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第10版)(201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历史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寻找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领导阶级就是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进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先进中国人挽救国家命运和推动历史进程的思想武器。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渊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扬弃,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俄国形式变成中华民族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因而使毛泽东思想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5.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扫描右侧二维码,名师带你了解更多【毛泽东思想】。

视频精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阶段。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从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等。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形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其中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把它们上升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集中体现这些政策和策略思想的著作有《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不要四面出击》等。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深入论述了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的建党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思想。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和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中国革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一)帝国主义

作为中国革命对象的帝国主义,指的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帝国主义的侵略,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社会现实,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产生的最主要根源。

(二)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反动的势力,是中国革命最反动的敌人,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三)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中等资产阶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一)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就是要废除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

(二)反对封建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度;要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以外,在国内还要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消除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以及党的建设。

(一)统一战线

1.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1)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具有特殊性。

(2)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

(3)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

2.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实际状况,决定了可以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3.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另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在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主要力量;第二个联盟是统一战线中重要的或不可缺少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4.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1)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3)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5.统一战线的主要历史经验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这是由工农联盟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决定的。

(3)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斗争的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巩固与他们的联盟。

(二)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1)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2)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拥有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中国革命实行武装镇压。因此,中国革命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是长期的。

2.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这是因为:首先,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次,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再次,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基地。

3.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2)坚定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型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是通过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来实现的。这三大任务是:战斗队(即打仗)、工作队(即做群众工作)和生产队。这三大任务的执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

(3)坚持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概括为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4.人民战争思想及战略战术原则

(1)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2)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具体包括: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以及十大军事原则等。

(三)党的建设

1.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使全体党员自觉地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创造了“整风”这一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2.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建设。

3.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是要扩大党的组织,纯洁党的队伍;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党;要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要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铲除宗派主义,加强党的团结与统一。

4.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将党的作风科学地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相结合,即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统一的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仍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享受民主权利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执行的是无产阶级政策。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任务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从阶级专政的范围来看,人民民主专政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人民的范畴,而不是作为专政的对象。

(2)从国家政党制度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一党制。

(3)从对国家政权本质的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将“民主”与“专政”并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4)从国家政权的发展趋势看,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两个革命阶段,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健全。

2.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就是保卫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和历史任务问题上,始终坚持马列主义这一基本理论思想。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全国的解放和统一,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土地改革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你知道什么是“一化三改”吗?请扫描右侧二维码看视频,获得更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深度讲解。

视频精讲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包括:(1)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2)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临时性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统一领导、统一经营、分散生产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集体生产劳动、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运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遵守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关于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文化工作的方针;在同年8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这是发展艺术、科学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2)关于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关于科学技术工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思想。

(4)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其主要精神是:要造就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党制定了对待知识分子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对知识分子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等。

4.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主要内容有: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武装全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