稍補募。缺額尚多。而挑練改設。日有增損。此次通行校閱。約有四宗。曰原設之綠營。即經制額兵也。曰新改之水師。即臣七年冬月所奏經部議准者也。曰挑練之新兵。即就各營挑出另練馬新貽丁日昌所奏准者也。曰留防之勇營。昔年未撤之勇陸續酌留者也。臣先於八月十二日。在省城閱看江甯督標四營。暨新兵五營。又星字勇丁二營。十三日啟程。十八日至揚州。二十日。閱看揚州城守鹽捕二營。並調閱奇兵泰州泰興瓜洲青山三江等營。又慶字勇丁三營。二十九日及九月初一初二日。在清江閱看淮揚鎮標中右兩營。及挑練之新兵營。並閱漕標中左右三營。淮安城守海州鹽城東海宿遷廟灣佃湖洪湖等營。初三日。由陸路赴徐州。初九初十日。閱看徐鎮中營城守營。及挑練之新兵二營。並調閱蕭營宿州營。又鳳字勇丁二營。仍由清淮南旋。二十日。在鎮江閱看鎮江營。並調閱淞南淞北二營。二十三日。在常州閱看常州營。並調閱孟河江陰靖江等營。二十六日。在福山閱看福山鎮標左右二營。並調閱狼山鎮標陸汛及右營劉河通州海門等營。十月初二日。在蘇州閱看撫標左右城守等營。並調閱平望太湖等營。又慶字等勇丁二營。初六日。在松江閱看提標中左前後松江城守等營。並調閱金山青村柘林等營。又駐防鳳凰山洋人教練之勇丁三營。十二日。在吳淞口閱看吳淞川沙南淮掘港等營。並調閱提右營及蘇松鎮標中左右等營。又在海口閱看外海艇船六營。內洋八團舢板五營。及新造輪船操演一次。遂於十五日由輪船回抵江甯省城。綜計通省水陸各營。除浦口溧陽二營兵數太少。淮揚鎮左營清江城守營蔣壩營及葦蕩左右二營均係河營改操。但將官弁校閱未經調閱兵丁外。其餘各營。查閱一周。計陸營四十有一。水營十有一。挑練之新兵營十有一。留防各勇之營十有二。兵數則原額三萬三千四百名有奇。現存二萬四千二百名有奇。其中多寡參差不一。有已逾原額之半者。有不及原額三分之一者。兵數較多之營。演陣尚有可觀。其畸零不成隊者。數營合操。仍難整齊。緩急殊不足恃。臣悉心酌核。就今日之情形。準以舊時之條例。參訪當世有識之議論。其必宜更改者。約有數端。向例。營兵差操二字。混在一處。然差則護餉押犯緝捕等事。必須散處塘汛。各專責成。操則習技練陣。聽令等事。必須聚處營盤。同受約束。其事迴不相同。近來聚處紮營者。如神機營直隸練軍及江甯蘇州之新兵。皆於額兵之中另挑立營。既須屯聚常練。即不能散處當差。而各項差使。勢又不能盡廢。將來經制之兵。似宜分差操為兩起。差則兵宜散而少。官宜以分塘分汛為額。操則兵宜聚而多。官宜以分營分哨為額。此舊制之宜改者一也。

向例綠旗餉銀。馬兵二兩。戰兵一兩五錢。守兵一兩。米則一律日支八合三勺。即使照數滿發。猶不足以供事畜之資。而各省司庫支絀。尚有祗發七成八成者。勇丁口食。或多至一倍二倍。兵丁或小貿營生。或手藝餬口。應名充數。出征則漫無囗志。毫不足恃。此天下綠營之通病。目前直隸練軍及江蘇新兵各營。皆已加餉。然加餉而不裁兵。則度支立匱。斷不足以持久。此舊制之宜改者二也。向例各營軍械。俱用鳥槍門藥。風則吹散。雨則沾溼。實不利於戰陣。近年各處兵勇。俱用洋槍銅帽。精而且捷。風氣一開。人人以鳥槍門藥為苦。在上者雖有大力。不能強遏人情。軍事最貴神速。而最忌遲鈍。準情度勢。恐不能不全用洋槍。而各項器械。亦有當用洋製者。此舊制之宜改者三也。向例各路水師。並不講求船隻。造船經費。不取之於司庫。但令官員攤派。或由紳富捐辦。兵丁仍用馬戰守名目。殊覺名實不符。竊謂既號水師。即宜居住舟中。官兵皆以狎水為能。但有頭舵槍囗之分。並無馬兵戰守之名。日漸月摩。或者由支河而漸及大洋。由小舟而漸及巨艇。由防內而漸及禦外。亦銖積寸累之義。將來各省水師。似皆宜籌造船之費。以船為家。但可兼操陸隊。不能分管陸汛。此舊制之宜改者四也。以上四端。如水師先重船隻一節。臣於同治七年奏改章程。厥後馬新貽修造外海內洋裏河各船隻。大致麤備。操練亦頗勤篤。其軍械全用洋槍一節。各省果能籌款。均可自行奏改。其差兵與操兵分為兩途。及酌加餉數二者。則大變舊章。關係全局。非奉有  特旨飭改。或由部臣議定通行。外省臣工。不敢率爾立意。遽議更張。臣前改水師。已自覺其鹵莽。今閱陸營。豈敢復有變更。惟當就缺額最多之營。飭令招足一半。認真操練。稍復舊觀。亦未敢必其遂堪折衝禦侮也。所有查閱營伍事竣回省。陳明大概情形緣由。理合繕摺具奏。伏乞   聖鑒訓示。

