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1章 禮政三大典下(3)

臣某言。昔臣在京師。造今方言書。徂江之南。逾歲而成。首滿洲。尊王也。臚十八行省。大一統也。終琉球高麗蒙古喀爾喀。示王者無外也。民之所異於禽獸也。則聲而已矣。人性智愚出於天。聲清濁侈弇鴻閷出於地。每省各述總論。述山川氣也。氣之轉無際。際虖氣者有際。寸合而尺徙。尺合而咫徙。故府州縣以漸而變不敢紊也。董之以事。部之以物。俾可易攷也。天道十年而小變。百年而大變。人亦小天。古今朝市城邑禮俗之變。以有形變者也。聲之變。以無形變者也。撢擇傳記。博及小說。凡古言之存者疏於下。方知今之不自今始也。及今成書。以今為臬也。音有自南北而東西者。有自北而南而東西者。孫曾播遷。混混以成。苟有端緒。可以尋究。雖謝神瞽不敢不聰也。采字母翻切之旨。欲撮舉一言。可以一行省音貫十八省音。可以納十八省音於一省也。臣又言曰。三皇之世。未有文字。但有人聲。五帝三王之世。以人聲為文字。故傳曰。聲之精者為言。言之精者為文。聲與言文字之祖也。文字有形有義。聲為其魂。形與義為體魄。魄魂具而文字始具矣。夫乃外史達之。太史登之。學僮諷之。皆後興者也。是故造作禮樂。經略宇宙。天地以是靈。日月以是明。江河以是清。百王以是興。百聖以是有名。審聲音之教也。

蒙古聲類表序

龔自珍

自 國語以至額訥特珂克。上伯特以至天山。北路準部。南路回部。皆有方語。則皆有字頭呼韻之學。而五十一旗部屬。及喀爾喀四大部。反無之。今蒙古語言文字具在。沿流以溯原。因子而識母。因其自然而不惟師心之尚。能之乎。曰不能。則無為貴聰矣。但其義例。觸手鉤棘。道出於天。籟無不同。法成乎人。例實不一。自 國書十二篇外。經典白譯祖東游震旦筆受一經之文。先後數譯。尚爾乖迕。若夫神珙所製。司馬光所圖。與德斡必特雅星哈所受。通密繖布喇所傳。乾隆初。仰承  睿指。或煩定正。而後臚列整齊。源流明備。各還其一家之言。重以準部有託忒體。回部有彈舌聲。下士譾愚。冥搜博采。求其貫通。不亦勞矣。今先舉諸家各不同處。然後準的可得而審。義例可得而擇也。諸家不同約有七事。按僧伽婆羅譯師利問經。舉五十字。不空譯文殊問經。舉五十字。竺曇摩羅察譯光讚般若經。舉四十一字。無羅叉譯放光般若經。舉四十二字。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經。舉四十二字。元裝譯大般若經四十三字。佛馱跋陀羅譯華嚴四十二字。實叉難陀譯華嚴四十二字。地婆訶羅譯華嚴四十二字。三藏般若譯華嚴四十二字。不空譯華嚴四十二字。金剛頂經五十字。曇無讖譯大般槃經。如來性品。六十二唱。實舉五十字六十二字約以十四音有重見之字故止五十也有初短久短次長三種別佛言皆以舌齒喉而有差別此經尚未經同文韻統采摭故特詳之凡十三種。皆一母一聲。  欽定天竺五十母。西番三十母。回部二十九母。皆同。惟 聖朝國書之母。則以阿額衣鄂烏諤六字為第一類。餘至十二字不等。如八撥逼以下乃十二字準部十五母。則亦以阿至互七字為第一類。餘亦七字成類。而非以額依等字為所生之聲。此例之異者一也。天竺母所生。可舉者一千二百一十二字。西番舊六字。紗靸婀妻鴉合齊鴉合齎鴉合凡六所生纔二十四字。合新舊三十字所生。可舉者共四百三十四字。回部所生字。單字一百七十四字。連字則以一字領二十八字。輪流統領。又兼本字自領本字。如阿阿衣衣烏烏之屬。計八百四十一字。共計一千零十五字。 國語則除第一烏珠為十一部之綱。其第二部起。自阿衣額衣阿拉額拉以下。共生一千二百四十餘字。而準部十五母。尚無推衍成圖之作者。準部若以 國書比較只抵有 國書之第一圖耳中華見溪疑卅六字。舊法有演出十二攝各四聲者。又藏經十三種。惟華嚴實叉難陀本。每卷畢唱演三節。每節十字起。至十四五字不等。而仍收聲於第一字。是亦譜生聲之例。而彼十二家無聞。此例之異者二也。同為母生子。而所以能生。又分兩種。 國書仿照天竺之例。定有主輔二類。其字之收聲於阿者。定納阿至阿二十四字。為輔字也。阿至鄂六字。主字也。第一部之納奴窩起皆收聲於阿皆輔阿而行天竺自阿至阿斯十六字。主字也。自嘎至嘎剎三十四字。輔字也。槃凡六十二唱。而佛言十四音。亦具主輔之理。餘如西番之三十母。即不能分主輔矣。而餘十二經。準之託忒。皆不能分矣。且西番舊六字。無所配合而生聲。實叉難陀本無所配合而生聲。即回部加記號之百七十四單字。不能不以為子。而以為二十九頭之輔也。蓋單字從字母生。連字又從單字生。比各家又中鬲一重。如算法家之有祖孫位。是其特異。然亦無所配合而生聲。司馬氏以十二攝演神珙近之矣。但上為雙聲。下為疊韻。一言瞭然。不必謂之配合而生聲。此例之異者三也。

