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6彩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语句表达

重点知晓

从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来看,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句子的表达。语句表达分为正确表达和错误表达两个方面:其中正确表达的主要考点是句子表达的衔接和连贯;错误表达的主要考点是病句和歧义句的辨析。另外对标点和修辞的考查也属于语句表达的考点。对“语句表达衔接和连贯”这一考点的考查,根据提问方式和题目特点不同可分为三种题型,包括语句衔接、下文推断和语句排序。这三种题型集中测查的是考生的表达能力。

知识点串讲

常考题型一 语句排序

题型·概述

语句排序题属于历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真题中比较常见且比较成熟的题型,通常都会出现1—2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判断句子逻辑关系和规范、优化表达的能力

语句排序题典型的提问方式是:“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按语序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是”,等等。

真题·印象

①草原上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是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⑥⑤③④②

C.④②⑥①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视频讲解

解析①句出现了代词“这些”,说明第一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④句适合做首句,②句承接了④句的话题,故正确答案是C。

知识·精讲

作答语句排序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主要介绍作答语句排序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 结合选项判断首句

在给句子排序时,很多时候,给出的四个选项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提示信息,尤其是在判断哪一句为文段首句时。比如,当四个选项的首句只出现了两个序号,像①①②②这种形式,即A、B项将①作为首句,C、D项将②作为首句,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文段首句一定在①和②之间。这时候,我们可以读一下这两句话,判断哪一句更适合作为文段首句。有些句子是确定不能作为段首的,那么就可以将这个选项排除。通过判断首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难度,排除干扰项。

1.适合作为文段首句的形式

(1)背景铺垫(时间、地点状语;随着……的变化/发展等);

(2)观点援引(正如×××所说;×××曾说过等);

(3)设问句。

2.不能作为文段首句的形式

(1)结论性表述(因此、所以、于是、可见等);

(2)搭配使用的关联词中的后半个分句(“不但……而且……”中“而且”引导的句子;“既……又……”中“又”引导的句子等);

(3)代词(这、此、他、它等);

(4)反面论证(否则、不然等)。

二 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结合选项判断首句的同时,还需要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找到一些信息来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最优化的排序。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关联词搭配——如果几个句子中都有关联词出现,将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排列在一起,确保关联词使用正确且与句子逻辑关系相符。

(2)时间、空间顺序——如果几个句子中有年份、日期、时间状语等,将时间按顺序排列;如果几个句子中有空间、方位等,按照事物正常发展顺序进行排序。

(3)重复词语——若发现某两个或多个句子中有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那么证明这几个句子在讨论同一话题,紧密度较高,为了保持主体话题的连贯一致,应排列在一起。

上述三种属于比较明显的排序标志,如果在题目中出现,优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题目难度。还有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能从这几个角度都没有办法入手,那么大家只能从正常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话题连贯性和紧密度上进行排序了。

三 语句排序规则

(1)根据事理逻辑排序。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自然规律排序,比如先开花后结果。

(2)根据句式一致排序。两个句子分别由同一个词语引导,可以构成相同句式,那么这两个句子应该紧密衔接。

(3)根据话题推进排序。一个句子由开头的旧话题引出末尾的一个新话题,下一句话往往会接着这个新话题阐述,再引出下一个新话题,以此类推,以实现表达上的衔接和连贯。因此一句话末尾的话题如果和另一句开头的话题相同,那么这两句话往往紧密衔接(如果是复句,可能会出现多个话题,需要注意话题衔接的先后顺序)。

(4)根据代词指代排序。代词在句中起复指作用。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要根据语义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所在的句子与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紧密相承的。

(5)根据认知顺序排序。按照人的一般认知顺序排序,比如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由背景到概念,由概念到其他属性等。

(6)根据时空顺序排序。如果给定的语句中有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可以根据时间推移或者空间转换的顺序排序。

(7)根据行文脉络排序。有些题目还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正向援引—提出观点—反面论证”等行文思路排序。

典型示例 (安徽2015)

①因为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对话,不是特点消失的合金式的“融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

②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

③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对他种文化产生吸引力。

⑤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我打你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②④③

