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5章 文公(起元年,尽九年)(3)

姑将,子匠反,下同。阳处父谏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於是废将。阳处父出,射姑入,君谓射姑曰:“阳处父言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射姑怒,出剌阳处父於朝而走。明君漏言杀之,当坐杀也。《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不说,音悦,下同剌,七亦反,又一音七赐反。

[疏]注“明君”至“坐杀也”。

解云:襄公当坐,则例去其葬,而上文经书“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襄公”者,盖谓葬讫乃相杀,不得追去葬,是以《穀梁传》曰“襄公死,处父主竟上之事,夜姑使人杀之”是也。然则此传虽连言之,仍不妨杀之在葬后,是以经书葬在杀前矣。

注“易曰”至“害成”。

解云:上《系辞》文也。郑氏云“几,微也。密,静也。言不慎于微而以动作,则祸变必成。”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礼,诸侯受十二月朔政於天子,藏于大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比时使有司先告朔,慎之至也。受於庙者,孝子归美先君,不敢自专也。言朝者,缘生以事死,亲在,朝朝莫夕:巳死,不敢渫鬼神。故事必于朔者,感月始生而朝。

大祖,音泰。比,必利反。朝朝,上如字;下直遥反。渫,息列反。

[疏]“不告月者何”。

解云:欲言朔日,文不言朔;欲言非朔,剌其不告,故执不知问。

注“礼诸侯”至“受之”。

解云:出《玉藻》。但谓礼法然,非谓礼有成文。

注“比时”至“告朔”。

解云:比时者,言比至月初之时也。

注“亲在,朝朝莫夕”。

解云:据礼有朝玄端夕深衣之文故也。而《文王世子》云“文王之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者,盖谓越礼之高矣。

曷为不告朔?据具月也。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是月,非常月也。所在无常,故无政也。犹者何?通可以巳也。朝者,因视朔政尔。无政而朝,故加犹。不言朔者,闰月无告朔礼也。不言公者,内事可知。

[疏]“犹者何”。

解云:欲言非礼,礼则有之;欲言是礼,而经书犹,故执不知问。

注“不言”至“可知”。

解云:欲道下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言公矣,故解之。

七年,春,公伐邾娄。

三月,甲戌,取须朐。取邑不日,此何以日?据取丛也。

朐,其俱反。

[疏]注“据取丛也”。

解云:考诸旧本,丛皆作“阚”字,是以昭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取阚”,传云“阚者何?邾娄之邑也”。若作“丛”字,即僖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癸巳,葬晋文公。狄侵齐。公伐邾娄,取丛”。文承日月之下,而将取邑不日据之,非其义也。且案彼丛字,多作“邹”字耳。

内辞也。使若他人然。使若公春伐邾娄而去,他人自以甲戌日取之,内再取邑,然后甚而日也。今此一取而日,故使若他人然。所以深讳者,扈之盟不见序,井为取邑故。

并为,于伪反,年末注同。

[疏]注“内再”至“日也”。

解云:即隐十年夏六月,“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传云“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是也。若然,哀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取漷东田及沂西田”,亦是再取邑而不日者,隐公之时,新王始起,当先自正,而比取人邑,小恶之甚者,书日以甚之。至定、哀之时,久致太平,内之小恶亦讳而不书,是以不书其日矣。所以不全讳之者,如彼注云。

注“今此”至“人然”。解云:旧本“故”下有“知”字。

注“扈之”至“邑故”。

解云:扈之盟,在下文秋八月。

遂城郚。主书者,甚其生事,困极师众。

郚,音吾。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不书葬者,坐杀大夫也。不日者,内娶略。

[疏]注“不书”至“夫也”。解云:正以僖二十四年宋公王臣即位,至二十五年夏“宋杀其大夫”,而不书葬,明其坐此故也。

注“不日”至“娶略”。

解云:正决僖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书丁丑故也。

宋人杀其大夫。何以不名?据宋杀其大夫山名。

[疏]注“据宋”至“山名”。

解云:即成十五年秋,“宋杀其大夫山”是也。

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故使无大夫。

[疏]“宋三”至“娶也”。

解云:僖二十五年传云“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注云“三世谓慈父、王臣、处臼也,内娶大夫女也。言无大夫者,礼,不臣妻之父母,国内皆臣,无娶道,故绝去其大夫名,正其义也”是也。然则彼巳有传,今复发之者,恐大夫不书名,更有佗义,故明之。其有佗义者,即庄二十六年夏,“曹杀其大夫”,传云“何以不名?众杀之”之类是耳。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令,力丁反。晋先眛以师奔秦。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据秦师败绩。

