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软件测试最佳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书编写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手机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向中国大陆的转移,我国已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2008年中国的手机产量、内销量和外销量继续延续两位数的增长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手机生产量达到2.79亿部,与2007年同期相比实现了21.20%的增长,继续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与出口两个市场双重驱动了中国手机制造规模再创新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3G时代。

与前两代系统相比,3G系统的主要特征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在市场和用户潜在需求的推动下,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应用已经成为3G手机产品的关键词,介绍手机各种设计实现技术的出版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然而,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书目中,系统介绍手机测试的书却尚属空白,这对于打算进入手机测试领域的初学者,或者希望继续提高自己测试水平的在职手机测试工程师,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本书,《手机软件测试最佳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作为国内唯一的一本定位于手机软件测试技术的指导用书,本书的笔者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智能终端和3G业务规划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手机软件测试的各个主要方面,旨在为手机终端研发、测试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也可为项目经理、业务规划人员、移动通信研究人员、系统平台设计师、标准化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共8章。第1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从整体上介绍了手机设备的软硬件现状与趋势。第2部分包括第3章、第4章和第5章,从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业务应用三个层次讲解了手机软件的测试技术。第3部分包括第6章、第7章和第8章,介绍了手机的测试实践以及手机软件的质量问题。因此,对于从事手机测试的工程师和广大手机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手机软件测试的专业指导用书。而关于具体的手机软件测试实践问题,则主要涉及手机的平台、手机测试的设计方法和手机的业务测试和专项测试三个方面。

关于手机平台,本书在第1章、第3章、第4章分别对目前业界主流手机的硬件架构、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基于Java的开发平台做了详细的描述,使手机测试工程师能够很好地理解不同的手机平台,以及不同平台的差异性,对提高测试设计水平和发现测试设计的缺陷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手机测试的设计方法,在本书第2章中,列举了七种常用的手机测试的用例设计方法,并把传统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和手机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机地加以结合。因此,第2章的内容将成为手机测试设计工程师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关于手机的业务测试和专项测试,本书在第5章将阐述基于手机业务的测试,包括语音、消息、视频、浏览器、位置服务、个人信息管理、数字版权管理、即时消息和游戏类九大业务;在第6章和第7章阐述了无线通信类产品特有的两种测试类型:外场测试和一致性测试。第8章深入讨论了手机软件质量保证问题,这是近年来手机测试行业的热门话题,目的是引导读者恰当地运用测试技术和工具,保障手机软件的品质。

全书的最后附有常用缩略语、硬件测试大纲和实验室配置以及手机行业相关标准,方便读者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查阅或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导航资料。

致谢

作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及技术规范,没有这些学者的努力及其成果的指引,本书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在此,作者谨向书中提到的和参考文献中列出的诸位学者专家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由宋光照、傅江如、刘世军共同编著完成,傅江如负责全面校稿和统稿工作。

感谢吴建锋、郑银华、赵双林、王娟等同志对本书的认真审阅和宝贵意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公司的策划编辑李冰对本书作者的支持与鼓励,特别是在出版过程中的热心支持和许多改进建议。

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们支持的同事,特别是邱继进(台湾)、王峰,与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外场测试的具体问题;另外还有郑小磊、李斌等,是他们的全力参与,本书才得以及时完稿。非常感谢51Testing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本书能及时面市;也感谢参与本书编写的全体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和责任美编,他们的忘我工作,令本书的质量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有益的帮助,然而由于作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衷心希望读者能够予以指正,以期再版时修订。

编著者

2009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