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功始于连接器:神奇小零件
郭台铭说:“我只是一只地瓜,长在森林里,结果被别人发现长得很大了,都来争相观看,结果踩坏了附近的农田,还要怪到地瓜的头上。”
但是这个“地瓜生根”的策略,却让富士康在全球产业重新分工、结构重新调整之际,能够深耕布局、做到“一地研发、三区(亚、欧、美洲)制造、全球交货”。
30年前,郭台铭种下的那颗让富士康成长为产业大树的种子只是一个小小的零件——连接器。
连接器电脑的神经
所谓连接器,就是电子讯号之间的连接零件,也就是电子讯号之间的“桥梁”。这种“桥梁”用于“电子讯号”和“电源”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电脑、手机、影碟机、音乐播放机等,几乎所有的电子信息产品都有这样的组件。电脑中有芯片、内存、线路板、冷却装置、电源等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就是由连接器来联结的。这些连接器直接放置在各个系统上,组装时将连接器对准插上就OK了,电脑组装变得非常简捷,并且能够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如果没有连接器,全部靠电源线联结,就有蜘蛛网般的电源线裸露,且要焊接,线路可能出错,焊接质量也无法保证。特别是焊接工艺会阻碍产品的流水线组装,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外接电源和设备的USB接口实际上就是一个连接器,它的体积算是比较大的。
形象地说,连接器就是电脑的神经,通过连接星罗棋布的线路,让中枢的意志可以顺畅的传达到周边各个角落部位,让大脑中枢的每一个信号所指挥的部位都能够迅速及时地响应。如果中枢系统的信号不能及时传达,出现故障,那么整个电脑就可能瘫痪了。
有专家评价:“连接器如果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到电流与讯号输出的可靠性,也会影响电子设备整体运作的质量。”因此,连接器是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质量的“咽喉”。1991年台湾鸿海上市时,宏电脑董事长施振荣在上市说明书上介绍鸿海的连接器说:“连接器”对计算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鸿海表面上卖的是连接器,而实际上却是在卖“信赖性”。
连接器变化多端的小精灵
在电子元器件之间,能够在不同的元器件之间传输信号或电力的零件,都属于连接器的一种。例如记忆体之间的连接器、开关系统的连接器,以及英特尔中央微处理器和主机板连接的基座等,都是连接器。一台电脑需要使用数十个连接器。
富士康的连接器产品主要分两大类:I/O(InPut/Output)类与Interconnection类。I/O类连接器是用于电脑主机与周边设备的连接,连接移动硬盘的USB接口就是此类连接器。Interconnection类,主要用于主机各系统内模组件电气讯号的连接,以及电子零件装载与电路印刷板的连接。
连接器虽是小零件,但要求非常精密。比如富士康最主要的连接器产品——主机板上的插槽,实际上就是内存和线路板之间的连接器,不到1厘米宽、5厘米长,却可以布满多达400多个针孔般的小洞,让传输讯号的铜线能够穿过,只要一个洞不通,整台电脑就无法运作。
从1995年开始,郭台铭就强调,计算机与通讯结合的时代,“联机功能”
和“轻薄短小”将是连接器产品的发展趋势,此类产品已经陆续研发成功。
有些连接器是很特别的,例如笔记本电脑的蓝牙系统,不用接线就能在办公室里“ICQ”。这种新一代无线传输规格的相关产品,富士康早已经开发出来,并在产品中应用。另外,将光转为电的高速连接器,富士康也早已推向市场。
连接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是相当快的。不管什么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连接器虽然有多种用途,但是,一旦一种产品周期结束,就要马上跳到另一种产品。例如,富士康先从“电子组件”对“电路基板”的连接器发展到“回路模块”对“回路模块”的连接器,再到“系统对系统”和“系统对线缆组配”的连接器,还有以后的滤磁波连接器、IC记忆卡连接器等,连接器的新品种层出不穷。
由于连接器的精密度非常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非常苛刻,生产制造也特别复杂,必须买进更多设备来建立高速冲压、射出成型、电镀及装配零件模具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设备方面,为了让连接器的金属表面处理均匀,当年的鸿海在一开始的电镀过程中,就购买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仅有日本能够生产的“连续选择性电镀设备”,再配合精密仪器来分析镀液,如“SPC品管系统”及“X光荧反射仪”,来保证产品电镀的质量。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在1981年就购买了48台无人全自动化生产监控系统BDE。这种BDE监控系统具备“成型条件储存”、“生产监控”、“生产排配”等功能,能配合自动运料系统、机械手臂分离器等。
康士康: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供应商
早期台湾电子工业的起点也不高,电源座、电源线组装等低阶产品起家。连接器算是高端产品,在1975年前后,由美商杜邦、美商莫仕在台湾设厂引进。1980年,个人电脑兴起,台湾许多公司逐步进入这个产业,替代原来的海外厂商。台湾公司的规模都不大,毕竟连接器的单价不高,从几毛到几美元。一直到现在,台湾的200多家连接器厂商,有85%集中在资本额不到1250万元人民币、员工人数不到50人的公司。
鸿海创立10年后,员工人数就超过1000人,已是业界楚翘。鸿海利用低成本、高效率及长远日标,发展出竞争力,营业额达2500万元人民币,并和不同的竞争者区分开来,甚至在台湾地区的销售上压过日本企业。