视频讲解

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句排序题。文段主要讲的是多元文化共处中的对话与沟通问题。根据语句排序题首句引出话题的原则,可以首先判定首句为③句,故可排除B、D项。注意④句中的词语“事实上”,它所引导的句子通常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根据前文内容所得出的结论,故应排在文段最后。由此便可锁定正确答案C。

常考题型二 语句衔接

题型·概述

语句衔接题为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的选考题型。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尤其要注意择优原则的运用。有些时候,排除某个选项,并不是因为它不对,只是因为它相对而言不够好,与文段衔接不够紧密。所以,优化表达是此种题型最本质的要求。

语句衔接题的典型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选项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不完整的材料中,横线的位置可能在中间,也可能是最后,也有可能在材料开头,前两者出现较多。

真题·印象

“苍蝇妈妈”是对那些过分关注孩子的家长的称谓,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过分关照孩子的父母会妨碍儿童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无微不至的照料会降低儿童的幸福感,并令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应对压力。受到父母过度照料的儿童,长大后经常会意志消沉,对生活不满,精神焦虑。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苍蝇妈妈”们,________。

视频讲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请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B.请移开你们挡在孩子前面的身体

C.请先学会不被其他意见影响或左右

D.请相信你们纠结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

解析文段是总—分—总结构。第一句话提出问题:“苍蝇妈妈”走在孩子前面扫清障碍,随后提出了这样做的危害,而最后答案需要的是给出一个对策,既然第一句话是挡在“前面”,那么,根据首尾呼应原则,就应该选择“移开挡在前面的身体”,选B。

知识·精讲

解答语句衔接题,考生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1.形式上

形式上可以通过关联词搭配和句式一致来确定选项或者排除干扰项。形式上判别简单快捷,但在考试中往往不作为重要考点考查,若形式上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从内容上入手。

2.内容上

内容上可以通过前后照应来确定选项或者排除干扰项。

前后照应包括话题照应、逻辑关系照应、问答照应、行文脉络照应、指代照应等。

典型示例 (安徽2013)弗拉门戈舞是歌、舞和吉他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一般认为它是从北印度出发的吉卜赛人,几经跋涉来到西班牙南部,带来的一种融合印度、阿拉伯、犹太拜占庭及西班牙南部元素的乐舞。因是被居住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的吉卡赛人创立传承,所以被称为弗拉门戈舞。__________。就像提起桑巴,人们会想到巴西;提起踢踏舞,会想到爱尔兰;那么说到弗拉门戈舞,你一定就会想到西班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弗拉门戈舞已经成为西班牙的文化符号

B.弗拉门戈舞代表了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

C.想了解弗拉门戈舞必须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D.弗拉门戈舞是西班牙舞坛最流行的舞种之一

视频讲解

解析横线之前的文字介绍了弗拉门戈舞特征、来源、传承等,意思比较完整,而横线之后的文字都是成并列结构的具体的例子,由此可以判断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应当开启下文,能够概括后文的内容。“提起桑巴,人们会想到巴西;提到踢踏舞,人们会想到爱尔兰”,这说明桑巴舞和踢踏舞已经成为巴西和爱尔兰的文化符号,那么弗拉门戈舞也正是西班牙的文化符号。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易错点拨】B项的“生活方式”、D项的“最流行”与后文联系不够紧密,排除。C项的“发展历史”在前文已经提过,无法引出后文,排除。

常考题型三 下文推断

题型·概述

下文推断题为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的选考题型,题量较少,一般只考1题,难度也较低。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给定文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测,选出与文段最为连贯的一项。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果是给定文段中已经介绍过的内容,一般不会成为下文主要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对应的选项要予以排除。也就是说,给出的文段其实是一个引子,起的是引出话题的作用。

下文推断题的典型提问方式是:由此可推知下文将要论述的是;以上材料是某篇文章的引言,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等等。

真题·印象

你肯定听过这种理论:左撇子的右脑运作比较活跃,因此更为感性,具有艺术天赋;右撇子则充分锻炼了左脑,因而擅长逻辑思维,性格更为理性。这个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些父母或教育者煞费苦心地让孩子平衡左右手活动。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谈论的是( )。