議覆福建巡撫條奏練營章程疏兵部

內閣鈔出福建巡撫王凱泰奏敬抒管見一摺。於同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奉  上諭。著該部妥議具奏等因欽此。欽遵鈔出到部。查原奏內立練營以修武備一條。據稱營兵生長本籍。各有室家。月餉僅足以養一身。而不足以贍八口。勢必另習手藝。兼營負販。其力既各有所分。其人自不能常聚。暫時抽調成營。不獨兵與將不相習。即兵與兵亦不相識。勇則不然。募自外籍。孑然一身。厚其餉而無待他謀。聚於營而囗相親習。變通之方。則有化兵為勇之法。請 飭各省督撫。以所減之餉。加於戰兵。計得戰兵若干。應設練營若干。仍按湘楚營制。五百人為一營。以備弁為哨官。將官為營官。提鎮統領之。擇要分紮。隨時互調。俾卒伍皆離原籍。不至散處市廛。練一營之兵。即抵一營之勇。餉不另增。兵有實用等語。臣等查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奉  上諭。軍興以來舍兵用勇本係權宜之計而勇丁遣撒易滋事端若不將綠營及早整頓致國家費千百萬帑項養之於平日不能用之於臨時身任封疆問心何安著直省督撫將所管各營設法整頓總期實事求是變疲弱為精強等因欽此。  聖訓煌煌。允宜遵守。伏查練軍之議。起於同治初年。內則神機營。外則直隸所練六軍。閩浙江蘇廣東山西山東湖南河南甘肅陸續皆議行之。各省情形。互有同異。神機營及直隸則另籌練餉。特立營制。閩浙江蘇廣東皆就所減之餉。加於所練之兵。不另增費。山西山東湖南河南則按直隸練軍之法。兵於額內抽練。費於餉外略增。甘肅則軍務甫定。先於標兵抽練一千五百名。各省之所以紛紛議抽練者。亦為綠營廢弛已久。不得不及早整飭。夫兵之窮變而為勇。勇之撤仍歸於兵。此必然之勢也。 國家經制之兵。垂二百餘年。不敢輕議紛更。惟期實力整頓。所恃在練耳。不練則漸形疲弱。能練則漸冀精強。該撫所請減兵加餉。係仿閩浙江蘇之制。擇要分紮。係仿神機營直隸練軍之制。總期餉不另增。兵歸實用。於兵制無大變更。而於營伍可冀整飭。現在抽練之法。舉行已囗十數省。該撫請飭通行。自應准如所請。一律先行試辦。惟該撫就練言之。營制規模。擬請化兵為勇。臣等就兵論之。撤補缺額。兼欲變勇為兵。除已經抽練省分。應令各就現辦情形。實力講求。其餘未經議練各省。亦即以減兵加餉之法。為裁勇練兵之計。統就現有之兵。先行抽撥幾成。督飭知兵將弁。認真訓練。其各省留防勇丁。除地方緊要應仍酌留不計外。其餘應即分別裁撤。以節糜費。此項裁撤之勇。如營伍有缺額。即挑選年力精壯願入伍者補之。如缺額不敷。准其存記。以次挑選入營。如此一轉移閒。勇得歸營。悉成節制之師。兵經久練。可任干城之寄。餉無須加。兵皆可用。整飭現在營規。并可消彌將來勇患。至減兵加餉成數。各省兵額多寡不同。廣東兵六萬有奇。甘肅兵五萬有奇。江西河南陝西均祗一萬有奇。此贏彼絀。加減亦須酌量。