不过,富士康连接器成大气候是在大陆设厂之后。初期工厂设在深圳西乡崩山脚下,生产电脑及电器连接器,随后逐步向线缆、模具和初步的机构件延伸。1993年,富士康在昆山设厂,部分连接器生产转移到江苏昆山。
目前,富士康专业生产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连接器的事业群被称做“NWInG(Net Work Interconnecter Group)”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最早成立的事业群之一。富士康对该事业群的对外介绍如下:
源流:1988年富士康悄然落户深圳,5年之内,它的一个制造处,逐渐演化出专业生产计算机连接器的NWInG事业群。1993年集团开始全球布局,北上昆山,辟地1400亩,建设“富士康-昆山信息科技工业园”。从此,NWInG进入飞跃式发展之阶段。10年打拼,NWInG在昆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连接器生产基地,员工逾6万人的工业城,主要有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昆山)有限公司、富弘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富钰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富士康在华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据点。
目前在深圳观澜新建成员工规模达3万人的新工业园区——宝源科技园。如今,NWInG宝源科技园和昆山两大生产基地齐头并进,事业群体飞速扩张。目前宝源科技园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展望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专业精密连接器制造大厂。
产品:NWInG事业群的产品从当初单一的计算机连接器,发展到今天广泛涉足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业的多个领域如P4SOCKET、P5SOCKET、Memory socket、Header、SWITCH、HIGH SPEED、FLAT CABLE、WIRE HARDNESS、FPC、BTB、I/O、BATTERY&;ANTENNA、SIM CARD等,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满足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其产品以卓越的质量赢得了英特尔、戴尔、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苹果、惠普、UT斯达康、康柏等世界IT巨子的信赖,成为他们的长期供货商。
据称,从1998年起,富士康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供应商,占据市场份额为60%。
电脑双雄:富富士康+英特尔
当年,郭台铭选择连接器,首先是看好了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其次,认为自己拥有连接器50%左右的技术。不过,郭台铭已经隐隐约约地洞察到连接器在电脑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连接”和“桥梁”作用。
第一,连接器在质量上的特别要求,让富士康与各大电脑企业建立起特殊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就会产生依赖性,并且非常牢固。这对开发和维护客户是非常有利的。富士康与全球IT大公司建立和保持的深厚关系,与连接器的功用密不可分。
第二,连接器是连接系统和部件的零件,通过这种连接非常容易做到系统集成,富士康正是靠这种逐步的系统集成,一步步提升,最后做到了整个产品的制造。而连接器建立起来的牢固和信任的客户关系,让大的电脑企业无可争辩地接受了富士康制造。
第三,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但制造变得越来越简单,几块板子插起来就行了,比做衣服还要简单。以往,电子电路的配线功能设计,是主机板公司的强项,但当功能集中到芯片之后,机械制造强的公司就占了上风。因此,在电脑生产中,除了芯片之外,机械制造就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电脑领域里,英特尔和富士康并称双雄。
2001年,富士康接下配套英特尔市场主流CPU的P4连接器,就是电脑双雄的完美结合。
P4连接器技术是这样的:超过10万小时的研发投入,全球第一颗通过英特尔公司认证合格、使用于新一代英特尔P4微处理器的mPGA连接器,在全系产品的设计及技术上取得了近180项美国、台湾及大陆专利;这颗球闸阵列式连接器之锡球承座采用革命性的弹性浮动式设计,可克服主机板与连接器底座闸的热膨胀差异,在500次以上最严厉的温升循环测试下,仍能保持锡球及其介面的完整性;与CPU接脚接触的端子采用高挠曲性的双臂式设计,可承受50次以上之重复插拔及严格的环境测试而不变形。此两项特点保证了连接器的最高稳定性及信赖度,其稳定的LLCR(Low level contact resistance)再搭配端子的低电感性,可有效减少主机板上去耦合电容的使用数量,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另搭配独特的抗震式设计,可抵抗50G机械脉冲波及150磅以上的静载压力,其优秀的电气性能及机械特性为一般竞争商品所难以企及。
2003年起,富士康每月生产500万个PC主机板连接器,一年6000万个,占全球PC连接器的1/2,此后每年大幅度增长。
因此,电脑领域权威人士评价说:“在连接器领域,鸿海的价值就像处理器领域的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