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片段阅读
★题型释义
在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的材料主要采用片段形式,即命题者设置一段字数在25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提问方式、文字材料,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根据片段阅读的题目特征,可以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代词指代题、标题填入题、态度观点题、语句衔接题和结语推断题九大题型。
第一节 主旨概括
主旨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段的中心意思。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为:“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议题是……”等。
从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中可以看出主旨概括题提问的典型特点是其中往往有“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词语。
本部分将从文段的结构构成、文段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词三方面对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一 结构构成类
结构构成类题目的阅读材料往往有明显的结构形式,其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是主句,它往往是一个表示判断的短句,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简称为“总”,观点句、主题句、情感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枚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
在做题时,能准确划分文段的结构构成,确定文段的主题句——“总”,就掌握了文段的主旨内容。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可有意识培养自己划分文段层次、结构的能力,锻炼自己寻找文段主题句的能力。
(一)总—分—总
总—分—总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观点—解释论证—重申评价观点。
对于第一种形式的题目,在作答时要注意,“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重视,“分析问题”是为“解决问题”做准备,“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考生要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解决对策或方案进行概括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
第二种形式的题目的观点比较清晰,在这种题目的行文结构中,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的,因此概括这个中心观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段最后的“重申评价观点”可能是在认可基础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对原来观点的否定,此时更需要考生明确文段的观点所在。
例1 最近,一直偏好于“中国制造”的西方消费者也面临着物美价廉时代的终结。路透社报道,一个美国零售业高管表示,人民币升值、初级商品价格提高以及中国工人薪资上涨,都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由于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所以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而这将导致西方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和电子商品等。
以上文字主要分析的是( )。
A. 西方消费者喜欢中国产品的原因
B. 中国产品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
C. 中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原因
D. 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原因
解析: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句点明主旨,即“一直偏好于‘中国制造’的西方消费者也面临着物美价廉时代的终结”,接着分析了“中国制造”涨价和企业不会撤出中国的原因,最后用“西方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和电子商品等”这一句话重申了首句的观点,即西方消费者不得不面临中国产品涨价。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分析的是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原因。D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准确概括,因此,本题选择D。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一 ——原因推断法
对观点的论证方法属于“原因推断法”,即围绕观点阐明原因所在。原因的阐述是为了让读者更为信服,因此在阅读文段时,一旦发现某几句话是针对某种观点解释原因的,应快速寻找其所证明的结论。在文章论述的结构中,有以下几种模式:
(1)阐明原因—引出观点。
(2)点明观点—阐明原因。
(3)点明观点—阐明原因—重申观点。
从这三种模式可以看出,原因所要证明的观点,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要根据行文要求具体分析。反映在考试中,则要求考生对“原因”“由于”等表示原因的引导词加以关注,看到这类词时,要“瞻前顾后”寻找主题句,对阐述原因的句子可以快速阅读,以节省时间。具体到选项上,围绕原因阐述设置的选项也非文段的重点,在做主旨题和意图题时应首先予以排除。如:
行为科学研究显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通常不那么复杂,也宽松些。可能是由于这种人际关系更有规律,更易于预料,因此也更容易协调。因为人们知道他们每天都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定的工作。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
A. 普通的人际关系缺乏规律
B. 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
C. 共同的目标使工作人员很团结
D. 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靠共同努力
解析:通读文段发现,第二句和第三句有“由于”“因为”等表示原因的引导词,说明这两句是对首句观点的解释说明。因此首句即文段的重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通常比较简单、宽松。故选B。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二——主体排除法
一般而言,每个文段都有一个论述主体,即主语或被服务对象。正确答案的论述主体必须与文段严格一致。只要主体不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
利用主体排除法一般可以排除两个选项,有的通过主体排除法可直接确定正确选项。如:
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与大型动物的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现象。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
A. 公路发展的趋势
B. 公路对动物的影响
C. 动物生存状态的变化
D. 不同动物的不同命运
解析:文段的主体有两个:公路、动物。A、C、D三项都只提到了一个主体,快速排除。故选B。
(二)总—分
总—分结构往往是材料首句提出观点,之后的内容来解释原因、举例说明、引用证明或正反论证。总—分结构形式首句的观点是阅读材料的主旨句,后面的分句起辅助作用,快速浏览即可,选择答案时不应受分句干扰。
总—分结构的形式有两种:
(1)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2)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例2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解析: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故选C。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三——举例论证法
在文段表述过程中,可以通过摆事实、举例子来证明之前或之后出现的观点。
