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拖延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通过目标管理克服拖延症

文/李长太

我希望以下的文字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改变,希望这种改变不仅带给你自己快乐,还有你爱的人。也许是不再拖延去看完一本书,也许是不再拖延打给父母的一个电话,也许是不再拖延一个家庭旅游计划。积极的行动一定会让你和身边的人快乐起来。

我曾经是一个喜欢拖延的人,在我记忆中由于拖延对我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的例子举不胜举。记得,我在考研究生时需要到我所需要报考的学校购买一本重要的专业参考书,我是在临考试三周前才去所报考的学校购买的,而不去的原因就是拖延。那么这门课考的分数自然不高,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进入了第二志愿,不仅专业不理想甚至还多花了几万元学费。

不仅在学校拖延,我参加工作的前几年也是喜欢拖延。不要说人生规划、工作处理,就连一些平常的事务也经常会由于拖延而耽误。比如由于拖延没有去交电费而导致家里突然断电后再匆匆忙忙去买电,类似事情举不胜举。

从2012年开始,我的生活慢慢发生了转变,内心想做的事情不再被无限期的拖延,而是一件件都开始变成现实。慢慢地我又开始掌握了自己人生的航向。我通过目标管理克服了我的拖延症,更是完成了以前很多无法做到的事情。

例如:

· 坚持每天运动和调整饮食,减掉了47斤的体重(从226斤到179斤,身高188cm);

· 很少读书的我,在一年里读了50多本书籍;

· 和朋友们一同创办了北京时间管理沙龙;

· 以前一直很想学习国学,在这一年花了200多个小时学习国学;

· 以前很想拍照片,现在一组新闻摄影照片被各大主流网站转载;

· 工作上的项目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引领项目进度,超出客户预期。

说起这些变化,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意愿”,另外就是“行动”。而对我更加有作用的两个词:是“痛苦”和“学习”。

首先说说“痛苦”,人是动物,所有动物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趋利避害。有一些人改变的原因是“趋利”,而我看到的大部分人则是“避害”,包括我自己。正因为以往的行为和生活模式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让我无法再忍受了,于是开始寻求改变。当你明显感觉到生活中有痛苦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这正是你改变的契机。这让我想起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水煮青蛙”这个故事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成功逃生。但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死在热水中。

再说说“学习”。正因为有无法忍受的痛苦,开始寻求改变,而寻求改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这两个字其实每个字都有含义。其中的“学”字含义是闻、见知识,而“习”的含义就是不断地温习、实习、练习。在一次培训中,我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时候就开始了大量的“学习”。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如果你想改变,就要改变你认识的人和你所读的书”。如果我们生活、行为的准则一直没有变化,自身是很难变化的。而生活、行为的准则的改变就需要新的“标杆”,“标杆”就来自于自己新读的书、新认识的人。当我们见闻了新的知识和行为后,就会去模仿,也就开始了“习”。“学”和“习”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从“学”开始到“习”结束,而是反复循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相信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有了改变的“意愿”,要么是“趋利”,要么就是“避害”。我们之所以行动力不够,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真的思考清楚。

说到“运动”,很多朋友都有运动的想法,但行动起来就很难,经常被拖延。我以前也是一样,但我首先做了一个调整,那就是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意义。

我首先思考运动的好处,列出了如下几点:

· 运动可以使我身体的脂肪减少,身体更健康,减少疾病;

· 可以让我的身材更好,买衣服不那么困难;

· 可以让我的精力更加充沛;

· 我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就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做完工作上的事情,就有更多的时间娱乐;

· 可以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专业;

· 我会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家人;

· 未来可以培养孩子运动的好习惯;

· 可以通过运动认识更多的朋友;

· 可以让我更长寿;

· 可以让我更加自信。

然后我又思考了不运动的坏处:

· 长期不运动可能会有疾病;

· 身材臃肿,买衣服困难;

· 精力下降,萎靡不振;

· 做事情的效率低,形成恶性循环;

