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如蛛结网 尽织尽责(1)
刘成德是一条河,一条流淌着道德的长河,德泽四方。
在北京开完记者会,我马上乘高铁赶往济南。天已黑了,我驱车直奔长清区。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王新勇陪我再奔向归德镇,赶往薛庄村。车跑在乡村的路上,浓浓的夜色衬得车灯的光很强、很亮。到了村头,已是8点半,好些人家已经熄灯,这里的夜晚静悄悄。看着亮灯的人家,我们开始随机采访,“夜探活雷锋”。
玉禄超市的门开着,这个位于村头路边的小店,是薛庄人房玉禄、马光芝夫妇开的。问起刘成德,房玉禄用充满敬意的口气说:“哎呀,这是个大好人!他做的好事,忒多了,就像我这店里的商品,一下数不清,他的故事真是讲不完。”他的夫人在一旁附和:“是的,这个人真好!雷锋没走,雷锋就在俺村里。”
夜里9点,我们开车进了村。水泥路干干净净,路灯亮着。见一户人家开着门,我们走了进去。男主人叫孟庆祥,妻子叫赵金云。真是巧极了,这是孟庆泉弟弟的家。孟庆祥动情地讲了好些刘成德帮助哥哥家的故事,讲了好些刘成德给薛庄村做的好事。“他日子不宽裕。”孟庆祥实实在在地说,“没什么大收入,他就是愿帮人,愿做善事,菩萨心肠,真的!”
晚上9点半多了,离开孟家。我们还想再找户没关灯、没休息的人家聊聊。继续开车在村中行驶,迎面走来一位妇女,我们下车采访这位老人。
“大娘,怎么称呼您老人家?”
“万家红。”
“这么好的名字,大娘多大岁数了?”
“68。”
“您老上到什么学?”
“初中。”老人快人快语。
我说:“天冷,咱坐车里拉会呱,不怕把您拉跑吧?”
老人爽朗地笑了:“谁拉老太太?拉跑才好呢!”
这个村的人好。大黑天的,或登堂入室,或路上相遇,对陌生人总那么热情,没戒备心。万家红老人说:“俺这个村,打架斗殴的少,违法乱纪的少,庄里庄乡,左邻右舍,都挺和睦的。”
万家红老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呼啦打开话匣子:“成德回村后做好事,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好在不断地做。”好一个不断地做。人,心血来潮易,持之以恒难。
“这些年,成德发送报纸、照顾孤寡、清扫街道……”万家红抬头看了看天,连连说,“他的好人好事,跟星星样,多着啦!多着啦!”
夜空,半月,繁星,相映生辉。一个个小星星不起眼,光也是微小的,但无数的星星闪耀着,就汇成了明丽的星空。刘成德正是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不起眼的事,用他50年的坚持,灿烂了自己人生的星空。
我在灵岩写稿间隙,漫步山上,别有感受:那么多花,竞相开放,仿佛天上的星星在闪烁。花,多为小小的山花,大多叫不上名字,数不清的颜色,说不尽的光泽,紫花紫光,红花红光,黄花黄光,白花白光,蓝花蓝光,青花青光,绿花绿光……诸微妙光,一一闪光,亮丽了春光。刘成德那些一件件的小事,如微微的春花,裂变出聚集效应,闪亮了人生的境界。
刘成德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竭尽全力,爱岗敬业。年轻时,他就常听父亲说:“人千万别懒!劲攒不出来,力闲不出来。干活,人家锄一锨土,咱锄两锨,多下力,人勤地不懒!”他这一辈子,别管走到哪里,都牢记父亲的话,勤快,多出力!父亲还讲过远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舜与济南的故事,说舜在历山下耕作,很勤劳,他是以德治天下。父亲说,人啊,就看德性,得有德啊!
雷锋在1960年10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雷锋这样做了,刘成德这样学了。夏天一热情洋溢,万物就激动不已。生长的力量,奔放着,绿叶加班加点,涌动出不尽的碧波。
刘成德这棵树,不论挪到哪里,都水土适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参军入伍。1960年,沈阳军区政治部三等功;1960年,解放军某部五好战士;1961年,沈阳军区政治部二等功。
转业进企。1964年,国营754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5年,国营754矿五好职工。
调回家乡,工作于济南市长清县农机修造厂。1973年、197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获得该厂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退休回村。1994年、1997年获得薛庄村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连续两届荣获长清区道德模范;2011年被济南市评为第三届全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一个人,在一定时期亮丽都不容易,而刘成德呢?看看他的殊荣,他亮丽了一辈子。他如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他如常青树,在哪里都茂盛;他如蜘蛛,在哪里都尽“织”尽责!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热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动力!有了伟大的热情,才有伟大的行动!”无量雷锋,燃烧着无量热情,点燃着无量薪火!
