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8章 兵政十五海防中(1)

臺灣始末偶紀

魯之裕

臺灣閩海諸島之饒也。幅南北約三千里。東西踰六百里。漢番生齒。百有餘萬。其產布穀金石牛馬齒革羽毛竹木絲枲蔗漆藥物。其番有生者熟者。其聚族而居之所曰社。合臺灣之社有三百五十六焉。其社有生番。有熟番。生者何。不與漢。不達吾言語者也。熟者何。漢番雜處。亦言吾言語吾語者也。而總之射生飲血嗜殺果。挾其饒以致旁近諸島相為犄角。明以前禁弗與通。隆萬間華人劉香老林道乾者賈其中。尋踞之。未幾為顏思齊所奪。思齊者亦華人。習于倭而因以用之者也。思齊死。乃并入于紅毛。鄭芝龍之投誠也。子成功閩。思得臺灣以苟存。臺灣之門戶曰澎湖。俗呼鐵門限。以其有吸鐵石焉。船至則膠。前此之所以不通也。至是洋人見王衣冠者乘巨鯤。時時往來衝突其間。踰月鐵石盡。成功適載輜重至。停泊澎湖。而使何斌誘諸番應于臺。紅毛守者不能拒。成功遂僭王其中。至康熙二十一年成功卒。子克塽來歸。 朝命籍而郡縣之。置府一曰臺灣。縣三曰臺灣鳳山諸羅。監司一曰廈門道。更為置南北二路營將弁。佐之以守備。分防之以千把四司。而總轄之以元戎。布星羅。制甚善也。嘗綜其形勢而論之。閩粵江浙之賈舶出洋。皆不能越臺灣而別由乎他路者。固以其三千里之區曲。而抱乎東南海隅也。而澎湖則中枕乎臺之曲。以相犄角焉。形勝據而產復饒。此臺之治亂之所以易也。且臺之東所聯屬者為呂宋琉球紅毛諸國。西南則交趾。又東則暹羅柔佛大年占城六昆皆近焉。直西則與麻六甲咬叭啞齊英圭藜荷蘭大西洋相通。北則日本朝鮮。直接乎盛京。要皆可一帆而涉。遠者不踰旬日。近或旦夕間可達。臺灣內濱于廣東福建浙江江南山東五省。外羅以數十餘國。臺灣而得潔己愛人恤兵明于治要者柄之。則五省以有所衛。而無虞于外患。而澳門廈門甯波崇明四口之貿易者源源其來矣。如是而沿海之汛隘。俱可以無警。臺灣之治忽。其有關于內也。豈淺鮮哉。