在阅读文段时通过“比如”“例如”“××就是一个例证”“以××为例”等引导的例子来判断之前或之后出现的主题句。有的文段会出现一些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等,这些也都属于例子的一种变体。
举例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要证明的观点,因此在阅读时可以快速阅读例子。此外,围绕例子进行表述的选项也都是干扰选项,可以快速排除。如: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 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 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解析:文段首句结论引导词“所以”引出了主旨句,即“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接着列举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的材料来论证前文观点。B项表述即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其中“差异”等同于原文的“多样性”。A、D两项提到的“音乐”只在举例说明部分提到,不能概括文段主旨;C项表述亦是论证部分的观点,不能概括整个文段。故答案为B。
(三)分—总
分—总结构是材料先铺展一些现象例子,或者说明背景、原因,或者引用材料或其他观点,或者提出某个问题,之后结尾句出现一个明确的观点或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总结构前面铺展的现象、原因背景、引用内容和提出的问题都是为说明观点或是解决问题服务的,快速浏览即可,围绕分句部分设置的选项是干扰项,文段主旨多在句尾。
例3 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源日趋紧张。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照此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预测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B. 说明汽车销售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
C. 探讨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联系
D. 认为能源行业将逐渐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解析:本题的行文脉络为“分—总”式。文段开始指出全球油价上涨在短期内不会逆转这一现实,接着说明受此影响,人们的购车行为中断。最后是总结句,即汽车销售风险增加了。故选B。A项主题错误,本文段的主题是汽车销售市场,而不是石油行业的发展。文段主要是讲油价上涨对汽车销售业的影响,而不是对交通运输业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故C、D项错误。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四——援引观点法
“援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用。援引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引出说话人的观点。援引观点从态度倾向上可分为两类:
1.正向援引
在正向援引中,通常是引用某人的话作为例证,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加强。一般在援引之前都会出现“正如”一类的字样,援引之后都会有表述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引出作者的观点。
2.反向援引
在反向援引中,表述初始通常要先树一个靶子,一般用“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以为”等字样作为引导词引出话题,然后用表示转折性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
考生在运用这一技法时要注意根据援引的标志辨别观点出现的位置以及态度倾向性,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观点,尤其是隐含着的观点。
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 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 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 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 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解析:文段中,转折关连词“然而”引导的句子是文段的主旨句,即“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后文对这一观点加以解释说明。C项的表述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其中“以生为旨归”等同于“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A项的说法只是文段的论据之一,B项结论无法从文段推论出来,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对文段核心意思的概括。因此,本题答案为C。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五——指代引导法
有些文段的前半段常常是罗列问题或阐述现状,接着通常会运用指代类的代词引导出一个主题句,此时的代词具有指代前文宏观内容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代词引导主题句的前提是:代词指代的是前文的宏观内容。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代词都能引导主题句,而是有条件限制的。
热带居民的血液中R球蛋白含量较高,而蛋白质的含量则较低;寒带居民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而R球蛋白含量较低。这同寒带居民以肉食为主,而热带居民以素食为主有关。
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 )。
A. 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
B. 不同地区的食物来源不同
C. 食物结构影响人体的血液成分比例
D. 素食者更加健康长寿
解析:文段首句用两个并列复句指出热带居民和寒带居民血液R球蛋白与蛋白质含量的不同,继而又对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代词“这”整体指代并列复句所说不同地区居民血液成分不同。而血液成分的不同又与不同地区的饮食不同有关,C项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文段主要意思。A项错误,“饮食习惯”非文段重点;B项“食物来源”文段未曾提及;D项“健康长寿”属于主观臆断。故本题选C。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六——背景铺垫法
在一些针对社会现实类的文段中,会首先展示一个大的背景或趋势,抑或客观陈述现实问题。接着再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这里的大背景、大趋势仅仅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可称之为“背景铺垫”,在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明确之后的语句为重点内容。此外,如果有选项是围绕大背景、大趋势进行陈述的,也应排除在正确选项之外。
铺垫背景常用的句式如下:
(1)形势分析:随着……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2)时间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日前、当下、当前……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尤为明显,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 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
C. 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 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解析: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可知,文段首句铺垫了社会舆论环境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指出了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变化的现实问题 最后一句由对策词“需要”引出文段主旨,即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处理问题需要更加主动,摆脱旧的模式。同义替换即为A项。文段并没有对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环境与方式进行对比,排除B项;C、D两项虽然有在文段中提到,但都是背景铺垫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故选A。
