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政策(2)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的教育;
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理想教育
勤奋学习、立志成材,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职业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
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
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
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枠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
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
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
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以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
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
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节制度的教育。
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
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
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和行为指导;
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
初、高中除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时事课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考试方法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接受情况。
时事课是国情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时间要保证,内容要落实。
(二)其他各学科教学
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普遍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指导教学工作同德育有机结合。
各科教师及全体职工都应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三)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施本大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本大纲的直接实施者,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
团、队、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生气的一股力量。团、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本大纲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活动,培养选拔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五)劳动与社会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学校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保证列入课程计划的各类活动的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七)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阵地。学校要主动与少年宫(家)、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校外的文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专门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并积极开拓和建设校外教育的场点、营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八)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九)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影视、图书馆(室)、劳动室、荣誉室、少先队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十)家庭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十一)社会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提供青少年需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做好执行枟未成年人保护法枠的协调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革命前辈,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优秀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的榜样教育作用;组织好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志愿者队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工厂、商店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四、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并检查德育工作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
(一)评定的内容和标准
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枟中学生守则枠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枠为依据。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根据初、高中学生在以上内容诸方面的表现,评定中学生的操行等级,可分别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评定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评定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防止片面性。
2.实行民主评定的方法。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又要尊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学生的意见既要尊重又要引导,防止压制民主或放任自流的现象。
3.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个人总结和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写出。每一学期末,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学年末写出评语。在评语中要指出优点、缺点、努力方向,以表扬为主。对犯有错误受到学校记过以上处分尚未撤消的,其主要错误和处分均应如实写在评语中。对受到校级或校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的,其事迹和表彰情况也应写在评语中。
操行等级由班主任在征求学生和任课老师意见基础上评定。学期末初评,学年末总评。评定方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三)评定的领导与管理
1.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生品德评定工作,学生操行评为不及格者需经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或教导主任审定。
2.评定结果(包括操行评语和操行等级)应通知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对不及格者学校应与其家长面谈,商讨教育方法。保送生必须连续三年操行评为优等。品德测评结果应成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考察依据。学生品德行为有优异表现并受到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者,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时应予以优先录取、录用。
五、实施与管理
实施本大纲的关键在于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
1.建立强有力的德育指导、操作、督导系统,形成有目标、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评估,职责明确、畅通运转的科学管理制度。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教导(政教)主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各科教师,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做好德育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要解决好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的职务评定与聘任问题。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优秀校长、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
3.加强德育的科学研究。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开展德育的科学实验,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
4.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青少年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动员工、青、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宣传、影视、广播、文化、新闻、出版、司法、公安、经济、工商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贯彻实施本大纲。
5.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从而得到切实保证。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和电化教育等必要的教育手段;组织力量编写、制作与实施本大纲相配套的教育资料与音像教材、读物。
6.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以确保本大纲的贯彻落实。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检查评估的情况,不断提出改进的措施。
7.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的情况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对不同年级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的深浅程度和侧重点做出具体安排,制定切合本地区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二)学校的任务
1.中学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