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杂证门下(9)
麻子仁 桃仁(去皮尖,别研,各一两) 羌活 当归尾 大黄(煨) 皂角仁 秦艽(各五钱)上另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如直肠干涩,用猪胆汁导之,亦忌前药。
搜风顺气丸 治痔漏肠风,风热秘结,元气充实者。
车前子(一两五钱) 大麻子(微炒)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牛膝(酒浸) 郁李仁(汤泡)菟丝子(酒浸蒸,杵晒为末) 枳壳(麸炒) 山药(各二钱)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子和脾约丸麻仁(一两二钱半) 枳壳(麸炒) 浓朴(姜制) 芍药(各一两) 大黄(蒸,四两)杏仁(去皮尖炒,研烂如膏,一两二钱)上为末,入杏仁膏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空心用滚汤送下。
初虞世云∶余历观古人用通药,率用降气等药。盖肺气不下降,则大肠不能传送,以杏仁、枳壳、诃子等味是也。又老人、虚人、风人,津液少,大便秘。经云∶涩者滑之。故用胡麻、杏仁、麻子仁、阿胶之类是也。今人学不师古,妄意斟酌,每至大便秘燥,即以驶药荡涤之,既走津液气血,大便随手愈更秘涩,兼生他病。予昔在鲁山日,有一少自称太医,曹镇有寄居王世安少府,本京师人,始病风淫末疾,为此生以驶药累累利之,后为肺痿咯脓血,卒至大便不通而死。古人服药尤所谨重,不若今人之轻生,故举此以戒后人尔。
〔薛〕前证若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阴血枯槁,内火燔灼,脾肺失传,大便秘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此丸若用之于热甚气实,与西北之禀浓者,无有不效。若用于东南及虚热而气血不足者,则脾愈弱而肠愈燥,反致虚痞矣。此东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风顺气丸,中贵及西北人用之多效,东南人用之无不致害。一老妇大便欲去而难去,又不坚实,腹内或如故,或作胀,两关尺脉浮大。余以为肠胃气血虚弱,每服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去后始快,若间二三日不服,腹内仍胀,大便仍难。一老妇大便月余不通,痰喘内热,不得就枕,脉洪大,重按微细,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五十余剂,计进饮食百余碗,小腹始闷,此火燥而消铄也,以猪胆汁润之,用十全大补而安。后仍不通,用八珍倍加苁蓉常服而通。
大便或秘或利
〔大〕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木气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泄。风气行精液燥,故秘。即不可转以秘燥为风也。余家中宗亲张公度母氏年七十,日下利数十行,百方治之不愈,又苦腰脚拘挛,公度以蒺藜、酸枣仁治拘挛而利愈。黄鲁直母安康郡太夫人苦秘结,以公度药投之而大便利。故知秘与利皆出于风。公度,潞人,名 ,世有令德,承父医学而克其家,清修不妄取,真有德君子,今见于此。
〔薛〕按前证若因足三阴亏损,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脉洪而虚,肢体倦怠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脾经郁结,用加味归脾汤。气血俱虚者,八珍加肉苁蓉。肾经津液不足者,六味地黄丸。胃火销铄津液,竹叶黄 汤。肝木侮脾土,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膏粱积热,清胃散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若燥在直肠,用猪胆导之。
治风人、香港脚人大便或秘或利。虚人尤宜。
皂角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甚,入酥一枣大,又炒至燥,又入酥炒至焦黑为度)上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下,空腹服。两时久未利,再进一服,渐加至百丸不妨,以通为度。
蒺藜汤方 用蒺藜不以多少,炒至赤黑色,臼内以木杵舂去刺,拣簸净,每蒺藜三两,以酸枣仁一两炒令香,同杵为粗末,马尾罗筛。每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下前丸子。
大五柔丸 主脏气不调,大便难。通荣卫,利九窍,进饮食。