(四)分—总—分
分—总—分结构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一是材料通过引用别人观点、列举现象或是说明原因,得到一个具体的观点,之后材料继续用例子、原因、引用或者是正反论证来辅证前面提出的观点。文段中间“具体的观点”即文段的主旨。
二是材料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提供一种对策解决问题,最后正反论证,可能谈问题解决的好处,可能谈不采取前面措施的后果。文段中间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即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
例4 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所证明。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 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
B. 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
C. 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
D. 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
文段剖析:文段结构层次如下:
解析:结论句即为主题句,故选B。A项,文段在论据中提到极光与太阳风有关,间接可以说是与太阳有关,但只是作为论据出现,并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C项,文段最后只列举了木星和水星的极光现象,但并没有提及其他的行星。D项,极光形成的要素属于人们对极光的认识,但文段仅讲了极光形成的必备要素,并未言及其他。D项扩大了范围。
二 逻辑关系类
通过对结构构成类题目的讲述,我们不难发现主旨概括题的主旨通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观点,且这个方案或核心观点所在的句子大都存在于文段之中,因此,如果能尽快找到文段的主题句,就能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除了通过划分文段结构构成来确定主题句之外,还可以根据一些特殊词来找出主题句,这些特殊的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关联词。这是一种从微观入手的解题思路,下面将根据关联词所引导的主题句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讲述。
(一)总结关系
总结关系是把前述材料分析研究,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有策略性或者概括性的结论。表示总结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等,主题句往往在这些表示总结关系的标志词之后。做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如果出现了多重总结,则最后一重总结是主旨。
例5 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
A. 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 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 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 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文段剖析:文段的总体结构为分—总结构,如下:
解析:文段中出现标志词“因此”,可以判断其后的句子为主旨句,再综合前面表述原因的内容,确定文段的主旨即为A项。B项,表述范围过宽,文段重在说明货币国际化的好处。C项,不是文段所述重点,文段只在开头指出货币国际化给所在国带来一定的风险。且根据本句的转折词“但”可以判断,转折词后的“好处”才是文段首句的重点。D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选A。
(二)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而且、更、甚至、尤其、并且、也、还、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的感情色彩或者倾向性是一致的,后一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语意的加强,这个语意加强的分句就是文段的主题句,位置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之后。
例6 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 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B. 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C. 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D. 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文段剖析:文段结构为总—分结构,如下:
解析:主题句是“除了、还、更”引导的递进复句的后半句,即强调其他部门对行销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所以选择D选项。A项,“该公司”是作为例证为观点服务的,并不是文段的主体。同理可排除B项。C项,文中未提及“经济效益”,而是强调如何实现成功的“行销运作”。
(三)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这些表转折的关联词之后。
上述转折词有强弱之分,其中“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词是弱转折,语义程度与前句相比较轻,此时就需要观察对策句或观点句出现的位置,对策句或观点句在哪句,哪句就是重点。而“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等词是强转折,语义程度较重,此时后半句的强转折就是重点。
(四)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前句提出条件,后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只有、必须、需要、首先要、除非、最缺乏、倘若、如果”等,主题句出现在表示条件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在有些表条件关系的句子中,条件关系词是缺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关系自行加入标志词从而确定条件句。
例7人的天赋、知识、智慧和能力等等总是有区别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比尔·盖茨一样伟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永不放弃,我们即使不能像太阳那样金光闪闪,我们也可能像月亮一样发出光芒。
对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正确的是( )。
A. 天生我才必有用
B. 是金子总会发光
C. 人生贵在坚持
D. 成功源自勤奋
解析:文段的语意重点在“但是”之后。但是之后出现的第一个词汇“只要”是引导一个条件,在这一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我们即使不能像太阳那样金光闪闪,我们也可能像月亮一样发出光芒”,这个句子也是包含了让步关系的句子,语意重点在于我们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A项较为合适。故选A。
(五)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此外”“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时”“除此之外”“与此一致”“不是……而是……”“是……不是……”等,另外,“;”也可以表示并列语意。
文段中各语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时,其层级结构为“分—分—分”结构(其中的分句多为三个,可多可少)。此时,文段的主旨隐含在这些分句之中,需要考生将前后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时注意不要顾此失彼、有所偏颇,以免造成论述不当,概括不全。
例8 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内部,二氧化硅熔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8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0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
