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學術一原學(3)

準孟下

汪縉

三代之治天下以道。其道具其器備也。三代後之治天下也以術。其道微其器亡也。古者治天下之大器有三。曰封建。曰井田。曰學校。自有封建。而後有公侯伯子男。有公侯伯子男。而後有吉凶賓軍燕饗脤膰慶賀之禮。有吉凶賓軍燕饗脤膰慶賀之禮。而後禮制行于諸侯。禮制行于諸侯。而後若卿若大夫若士若皁若輿若僚若僕臺圉若牧。以次相承。而禮制得行于天下之為人臣者矣。是則封建者制爵制祿之大器也。有井田而後有鄉州黨族閭比。有鄉州黨族閭比。而後有讀法會民祭祀喪紀昏冠飲酒之禮。有讀法會民祭祀喪紀昏冠飲酒之禮。而後禮制行于民閒。禮制行于民間。而後若圃若工若商若牧若嬪若衡虞若閒民。以次相舉。而禮制得行于天下之為人民者矣。是則井田者任地任民之大器也。有學校而後有君在父在兄在之禮。有君在父在兄在之禮。而後知有子臣弟之義。知子臣弟之義。而後禮制行于王太子。禮制行于王太子。而後若王子。若后之太子。若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若俊秀之子。以次相觀。而禮制得行于天下之為人子者矣。是則學校者明人倫之大器也。繼三代而為治者。封建廢。郡縣興。舉古所謂考禮正刑一德之治。變為簿書算數。遂以吏胥得操官府之柄。其弊也官府視為具文。吏胥據為姦藪。其極也官府與吏胥。共手而浚民生。則紀綱弛矣。紀綱弛而爭急。爭急而刑獄繁矣。井田廢。兼并興。舉古所謂保受葬救賙賓之治。變為傭徒市隸。遂以富民得制貧民之命。其弊也富民侈于王侯。貧民夷為奴婢。其極也暴君汙吏。征斂橫出。富與貧交困。則生計蹙矣。生計蹙而飢寒迫。飢寒迫而盜賊起矣。學校廢。制科興。舉古所謂升之司徒詔之樂正者。變為有司之程尺。遂以空言而獲倖進矣。其極也倖進不以空言。而輸金輸粟。則擁厚貲者得美宦矣。擁厚貲者得美宦。而流品雜矣。流品雜而名器濫矣。于斯時也。欲復三代之器。不亦遠闊于事情哉。善治天下者。其惟有信賞必罰以御下。鋤姦擊暴以齊民。絕干請抑僥倖以取士而已。然則封建廢而郡縣興。井田廢而兼并興。學校廢而科舉興。此古今一大消長也。吾嘗求其消長之故。三代之器。至于澌滅無遺者。以秦之得志于天下。商鞅之言用于前。李斯之言踵于後也。鞅斯之言得見用于天下者。以孟子道之不行也。孟子嘗有意于維持三代之封建井田學校矣。今考其書。道則三代之道也。器則三代之器也。以三代之器。行三代之道。三代必可復也。由此觀之。孟子之道行。則商鞅李斯之言絀。秦不能得志于天下。則三代之器不至澌滅無遺。然則孟子道之不行。鞅斯之言得見用于秦者。是又古今一大消長之樞也。嗚呼。三代之器。積之非一朝。修之非一王。竭數聖人之心思。歷千百年為之。而後以大備。及其衰也。以孟子之賢聖。孜孜汲汲。求維持完復之不足。以鞅斯偏家小說。澌滅之若炎火燎鴻毛焉。何天之無意于三代也。吾嘗深思其故。天下有不弊之道。無不弊之器。道猶規矩也。器猶方員也。規矩出乎天。出乎天者不弊。方員成乎人。成乎人者雖經神聖之創造。必歸于弊。三代之器至于周末。固有必消之勢焉。何也。封建者所以明君臣之分也。自爭奪起篡弒作而君臣之禍亟矣。此封建必消之勢也。井田者所以均民地之數也。自侵暴興經界亂而民地之律紊矣。此井田必消之勢也。學校者所以養賢材之具也。自學術壞橫議生而賢材之敗極矣。此學校必消之勢也。有所消者必有所長。此孟子之所以不能行道于天下。秦之所以得志于天下也。秦既得志于天下。于是毀滅三代之器。泯然無遺餘。後代即有願治之君。終不能復。然而其器亡非其道亡也。誠得其道矣。器雖不具變而通之可也。秦以後善言治道者。莫董子若矣。其言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此直上直下古今塞宇宙者也。在自立而已矣。善言治器者。又莫若賈生矣。其言有與孟子相表裏者。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此孟子魯在所損之指也。曰禮貌大臣以厲其節。大臣厲而後可以率屬。屬率而後可以治邦國。此孟子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之指也。知是則三代封建之遺意已行于郡國之間矣。其曰定經制。曰敺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著于本而後得以食其力。食其力而後得以安其分。安其分而後得以著其辨。此孟子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也。如是則三代井田之遺意已行于兼并之日矣。其曰諭教太子。能諭教而後能修身。能修身而後能事親。能事親而後能愛人。能愛人而後能君人。此孟子所謂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也。如是則三代學校之遺意已行于制科之日矣。非然者臣節不厲而君子犯義矣。民分不安而小人犯刑矣。太子不知學則上無禮下無學而賊民興矣。此三代下治天下之極弊也。嗟乎孟賈者治器之大匠也。鞅斯者壞器之賤工也。孟子修之于未壞之前。賈生言之于已壞之後。在治天下者善用之而已矣。後之儒侈言三代者多矣。然不明其道術之大分消長之大機。乃于暴秦煨燼之餘。摭拾遺文。挂一漏百。以為治天下之道在是。施之于政而輒敗。吾未見其得為大匠也。適為賤工所竊笑而已。