视频讲解

A.左右脑为何存在分工

B.左右脑如何协调工作

C.左右脑分工不同的例子

D.左右脑未必存在明确分工

解析下文推断题。文段开头用援引观点引出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大脑存在分工不同,但这之后用“如此深入人心”“煞费苦心”等消极的表达倾向来说明这一理论不一定科学,只有D项表达了这一内涵,故选D。

知识·精讲

作答下文推断题时,考生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引言,主要交代背景,介绍问题的现状,进而说明写作的原因、目的、主要对象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推断一段话接下来可能谈论的内容,主要是看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谈论的内容。因为一段材料的尾句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提示下文的作用。把握材料的尾句解答下文推断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 话题一致原则

下文要谈论的话题与给定文段尾句所谈论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给定文段可能始终围绕一个话题A进行论述,那么下文也仍然要围绕该话题A展开;给定文段前半部分提出话题A,而文段尾句由话题A又引出话题B,那么下文应该围绕尾句新提出的话题B或者话题A与B的关系展开。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通常可以直接得到正确选项,或者排除1—2个干扰选项。

二 倾向一致原则

下文要谈论的内容应与给定文段所谈论的内容在态度倾向上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态度倾向要保持一致。当利用话题一致原则不能直接得出答案时,可以通过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进一步排除干扰选项。

三 行文脉络原则

通过行文脉络,即作者思路或行文规律来推断下文可能谈论的内容。这时仍然要考查给定文段的尾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到了哪一步。比如:文段开始提出问题,在尾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下文可能谈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段开始交代背景,在尾句提出问题,那么下文可能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若在文段尾句作者提出一个观点,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典型示例 (安徽2013)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更大或更圆,两个耳垂的形状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心脏,通常都在靠左的位置。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

A.弥补不对称缺憾的诸多方式

B.人生中的不完美也能转换为完美

C.不对称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D.人体之所以产生不对称现象的生理基础

视频讲解

解析原文第一句话“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是本文的基调,从“不可能”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接受不完美这个事实,B项逻辑不通,不完美转化为完美,那么人生就是尽善尽美了,与第一句话矛盾。A项将不对称视为缺憾,也不符合第一句话的观点。D项在原文没有体现。C项符合原文逻辑,不对称是事实,但不一定就是丑或缺憾,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所以选C。

常考题型四 语法应用

题型·概述

近几年安徽省参加联考后未再考查该种题型,但作为考查考生语法应用能力的一种题型,考生掌握好该部分对学习其他题型将有很大帮助。语法应用包括病句辨析题和歧义辨析题两大类。病句辨析题和歧义辨析题均属于比较成熟的题型,在北京、广州、上海、河北、天津、浙江、黑龙江、四川、安徽、河南等省、市及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均有所考查。这一部分集中考查考生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水平。此外,这两类题型根据考点的不同进行划分,其中病句辨析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考查类型,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考生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歧义辨析题实际上属于病句辨析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语法特点而常常单独分为一类。

真题·印象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B.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C.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视频讲解

解析本题属于歧义句辨析题。根据句意,B项“自己”可以指“首长”,也可以指“我”,指代不明,有歧义。所以答案选B。

易错点拨D项中“这”指代是明确的。从前面句子中的“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转折句,是对“今天有些人讳疾忌医”的否定,“这”也就是指代的“今天有些人讳疾忌医”,D项无歧义。

知识·精讲

一 病句辨析题

病句辨析主要测查考生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水平,重点在于对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逻辑矛盾、用词不当五个主要语病类型有深刻的认识。考生应了解病句考查的类型,并通过不断练习使自身的语感和做题技巧得到提高,以达到考试的要求。病句辨析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典型示例 (安徽20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春节期间,全市工商系统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纪律,春节在岗值班人员为此还进行了专门培训,以提高处置应急事件和应答电话投诉咨询的水平

B.这类犯罪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易防难打,仅仅依靠公安等部门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必须充分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动员宣传、金融、电信、教育等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

C.对拒不整改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监督所将通知工商管理部门建议暂缓核发工商营业执照

