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兵政五保甲上(5)

秦明力行保田疏乾隆年

楊錫紱

竊查保甲一法。平時足以消彌盜賊姦匪稽核戶口。偶遇地方荒歉。查辦賑務。亦按籍可稽。不致臨時周章。乃安民之良法。為政之要務。粵西僻處天末。民多猺獞。臣細心查察。保甲一法。多未奉行。即有行者。亦不過於城廂內外。聊造一冊。有總戶之名。而無丁口細數。與不行等。究其所以未行之由。大約以邊省地方。與中土異。不必繩之過急。苗猺狑獞。多不識字。僻處深山。畏見官長。一旦行之。恐致驚惶。紙筆牌板。不無所費。胥吏頭人。難絕需索。是以因循至今。然臣竊思之。紙筆牌板。此州縣官當自捐備。原不宜派之於民。吏胥頭人。則全在官之約束。若昏憒州縣。毋論保甲。即錢糧催徵。田地踏勘。詞訟勾攝。亦不能保其不科歛擾累。果精明州縣。則約束有方。查察維嚴。自必無需索擾累之事。此明而易見者。若苗猺土愚。雖與漢人微有不同。然其種類。多聚族而居。一村一寨。原有村老寨老頭人等管束。其管束之頭人等。多習見官長。略識事體。亦有識字者。如泥定十戶一牌十牌一甲之法。誠不無隔礙。若因彼管束之舊例。寓我稽查之法。或先曉諭其明者。而次及其愚。或先行於其易者。而次及其難。此在地方官神而明之。諒亦不致驚惶滋擾。至邊地與中土不同。蓋謂文教禮義等事。漸染未深。或地方習俗相沿。積重難返。不便遽為更張。非謂保甲之法可以稽查賊盜匪類。周知戶口人丁。法良意美。亦不宜行於邊地也。況年來逆匪煽惑勾結。為害地方。皆因保甲不行。以致漫無稽查。即現今李梅李彩案內。尚有要犯。未經拿獲。雖經懸立賞格。嚴飭州縣。差委員弁。嚴行緝拿。然非保甲嚴明。小民知互相稽查舉首。則此輩仍得藏匿。弋獲正未有期。是保甲之法。斷斷宜行者。臣已於今年開印後。出示明白通行曉諭。并飭令州縣各官。俱實力奉行。而責其成於知府。其城廂內外。及漢人村寨。則按成法編立。其土愚苗猺狑獞地方。則令各就本地情形。變通辦理。不必拘泥成法。亦不必責成旦夕。甯可一縣之中有不能行之村寨。俟之徐徐勸導。而必不可仍前草率混捏虛應故事。總期於事不撓而民不擾。茲兩月以來。所屬州縣。已有數處編排完竣。造冊呈繳者。如平樂府屬之平樂縣。向來青黃不接之時。出借倉穀。多係練保頭人。赴官領回。分給散戶。

究竟練保多自冒佔。其轉給者又減少升合。今知縣朱藹因保甲已立。即酌定應借數目。分定鄉村令百姓。各抱門牌赴領。牌到穀給清。歷來練保頭人冒借短減之弊。民甚稱便。此即其驗也。查力行保甲。乃臣職分應辦之事。不應瑣瀆聖聰。惟是苗猺土愚。一日律以內地之法。似乎繩之過急。然臣再四思維。粵西此時要務。在於清姦匪。而清姦匪之法。莫要於行保甲。寬之以時日。予之以變通。諒亦不致滋生事端。且從來治民之道。利之六七害之二三猶將為之。況保甲之法自古稱良者乎。是以不揣冒昧。謹將臣現在督率力行緣由。據實具奏。伏乞皇上訓示。