繩荀上

汪縉

元黃剖判。萬物混形。血氣凝動。嗜欲蠢蠢。嗜欲欲遂。不遂則爭奪生。人弱物強。物害乃滋。聖人出為之驅物衛民。于是然戴附之以為君師。故君之立。民立之也。物害既除。民又自相攻擊為人道憂。治之者非如治物之可以力捍勢御械羈智絡也。聖人憂之。因其天制之為禮。以善人道。然後人道立。所謂善人道者何始也。曰始于因。因也者因其天。是故因德賢小大制君臣禮。因生生相禪制父子禮。因男女胖合制夫婦禮。因同腹昭蘇制兄弟禮。因異系相歡制朋友交接禮。由五者又推通焉制之差等。使其嗜欲不得亂。以紀綱人道。人道由斯乃不壞。是故後之君天下者。誠能察其始。修禮以養人之欲。天下相安于禮之中。君臣同德。父子一心。夫婦相嚴。兄弟耽樂。朋友道終。敬讓之風。行于海內則人道立。人道立則天下清甯。萬物得所。日進于治。進于治者禮治之也。不能察其始。不能修禮以養人之欲。天下相爭于欲之中。君臣離德。父子異心。夫婦相謫。兄弟相猶。朋友道不終。乖戾之氣。積于宇內則人道窮。人道窮則天下否塞。萬物失所。日趨于亂。趨于亂者欲亂之也。然則已亂在養欲。養欲在由禮。由禮在修禮。君天下之大法在是矣。荀子曰。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有辨也。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禮。禮莫大于聖王。又曰無君以制臣。無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縱欲。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離居不相待則窮。而無分則爭。窮者患也。爭者禍也。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矣。此君所由立禮所由起。君天下者。不可不一察此言也。且夫君天下者。億兆人中之一人焉也。以一人養億兆人之欲。欲給養焉難矣。雖然。得其說而養之。無難也。夫能養億兆人之欲也。必其能先寡一[己](已)之欲者也。能以禮養億兆人之欲也。必其能先以禮寡一[己](已)之欲者也。人君不能以禮先寡其欲。勢足以盈縱之。幾不虧億兆人之欲。以滿一[己](已)之欲也。幾不隄億兆人之欲。以流一[己](已)之欲也。即虧即滿。即隄即流。此億兆人畏刑惡。亦即靜然安虧安滿安隄安流。未嘗敢誰何。而人君之志殫。人君之威亦且大白矣。然而億兆人之安虧。情不安虧也。億兆人之安隄。情不安隄也。億兆人之安人君之滿也。非其情也。億兆人之安人君之流也。非其情也。積威之也。亡何而虧者驟滿。隄者驟決。滿者驟傾。流者驟閼。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顧。猋旋獸駭風舉雲搖。而人君之欲虛矣。秦是也。後之人君而繩以無欲之說。繩以以禮寡欲之說。吾知其難也。苟用其虧億兆人之欲之才。用其隄億兆人之欲之才。以養億兆人之欲。豈庸主中主所得追其步驟乎。而不勝其欲以及茲也。且不勝其獨欲以及茲也。嗚呼。未有樂獨欲而不底于覆亡其欲者也。是故太上養欲。其次同欲。其下獨欲。獨欲者。秦是也。同欲者。順人之欲以遂己之欲者也。三代之賢君。漢唐之治主。是也。且天下之所欲者何也。士之欲存乎名。農之欲存乎粟。工之欲存乎器械。商之欲存乎貨賄。順欲者敬士重農勸工通商。使各得其欲。士知愛重。農多藏。工役技能。商樂通流。于斯時也。君則何憂欲之不遂哉。臣榮者君必不辱也。家富者國必不貧也。肆良者庫必不楛也。市盈者府必不虛也。君則何憂欲之不遂哉。彼憂欲之不遂者。必其侮士賤農墮工病商。使天下咸失其欲者也。與人同欲者。則又何憂欲之不遂哉。然則能同天下之欲。與不能同天下之欲。其效可矣。雖然。必有養欲之主。而後禮教明。必有寡欲無欲之主。而後養欲之治修。養欲之治修。而後倫理得。天下肥。是謂大順。堯舜禹湯文武是也。