靖海侯施琅傳

陶元藻

琅字尊侯。號琢公。晉江之海濱人。貌魁梧。方頤廣額。膂力絕人。比長。隨族父武毅伯於福軍中。時主兵者募壯士。有鼎重千鈞。命諸壯士舉。咸以不能對。惟琅從容舉之。環步數巡。仍還其所。眾乃異之。既而從戎討山寇有功。授遊擊。時唐王聿鍵僭號福州。授為左衝鋒。嘗統偏師。迷入榛莽。有虎導之行。始與前軍會。前軍望見琅與虎偕。爭趨救。虎逸。琅笑曰。微虎我何由至此。眾大驚。唐王敗。鄭成功羅致之。為左先鋒。相得甚。軍儲卒伍。及機密大事悉與謀。嗣因成功將掠粵之惠潮以佐餉。琅不可。成功勿懌。復有將弁犯法當誅。成功為之解。琅不從。由是成功疑其背已。欲殺之。琅覺。宵奔。自度土人皆成功牙爪。渡必不能脫。緣山而行。山故多洞。乃匿於洞中。俄而追者數十騎果至。火光燭天。大索巖穴。琅所匿洞。忽生棘刺。索者不可得。歸報成功。成功喟然嘆曰。我一患于中原矣。琅父大宣。弟顯。遂被害。越數日。琅從洞中出。晝伏宵行。乃抵晉。從定遠將軍。解福州圍。授同安副將。破灑州壘。擒其騎將。降萬餘人。陞總兵官。旋陞水師提督。成功卒。子經猶據廈島。康熙元年。琅密陳金廈可取狀。上嘉納焉。即命便宜行事。遂率將士搏其島。克之。降萬八千人。晉秩右都督靖海將軍。入為內大臣。封伯爵。而島既破。經收殘卒數千。竄臺灣。偽將劉國軒以澎湖險要。據澎湖。經死。子克塽繼。士卒漸眾。仍抗命猖獗如初。二十年內閣學士李光地。又陳臺灣可取狀。并薦琅才可用。總督姚啟聖亦奏琅能。仍出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駐廈門。明年六月將興師。籌畫指揮。統其權干制府。而親率其旅。在提督軍門。適候南風。或言不利於行者。琅曰。吾泊舟地離賊遠。北風起。舟從風散。非二三日不能集。今夏至前後二十餘日。風微浪靜。夜可泊洋。聚而觀釁。不過七日。舉之必矣。且國軒為鄭氏梟將。澎湖破。則臺灣不戰而自下矣。遂行。入澎故道。皆為賊據。官軍不得泊。因次七罩灣。水駛石惡。忽潮漲石盡沒。得平坦以渡。國軒築短牆。置腰砲。環二十里。琅遣前鋒藍理等。奪艦直入。會南潮發為疾流所壓。賊船四合。琅親督大衝其圍。總兵官吳英繼之。殺賊將大小七十。賊兵二千。取虎井桶鹽盤嶼。遂督師分三隊。東指牛龍山為奇兵。西指牛心灣為疑兵。中又分三股。攻賊堅壘。賊堅拒良久。總兵官林賢率先陷陣。大師繼至。呼聲振撼波濤。自辰至申。焚舟百餘。殺其將三百。兵萬二千有奇。凡海洋占候。雲合風生。雷鳴風止。將戰時黑雲起。國軒方椎牛置酒相賀帳中。忽聞雷鳴。賊軍皆錯愕無措。遂大敗。遁歸臺。我軍乘勢趨臺灣。國軒就縛。克塽出降。果如出師時琅所料。蓋琅家於海濱。知澳島險易。又向依鄭氏。熟悉其上下軍情故也。臺灣平。琅由海道報捷。七日抵京師。而啟聖以飛騎由內地。後琅二日到京。 仁皇帝嘉琅功。封靖海侯。世襲罔替。琅還朝。以步履難。命侍臣扶挾上殿。恩齎有差。年七十六卒於官。諡襄壯。子世綸世驃世范。范襲侯爵。驃為水師提督。以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叛。征討有功。贈太子少保。諡勇果。其克臺灣。亦以六月。與琅平臺之期。先後相符云。

