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戶政二十二漕運中(6)
一曰船式。重運自過淮後。經由黃運兩河。抵通交納。黃河逆水溜急。運河源流細微。必須船米輕便。然後可銜尾速輓。是以漕船名曰淺船。各省漕糧。共計四百萬石。各衛所淺船。舊額共計一萬二千餘隻。查會典所開。淺船頭梢底棧。俱有定式。龍口梁闊不過一丈。深不過四尺。內如糧船過淮驗烙之時。查有船隻不如式者。該管官員。不分軍職有司。一體參奏。又將江北南京等積年損壞缺船。行督糧道。照依湖廣江西二省船式。就於瓜儀設廠打造。約載正耗米可五百石。務要底平艙闊。入水不深。又漕運議單一款。漕司及各該巡撫等官。備查各總下漕船若干。原缺若干。補造若干。現少若干。嚴督各糧儲道。催行該廠補造足額。不許仍前僱覓民船。及將損壞者補數派搭本幫。以致船重難行。如不足額。照例參奏。即治河書內。亦有河運船。載正米不得過四百石。入水深不得過六捺。六捺者三尺也。故船力勝米力。水力勝船力。若不務足船。而徒搭運以省船。河力安能浮運。而漕大困矣。歸罪無源之河何益哉等語。此皆先年已試之法。有可考據者也。邇來惟江南山東河南。船式米數。不異往制。江西湖廣浙江漕船。梁頭闊至一丈六七尺。深至七八尺不等。空船入水。已四五捺。且又船數不足。往往倍載票糧。入水多至十捺以外。如式糧船。經過黃運兩河。不難相連而進。而一遇重船。在黃河則合幫人夫。逐船倒縴。始得過溜。在運河則守板蓄水。集船起剝。倍費時日。一程間斷。積而數程。相距必遠。在後船隻。固被阻壓。即前船之在下者。緣上候水。封閉。過時。無水下注。亦不得不停橈以待。兩河之水勢猶昨。而今昔之船米迥殊。雖沿河各官俱凜遵功令。百計催趲。亦豈能別有異術。使之飛渡哉。除臣已會同總漕臣。檄行各省糧道。備查各省漕船。因何打造不如淺式。又因何缺船倍載。不行補造。某衛某所額船若干。現缺若干。今應作何補造。議妥通詳。以憑覆奪外。但比年以來。重運回空。較之十三年以前。為期雖早。而該省船隻。屢以體式過重。阻礙全漕。江西一省。尤多違例。若不從長酌議。誠恐將來必致貽誤。合無請 該部查議。飭行各省糧道。遵照舊例。漸次補造。以備輓運。庶舊制可復。而全漕無阻。此所宜講者二也。河漕事宜。雖不止此。而此二者。實運事遲速之大關鍵也。至於言新運者。每責成於回空之早。然又必自受兌開幫。以至過淮。一一如期。然後抵通上倉。無所不早。查會典開載。重運抵通完糧。屢經酌議。初則九月為期。嗣始移於六月。即據最後一條。大約自淮以北。仍有三月水程。而其間必先於冬兌冬開。二月過淮之限。預為嚴切者。此可以見由先及後。遲早相因之故矣。況回空各船。苟不至凍阻。歲前自亦不難到次。是又在該省之受兌開幫。力圖振作。無致後時耳。
申明糧船定式疏乾隆五十年
阿桂
查雍正年間。部臣原議。成造漕船。本有定式。如有私放寬大者。漕臣即將糧道題參治罪。嗣以年久廢弛。各船每屆拆造。漸放高大。以希多載私貨。並將高深丈尺。逐漸加增。致漕船過于高大。入水太深。不特牽挽維艱。舟行濡滯。抑且行駛招風。易于失事。是以臣曾奏及。復蒙 皇上降旨。令薩載毓奇會同有漕省分各督撫。悉心籌畫。嗣據該督等酌減尺寸。會同具奏。查薩載等所定尺寸。其江廣船式。與雍正年間題定船身丈尺。不相上下。江浙漕船。定以船身長八丈。