大黄(斗米上蒸,切焙) 枳壳(去瓤,麸炒) 白芍药 葶苈(炒香,别研)肉苁蓉(酒浸软,温水洗切焙,各一两) 桃仁(一百枚) 杏仁(四十枚,并去皮尖,麸炒令黄,别杵) 牛脂(去筋膜熬成油,与葶苈、杏仁等杵)上除有油药并为末,入牛脂、桃杏仁、葶苈,杵数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丸,日三服,腹稍空时服,未知稍增,以知为度。
安康郡太苦风秘,予为处枳诃二仁丸。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麻仁(别研各二两) 枳壳(去穣,麸炒研) 诃子(慢火炒,捶去核)上二物各一两为细末,同二仁杵,炼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温水下二三十丸。未知稍增。
潞公在北门日,盛夏间苦大便不调,公随行医官李琬,本衢州市户,公不独终始涵容之,又教以医事。公病泄利,琬以言动摇之,又求速效,即以赤石脂、龙骨、干姜等药馈公,公服之不大便者累日,其势甚苦,予方自共城来见公,未坐定,语及此事,公又不喜服大黄药。予告曰∶此燥粪在直肠,药所不及,请以蜜兑导之,公为然。时七月中苦热,予挥汗为公作蜜兑。是夕三用药,下结粪四五十枚,黑如橡栗,公二三日间饮食已如故。世有一种虚人不可服利药,今载其法。
蜜兑法 好蜜四五两,银石器中微火熬,不住手以匙搅,候可丸,见风硬,即以蛤粉涂手,捏作人指状,长三寸许,坐厕上纳之,以手掩定,候大便通即放手,未快再作。(以上四方出初虞世。)补遗通气散 治妇人忧怒伤肺,肺与大肠为传送,致令秘涩不通。或服燥药过多,大便秘,亦可用。
陈皮 苏叶 枳壳 木通(去皮节)上等分锉,每服四钱,水煎温服。
皂角丸、苏麻粥亦佳。(见前。)
泄泻
〔大〕泄泻之证,因肠胃虚冷而邪气乘之。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风伤肝,肝木旺而克脾土,属外因也。若七情不平,脏气受伤,属内因也。若饮食生冷伤脾,属不外内因也。大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滑者涩之,湿者燥之。
〔薛〕前证若生冷所伤,用六君、木香、砂仁。辛热所伤,用二陈、炒连、山栀。面食所伤,用六君、神曲。米食所伤,用六君、谷 。饮食不时而伤,用四君子汤。饮食过多而伤,用六君子汤。饮食停滞,人参养胃汤。脾气虚弱者,六君、升麻、柴胡。脾气虚寒,六君、木香、炮姜。肝木乘脾者,六君、柴胡、芍药。肝火克脾者,六君、芍药、山栀。中气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者,济生归脾汤。肾气虚者,五味子散。脾气虚者,二神丸。脾肾虚者,四神丸。命门火衰者,八味丸。真阳虚败者,固真丸。仍与滞下方参用。侍御沈东江之内,停食腹痛作泻,以六君加木香、炮姜而愈。后复作,传为肾泄,用四神丸而安。侍御徐南湖子室,泻属肾经,不信余言,专主渗泄,以致不起。一妇人年逾五十,不食夜饭,五更作泻二十年矣。后患痢,午前用香连丸,午后用二神丸各二服而痢止,又以二神丸数服而食夜饭,不月而形体如故。吴江史玄年母,素有血疾,殆将二纪,平居泄泻,饮食少思,面黄中满,夏月尤甚,治血之药,无虑数百剂,未尝少减。余以为脾肾虚损,用补中益气汤送二神丸,复用十全大补汤煎送前丸,食进便实,病势顿退。若泥中满忌参、术,痰痞忌熟地,便泄忌当归,皆致误事。
《补遗》治泻,风证则胃风汤、不换金正气散。寒证则理中汤、四柱散、大已寒丸。暑则五苓散、香薷散、六和汤。湿则藿香正气、戊己丸。此大概而论,至于通治则有诸方可检,随证治疗。然男子妇人久泻不止,无逾固肠丸之效验。
香朴丸 治肠胃虚冷泄泻,注下无度,脾虚气闭,不进饮食。
大浓朴(五两) 北 香 白术 陈皮(各三两) 诃子 赤石脂(各一两半)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五十丸。如常服,暖脾胃。
桂香丸 治脏腑虚为风湿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附子 肉豆蔻(并炮) 白茯苓(各一两) 桂心 木香(炮) 白姜(炮,各半两)丁香(二钱半)上为细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五十丸。
豆蔻分气饮 治脏腑虚寒,泄泻无度,瘦极,及妇人产后泻,洞泄危笃甚。
藿香叶 草豆蔻仁(炮) 青橘皮(各四两) 甘草 丁香(各半两) 乌梅(五十个)肉豆蔻(十个,炮)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糯米一撮,煎七分,去滓温服。
豆蔻丸 治脏寒泄泻不止,服诸药无效。(亦可治男子)肉豆蔻(面裹煨香,)不以多少,碾细入陈米白饭捣令得所,丸如绿豆大。空心,煮粟米饮吞下百丸。本家累以此药救人有效。
人参豆蔻散 治久泻不止,服诸药无效,此药屡效。
人参 肉豆蔻 干姜 浓朴 甘草 陈橘皮(各一两) 川芎 桂心 诃子 北 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小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六分服。
