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驾驶技巧与途中急救快捷通68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书是根据广大新老私家车主驾车和用车的需求和特点而编写的。从使用汽车的必备知识入手,然后讲解了使用和驾驶车辆的基本方法,最后介绍了车辆正确使用、节能、途中急救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以驾驶私家车的新手为对象,但也兼顾了一些老私家车主的需求。

1. 内容新颖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用了55个实例介绍了正确、合理使用与安全驾驶私家车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熟悉车辆上常用警示图形文字符号的功能含义与驯服车辆的方法,私家车主应了解车辆在使用了不同年份后的车况,新的车辆的磨合期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必须掌握车辆日常使用中的基本知识,以及新手驾驶车辆时必须改正的不良驾车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第2章用了53个实例介绍合理使用汽车油料、液体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汽车燃油的合理使用方法,汽车润滑油的合理使用方法,汽车冷却液系统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及汽车防冻液的合理使用方法等。

第3章用了83个实例讲解了汽车各个功能系统的使用方法。内容包括:正确使用汽车发动机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防抱死和制动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转向系统和离合器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自动变速器和巡航控制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空调器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电动天窗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顶部置物架和玻璃升降器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雨刮器与洗涤器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仪表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灯光照明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信号报警系统的方法,正确使用汽车供电系统的方法,以及正确使用汽车启动系统的方法等。

第4章用了135个实例讲解了新手驾驶车辆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新手驾车时的驾驶坐姿,车辆起步及操作方向盘、油门、离合器、变速挡位、照明前照灯、信号指示灯的方法,安全跟随前面车辆与控制车辆速度的方法,行驶过程中避让行人的方法,行驶过程中避让物体的方法,直线行驶操作、超车操作、并线操作、掉头操作、倒车入库操作、刹车操作、上下坡和手制动操作、停车操作、牵引车操作、驾驶越野车的操作及驾驶拖挂车的操作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第5章用了79个实例讲解了新手在不同季节与节假日对车辆驾驶的方法。内容包括:新手在春季驾车的方法、新手在夏季驾车的方法,以及新手在冬季驾车的方法。

第6章用了34个实例讲解了新手在节假日和不良天气下驾驶车辆的方法。内容包括:新手在节假日驾驶车辆的基本方法,以及新手在不良天气下驾驶车辆的基本方法。

第7章用了62个实例讲解了新手在特殊场合或环境中驾驶车辆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新手在高速公路、大型坡道、隧道内、弯道、盘山公路、农村土路、沙路及夜间等特殊场合驾车的基本方法等。

第8章用了48个实例讲解了汽车驾驶与使用时节能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驾驶与使用时节能的基本方法,以及使用私家车时如何省钱的基本方法。

第9章用了56个实例讲解了私家车安全保护及安全驾驶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车辆安全防盗保护、车辆内部物品防盗保护、车辆外部防刮碰保护、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保护、驾驶避险的安全保护、对儿童的安全保护及遇到危险时如何脱险的安全保护等基本方法。

第10章用了69个实例讲解了汽车行驶途中车辆故障的判断与急救方法。内容包括:汽车途中供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发动机系统、空调系统、制动及防抱死系统、变速器系统、照明与信号报警系统、电动汽油泵系统、油箱和化油器系统及导线和接插件等发生故障的判断与急救方法。

第11章用了14个实例讲解了汽车在行驶途中发生事故后的人员急救方法,内容包括:车辆运行途中为急救车祸中的伤员应备的救急物品;行车途中发生事故及被困时车内人员的自救、逃生的方法,行车途中发生事故后对危重人员救援的方法等。

2. 简明实用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简明实用,对原理的阐述简略,尽量以文字说明的方式讲解对具体问题的快捷处理方法。

3. 快速见效

本书是以私家车主日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方便在现场快速阅读和快速解决问题为基点,突出实用便查,快速见效为重点。

4. 实用性强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实用性强,可供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私家车主使用,但也兼顾了不同技术水平的读者的需要。

本系列书在编排上,从基础知识入手,然后逐步深入讲解更深层次问题的快捷解决方法。内容浅显通俗、资料丰富。

本书主要由孙余凯、吴鸣山、项绮明统稿编著,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夏立柱、罗国风、刘忠梅、张朝纲、项天任、余成、王华君、项宏宇、陈帆、吴永平、孙余平、吕晨、周志平、刘跃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参考了大量的国外、境外的现行期刊外,还参考过国内有关汽车方面的期刊、书籍、报纸及资料,在这里谨向有关单位和作者一并致谢!

汽车技术应用方式极其广泛,应用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诚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联系方式:tan_peixiang@phei.com.cn

编著者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