繩荀中

汪縉

君天下者。宅中而總四海之眾。聚則治。散則亂。聚于一則治。聚于二則亂。聚散一二之分。治亂由焉矣。且天下之勢至渙也。聚之至難也。散之至易也。聚難聚。聚易散。何道之從。其不在官人乎。有分之者。有統之者。分之者有司也。官人者因事分職。相絕相通。相輔相察。是故患其侵也而相絕。患其隔也而相通。患其疏也而相輔。患其姦也而相察。因職任能。宜專宜簡。宜責成。宜宥小眚。是故欲其竭情也宜專。欲其裕才也宜簡。慮其怠于後也宜責成。慮其怯于前也宜宥小眚。職分則事舉。能分則職舉。職有大小。不可偏稽。能有高下。不可猝知。奠其大小。隸其高下。則必有統之者矣。統之者宰相也。官人者相誠得其人。惟其類拔之朝。在朝者復推其類布天下。書稱百寮師師。同寅協恭和衷。唐虞之所以興也。相不得其人。布私人于朝。私人復推其類布于天下。詩人究王。春秋書尹氏。周之所以衰也。天下治亂之機其在此矣。然則官人者。君天下之要術。擇相者。又官人之要術也。荀子曰彼持國者。不可以獨也。然則強國榮辱。在于取相矣。又曰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論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方而務。是夫人主之識也。又曰能當一人而天下取。失當一人而社稷危。不能當一人而能當千人百人者。說無之有也。嗚呼。此萬世君天下者之大法也。雖然。吾患擇相者之難也。吾所謂難。不于賢主。于英主。不于有事之時。于無事之時。宰相者。天下之士之特也。人主能屈節于天下之士。然後能得天下之士之特而用之。賢主以禮待士。其能屈節于天下之士也明矣。英主以駕御之術待士。其不能屈節于天下之士也又明矣。天下之士之特。可招以禮。不可招以駕御之術。且英主當有事之時。所駕御者必天下之雄駿也。當無事之時。駕御中材而已。取宰相于雄駿。取宰相于中材。必有知其難易者。況取宰相于有事之時。能否立。取宰相于無事之時。其能否有于數年後者。有當時謂之能。後世不謂之能。當時不謂之能。後世謂之能者。此吾之所謂難也。雖然。不可以不擇也。荀子曰。援夫千歲之信法以持之也。安與夫千歲之信士為之也。千歲之信士何表也。荀子曰。此夫以千歲之法自持者也。以千歲之法自持者何表也。荀子曰。曉然獨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黑白。是其人者也。其取之奈何。荀子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又曰官人守數。君子養原。信斯言也。則取相者其不在于修身乎。其不在于修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