A. 火山灰对飞机飞行有严重影响
B. 二氧化硅是火山灰的主要成分
C. 降温能使飞机有效避免火山灰的危害
D. 历史上火山喷发曾险些导致飞行事故
解析:文段虽然看似介绍了很多内容,实际上只是在谈论火山灰对飞机飞行的影响,最后一句只是举例说明,故A项正确。B项不是文段主旨,C项文中未体现,D项过于片面,并非主旨。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之七——标点符号法
标点符号是文段的有效组成部分,也表达一定的意义。很多时候,标点符号能起到加速阅读、提升对文义的理解,甚至快速有效解题的效果。如冒号、分号、双引号、破折号等,不同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含义。
(1)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
(2)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
(3)双引号:①援引观点;②强调特称;③反语讽刺。
(4)括号:补充说明。
(5)问号:①设问引出话题;②反问表达态度的倾向性;③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 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 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解析:文段通过设问引出“中国古人如何解决阴历年天数比阳历年天数少”这个问题,问号后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在阴历年里加闰月”。可见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故本题答案为D项。B项有一定迷惑性,但文段的最后一句是对前面论述的补充说明,非文段论述重点,故不选。
三 关键词类
阅读材料为了突出相对集中的语意内容,作者往往会围绕一个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核心词语来组织材料,所围绕的核心词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词”,在做题时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提取关键词的阅读材料紧紧围绕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词语展开叙述,这(几)个核心词语多是名词,也可以是一些短语,是串联材料意思的必备词。做此类题目时可遵循下述方法:
(1)当材料出现一个关键词时,以这个关键词为核心的选项多是主旨概括的答案,错误选项往往论述其他对象。
(2)当材料出现两个关键词时,正确选项这两个关键词应同时出现,并且,二者关系的表述与材料中的关系一致。
(3)当材料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关键词时,可以肯定这些关键词只是材料的例子,真正的主体是对它们的提炼,提炼出真正关键词,据此选择答案即可。
例9 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有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和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等人格特质因素。专家认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在满足个体需要过程中与人格关系密切。据报道,与不锻炼的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他们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不仅如此,体育运动还可以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评价体育锻炼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B. 指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的可能性
C. 阐述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价值
D. 说明体育锻炼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功能
解析:文段出现两个关键性词语,一个是“网络成瘾”,一个是“体育锻炼”,对文段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即是C项“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价值”。A项和D项只说明了文段的一个方面,B项所述在文中并无体现,文段并未探讨体育锻炼是否可能作为网络替代品,或可能性有多大,故本题选C。
典型真题
例1 (上海2015A)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上海的幼儿园、中小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说上海话。在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孩子们不能在交际中学会上海话,不能养成说上海话的习惯,自然不会关注说唱上海话的沪剧了。沪剧吸引不了观众,也就失去了从业人员的后继。业内人员趋于老化,而有才华的人才不愿进来受苦。好剧本难觅,好演员难觅,好编曲难觅……于是,以往一年中出现十几个新戏、一台戏中出现好几个新人的沪剧文化生态,再无踪影。
对上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揭示了沪语不被重视的“后遗症”
B. 分析了沪剧创演人才和观众消减的原因
C. 表达了沪剧舞台后继无人的感慨
D. 回顾了沪剧文化生态每况愈下的历史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介绍上海幼儿园、中小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说上海话这一现象,引出沪剧吸引不了观众,失去了从业人员的后继的问题,接着分析了这问题,即“好剧本难觅,好演员难觅,好编曲难觅”,最后通过“于是”进一步总结了问题。文段话题是“沪剧”而非“沪语”,排除A项;C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并非主旨,排除;D项的“回顾……历史”仅在文段最后一句有所提及,并不能概括整个文段,排除。故选择B。
例2 (上海2014A)一项好的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执行之所以不力,主要是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手段和公开监督力度。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则是此番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对中国式浪费真正起到了遏制作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不仅提振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客观上也在节约资源、遏制浪费方面发挥了正能量的作用。如果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执行也像八项规定那样严格,“美丽中国”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分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B. 强调执行制度要严格有力
C. 宣传适度执行有力的典范
D. 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
解析:文段首句说好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力则形同虚设,接下来以八项规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的执行两个例子来强调制度执行严格有力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
例3 (上海2013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专业化分工渐趋明确,国际贸易明显增加,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
B.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导致生产力快速发展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现象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解析:题干中“那就是”提示了文段的主旨所在,从“那就是”之后的内容来看,“引人注目的现象”显然是“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D项正确;C项没有指明“新现象”的内容,对文段的概括性不如D项,故不选。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