即以裁勇為兵而論。軍興以來。最得力者。湘勇居十之六七。淮勇居十之二三。閒亦有籍隸他省者。究之為數無多。改勇歸營。在湖南安徽兩省。措置較易。餘則相去較近之省。尚可斟酌。若相離過遠。勢亦難行。因地制宜。應由各該督撫相機布置。其練兵之法。各省有可資釆擇者。亦應查照辦理。山西原議練餉仍依原額。惟操練精強。有臨時酌加犒賞一節。用費有經。兼資鼓勵。即行之久遠。亦不虞滋流弊。河南奏定練兵章程。有更番出巡。仿古人行則為陣。止則為營遺意。俾往來道路。以習勞苦而壯聲威。亦足取法。若申嚴賞罰。以杜怠玩之萌。而垂久遠之計。則餉增者責亦宜重。近來議立長江水師管轄地方。有處分加等之議。仿照行之。於練兵均有裨益。更有請者。各省抽撥之兵。試辦不過原額十之二三。其餘竟置不問。勢必益形疲弱。能否剋期陸續更替。俾已練者有時歸營休息。未練者以次調往更代。是亦古人換防遺意。練一營而各營皆練。通省俱成勁卒矣。總之。標營之制度。不免委曲繁難。練軍之章程。宜歸直截便易。現在雲貴軍務甫定。是否可行。應由該督撫酌量自行奏明。他省均可先行試辦。惟情形不同。礙難畫一。其應如何因時制宜之處。統由各省督撫酌定章程。奏明辦理。行之數年。察看是否得力。有無積弊。再行請  旨。

請酌改湖南營制疏光緒十一年

湖南巡撫卞寶第

竊維  國家財用。至今日而愈艱。綜計歲出大宗。莫如兵勇之兼設。查直省旗綠各營兵額七十七萬餘人。每年薪糧計銀一千數百萬兩。養兵不為不多。費餉亦不為不鉅。在 朝廷規模遠大。原不惜散財以備兵。無如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鉅則國愈貧。粵逆自金田起事。初不過二千人。廣西額兵二萬三千。土兵一萬四千。乃以三萬七千之兵。不能擊二千之賊。廣西兵不可用。他省可以類推。其後髮捻回苗等匪。悉賴湘淮營勇勦除勘定。綠營戰績無聞。大亂甫平。伏莽未盡。兵不得力。勇難盡裁。於是歲支勇糧。又在一千餘萬兩。賦入有常。何堪如此耗費。說者謂裁勇補兵。足資節省。不知勇糧較兵餉為優。孰肯背井離鄉。就此數錢兩許之餉。勇之不願為兵。有必然者。今欲化弱為強。兵皆如勇。勢非裁額并糧變通營制不可。變通營制。非漸次辦理不可。何者。營制不可變通。則今日所練之兵。仍是舊染之習。變通不漸次辦理。則驟聞裁汰之議。未必不啟軍眾之疑。所謂變通者。綠營餉制。每月馬兵一兩九錢。戰兵一兩四錢。守兵九錢零。月餼無多。必藉小貿手藝以謀事畜。既不能禁兼別業。即不能責令專操。無論技藝之生疏也。而其分歸鄉里。各謀生計。遇有調遣。或製造鍋帳。或整理器械。或安頓家口。或雇倩頂替。非數日不能成行。軍情瞬息萬變。何可任此遷延。從前削平大難。各省用勇不用兵者。正為倉卒不堪以應變也。臣擬請裁額囗糧。以兩餉挑養一兵。厚其囗祿。俾無室家之累。仍仿勇營規制。如額兵一萬。分作二十營。以一半駐守。以一半巡防。南營至北。東營至西。互相邏戍。令習辛勤。仍復按時更替。以均勞逸。無事則計日操防。有警則隨時援應。申明紀律。不准再蹈綠營習氣。所有營官。於現職副參游中。遴選曾經戰陣謀勇兼優者任之。都守以下。充當哨弁。現時新疆設立提鎮各官。奏請照楚湘營制者。即此意也。所謂漸次辦理者。兵現減額。原設將弁。亦應隨之核減。綠營將弁。歲領廉俸馬乾薪紅銀兩。職分大者。一官可抵百兵之餉。小者亦可抵十餘數十兵之餉。故大學士臣曾國藩籌議安徽綠營。奏請將零星孱弱之兵。一律裁撤。營汛將弁。暫緩序補。誠以裁汰兵丁。須先裁汰將弁。乃不棘手。蓋綠營積弊。隱匿空糧。攤扣月餉。以及左右役使。無非額兵。裁汰之議。洵與將弁不便。故多設辭阻撓。希圖仍舊。積習之牢。殆不可破也。臣擬請先裁將弁以并營。則所并之營兵已見多。以後逐漸裁兵。仍與所部原額不相上下。斯酌留將弁。自不致藉詞梗阻。各營兵丁。遇有故革。及老弱裁汰缺出。暫停招募。俟通省出有千缺。即將現兵挑精壯五百人補之。給與雙餉。綠營精壯不足。即以營勇撥補。作為練軍一營。均照勇營章程辦理。庶幾兵歸實用。勇可漸裁。或亦節省餉項之一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