答章觀察問保甲啟

陸燿

承諭以奉旨編查保甲。蒙撫軍飭委執事查議。此事極為委曲繁重。非倉猝所能定議。但其大指。總在不擾民三字。能使州縣官不差一役。百姓亦不用一人進城。則不勞而民爭勸矣。真西山云。經理田野之政。自一保始。每保畫一圖。凡田疇山水道路橋梁寺觀之屬。靡不登載。而以民居分布其間。某治某業。丁口老幼凡幾。悉附見之。合諸保為一都之圖。合諸都為一鄉之圖。又合諸鄉為一縣之圖。可以正疆界。可以稽戶口。可以起徒役。可以備姦偷。凡按徵發爭訟追胥之事。披圖一見可決。在田野為保。在軍旅為伍。韓信多多益辦。用是法也。第紙上說之甚易。官中行之甚難。何者。以今無實心為民之州縣也。如果州縣官實心為民。只照志書及賦役全書所開道里村莊山河地界。各發告示。開具清查之法。使民間自推一人為首。管理十家。十長復推一人為首。管理十長。層層約束。達於州縣。有所稟報駁查。只用片紙往來。姦胥役不得過問。則民亦何懼而不遵乎。其法莫詳於黃給諫福惠全書。然條件太多。且立法伊始。即以抽丁為兵立說。則愚民必眙而不敢前矣。

至如于清端政書內所載彌盜條約。親切近情。更與今日東省情形相類。直以照抄出示。且明是于清端試行有效之成法。百姓雖不信。官長必無不信 本朝第一清官之于公者。風行草偃。於是斯在矣。夫令一州一縣之山川險易。民風土俗。如指掌紋者。有司之責也。一道之官吏賢否民情向背。如燭照數計。絲毫不得遁隱者。監司之責也。執事以首揆推薦。膺此重任。古之所謂得志澤加於民者。其在此時矣。拭目新政。以副跂慕。東省百姓。不勝幸甚。

敬陳保甲二要疏乾隆二十二年

監察御史胡澤潢

本年十月內。奉上諭。州縣編查保甲。本比閭什伍遺法。地方官果實力奉行。不時心稽察。凡民間戶口生計。人類良莠。平時舉可周知。游惰匪類。自無所容。外來姦宄。更無從託跡。于吏治最為切要。乃日久生玩。有司視為迂闊常談。率以具文從事。各鄉設保甲長。類以市井無賴之徒充之。平時並不實心查察。雖督撫考課。有力行保甲之條。不過故套相沿。毫無裨益。即如馬朝桂案內十餘犯。懸緝數年。迄無一人弋獲。此保甲不實力奉行之明驗也。嗣後務宜慎重遵行。不得仍前玩視。其如何設法編查。及考核責成之處。各督撫各就地方情形。詳悉定議具奏。欽此。仰見我皇上準今酌古。除莠安民之至意。臣思天下者。一州縣之所積也。各州縣理。而天下治矣。理戶口之法。莫善于保甲。然法久必怠。怠久必弊。弊者不變。則怠者不振。使狃于成法而安之。託于空言以振之。不過督撫一牌。州縣一票。而事已畢矣。甚或愚民不得要領。必至惶惑。吏胥乘其惶惑。必至需索。是行法而滋事。又不若廢法之安民也。臣愚以為變其弊而振其怠。其要有二。曰分管統實戶口而已。