寬一丈五尺。雖較雍正年間所定。仍屬寬大。而與現在出運漕艘。長至八丈八九丈。寬一丈六七尺。已量為收小。于過閘擱淺等處。自較便利。其旗丁所帶土宜一百二十六石。乃係歷久遵行舊例。雍正間船身尺寸雖減。例帶貨物。尚可攜帶。豈今定船身較大。轉致不敷。況薩載毓奇於議改漕船時。曾附請令旗丁等。增帶土宜七十餘石。原以漕糧係 天庾正供。而例帶土宜。亦為民間日用所必需。如果船身改減。糧米之外。不敷容納。以致減帶貨物。價值不無騰貴。自應仍循其舊。惟是臣等酌改各船丈尺之時。原將額裝米數與例帶貨物通盤核算。不特土宜一百二十六石足敷裝載。此外尚有空餘。以備洒帶米石地步。是以議定令帶二百石。雖江廣江浙漕船。僅收短八九尺及一丈餘尺不等。收淺一尺五六寸不等。似與現運漕船。相距無幾。第河水大小。歲難懸定。設遇水小之年。船行最易濡滯。是收短一丈即可得一丈之益。收淺一尺即可收一尺之效。且旗丁于成造船隻時。輒自加增尺寸。若不立定限制。勢將無所底止。應議定江浙漕船。長八丈。深六尺。入水三尺四寸為度。江廣漕船。長九丈五尺。深六尺九寸。入水以三尺九寸為度。並將入水尺寸逐一量明分晰。橫刊于淺板之上。俾得眾目昭彰。易于查驗。旗丁既不能于定制之外。私增尺寸。亦不能于土宜之外。多帶貨物。即遇水小之年。船身入水。不至甚深。亦可無虞稽阻。至應改船隻。凡遇十運滿足者。方令照依新式拆造。計十年後。如能改造齊全。所用料物。仍照從前原定價值。亦不致紛更煩擾。臣等仰蒙 聖訓諄諄。當為漕務籌其萬全。倘因改小丈尺。于丁民稍有未便。斷不輕議更張。今查酌減船身。于例帶貨物。業有餘地。可以裝載。而成造漕船。亦有一定限制。可以遵守。似應仍照原議改減尺寸辦理便。
改漕船修水利疏雍正二年
江蘇布政使鄂爾泰
竊臣受事江蘇。已經一載。地方事宜。麤悉大略。如丹徒丹陽河面。係杭嘉湖紹蘇松常七府之運道。而派夫挑淺。獨累兩邑之民。漕糧關係甚鉅。旗丁固宜優恤。然馭之不善。而驕悍橫索。官府莫制。遂為商民累。州縣分脩戰船。營弁勒索州縣。船不堅固。官受賠墊。徒為科歛口實。凡此諸事。業蒙 聖主洞鑒。諭令查議。臣更敬攄一得。附陳數條。伏冀 聖主採擇焉。
一漕船之宜更舊式也。謹按漕艘舊式。船身雖廣闊長大。而每船所裝額米。不過六百石。此外悉供運丁水手廣載私貨。以致船身過重。遇淺即阻。受兌開行。覓攬客貨。包載過關。停泊接受。勢需時日。迨過關上進以及達通。沿途發買客貨。又須留滯。船式過大。遂得藉口。實非無因。敢于玩誤也。況船大則行遲。行遲則擁塞。擁塞則河路益狹。而民船不得通。甚有相去數丈。守候經旬。兼之硬拏剝運。捶撻交加。怨聲載道。誠有如 聖主明諭者。以臣愚見。與其大而無適于用。莫若更其式而有便于漕。併有便于民。嗣後每遇一船破壞。併屆滿號大造之期。請即飭令更造如子船式。窄小而長。量其所裝。可容千石。六百石以裝正供。一百石以裝行月口糧。餘三百石地。仍許其帶貨。則船小載輕。不難撐運。即遇淺擱。亦易扛幫。而于旗丁輩仍無苦累。商販民船。且得肩行無礙。殊兩便矣。況船小則水手亦可減裁。少一人即少生一事。兼又便于舉棹。其行亦速。將不踰六月。便可抵通。不踰十月。便可回次。不惟易于督運。復有益于商民。或亦救弊之一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