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杂症门上(1)
(杂证男女一也。此二卷方论,出女科书,多杂病书所遗,故存之耳。)
虚劳
劳倦所伤,用补中益气汤证治,乃暴病也。失治而有发热、潮热、盗汗、咳嗽诸证出焉,谓之虚劳。又复失治而有皮聚毛落,饮食不为肌肤,骨髓中热,经闭不行诸证出焉,谓之瘵。骨蒸热至于传尸之疾,别自一种,其源不起于劳 ,其流或至于灭门。余于杂病首册,则既条分而备列矣。然男以精为主,女以血为主,其致病既殊,其施治亦异,故应别着方法。而陈氏《良方》分劳瘵、骨蒸劳、血风劳、气虚风劳、冷劳、热劳、客热等门,未免惑乱后人,靡所适从。今厘正如下,医者更参杂病虚劳、传尸劳二门而用之,则无道少之患矣。
〔初病大法〕〔《保》〕治妇人虚劳,《局方》中谓首尾六合,如大圣散、熟地黄丸,是治无热虚劳也,中道药牡丹煎丸,空心食前,人参荆芥散临卧食后,是治有热虚劳也。
〔戴〕有病后血虚者,有本体血虚者。其人往来寒热,或五心发热,言语无力,面色痿黄,头目昏晕,变生诸疾,芎归汤加羊肉少许;或十全大补汤、四物汤、养荣汤服之;血虚而气旺者,宜抑气汤,即香附末。
增损四物汤 (《易简方》)治妇人气血不足,四肢惰怠,乏力少气。兼治产后下血过多,荣冲虚损,阴阳不和,乍寒乍热。
当归 川芎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芍药(各等分)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
六神汤 (《御药院方》)治脾气不和,荣卫不足,怠惰困倦,不嗜饮食。服之补养真气,进美饮食,充泽肌肤。
当归 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黄 地骨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加减大建中汤 (《普济》)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虚损,月水不调,脐腹 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
芍药(二两) 当归 川芎 黄 桂(各一两) 甘草(炙) 白术(各七钱半)上为末,每服二钱半,水一盏半,姜枣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清气汤 (《普济》)治肌热骨瘦者,阴衰阳盛也。是气弱而血热,则外蒸肌肉,内蒸骨髓,烦渴口干,颊赤头疼,饮食无味,心神惊悸,肢体酸疼,或时盗汗,或时咳嗽,或月家断绝,或经极少,俗谓血劳,产后白蓐劳,及羸瘦之人,与清气汤、羊乳丸治之。
紫苏子 五味子 大腹子 枳壳 桑白皮(微炒) 菖蒲 地骨皮 白术 柴胡 秦艽独活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入紫苏七片,乌梅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黄 散(一名防风汤)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此因失血,荣卫损也。
黄 (一两) 白芍药 防风 当归 干地黄(各七钱五分) 甘草(半两)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四白散 治男子妇人血虚发热,夜多盗汗,不进饮食,四肢羸瘦,骨节拘挛,脚痛不能行。
黄 浓朴 益智仁 藿香 白术 白扁豆 陈皮(各一两) 半夏 白茯苓 人参白豆蔻仁 天台乌药 甘草(各半两) 京南芍药 檀香 沉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温服。
桔梗饮子 (《大全良方》)治心气不足,解劳倦,益血。
黄 人参 麦门冬 苦梗 甘草(各一两) 青皮(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如圣散 (《大全良方》)治妇人所禀血气不足,不耐寒暑,易冒疾伤,月水不调,久而心虚,状若心劳,四肢倦怠,筋骨少力,盗汗易惊。或时不宁,五心烦热,肌肤不长,间作头昏,饮食无味,胸膈不利。或产前产后受病,并可服之。
北柴胡 白茯苓 甘草 熟地黄 人参 当归(各一两) 鳖甲 胡黄连 沉香 知母(各半两) 桑寄生 干葛(各七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乌梅一个,枣二枚,麦门冬数粒,煎至八分,服无时。
劫劳散 治心肾俱虚,劳嗽二三声,无痰。遇夜发热,热过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黄瘦,饮食减少,夜卧恍惚,神气不宁,睡多异梦。此药能治微嗽有唾,唾中有红线,名曰肺痿,失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药(六两) 绵黄 (蜜炙,四两) 甘草(炙) 人参(去芦,酒洗) 当归(去芦)半夏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黄(洗净,焙干) 五味子 阿胶(各二两,炒)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七片,枣三枚,煎至九分,温服,无时,日三。
筒骨煎 (《大全良方》)治诸虚疾羸瘦乏力,腰背引痛,心烦喘嗽,唾脓呕血,顽涎壅盛,睡卧有妨,胸满气促,夜多盗汗,发焦耳鸣,皮寒骨热,一切五劳七伤,骨蒸等候,并皆疗治。