· 工作效率可能会下降,大家更愿意相信一个精干的人而不是肥胖没有精力的人;

· 无法很好地照顾家人,如果生病可能还需要家人照顾我;

· 可能会给未来的孩子形成一个坏榜样;

· 可能寿命会比喜欢运动的人短;

· 身材臃肿,缺少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分析好处和坏处的时候,要从以往只思考自己及今天的感受,扩展到思考身边的人以及未来。扩大了思考的角度和时间长度,才能意识到真正的好处和坏处。

当我列完这些运动的好处以及不运动的坏处后,我又进行了头脑中的强化。就是去想象自己参与“运动”后的各种好处的场景,不断地重复一直到你深刻地记忆住了。(也可以想象不运动的糟糕结果,但有些人建议只思考好的场景就可以。而我既思考运动对于我有好处的场景,也会思考不运动的负面场景。)

当做完这些,我们内心就有了一个动力,而且这个动力是经过我们深入思考的,内心真正认同的。这个动力是图像化的,可以随时调取出来。现在你不妨做一个练习,找一件你认为自己拖延了很久的事情,思考一下自己做这件事有哪些好处?能列举出多少条?把这些好处以及不去做的坏处也写下来吧。

当你写完会发现,其实好多事情自己思考得并不深入,除非你给自己留一个安静的时间,要么通过纸笔,要么通过电脑逐条地写下,否则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获得了动力以后,我们也要思考分析阻力。

就像在我们在移一个箱子时,一方面我们给出推动的力,但箱子是否能移动还取决于阻力的大小。只有动力大于阻力,箱子才会被推动。所以当我们推动一个箱子之前,不妨先看看箱子前面有什么物品或什么其他的力量会阻碍箱子移动。发现以后我们就去移开那些物品,甚至可以想办法减少地面的摩擦。

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运动的阻力有哪些(以慢跑为例):

1. 天气冷;

2. 运动过程中感觉无聊(比如跑步);

3. 运动后会感觉疲惫;

4. 鞋子不舒服;

……

以上,就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慢跑)的阻力,发现了以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去除这些阻力:

1. 天气冷—准备保暖的运动服,如果没有,不妨买一套运动服,让自己不怕寒冷,甚至有运动的渴望。

2. 运动过程感觉无聊—可以约朋友一起跑步,或者带一个MP3播放器,边跑步边听一些节目,可以是好听的音乐,也可以是相声等。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感觉到开心。

3. 运动后感觉疲惫—在慢跑后需要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如鸡蛋清、水果等(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找一些身边长期健身运动的朋友请教)。

4. 鞋子不舒服—如果自己真的认为运动(慢跑)这件事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干脆就买一双舒服的运动鞋。

……

当我们逐个移除或降低了阻力,动力不断增强后,一直到某一个时刻,你发现动力已经超过了阻力,此时你就不会再拖延。

以上我们已经学会了对一件事情做动力与阻力的分析,克服拖延。当然我们生活中同时会面对很多事情,如果我们能提高自己处理事情的效率,那么拖延就会减少。

说到提高效率,我有两点感受:

第一,先改善自己身体机能的效率

首先要意识到,人不是一部机器。人是动物,是生命体,自身的精力状态首先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从长远的效能考虑,不妨多花一些精力改善自己身体的体能。身体的体能好了,精力好了,就会更加勇敢地直面任何困难的事物(以往可能一直拖延的事物)。当我们身体素质提高了,也要遵循每日合理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会让你的身体获得最好的休息与展现最好的状态。有了好的身体和精力,也就相当于我们的“动力”增强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多了一分成功的把握。

第二,改善处理多件事情处理的效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几件事情,有时可能会有很多件事情需要处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拖延”不是我们不敢面对一件事情不去做,而是做了一部分事情,但另一些事情没有被执行,而形成了一个拖延的结果。这种“拖延”,其实是效能不够,这就需要用一些方法来改善效率。