平臺紀略總論

藍鼎元

臺灣治亂之局。迥出人情意計之外。其地方數千里。其民幾數百萬。其守土之官。則文有道有府有縣令。大小佐貳雜職若干員。武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守備大小弁目若干員。其額兵七千有奇。糧儲器甲舟車足備。又當國家全盛。金甌靡缺。而朱一貴以餵鴨小夫。焉倡亂。不旬日間。全郡陷沒。此豈智能所及料歟。太平日久。文恬武嬉。兵有名而無人。民逸居而無教。官吏孳孳以為利藪。沈湎樗蒱。連宵達曙。本實先撥。賊未至而眾心已離。雖欲不敗。弗可得已。然鹿耳鯤身。夙稱天險。鄭氏一踞其間。遂歷三世。 國家圖之數十年。費錢糧幾百千萬。而後能收之。今不動聲色。七日恢復。巨魁就擒。孽從授首。良由我 聖祖仁皇帝德福齊天。神威遠震。諭旨遙頒。老幼無不感激流涕。至仁厚澤。淪浹人心者深也。雖然今日之奏勳。乃他年之龜鑑。知此說者。其知未雨綢繆之道乎。臺灣海外天險。較內地更不可緩。而此日之臺灣。較十年二十年以前。又更不可緩。前此臺灣。止府治百餘里。鳳山諸羅。皆毒惡瘴地。令其邑者。尚不敢至。今則南盡郎嬌。北窮淡水。雞籠以上。千五百里。人民趨若騖矣。前此大山之麓。人莫敢近。以為野番嗜殺。今則入深山。雜耕番地。雖殺不畏。甚至傀儡內山臺灣山後蛤仔難崇爻卑南覓等社。亦有漢人敢至其地。與之貿易。生聚日繁。漸廓漸遠。雖厲禁不能使止也。地大民稠則綢繆不可不密。今郡治有水陸兵五千餘人。足供調遣。鳳山南路一營。以四五百里山海奧區。民番錯雜之所。下淡水郎嬌。盜賊出沒之地。而委之一營八百九十名之兵。固已難矣。諸羅地方千餘里。淡水營守備。僻處天末。自八里岔以下。尚八九百里。下加冬笨港斗六門半線。皆奸宄縱橫之區。沿海口岸。皆當防汛戍守。近山一帶。又有野番出沒。以八九百里險阻叢雜之邊地。而委之北路一營八百九十名之兵。聚不足以及遠。散不足以樹威。此杞人所終夜思而不能寐者也。臺民好為盜賊。不因飢寒。方慶削平。又圖復起。去歲平臺。大定之後。尚有布散流言。嘯聚巖谷。復謀作亂者數次。屢經撲滅。至歲餘始殄。而王忠一賊。伏匿深山。至我皇上即位。乃克就縛。可見地方廣大。搜捕弗及。雖平臺僅在七日。而拔盡根株。東擒西勦。亦有兩載艱難。欲謀善後之策。非添兵設官經營措置不可也。以愚管見。劃諸羅縣地而兩之。於半線以上。另設一縣。管轄六百里。雖錢糧無多。而合之番餉。歲徵銀九千餘兩。草萊一闢。貢賦日增。數年間巍然大邑也。半線縣治。設守備一營。兵五百。淡水八里岔設巡檢一員。佐半線縣令之所不及。羅漢門素為賊藪。于門內設千總一員。兵三百。下淡水新園設守備一營。兵五百。郎嬌極南僻遠。為逸盜竄伏之區。亦設千總一員。兵三百。駐劄其地。使千餘里幅員。聲息相通。又擇實心任事之員。為臺民培元氣。寇亂風災大兵大疫。而後民之憔悴極矣。然土沃而出產多。但勿加之刻剝。二三年可復其故。惟化導整齊之。均賦役。平訟獄。設義學。興教化。獎孝弟力田之彥。行保甲民兵之法。聽開墾以盡地力。建城池以資守禦。此亦尋常設施耳。而以實心行實政。自覺月異而歲不同。一年而民氣可靜。三年而疆圉可固。五年而禮讓可興。而生番化為熟番。熟番化為人民。而全臺不久安長治。吾不信也。顧或謂臺灣海外。不宜闢地聚民。是亦有說。但今民人已數百萬。不能盡驅回籍。必當因其勢而利導約束之。使歸善良。則多多益善。從來疆境既開。有日闢無日蹙。氣運使然。即欲委而棄之。必有從而取之。如澎湖南澳。皆為海外荒陬。明初江夏侯周德興。皆嘗遷其民而墟其地。其後皆為賊窠。閩廣罷敝。乃設兵戍守。迄今皆為重鎮。臺灣古無人知。明中葉乃知之。而島彝盜賊。後先竊踞。至為邊患。比設郡縣。遂成樂郊。由此觀之。可見有地不可無人。經營疆理。則為戶口貢賦之區。廢置空虛。則為盜賊禍亂之所。臺灣山高土肥。最利墾闢。利之所在。人所必趨。不歸之民則歸之番。歸之賊。即使內賊不生。野番不作。又恐寇自外來。將有日本荷蘭之患。不可不早為綢繆者也。閒居無事。燕雀處堂。一旦事來。噬臍何及。前轍未遠。可不為寒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