眛,音篾,《左氏》作“蔑”。

[疏]“晋先眛”。

解云:《左氏》、《穀梁》作“先蔑”。

注“据秦师败绩”。

解云:即上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是也。

敌也。俱无胜负。此晋先眛也,其称人何?据奔无出文,知先眛也。贬。曷为贬?据新筑之战,卫孙良夫败绩不贬。

[疏]注“据新筑”至“不贬”。

解云:即成二年夏,“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败于新筑,卫师败绩”是也。

外也。其外奈何?以师外也。怀持二心,有功欲还,无功便持师出奔,故於战贬之,起其以师外也。本所以怀持二心者,其咎亦由晋侯要以无功当诛也。不起者,敌而外事可知也。

咎,其九反。

[疏]注“不起”至“知也”。

解云:言所以不申作文,起见晋侯要无功,当诛之义者,以其可知故也。

何以不言出?据楚囊瓦俱战而奔言出。

[疏]注“据楚”至“言出”。

解云:即定四年冬,“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也。以此言之,则令狐非晋地,伯莒为楚地亦明矣。

遂在外也。起其生事成於竟外,从竟外去。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序,次也。据新城盟,诸侯序,赵盾名。

[疏]注“据新城”至“盾名”。

解云:即下十四年夏,“六月,公会宋公、陈侯”以下“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是。

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使与公盟也。以目通指曰眣。文公内则欲久丧而后不能,丧娶逆祀,外则贪利取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辞。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

眣,音舜,本又作“昳”,尹乙反,又大结反,以目通指曰眣;本又作“<目矣>”,音同,字书云“昳,瞚也。以忍反”。

[疏]注“以目通指曰眣”。

解云:言其用目视之,而并指向鲁,若今时瞬眼矣。

注“文公”至“不能”。

解云:即上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是也。

注“丧娶逆祀”。

解云:其丧娶,即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传云“何以书?讥丧娶”是也。其逆祀,即二年秋,“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云“何讥尔?逆祀也”者是也。而先引丧娶者,正以纳币之前。仍有数礼。不妨在大事之前,故见之。

注“外则贪利取邑”。

解云:即上“春,公伐邾娄”“取须朐”是也。

注“不日”至“善文”。

解云:正以日为不信辞故也。

冬,徐伐莒。谓之徐者,前共灭王者后,不知尊先圣法度。今自先犯,文对事连,可以起同恶,莒在下不得狄,故复狄徐也。一罪再狄者,明为莒狄之尔。徐先狄,在僖十五年。

复,扶又反。

[疏]注“谓之”至“同恶”。

解云:即僖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传曰“孰城之?城杞也。曷为城杞?灭也。孰灭之?盖徐、莒胁之”是也。言不知尊先圣法度者,谓杞有禹法度也。

注“莒在”至“徐也”。

解云:谓莒时被伐,例不得出主名,是以无由狄之。

注“徐先”至“五年”。

解云:即僖十五年冬,“楚人败徐于娄林”,彼注云“谓之徐者,为灭杞,不知尊先圣法度,恶重,故狄之也”是也。

公孙敖如莒莅盟。

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

雍,於用反。

乙酉,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四日不能再出,不卒名者,非一事再见也。

雒,音洛。暴,步报反,本又作“曝”,一音甫沃反。见,贤遍反。

[疏]注“四日”至“见也”。

解云:欲道宣元年“公子遂如齐。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传云“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注云“卒,竟也。竟但举名者,省文耳”,言彼是一事再见,故得省文,与此异也。

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不至复者何?不至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安居不肯行,故讳使若巳行,但不至还尔。即巳行,当道所至乃言复,如至黄矣。

[疏]“不至复者何”。

解云:欲言不到,经有如文;欲言实到,复有不至之称,故执不知问。

注“即巳”至“黄矣”。解云:即宣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是也。

不可使往,则其言如京师何?遂公意也。正其义,不使君命壅塞。

壅,於勇反。何以不言出?据庆父言出奔。

[疏]注“据庆”至“出奔”。

解云:即上闵二年九月,“公子庆父出奔莒”是也。

遂在外也。讳使若从外奔,不敢复还者也。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

复,扶又反。

[疏]注“日者”至“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