当前,有人一看到好好工作、爱岗敬业之类的词,就感到是唱高调、教育人,甚至有点腻烦——又要叫提高觉悟了!其实这是误会!天道、地道无不昭示忠于职守,燕子、喜子、蜜蜂,花草、树木、泉水……都是多么尽心尽力。人尽职尽责,这是起码的人道。天地人是同道同理:尽职责!职责,这是天性!
全心全意守本分,一缕一丝尽天职。喜子,动起来,工作起来,全力以赴,聚精会神,披肝沥胆,倾情倾心,不惜一切,就像太阳把慈光普照着,把全部的热情释放着,一丝不苟,一毫不爽。
刘成德1957年底入伍,被分到沈阳军区炮七师警卫排。工作责任重大,要苦练本领。刘成德的吃苦精神凸显出来了。练步伐,走得腿都肿了,他还咬牙坚持。一有空,他就自己猛练,练那些一个新兵要会的基本功。原来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农村孩子,直练得举手投足,都透出军人的风采。
练扔手榴弹,他有劲,已经投得很远,但他还不满足,常常练得胳膊肿得老高,手指一触就疼得受不了。练单杠、双杠,洒脱自如地做着各种动作,胸上、胳膊上都练出了肌肉块。战友们开玩笑说:“成德,可以进体育队了!”练拳击、打沙袋,速度快、力度大,拳打出去都可听到风声。练手劈砖头,随着一声喊,手落砖断。警卫排的战士们进行掰手腕比赛,刘成德常常名列前茅。谈到这些,刘成德笑着对我说:“我有点笨劲。”
在村里刘成德有劲是出名的。比刘成德大3岁的刘成明对我说:“我跟成德是从小光着腚一块长大的。成德,劲大,能拼命!”记得刚加入互助组的时候,村里三四十人,在9亩多的小麦地里拔麦子。那时不兴割麦,攥住下边,连根拔出,还得在地上、鞋上磕打磕打土,跟和泥脱坯推车子一样,都是农村数得着的累人活。刘成明第一名,到了地头,他直起身子来,刚拍了两下累得疼痛的腰,紧追不舍的刘成德就笑着赶了上来,第二名。那时刘成德才十六七岁。
刘成明与刘成德比赛抱石头的事,全村都知道。村中的庙里有块长条青石,人们喜欢坐上边纳凉。这石条,一二百斤重,他俩比赛看谁抱着走得远。刘成德往手上吐了口唾沫,摩了摩拳,擦了擦掌,深吸了一口气,弯下腰,嗨一声,抱起石条,在兄弟爷们的欢呼声中出了庙门,往东爬上人把高的崖头。“哎呀,了不得了,牛犊子有劲啊!”刘成德又走了五六米。“快来看啊,小牛搬山了!”前面有座石碾,刘成德围着碾转了一圈,回到原处,放下石条,长呼一口气,双手抱拳一举——“哈”!
