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兵政七兵法上(1)
案兵家
汪縉
兵分權謀形勢陰陽伎巧四家。綜其要旨有三。一曰養民氣。一曰定軍志。一曰審敵情。三要由二本。一曰本之刑名以立法。一曰本之陰符以圓機。所謂養民氣者。民兵之實也。民氣戰之實也。民有六不可用。民匱不可用。民勞不可用。民怨不可用。民淫不可用。民懦不可用。民駭不可用。六不可用由二生。怨生於勞。勞生於匱。匱生於好戰。駭生於懦。懦生於淫。淫生於忘戰。好戰傷耕。忘戰失教。兵志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謂此也。於民之匱者實之。勞者節之。怨者平之。淫者隄之。懦者作之。駭者馴之。其道存乎一聚一固。聚兵於農。固兵於教。兵之聚。民氣聚之也。民氣之聚。粟聚之也。粟之聚。農聚之也。兵之固。民氣固之也。民氣之固。信固之也。信之固。教固之也。一聚一固生二戰。農以粟戰。教以信戰。以粟戰者強。以信戰者霸。兵志曰。昔之圖國家。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此養民氣之謂也。所謂定軍志者。有四表三裏。金鼓以一其耳。旂幟以一其目。擊刺以一其手。趨驟以一其足。是謂四表。別賢否以一其人。兼威愛以一其下。嚴號令以一其心。是謂三裏。表治而裏亂者。必生三隙。賢否倒列。上無以統下。下無以仰上。則生不理之隙。威愛偏勝。任威者離。任愛者玩。則生不和之隙。號令時更。賞不均於廝役。罰不加於親貴。違制倖成而賞。依指失利而罰。則生不用命之隙。軍開一隙。必為敵所乘。故善用兵者。彌三隙。別賢否。如天之不可為地。地之不可為天。兼威愛。如春之不可無秋。秋之不可無春。嚴號令。如夜之不可欺以晝。晝之不可欺以夜。是謂大定。由是堅以必死之心。完以不挫之氣。斷以不疑之指。是謂獨勝。兵志曰。三軍之眾為一死。賊莫當其前。莫隨其後。而能獨出獨入焉。獨出獨入。霸王之器也。此定軍志之謂也。所謂審敵情者。以強審強。以弱審弱。非審之善者也。善者不審於形強形弱。審於理強理弱。道有五卜。以君卜。以臣卜。以民卜。以政治卜。以風俗卜。其君好直而惡佞。其臣進賢而讓能。其民先公而後私。其政治畫一而不煩。其風俗尚義而重廉恥。雖在弱形不可攻也。不可攻者。卜之於理強也。其君苦直而甘佞。其臣嫉賢而妒能。其民背公而環私。其政治紛擾而多漏。其風俗嗜利而寡廉恥。雖在強形可攻也。可攻者。卜之於理弱也。兵志曰。勝於易勝。謂此也。兵交而欲知其將之賢愚。在乎觸之而動。觸之而不動。觸之動。為愚將。將愚者。見利則動。輕敵則動。法當以二誘取之。見利者餌而誘之。可取也。輕敵者怯而誘之。可取也。觸之不動。為賢將。將賢者。智周則不動。法周則不動。法當以二濟持之。兩智相交。智不勝智。濟之以法。以持其疏。因智之一失也而攻之。兩法相交。法不勝法。濟之以智。以持其變。因法之偶疏也而攻之。兵志曰。攻謀。謂此也。兵交而欲知其軍之虛實。在形人而我無形。形人之虛實。攻瑕勿攻堅。兵志曰。攻堅則瑕者堅。玫瑕則堅者瑕。是也。深之至於無形。藏奇於正。藏正於奇。以奇為正。以正為奇。兵志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勝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察虛實。明堅瑕。善奇正。此兵之三寶也。兵志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養民氣。定軍志。知己之謂也。審敵情。知彼之謂也。夫是之謂三要。三要由二本。何也。將兵之道。寬嚴無定。用必嚴為之體。故兵家與刑名家相麗也。動靜無常。形必靜為之君。故兵家與陰符家相資也。刑名不必兼兵。兵家未有不兼刑名者。陰符不必為兵。兵家未有不為陰符者。故曰。三要由二本。因四家之長而利導之。將略具是矣。任將之道奈何。在一事權。將曰民可用矣。則用。將曰民不可用。勿用。將曰軍可動矣。則動。將曰軍不可動。勿動。將曰敵可乘矣。則乘。將曰敵不可乘。勿乘。如是則法不撓。機不窒。然而能任將者。必先能擇將。能擇將者。必先能擇相。此三能者。將將之微權。不可不察也。將將將兵之略。盡此乎。雖然。於孫吳則既優入其域矣。以孟荀言之。則未也。何言之。曰本計不存焉。則孫吳者是內國之斧斤也。厲其外。其內。亡可翹足而待。