南北等韻各家。或用喉舌脣齒分配陰陽。而難有定論。惟元周氏作中原音韻。不用分配。而陰陽乃確乎不易。人之喉舌脣齒皆各兼陰陽豈必分配乎周但以字區之南北人皆同之。此例之異者四也。恭稟  睿指。 國書以阿字為元聲。實抉古來聖神未發之祕。胎八極於一喉。自然之符也。大藏十二種皆同。天竺同。準部同。而間有小異者。西番之不於發聲也。回部之不於字頭。而於化單字也。槃之不於第一。而於第四五六七也。又複見第二十三字推本以譚。西番自阿努之子。通密繖布喇至天竺。取三十四字歸。刪其十一。加舊傳紗等六字。又加兩國同舊有之阿字。為卅字。見徹辰薩囊書。則原非以為殿後字。而章佳國師次之小倒也。回部之單字。一轉移而即成。愛里普固即阿也。槃之首三噁。以義從。非別以聲從也。皆不出  聖人指授範圍矣。雖小異不閡大同。惟大同可臚小異。此例之異者五也。中國等韻諸家。舊法無文。空圈記聲。其二合之字。獨見佛經瑜珈師地論中字是也。實叉難陀於所生字每用圈。於母字則始用二合。室左是也。三合者僅一見。曷多是也。梁時僧祐作梵漢譯經同異記。辨之博而見之早矣。今準部亦只二合。無三合。  欽定天竺西番皆三合。謂所生字字母則以二合而止無四合。 國書回部書。乃有四合。回部竟至五合。舌愈捷而法愈邃矣。此例之異者六也。天竺西番有紗補住吉同徵卜納囉雙納囉哈蘭答鴉答克巴魯達札麻嚕烏巴達麻諸記號。回部則有則爾則白爾帕尺都則爾都則白爾都帕尺諸記號。因思大海烏巴什等之因蒙古書加圈點。為 國書。亦即此例。以形命聲。而不必本有其聲。并不必別其形。至敏捷也。餘家無之。此例之異者七也。今欲推見蒙古字母。則諸家之法具在。其若之何而用所當用。棄所當棄。立於不可易之地哉。曰其都數則定以十部。每部之數。則以三為例。凡三十聲為第一總圖。兼用百五音。隸十五類之例。天山北路。與喀爾喀接壤。同祖故也。不以第一頭為九頭之綱。不必於巴博卜下收聲於阿。不必配有主輔而生聲。此則不泥於例也。三十字中有兩字書成一。作一聲讀者。凡五。其二十五皆單聲也。所生之圖。首分陰陽兩大支為兩圖。何為陽。以中國有平聲。無上聲之字為陽。何謂陰。以中國四聲具足之字為陰。此元人周德清例也。陽凡十七母。陰凡十三母也。陰陽各舉字七倍於母。餘可以推也。又使卅頭以一領二十九。互相領而疊書之。上書大。下書小。成一圖得九百聲。回部連字例也。又於三十頭之下。各加一璸都記號。各成一聲。又於三十頭之下。各加一天竺雅答克記號。改成一聲。又於三十頭之下。各加一吉固記號。改成一聲。其又得九十聲。回部單字例也。第五第六第七圖。猶 國書總圖外之十一圖也。其書連字樣則亦 國語及天竺例也。有二合三合四合無五合。參用 國語天竺西番例。而不用回部例也。每頭之下。必註明今蒙古語之某句某字。以見徒為蒙古作也。為圖凡七為聲。凡一千四百有十。第一母阿字。阿實達之阿第二和字。和拉哈喇之和第三伊字伊蘇之伊為一類。第四母巴字。巴拜岱之巴第五母博字。卓齊博哈之博第六卜字實喇卜之卜為一類。第七母圖字。約蘇圖之圖第八騰字。騰吉思之騰第九坦字哈坦之坦為一類。第十哲字。哲卜尊之哲第十一札字札木楚之札第十二春字庫春之春為一類。第十三蘇字。舒蘇之蘇第十四蘇圖。第十五索圖和即阿之轉索圖即蘇圖之轉如笛家之有隔指聲為一類。第十六喇字。喇呼濟之喇第十七拉厄字。即喇轉第十八朗字達朗達賚之朗為一類。第十九穆字。圖薩特穆之穆第二十曼字。曼濟鼐之曼第二十一穆爾字穆之為穆爾猶蘇索之加圖此如琴家之有汎聲為一類。第二十二母諾爾字。諾穆親之諾第二十三囊字。他布囊之囊第二十四鼐字鼐曼之鼐為一類。第二十五丹字。羅丹之丹第二十六等字。鄂等答之等第二十七特字。土默特之特為一類。第二十八棍字。棍楚克之棍第二十九肯字色徹肯之肯第三十克字克哷之克為一類。