夫今保甲之必期其行。行而必期其善。所謂管統者。非牧與令乎。然牧令之所以殿最。大吏之所以考覈者。在乎刑名錢穀。而保甲不與焉。賞罰之所不及。即視為政治之所無關。名存而實亡者久矣。豈知戶口為刑名所由興。錢穀所自出乎。臣請嗣後大臣察屬賢否。宜首重保甲。則責成專矣。夫責成專之。黜陟隨之。州縣官亦安得而辭之。惟是州縣之地。大者且數百里。小者亦不下百里。欲以一人之耳目。周及四境。戶知其人。人知其數。難矣。況所委保甲長。又率市井無行之徒。疑之莫與任其事。信之或且生其姦。處難行之勢。而責以必行之效。效不可得。而以瘝曠劾者。踵相接矣。臣以為宜分任佐雜。畫界以隸之。選置士人。分戶以屬之。法在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比。設比長。長以未達之士。無士。以耆老為之。五比為聯。設聯長。長以在籍之官。無官。以未達之士為之。五聯設專管官。以州縣之佐雜為之。各甲有事。若殺傷盜賊類者。即日以次申報。其他事之應報者。戶以本日告甲長。甲長以五日告比長。比長以十日告聯長。聯長月移專管官。每季申州縣官。州縣官以歲終彙申上司。州縣官歲一巡視。核虛實。考勤惰。示勸懲。必所部。專管官以季。聯長以月。比長以旬。甲長以日。各巡所部。亦如之。其有上申下行。而逾期不申不行者。分別事之輕重。期之久暫。罪之。應巡不巡者。罪亦如之。甲長比長聯長。及專管官。能化導者。以三年舉。能職者以五年。于是甲長陞比長。比長陞聯長。大吏以其名上聞。無官者予官。有官者晉秩。專管官晉秩。亦如之。若溺職者奪其任。罹罪者論如法。其功與罪。甲長申比長。比長申聯長。聯長申專管官。論定而申之州縣官。州縣官核實而申之上司官。如是以為分。則事簡而易理。如是以為合。則法密而不疏矣。顧或有慮者。計戶設官。則佐雜之員宜增。分戶設長。則代耕之祿宜給。綜而計之。費且為算。議者或以此難之。臣伏思增官給祿。其費有定。息事甯人。其省無窮。且周禮一書。其設官之制。大者少而小者多。以小者親民事。大者董其成而已。董成者得數賢大吏足矣。又安用此紛紛者為。即如各省守巡道及府佐貳。率多備員。無關輕重。苟酌其可省者而省之。而即以所省為所增。費略相當。固已轉無用為有用矣。臣所謂分管統者。其要一也。今天下戶口之數。由州縣而上之督撫。由督撫而上之戶部者。未嘗無籍。然不必皆實也。往代丁口有賦。隱漏有罰。故其數實。自丁糧攤入地畝。永不加賦。故其數不實。不實則增而不增。減而不減。戶非其戶。丁非其丁。流亡者不知其去。逃匿者不知其來。役興而不知當役者何人。災至而不知當賑者何戶。臨事而事。事且倍之。牧不知州。令不知縣。欲求稱職得乎。臣請每甲以十戶為率。其有畸零者。均入各甲之內。各以遠近為附甲。設一冊。先書各戶口姓名年貌。次同居親族姓名年貌。次妻女姓氏年歲。奴僕姓氏年貌來歷。各書于冊。其家之土著流寓舊居新遷。及遷自某處。其人之有無田地屋產。何所執業。并詳焉。各戶每日如有生死婚嫁。產業賣買。遠路往返。親友過宿。人口增減。必以告其長。長各如期遞申。以達于州縣官。州縣官受而核之。編為一書。申之大吏。就中又取無產有產者。別為一書。又取有業無業者。別為一書。藏之州縣。此三書者。率以歲巡既之後。增刪修定。無漏無誤。如是則四境之遙。臚于几席。以之聽訟。而訟不受欺。以之任役。而役不濫及。以之彌盜。而盜無所容。以之查賑。而賑可立辦。書云。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者。庶幾近之歟。臣所謂實戶口者其要二也。

雖然。二要具舉。法乃大備。二要舉。法有必先。欲分管統。先實丁口。未實丁口。宜先詳戶。何也。戶無數。何以設長。長無額。何以設官。顧官與長未設。則戶之數。可共查核者。孰為可任。將任之原設保甲長乎。不可也。否則州縣官自任之乎。不能也。則莫如為牧與令者。以禮延致各坊各鄉一人之有望者。為之宣布德意。俾無瞻顧。然後從而任之。率百家任以一人。令其冊具戶數。親呈州縣官。及計戶設甲長。計甲設比長。計比設聯長。計聯設專管官。行之以漸。鎮之以靜。吏無所藉手。民無所疑畏。而事集矣。臣所謂變久弊之法。而振久怠之習者。其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