春秋左傳兵謀表序
顧棟高
史稱關壯繆好左氏。諷誦略皆上口。而岳忠武尤好左氏春秋。嘗曰。用兵在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二公佐漢宋中興。而生平經略。靡不由於左傳。甚哉經術之足以戡亂也。余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列國交兵。其行軍用師屢矣。春秋以前。為湯武之仁義。春秋中葉。為桓文之節制。逮其季年。吳越用兵。則以蠻夷輕生狎死之習。運後世出奇無方之智。而鄭宋交取師。為戰國長平之阬所自始。世運遷流。豈一朝一夕之故哉。傳文所載。初年仍古法用車。最後毀車崇卒。吳楚越則用舟師。其用兵之制。曰偏兩。曰卒伍。曰乘廣。曰游闕。其陳法。則為鸛為鵝。為魚麗之陳。為支離之卒。其兩軍交鋒。則曰挑戰。曰致師。曰夾攻。曰橫擊。曰衷。曰萃。曰覆。曰要。其假物立威。曰蒙虎。曰燧象。大抵世愈降則戰愈力。而謀亦益奇。綜其大要為類十有二。曰息民訓卒。曰知彼知已。曰設守要害。曰亟肄疲敵。曰持重不戰。曰毀軍設覆。曰先聲奪人。曰先入致死。曰攻瑕必克。曰亂敵耳目。曰乘其不備。曰要其歸路。臚而列之。俾知儒者中當具有武事。匪徒侈文雅章句之業而已。
讀陳龍川酌古論
陳斌
古今變以神察。兵以機發。而皆不可以豫言。況事後邪。龍川陳氏酌古論。由千餘年兵家成敗之跡。而欲以一人之智盡其變。豈竟前人失之。後人得之哉。此其所籌。即十得五六。而苟無其本。則亦雖奇而不足用矣。三代以上。戰守皆正兵。秦漢以後之用兵者。守以正。戰以奇。備敵以正。勝敵以奇。其雋功殊烈。剋除天下之大毒。而立去生人之久痛者。莫不能用奇矣。然成軍十萬。無數千蹈凶入陷之死士。則不可以用奇。行軍千里。無數輩出鬼沒神之間諜。則亦不可以用奇。吾觀握奇之家。夙謀而成。臨戰而敗者。有之。夫豈非死士不附貴將。間諜不由公賞。恩動義結。嘗恐不得。而況無專閫之帥。而況無猝應之餉。投機之會。轉瞬莫及。雖欲用奇。何自而用之哉。杜牧有言曰。上策莫如自治。此用奇之本。而所謂最下策者浪戰也。若決勝而猶待兩陳之間。非浪戰乎。故之儒者必知兵。然不必言兵。范文正之備敵。王文成之勝敵。蓋兵在中。虜在目中。而不可殫言也。宜龍川悔其妄作也。
五形
唐甄
雞之鬥者。兩距相拒。不知其他。狗之鬥者。兩牙相齧。不知其他。吾笑拙兵之智類雞狗也。正道之上。我之所往。敵之所來。我之所爭。敵之所禦。不可以就功。善用兵者。不出所當出。出所不當出。無屯之谷。無候之徑。無城之地。可以利趨。能趨之者勝。必攻之地常固。必攻之城常堅。必攻之時常警。不可以就功。善用兵者。不攻所當攻。攻所不當攻。欲取其東。必擊其西。彼必不舍西而備東。欲取其後。必擊其前。彼必不舍前而備後。此人情所不虞也。能誤之者勝。萬人為軍。不過萬人。五萬人為軍。不過五萬人。十萬人為軍。不過十萬人。我有此眾。敵亦有此眾。不可以就功。善用兵者。不專主乎一軍。正兵之外有兵。無兵之處皆兵。有游兵以擾之。有綴兵以牽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聲兵以疑其耳。所以撓其勢也。能撓之者勝。此三奇者。必勝之兵也。少可勝眾。弱可勝強。昔者唐子試於蜀。同舍生九人。有饋筩酒者。五人者據之。四人者弱。爭之不得也。乃擇奴之捷者。教之曰。我譟而入。彼必舍甕禦我。汝疾入取之。於是聲譟而攻堂之左。彼果悉眾禦我於左。五人者勝。而反飲。已亡其酒矣。善用兵者。如唐子之取筩酒。可謂智矣。鼠之出也。左顧者三。右顧者再。進寸而反者三。進尺而反者再。吾笑拙兵之智類出穴之鼠也。人之情始則驚。久則定。驚者可撓。定者不可犯。善用兵者乘驚為先。敵之方驚。千里非遠重關非阻。百萬非眾。人懷乾麵。馬囊蒸菽。倍道而進。兼夜而趨。如飄風。如疾雷。當是之時。敵之主臣失措。人民逃散。將士無固志。乘其一而九自潰。乘其東而西自潰。乘其南而北自潰。兵刃未加。已壞裂而不可收矣。凡用兵之道。莫神於得機。離朱之未燭。孟賁之甘枕。此機之時也。伺射驚隼。伺射突兔。先後不容瞬。遠近之不容分。此用機之形也。機者。一日不再。一月不再。一年不再。