自記曰治六書小學與四裔之學兩不相涉也因小學中有聲一門聲之中有古韻今韻等韻三門等韻中有西番一門暇日聊以意推之如此而凡史籍中聲音轉變之地名人名官名未易以今讀讀者亦既挈其樞紐矣

蒙古字類表序

龔自珍

蒙古文字為 國書之祖。大海烏巴什。未奉  詔時。 國初所用。所謂無圈點擋按者也。又為準部託忒之祖。託忒十五頭。皆略仿蒙古。無圈點而末筆直下波磔方闊者也。 國書有聯字一體。佛典謂之滿字。蒙古無之。乃皆單行。佛家謂之半字。準部亦無之也。然則蒙古之字。曷可不勒成一書。以備外史。今以波磔多寡為次序。不以天地人物為類。  欽定三合音清文鑑之載蒙古字。以明聲也。西域同文志之附載蒙古書。撮舉天地人物相比。乃借蒙古字形。以明西字形也。是表之作。乃專以明形也。若夫蒙古喇嘛所諷唐古忒諸經。有見於今中國大藏本者。如大槃之△字。又字。隋章安項師強音之以伊又華嚴經實難陀。本有四畫相如髻形杵形華形等。又各經皆有字卍字等。居然符合。今故標撮一二。聊資考證。此方僧言。聲在空中。是無常法。未久則變形。在實處其變尚遲。又言有有聲而無形者。此土空圈記是也。有有形而無聲者。室利靺瑳相之屬是也。洵智者之論矣。

蒙古冊降表序

龔自珍

康熙二年。始詔禮官。查 國朝公主之下嫁外藩者。給予謚號。於是追謚   太宗文皇帝朝。噶馬思所尚主曰端獻長公主。追謚   世祖章皇帝朝。噶爾瑪索諾所尚主曰端順長公主。禮臣定例閱十二年。凡外藩王妃郡主未冊封者。理藩院會禮部具題。遣使冊封。皆以三四五品滿員往。夷攷前史漢唐有國之年。降主遠嫁。謂之和昏。其外藩遣子入侍。則曰盛事。此皆孱弱。不洽於遠。我 聖朝以中外為一家。四十九旗中。匪但開國佐命之勳。於內臣。亦且世世有甥舅之戚。宿內庭。宴賚如諸王。其額駙專爵。班次在民公下。侯伯上。而京師府第。城中相望。或別賜海淀宅。內務府掌湯沐。禮官攷儀品。工部司製造。出則奉暖轎朱輪車。皆金黃雲綺之。紅雲綺之幃。垂金黃雲綺之幨。引之以絳繡曲柄之蓋。寶相華之繖。黑雲綺角之纛。孔雀之扇。行朱髦七尺香草之仗。綴珠龍首之立瓜。易稱帝妹。詩美王姬。綦威嚴矣。今以 國朝公主之適外藩者。謹依玉牒。詮次其謚號。而以外藩福晉郡主之荷冊封者。貂冠毳之倫。綴於後為一表。曰哈屯者。視福晉。曰格格者。視郡主也。

皇朝通典四庫全書提要

欽定皇朝通典一百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以八門隸事。一如杜佑之舊。其中條例。則或革或因。如錢幣附於食貨。馬政附於軍禮。兵制附於刑法。於理相近。於義有取者。今亦無所更易。至於古今異制。不可強同。如食貨典之榷酤算緡。禮典之封禪。前朝弊法。久已為  聖代所除。即一例從刪。不復更存虛目。又地理典以統包歷代。分併靡常。疆界參差。名稱舛互。故推原本始。以九洲提其大綱。今既專述 本朝。自宜敬遵 今制。況乎  威弧震疊。式廓昄章。東屆出日之邦。西括無雷之國。山河兩戒。隸職方。近復戡定冉駹。開屯列戍。  皇輿廣闊。更非九州舊界所能包。故均以  大清一統志為斷。不更以禹貢州域。紊 昭代之黃圖。至杜氏述唐朝掌故。與歷代共為一書。故皆分綴篇終。其文簡略。亦體裁所限。不得不然。今則專勒一編。式昭 國典。國法制修明之世。  鴻猷善政。史不勝書。故卷目加繁。溢於舊笈。且杜氏所採者。惟開元禮為詳。今則  謨烈昭垂。各成完軼。禮有  大清通禮。  皇朝禮器圖式。樂有   聖祖御製律呂正義。  皇上御製律呂正義後編。刑有  大清律例。兵有中樞政考。地理有  皇輿表。  大清一統志。  欽定日下舊聞考。 盛京通志。熱河志。滿州源流考。  皇輿西域圖志。又有  大清會典及則例。總其綱領。八旗及六部則例。具其條目。故縷分條繫。端委詳明。用以昭示萬年。誠足美乎官禮。又豈杜氏之掇拾殘文。裒合成帙。所可同日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