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广圣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4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章第六十七

疏:前章明善下為王,標聖人不争之德。此章明喻大不肖,示三寶以慈之行。初六句標道大所以不肖。次五句示三寶,勸其用慈。又八句覆釋以慈之利、捨慈之害。又四句結歎以慈之德。○義曰:太上以慈訓人,聖人以謙守位。既善下成不争之德,即道大生不肖之疑。以三寶彰儉退之功,用慈宣救衛之利,然後不武不怒,用人得人。此章通前後之旨。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注: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謂我道大,無所象似。我則答云。

疏:肖,似也。老君曰:天下後世之人皆謂我道虛無廣大,似無所象,故下文答之。

義曰:天地大也,有清濁之形;日月大也,有照灼之明。道之為大,無臭無聲,無形無象,故不可得而擬議之,所以天下之人皆言道無所似爾。

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注:夫唯我道至大,故無所象似。若如代間諸法有所象似,則不得稱大久,已微細也夫。

疏:此答不肖之所由也。夫唯我道廣大,迥超物表,固非凡情探賾所知,故得稱大。若其有所象似,如代間法者,則失其所以為大久矣。是微細麤淺之法,與俗不殊,何足稱大乎?夫者,語助也。

義曰:以大道包容,廣無所似,故稱為大。若如天地之有形位,日月之有光華,可稱可謂,可算可度,則不得名為大道,其為循常之狀,亦已久矣。

我有三寶,保而持之。

注:我道雖大,無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可珍貴,能常保倚執持,可以理身理國也。

疏:此明所以不肖者,正以有此三行,與俗不同。故老君言我道雖大,無所象似,然有此三寶,甚可珍貴。於汝代人當須保持執守,以修身理國爾。

義曰:道雖籠羅眾法,兼包萬行,化周天地,功洽無垠。其於太上所寶,以教於世者,有三寶焉。若保而持之,為國則昇平,理身則貞靜。故為修身理國之要也。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注:慈則廣救,儉則足用,不敢為天下先,故樂推不歌。

疏:此列三寶之數也。體仁博施,愛育群生,慈也。節用後人,不耗於物,儉也。不為事始,和而不唱,不敢為天下先也。弘益之義,具如下文。

義曰:道存愛育,既慈為先。養人惜費,以檢為次。先人後己,以讓為終。慈以法天,澤無不被也;儉以法地,大信不欺也;讓以法人,恭謙不争也。此三者,理國之本,立身之基,寶而貴之。故曰三寶。夫三寶者,道之用也。夫唯大故似不肖者,道之體也。抱道之體,運道之用,理身理國,以玆為先矣。

夫慈故能勇,

注:慈仁憫惠則德有餘,故勇於救濟。

疏:此覆述三寶之功也。凡人貪競不慈,勇於果敢,致有窮屈。今聖人以慈為行?故能勇於濟度。《論語》曰:仁者必有勇。

義曰:布仁施惠,博愛含生者,慈也。以慈濟物,物無不周;以慈立功,功無不被;以慈理國,恩浹華夷;以慈潤身,善均動植。故慈之為利也,強暴不能侵,威武不能害,讒邪不能間,諛佞不能誣。行之於中,而功宣於外,斯可謂勇矣。言人貪競則不慈,豈能果敢於濟物?善功不立,遂有窮屈之時。今聖人既果於行慈,必勇於濟度。故曰勇也。仁者必有勇,《論語?憲問篇》孔子

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是也。

儉故能廣,

注:節儉愛費,故財用有餘,而功施益廣也。

疏:以其節儉愛費,不傷財不害人,故功施益廣矣。

義曰:儉嗇則財豐,財豐則惠普,普施其惠,可謂廣矣。人君儉以臨御,則朝無雕麗之奢,野無箕斂之弊,恩惠日以廣,德教日以彰,固無民饑力匱之患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注:慈儉之德,謙撝益先。推先與人,人必不猒。故能為神器之長。

疏:損己益人,退身進物,是不敢為天下先也。以物樂推,而成神器之長。

義曰:聖人大寶者,神明之器也。言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之大寶爾。主此神器,為民之長,必退身讓物,謙己先人者。人所樂推,必居此位,乃為四海兆庶之長也。二此三寶者,修道理國能行之者,即於身為行。所言行者,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是也,所言果者,行而獲報,則為果,勇、廣、成器長,三者所得之果也。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注:今捨慈且勇,勇則害物;捨儉且廣,廣則傷財;捨後且先,先則人怨。傷財害物,聚怨於人,是必死之道,故云死矣。

疏:且,苟且也。世情多欲,動與道違。捨其利物之慈,苟且害人之勇,捨其節用之儉,苟且奢泰之廣,捨其謙退之後,苟且矜伐之先,如此之行,有違慈儉。以之理國則國亡,以之修身則身喪。故云死矣。

義曰:言常俗之夫違聖人之行,捨此三寶,肆其愚心,強勇而不顧其慈,奢侈而不崇其儉,力争求勝無讓於人,故皆喪身敗國之資,取怨傷生之本。謂之死矣,不亦然乎?夫行慈不已,則得勇於濟物之功;行儉不已,則得廣於利物之惠;行讓不已,則成厚德長民之美。苟或捨之,失道遠矣。所以成三果者,謂慈則濟物,成其功也;儉則利物,成其惠也;讓則先物,成其德也。詎可輕而捨之哉?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注:用慈以戰,利在全眾。用慈以守,利在安人。各保安全,故能勝固爾。

疏:慈為三寶之首,故偏歎美也。夫用慈以拒戰,則能全眾;用慈以捍守,可以安人。皆不失慈,故能勝固也。

義曰:戰者,主客交兵之謂也。陳兵於野,白刃争鋒,此為戰也。若勇於殺獲,不務哀傷,勝負之勢固未可保。若以慈為先,戰則勝矣。勝在慈勝,豈在於殺人乎?閉門堅拒曰守。夫守者,以慈為先,眾心固矣。若以溝隍為險,城雉為固,守之堅勝未可知也。故慈之所利,不亦廣乎?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注:以慈戰守,豈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將救衛。戰勝,天救也;守固,天衛也,是皆以慈,故云天將救之,以慈衛之也。

疏:救,助也。衛,護也。天道福善,善人則吉,無不利,故以慈戰者,天將助之;以慈守者,天將護之。戰勝守固,始賴用慈之功,救之衛

之,終獲孔明之助爾。

義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謂行慈之人也。善以慈惠為本,慈以拯救為功。故行慈之人,物不能敵。以戰,則慈者勝;以守,則慈者固。上合天道,旁感物心,物不能傷,是為天所救衛矣。此以三寶垂訓,慈儉著救衛之功。前彰大道無方,後繼為士不武,不以強武之理,亦猶慈以捍敵,而能配天成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