地骨皮 粉草 北柴胡 前胡 乌药 麻黄(不去节) 干葛 青蒿 苦梗 知母 天仙藤 条黄芩(各一两) 人参 生干地黄 秦艽 鳖甲 黄 (各半两)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酒一分,猪筒骨一茎,炙焦,分为四服,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加乌梅半个尤妙。一方,加当归、芍药。
滋血汤 治妇人经候不通,或血聚肢体麻木,肌热身重,倦怠少力,将成劳瘵。不可妄行破血,宜滋养润利。(见经闭。)补中丸 (《余居士选方》)治妇人虚损诸疾。
白术 地黄(各一两) 川芎 白芍药 当归 黄 人参 陈皮(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水下。
温中丸 (《普济》)治冲任虚损,血气亏伤,月水断续,来不应期,或多或少,腹中 痛不实,寒热烦壅,咽燥舌干,心神松悸,头目眩晕,肢体倦怠,腰背引痛,筋脉拘急,带下赤白,饮食进退,或发寒热。
生地黄 生姜(二味各一斤,切碎,各研取汁,将姜汁炒地黄滓,却将地黄汁炒生姜滓)白芍药(二两) 人参(去芦) 蒲黄(炒) 当归(酒洗) 琥珀(另研) 白茯苓(去皮)黄(蜜炙) 延胡索(炒) 麦门冬(去心) 乌梅肉(焙,各一两)上为末,别用白艾叶一斤,水一斗,煎取浓汁,熬成膏,和前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下,空心食前。
人参丸 (《十便良方》)养阴生血补虚。
人参 鹿角胶(炒) 熟地黄 芍药 当归 白术 川芎(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秘方十补丸 治妇人诸虚百损,荣卫不调,形体羸瘦,面黄背倦,口苦舌干,心忪多汗,血衰气盛,寒热往来,一切血崩带下,坠胎落孕,此药皆治。孕妇服之,尤有神效。
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过,焙干,秤重四两) 肉苁蓉(酒浸,焙干) 人参绵黄 (去芦,蜜炙)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焙) 白芍药(洗) 白茯苓白术(去芦,洗净炒,各二两) 甘草(炙,半两) 肉桂(一两,去皮)上为细末,用好酒调山药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米汤或温酒下。
五圣丸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 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渴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小腹坚痛,时作寒热。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干地黄(各一两) 生干地黄(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温酒下。
七补丸 (《十便良方》)治妇人气血虚弱,冲任不和,腹中经结,状若怀孕,月候尚来,未分经脉,宜服此方。
当归 芍药 川芎(各三分) 白芷 白术 熟地黄 阿胶(炒,各二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饮下。
羊乳丸 治虚劳羸瘦。
秦艽 柴胡 地骨皮 山茱萸肉 黄 (蜜炙) 地黄(酒浸蒸过,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参汤下,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人参鳖甲丸 (《普济》)治妇人一切虚损,肌肉瘦瘁,盗汗心忪,咳嗽上气,经脉不调,或作寒热,不思饮食。
杏仁(汤浸,去皮尖,炒) 人参 当归 赤芍药 甘草(炙) 柴胡 桔梗(去芦,各一两)地骨皮 宣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七钱半) 肉桂(去粗皮) 木香(各半两) 麝香(另研,半钱)鳖甲(一枚,重二两者,醋炙黄色)上为细末,用青蒿一斤,研烂绞汁,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同熬至二升,次入真酥三两,白沙蜜三两,再熬成膏,冷方下众药末,搜和令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无时。
艾前丸 (东垣) 治妇人诸虚。
北艾叶 大当归(各二两) 香附子(四两)上醋煮半日,焙干为末,再用醋煮糊丸,艾醋汤下。
味丸 (东垣) 补虚败。
黄 (四两,盐水浸,火炙) 北五味(二两)上为末,秫米糊丸,空心盐酒下。
〔无热虚劳〕〔大〕妇人冷劳,属血气不足,脏腑虚寒,以致脐下冷痛,手足时寒,月经失常,饮食不消,或时呕吐,恶寒发热,骨节酸疼,肌肤羸瘦,面色痿黄也。