木香散 治脏腑冷极,及久冷伤脾,口疮,下泄米谷不化,饮食无味,肌肉瘦悴,心多嗔恚,妇人产后虚冷下泄,及一切水泻冷痢。
木香 破故纸(炒,各一两) 良姜 缩砂仁 浓朴(制,各七钱半) 赤芍药 橘红 桂心白术(各半两) 吴茱萸(汤泡七次) 胡椒(各二钱半) 肉豆蔻(四枚) 槟榔(一个)上为散,每服三钱,用不经水猪肝四两许,去筋膜,批为薄片,重重掺药,置一鼎中,入浆水一碗,醋一茶脚许,盖覆煮肝熟,入盐一钱,葱白三茎细切,生姜弹子许拍破,同煮水欲尽,空心为一服,冷食之。初服微泻不妨,亦是逐下冷气,少时自止。经年冷痢滑泻,只是一服。渴即饮粥汤,忌生冷油腻物,如不能食冷物,即添少浆暖服。嘉兴谢医得此方,病其繁,只用浆水煮猪肝,丸如梧桐子大,粥饮下五十丸亦效。若暴泻痢只是一服,唯热痢、热泻不宜服。
赵府博宜人病泄泻不止,用附子、木香、诃子、肉豆蔻、龙骨等药及诸丹服之,皆无效。召余诊之,肝肾脉虚弱,此肝肾虚也。府博云∶其说见在何经?余曰∶诸方论泄痢,止是言脾胃病,不过讲风冷湿毒之所侵入,及饮食伤滞,遇肠虚则泄痢。而不知肝肾气虚,亦能为泄痢。古书所载甚明,不可不辨,经曰∶泄痢前后不止,肾虚也。又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若病泄利,其源或出于此,而专以脾胃药治之,则胶固千里矣。遂用木香散数服而愈。
香连丸 治痢疾并水泻、暑泻腹痛,不问赤白,神效。
黄连(净,二十两) 吴茱萸(去枝梗,十两)上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瓷器内置热汤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滚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下。中气虚者,用四君子下。中气虚寒者,加姜、桂。
如金丸好川黄连一斤,分上中下三等拣开,以生姜三斤,先刮下皮,以皮存一处,将姜捣汁,如前分浸黄连一宿,先用干壁土研细铺锅底,又铺浓绵纸一层,上放黄连炒燥,再拌再炒,如此九次,方用姜皮同为细末,滴水丸。
防风芍药汤 治飧泄身热,脉弦腹痛及头痛。
防风 芍药(炒) 黄芩(炒,各二钱)上用水煎服。
渗湿汤 治寒热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或小便秘涩,大便溏泄。此证多因坐卧湿地,或阴雨所袭而致。
苍术 白术(炒) 甘草(炒,各一两) 干姜(炮) 茯苓(各二两) 陈皮(一两) 丁香(二钱半)上每服四五钱,枣水煎。
茯苓汤 治湿热泄泻,或饮食伤泻。
白术(炒) 茯苓(各五钱)上用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等分,名白术散。
白术芍药汤 治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腹满,形体倦怠,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
白术 芍药(各二钱,炒) 甘草(炒,一钱)上水煎服。
胃苓散 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亦治男子)五苓散 平胃散上和合,姜枣煎,空心服妙。
五香散 治食鱼伤泄泻不止,气刺奔冲,及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血气等疾,用温酒下。产后败血冲心,用败蒲煎汤下。安胎,以糯米饮调下。孕妇脾泄泻痢,煎陈米饮调下,食前。
乌药 白芷(炒) 枳壳 白术(炒) 良姜(炒)甘草 莪术(孕者减半)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二神丸 (加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四两,名四神丸。)治脾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上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味子散 治肾经虚弱,大便不实,或夜间或五更泄泻。
五味子(炒,二两) 吴茱萸(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其效如神。米糊为丸亦可。
固肠丸人参(去芦) 苍术(米泔浸一宿) 茯苓 木香(不见火) 诃子肉(煨) 乌梅肉肉豆蔻(面裹煨) 罂粟壳(去蒂穣)上各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协热下利
〔大〕若下清水其色赤黄,或米谷不化,但欲饮冷,时时呕逆,小便不利,得热则极,心胸烦躁,脉虚大而数,此由乘虚热入于胃,凑渗下焦,津液不分,并于大肠,谓之协热下利。先用五苓散利小便,次以玉粉丹、四味阿胶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