刘成明抱起石条,憋得脸通红,走出庙,看了看崖头,望“崖”生畏,又抱着石条回来。这也很厉害,在这村里,能抱起石条,能走这么一段的也不多。
从此,刘成德在村里名声大震。
参军后,在警卫排里,刘成德有力下力,又出了名。白天,他在师部办公楼前站岗。1958年初,天还很冷,他穿着军衣,戴着毡绒,两个帽耳挓挲着,冲锋枪在胸前,左手抓弹夹,右手握枪托。那样子与我们熟悉的雷锋持枪站岗的姿势一样。刘成德笔挺地站着,仿佛一棵树挺拔着,厚实的嘴唇,宽实的鼻子,搭配出忠厚的风貌;腮帮的线型与下巴的弧线,自然地由方到圆,规矩出方圆;大眼睛圆睁着,闪着青春之光;额头平实、方正,显得端庄、平和。
师长王正国走来了,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头,腰板直直的,穿着黄色的呢子大衣,浓眉大眼,很有气象。在刘成德眼里,王师长很能代表炮七师的威风。刘成德提前一个稍息,待师长走到跟前,立正,敬礼,动作很是利索。师长微笑着回个礼。
师部的楼地势高,往南没什么遮挡,可看到大海,看到港口进进出出的船只,看到大连造船厂;往东是大连钢厂、化工厂;往西就是师里的家属院。宿舍院的第一排最东头是王正国师长家。
到了晚上,警卫排的战士绕着家属院巡逻。那时讲阶级斗争,执勤时得高度警惕,每两个小时换一班岗。有一天晚上,刘成德正巡逻,看到有个人鬼鬼祟祟的,他喊了一声:“口令!”对方答不出来。他迅猛跑去,一把抓住那人。那人想挣脱,刘成德却像铁塔似的,稳稳不动:“老实点!”他用力一握,那人疼得嗷嗷的。刘成德把那人送到值班室处理。排里表扬刘成德执勤警惕性高,处置问题果断。
警卫排还负责办公楼上的清洁卫生,报纸、信件的分发等,繁琐忙人。刘成德干什么都很认真。擦擦桌子、抹抹玻璃、清清窗台、净净茶几、拖拖地面、洗洗茶杯、倒倒烟灰、冲冲厕所、发发报纸、分分信件、送送开水……他总是那么仔细,一丝不苟。
办公楼二楼往西拐第一个办公室是副师长的,第二个副政委的,第三个政委的,第四个也就是最里边的房间是师长的。这是个单面楼,东西走廊,北面没有房间。从一楼到三楼打扫完,二三十个房间,还有小礼堂,干起来不轻松。
刘成德干活实在,擦玻璃,用湿抹布擦了,再用干抹布擦,还不干净的,就用手揉搓着擦,直到擦得玻璃透亮。他的乳名叫小牛,临别时,重病的父亲躺在床上,叮嘱他:“小牛,干好!”累了的时候,他想到父亲的话,就不敢懈怠。
刘成德的实干赢得了上下称赞,照片上了师里的光荣榜。1958年就被沈阳军区评为“五好”战士。
这时的刘成德比新兵时更有了军人的气度,他的心中仿佛有条纯净的河,明亮的波光闪在眸子里,无私的龙,奉献的马,畅游在心河里,龙马精神欢腾着,气宇就透出了轩昂。
不久,刘成德却做出了人生的一个新抉择。1959年至1961年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困难,部队生活也艰苦。为了自力更生,1959年,炮七师要成立打渔队,人员从19团、20团、21团抽调。刘成德在师部消息灵通,成立打渔队的事,他知道得早。刘成德说,那时主要吃高粱米饭,一个星期吃一两回馒头,早上常吃的是玉米窝头。生活是需要改善了。
刘成德主动找到领导,提出要出海打渔。
那时刘成德就会背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就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楷模张思德的事迹。张思德参加过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当警卫员的时候,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服从组织安排,到安塞县烧木炭。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他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神州大地。
刘成德在想,张思德,思德,他思来了“为人民服务”的德;我叫刘成德,成德,我要成就“为人民服务”的德!“我要学习张思德!”刘成德在心中下定了决心,他把要到海上打渔的申请递到师后勤部。
刘成德去找直接管他们的管理科刘科长。科长舍不得放,就想动摇他:“在师部多好,你当战士的一天才两毛钱,一个月才6块钱,你在这里出个发,一天就补3毛钱,你上火车站给首长买火车票都算出发,都能补个3毛。这里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到了海上大风大浪那是家常便饭,太苦了!”
刘成德说:“我能吃苦,我到海上一定干好,为部队争光。”
刘科长见刘成德毫不动摇,就说:“你真是个‘小牛’,那么犟!师长、政委都喜欢你,汇报完再说吧。”
他直接找到师领导,连磨加缠,如愿以偿。
部队这所大学校,海洋这所大学校,培养了刘成德,历练了刘成德,他于无字句处来体悟,来明理,来提升自己。
熙然的,微笑了,朝霞;怡然的,自得了,海风。满天的星星听到了船上的汽笛声,像听到熄灯号,熄灭了一天星光。夜,便如春风,吹散了寒冷一样,便如知音,拂去了寂寞一样,便如信仰的慧灯,照灭了彷徨一样——悄悄地走了。
海鸥的心,波澜不兴,风云不起,祥和,轻安,像满天霞光一样,它满怀希望。海鸥展翅,一个长长的滑翔,开始新的一天的精彩亮相。海鸥飞了,飞向自己的太阳,飞向心中的光明,飞向蓝色的憧憬!大自然不经意间创作的“海鸥之歌”,在海水的循环中,流布世界。
大海,给予了刘成德工作的“大海”和大海样的梦想;海鸥,示范了如何面对大海和在大海上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