D.市规划局马局长表示,市奥体中心二期工程从设计之初不仅要考虑赛事要求,还要考虑场馆综合利用和塑造城市景观,目标是打造多功能的城市文体中心

视频讲解

解析B项主语被偷换,从“必须充分运用……”开始,主语已经不再是“这类犯罪活动”了;C项“通知”和“建议”不能同时出现;D项“目标是打造……”主语不明晰。故选A。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但省略是有条件的,即语义必须明确。因此省去的词语都可以补出,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就会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残缺包括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定语、缺状语和缺中心语。

2.句子成分多余

成分多余是指句子成分累赘造成了重复啰唆、表意不清或意义相反,影响和改变了表达效果的一种语病。这种类型的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否定词语反复叠加,最后句子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二是相同相近意义的词语组合连接,造成句子啰唆表达不清。最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的多余。

(三)语序不当

1.修饰语语序不当

句子成分语序不当通常考查定语语序不当和状语语序不当两个方面。

2.中心语语序不当

同一语法位置的多个中心语共同存在时,其顺序也不是随意的,中心语的顺序安排反映了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关系,如果不能呈现这样的顺序,就会产生中心语语序不当的语病。

3.句式杂糅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就会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种类型的语病就叫句式杂糅。句式杂糅的分析较为困难,是病句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需要理清语法关系才能发现其错误所在。

(四)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句子中出现动作发生的时态矛盾的逻辑现象,导致整个句意时态不明,这种语病就是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句中出现前后句肯定与否定之间表达关系不一致,导致整个句意前后矛盾,这种语病就是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事物的发展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语言表达需要体现这种关系才能使理解顺利完成,因此在语句中如果把原因和结果位置互换了,就造成了因果倒置的语病。

4.主客倒置

在正确的语句表达中,动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应该是确定的,不能随意变换,否则就会产生逻辑混乱,表现在句子中则是主语与谓语的关系必须与客观相一致。

(五)用词不当

二 歧义辨析题

歧义句,顾名思义就是指同一种语言形式能够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内容。换言之,如果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那么就是歧义句。通常可以将歧义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音歧义。

(一)词汇歧义

由于汉语表达意义丰富,存在大量的多义词及多义短语。如果这些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出现在句子中,并且能够使句子成立,就会造成词汇歧义。

(二)语法歧义

1.定语修饰指代不清

作为定语的同一个短语,在语法结构上可以有不同的划分,相互间的修饰关系也就不同,这样就会产生定语修饰上的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主、谓、宾语共存于同一个语言格式内,其内部之间的结构关系根据搭配的不同可能有多种理解,不同的结构关系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歧义。

3.语义关系含糊歧义

相同的词语组合,由于缺失了具体语境,造成词语间存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便导致了对句意不同的理解,这种类型被称为语义关系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有时同一代词或其他词语可以指称多个指代对象,这就造成了对句子意义的不同理解,即指代不明歧义。

(三)语音歧义

1.语调歧义

语调是句子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包含一个特定的语调。语调是种特殊的语音形式,在书面语中通常是通过句号、叹号和问号来区分语调,但在某些句子中,同一个标点符号却可以表示不同的语调,从而使句子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2.轻重音歧义

语法重音是每个句子都具有的,但是由于句子中可以成为重音的并不只是一个词,所以有时由于不同的轻重音就会造成不同的语义,也就造成了歧义。

典型示例 (安徽2010)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伊朗的“核武”问题,已引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密切关注。对此,美国有的国际问题专家则表示乐观

B.“依我看,这个考点最需要引起重视”,张老师补充道

C.我在楼顶上栽的几盆花,长得枝繁叶茂

D.厂长再次强调:“这个面子还是要的”

视频讲解

解析A项“对此”的“此”指的是“伊朗的核武问题”还是“奥巴马的密切关注”,存在歧义。B项“考点”可以指考查的知识点,也可指考试的地点,D项“面子”可以理解为“情面”,也可以理解为“物体的表面”,因此,A、B、D均有歧义,选C。

总结笔记&专项练习

重点:1.语句排序题首句的识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1.寻找句子间的逻辑关系。2.

技巧总结:1.话题一致原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