〔薛〕前证有内外真寒,然有内外真热,亦有内真热而外假寒者,又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若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肠鸣腹痛,饮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外真寒之证也。宜用附子理中汤以回阳,八味地黄丸以壮火。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冷,手足烦热,面赤呕吐,不畏风寒,此内外真热之证也。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阳,六味丸以壮水。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汤、六味丸。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吞酸嗳气,胸腹痞满,手足逆冷,面赤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亦用附子理中汤与八味丸。当求其属而治之。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则旧疾未去,新病复生矣。夫所谓属者,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
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谓火为心,原为肝,水为肾,主为肺也。 一妇食少作呕,口吐痰涎,面黄腹痛,月经不调,手足逆冷。此内外俱寒之证,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一妇忽呕吐酸水,内热作渴,饮食不进,惟喜冷水,面色青赤,投之以药,入口即吐。此内外真热之证,积十余日,以黄连一味,煎汤饮之。徐加白术、茯苓,仍加陈皮、当归、炙甘草。至月余始进米饮稀粥,调理而愈。一妇内热作渴,大便秘结,畏恶风寒,手足逆冷。此内真热而外假寒,先用黄连解毒汤,后用六味丸而愈。一妇初患痰喘热渴,医以降火散气治之,肌日削而气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热口腐,腹胀神昏,绝食几死,此虚热无火,投以壮水生土之剂,随服随效。越数岁夏初,坐则头坠不能起视,卧则背冷觉风透体,烦热晕眩,咳呕痰涌,手足麻冷。此内真寒外假热之证也,遂以大补姜附之剂投之,不三四服而大势已平,仍以前药加减而愈。
韩懋治其嫂年三十余,十八胎九殒八夭,会家难作,惊忧过甚,遂昏昏不省人事,口唇舌皆疮,或至封喉,下部虚脱,白带如注。如此四十余日,或时少苏,至欲自缢,悲不能堪。医或投凉剂解其上,则下部疾愈甚;或投热剂,及以汤药熏蒸其下,则热晕欲绝。此亡阳证也,急以盐煮大附子九钱为君,制以薄荷、防风,佐以姜、桂、芎、归之属,水煎入井,冰冷与之,未尽剂鼾睡通宵,觉即能识人。或曰∶此何谓也?曰∶方书有之,假对假,真对真尔。上乃假热,故以假冷之药从之,下乃真冷,故以真热之药反之,斯上下和而病解矣。续以女金丹错综以三二方,不但去其疾,且调治元气。无何,连生二子。(以上论及治验,有无当于虚劳者,而实治寒热变通之大法,不可不察也。)〔局〕大圣散 治妇人血海虚冷,久无子息,及产后败血冲心,中风口噤,子死腹中,掰开口灌药,须臾生下,便得无恙。治坠胎腹中攻刺疼痛,横生逆产,胎衣不下,血运血癖,血滞血崩,血入四肢,应血脏有患,及诸种风气。或伤寒吐逆咳嗽,寒热往来,遍身生疮,头痛恶心,经脉不调,赤白带下,乳生恶气,胎脏虚冷,数曾坠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疾。室女经脉不通,并宜服之。常服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消除万病,兼疗丈夫五劳七伤虚损等病。
泽兰叶 石膏(研,各二两) 卷柏(去根) 白茯苓(去皮) 防风(去芦)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细辛(去苗) 柏子仁(微炒) 桔梗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炒,各一两)五味子(拣净) 人参 本(去苗) 干姜(炮) 川椒(去目、闭口者,微炒出汗)白芷 白术 黄 (去苗) 川乌(炮,去皮脐) 丹参(各三分) 芜荑(微炒赤)甘草(炙) 川芎 芍药 当归(各一两三分) 白薇 阿胶(碎,炒燥,各半两)肉桂(一两一分) 生干地黄(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热酒调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时候,日三服。
浑身碎痛饮子 治妇人劳倦。
虎骨(五钱) 防风 本 甘草 白芷 茯苓(各二钱) 当归 芍药 续断 白术 附子(各二钱)上为粗末,姜枣煎服,不拘时。
十全大补汤治妇人冷劳最妙。(方见杂病虚劳。)当归木香汤 治妇人血气虚劳,令人头目昏眩,语声沉重,舌根强硬,言语謇涩,口苦不食,白日困睡,夜有虚汗,神思恍惚,梦寝惊悸,面色痿黄,频发喘嗽,遍身疼痛,脚气走注,四肢沉重,背胛拘急,时发寒热,五心烦躁,唇干多渴,胸膈不利,咽喉噎塞,羸瘦弱。经曰∶大脉为劳,宜服。
当归 青皮 五加皮 海桐皮 陈皮 丁皮 桑白皮 地骨皮 牡丹皮 棕榈皮(烧存性,各一两) 赤芍药 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香油一二点,古钱一文,洗,同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