十年不再。百年不再。是故智者惜之。古之能者。陰謀十年。不十年也。轉戰千里。不千里也。時當食時。投箸而起。食畢則失。時當臥時。披衣而起。結襪則失。時當進時。棄家而進。反顧則失。不得機者。雖有智主良將。如利劍之擊空。雖有累世之重。百萬之眾。如巨人之痿處。雖有屢戰屢勝之利。如刺虎而傷其皮毛。機者。天人之會。成敗之決也。唐子之少也。從舅飲酒。坐有壯士秦斯。力舉千斤。戰必陷陣。常獨行山澤間。手格執杖者數十人。舅指一客獻之曰。客雖嬴也。然好拳技。嘗欲勝君。君其較之。斯笑曰來。遂舍離席。方顧左右語。而未立定也。客遽前擊之。觸手而倒。坐客皆大笑。夫以客當斯。雖百不敵也。然能勝之者。乘其未定也。善用兵者。如客之擊秦。斯可謂智矣。取鷹者。設機擊雞。鷹見雞而不見機。以縶其爪吾笑拙兵之智類飢鷹也。諜者。軍之耳也。有以諜勝。亦有以諜敗。敵有愚將。可專任諜。敵有智將。不可專任諜。我有巧諜。彼乃故表其形故聲其令故洩其隱以誘我。吾聞之。善用諜者。用敵人之諜。不可不察也。古之兵法。
曰置之死地而後生。彼設為死形以堅眾心。非死地也。若夫糧食不繼。後軍無援。進不可戰。退不可歸。彼壯我竭。彼明我迷。此真死地也。雖太公穰苴。不能出兵之大忌也。知敵之情者。重險如門庭。不知敵之情者。目前如萬里。笮渡之國。索登之山。我能取之。不困其險。不中其譎者。非有他巧。知敵之情也。昔者秦王好獵而擾民。下令獵於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韓生者止之曰。王之愛子。病三日矣。王心憂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問之曰。吾宿衛王宮。且不知王之愛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韓生曰。吾聞王之愛子。好紙鳶。吾登邱而望王宮之上。三日不見紙鳶矣。是以知之。天下之物。見形可以測微。智者決之。拙者疑焉。料敵者如韓生之料秦王。可謂智矣。江上之嫗。鬻績而得錢。虛則開篋。實則謹鑰。善竊者因以為候。吾笑拙兵之智類江上之嫗也。
昔者唐子之大父郎中。好奇謀而善用兵。當是之時。張獻忠數十萬之眾。三道趨成都。屠梁萬。將道達而西。達之守號稱萬人。實不甲之卒。不滿千人。其守將欲棄城而走。郎中曰。父殯將焚。城郭流血。吾不可以獨免。吾請先死之。父兄子弟皆哭。有少者曰。敢問死之何道也。郎中曰。寇心爭利大都。其行甚疾。奚用以小邑緩其行。是可以疑之。使之他道去也。寇去吾及暇以修備。禦之易矣。乃率其私卒之敢死者數百人。踰斗蹬而上。伏於翳隘。賊之前軍。笑歌徐過。大呼突擊之。斬首數十。賊驚敗退。生縱一人使告曰。吾之大軍。盡出南門陣矣。我守隘者也。賊能戰。我其退而待賊。與之決死平沙之上。於是賊果疑之。從他道去矣。郎中乃發其藏。有穀萬斛。火穀五千。麥如之。桐膏千籮。蠟千斤。繭絲千兩。招士修具。三旬而備。寇反。城不可附矣。其後三攻三郤之。城無墮堞焉。當是之時。非專攻之兵。道過之兵也。弱則拔之而行。強則舍之而去。是故輕敵示銳。趣進示強。犯勁敵以爭小邑。而後大都之利。彼必不為。此郎中之成其算者也。山能顯而不能隱。淵能隱而不能顯。龍能變而不能常。虎能威而不能變。
善用兵者兼山淵龍虎之用。即顯即隱。即常即變。使敵莫知所從。莫知所避。斯為神矣。貴人之處。衛生常謹。古諺云。家累千金者。坐不垂堂。恐其傷肢體也。吾笑拙將之智類貴人之處也。夫兵者。死門也。不可以生心處之。有自完之心者必亡。為退休之計者必破。欲保妻子。妻子必虜。欲全家室。家室必滅。善用兵者。有進無退。雖退所以成進。有先無後。雖後所以成先。有速無遲。雖遲所以成速。有戰無守。雖守所以成戰。有全無半。雖半所以成全。邳兵圍三盜。立弰如林。几櫝充閈。盜斬圍而出。以彼千百之眾。其智其力。豈不三盜若也。而不能禽者。趨生者怯。趨死者勇也。人之常情。棘迫膚則失色。砭觸趾則失聲。一旦臨死莫逃。忿發氣生。心無家室。目無鋒刃。鬼神避之。金石開之。何戰不克。何攻不敢。故夫以能死之將。驅能死之眾。如椎椎剡。鮮不破矣。
魏叔子初見此文而賞之及叔子卒唐子陳五形篇于几而祭之曰從叔子所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