对我来说,管理大量事务的时候采用了GTD时间管理体系。GTD是《Get Things Done》这本书的简称,中文书名是《搞定》(作者是美国时间管理领域的专家戴维·艾伦)。我阅读完这本书后的3年时间里,不断地实践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并且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工具,持续改进。以下是我一天的生活习惯:

我一般每天会提前到公司一两个小时。首先开始写晨间日记(10~15分钟),写下自己昨天做对的几件事,昨天做错的几件事,思考今天该如何做会更好。也会回顾一下以前的日记,让我能够根据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持续改进(想深入了解持续改进,可以查找一下PDCA戴明环的资料)。

然后我会打开电脑里的事务管理系统(我目前使用omnifocus做个人时间管理)。首先逐条处理昨天新收集需要处理的事情(一般为5~30条),2分钟内能够完成的立即去做,无法在2分钟内完成的就排入自己的各种清单里。然后我就开始浏览清单,选择清单中的事情去做(一般30~90分钟)。我的清单包括“网络购物清单”“电话沟通清单”“在家的事情清单”“在公司的事情清单”“iPad上看视频清单”“笔记本电脑处理事情清单”“和同事的沟通清单”“核查(等待)他人清单”“外出办事清单”等。清单的选择可以考虑环境位置因素,如“家”“办公室”“外出”,或是某个商场;也可以从“设备”维度考虑,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单独设置一些清单如“和同事沟通清单”。

我会根据当时的环境和设备,以及自己的精力状况选择清单里那些重要的事情去做。由于事情都做了归类,所看到的清单都是适合目前环境的,因此做起来就非常顺手而且效率很高。

上午在公司的时候,会重点关注“笔记本电脑处理事情清单”“和同事沟通清单”“核查(等待)他人清单”。

假如我刚好外出在车上,此时无法去做那些家里、办公室环境才能做的事情,也不太方便拿出笔记本电脑做“笔记本电脑工作清单”,于是我查看了一下“电话沟通清单”,发现里面有几个电话此时就可以打,而且标注了电话号码,那么我就在这个时间去做电话沟通。如果我刚好携带了iPad,并且路上的时间较长,我会查看“iPad上看视频清单”(一般视频都已提前下载好),从中选择几个视频观看。

晚上,当我回到家里吃过晚饭的时候,我打开“在家的事情清单”,看看哪些事情我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如果刚好看到里面有一项“清理废旧杂志”,那么我在晚饭后就顺手整理一下杂志作为饭后的活动。

同一清单上的事情具有很多相似性,这样你执行的效率就会高很多。同时,同一个清单就指明了某个环境或者设备,那么我们在对应的环境和设备情况下做一件或多件事情,阻力就小了很多。

当然,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打破很多设备的限制。比如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来购物,甚至可以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演出票,也可以通过手机收发邮件、处理工作上的文档。我也会通过手机来看电子书、听有声书,一天之内完全可以轻松获得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同时,现在云端网盘又十分方便,通过手机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电脑上的事情。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应用,帮我减少了很多以往会拖延的事情。

荀子在《劝学》中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并不是“天赋异能”,只是善于利用事物罢了。适度投入一些精力到学习使用一些工具上,可以使我们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也不要过度依赖工具,甚至沉迷于研究工具而忘记了真正要做的事情。在工具的选择上,可以记住这句话“工具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环境,最适合的工具是不同的,不必过于执著。

我们提高自己的精力,学习各种方法,但处理的事情最终还是有一个限度。如果你解决了以上问题,依然发现还有大量的事情被堆积和拖延,那么就要思考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自己是不是要放弃一些。我的一位老师曾经教导我:“人生苦短,只做必要的事。”如果我们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事情永远也无法做完。我们的能力提高可能会很缓慢,但欲望的增加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想要的想做的太多就注定很多事情会被拖延,反而耽误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清单,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必要吗?如果其中一些事情不那么确定,不妨把这些事情放入一个新的清单“将来/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