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军事制度(2)
接下来要考察的是射箭。他拿到了一把弓和三支箭,目标是大约50码外的靶子,如果他不能射中,就会落选,到时只能回去多加练习,等到可以达标时再来。好在他的三支箭全部正中靶心。
由于武器使用得非常漂亮,他得到了考官的认可。接下来对于力量的检测是最后一关。他要做的是将那些散乱地摆在地上的石头搬到别的地方。他最开始选中的是其中一块最小的,不过,即使是这块也要超过五十磅。他试了一下,看来这个重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的肌肉所受到的锻炼让做这件事变得非常轻松,这块石头在空中停留一下之后,就被举过头顶。接下来,他所搬的石块一块比一块重,最后的那块足有一百磅,他需要把它举到脸的高度。这对他来说有点困难,这个重量无疑达到了他的极限。他的脸因为要提起全部的气力而变得通红,他的身体也在石块的重压下不停地颤抖。不过,最终他还是成功了。人们认可了他的力量,在战场上就是抓起敌人扛在背上也不是问题,因此,他入伍成功。以后,他的名字将和这个帝国的其他战士连在一起。
步枪的使用按要求也已加入考核,不过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仍旧普遍采用上面的考核方式。现在,一些军队按照西方的方式训练,在考核方面,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不过,在中国的各个省市,传承已久的老方法仍旧十分盛行,采用新的考核方法的地方非常少。
新兵会被分配到具体的连队中,他们受到的待遇远不如英国士兵。
众多二十五英寸的方形房间构成了他们的军营,每间房十人。政府为他们提供的生活用品非常简单,五张床、一口锅、几副碗筷、几张小桌,再加几条长凳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每个月士兵得到的军饷只有十四先令,不管是吃饭,还是其他开销全都在这儿了。只要不是接受检阅或执行某些任务,他们就要自己做饭,十个人轮流来。没有任务的时候,长官不会干涉他们,不检查营房,也不管士兵怎样穿衣服,当然,也没有一定的卫生标准。士兵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是每天洗澡,还是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一次也不洗。
因为想要洗澡而提出申请,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是笑话。如果某个士兵这样做了,那么,他的整个服役生涯恐怕都要在嘲笑中度过了。
在行军的时候,伙食由沿途的官府负责,免费供应。他们会将士兵的数量以及将会驻扎的地点这些信息写下来,事先送到沿途的驻扎地。由于饿极了的士兵希望一驻扎好就马上饱餐一顿,所以那里的人要先为他们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米饭、咸鱼、腌萝卜以及豆腐。
对于沿途的店主来说,这些军人并不讨喜,他们害怕这些人。这种害怕,在需要军人与敌人拼死搏杀的时候会越发严重,因为原本就不严格的军纪在这种时候就会更加糟糕。士兵们认为自己马上就要为国家去浴血奋战了,所以稍稍放纵一些也没什么关系。因此,他们所经之处的店老板们只能忍痛贡献出自己的货物,不敢稍有反抗。一次,有一支一千人的队伍从某地出发,他们走的时候是没有帽子的,等他们出现在二十里外的另一座城市,每个人头上就都有了一顶崭新的帽子。当然,这是“免费”的。
如果哪次的驻扎地没有营房,他们一般会选择当地最大的寺庙。
他们这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因为人们相信上天会庇佑这些士兵,保佑他们在战斗中获得胜利,所以,他们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不过,士兵们在寺庙里的神像面前可不会有丝毫避忌。在神像的注视下,他们全无顾忌地吸鸦片、打牌、争吵谩骂,而且随手乱扔垃圾,一两天后,这座寺庙就和垃圾场差不多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士兵的到来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清朝的官吏在为士兵们提供伙食的时候往往要从中取利,所以士兵们到口的伙食不是数量不足,就是质量问题严重。如果士兵们将这一情况向管理粮草的官吏反映,那么,他们将会受到严厉的责罚,名义是士兵这么说表示他们认为政府从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所以士兵们不敢这么做。没办法,他们只能将这种委屈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就这样,一些胆大的士兵开始胡作非为、抢掠百姓,或明或暗,将原本平静的小镇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在这群凶恶的士兵面前,稚嫩的雏鸡也要唧唧大叫着落荒而逃。生机勃勃的小猪也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只留下女主人呼叫它们回来吃食的声音,不过,它们再也不能回家了。很快,寺庙里的神像就闻到了烹饪食物的香味,原本肃穆的神情也变得疑惑起来。那些野蛮的士兵贪婪地盯着锅里的食物,不停地咽着口水,对于即将到来的大餐万分期待。这帮无赖赊买各种水果、点心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美味的食物,完全不顾主人家的反对。或许他们会保证明天就把钱送来,不过,实践诺言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
虽然也有通过考试而来的军官,但是大多情况下他们来自于士兵的升职。考试内容和入伍考试一样,但这时它们要难上很多,而且对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买通考官的钱财也是必不可少的。
军官可以得到人们最高的尊敬,以及最深的畏惧。因为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他们更加勇猛无畏,这让他们看起来出类拔萃,自然获得了士兵们的敬畏。那些想成为高级军官的人,几乎每一位都要凭借自己卓尔不凡的勇猛以及高超的军事才能来获得上级的认可。
数年前,在我居住的地方有一位姓林的将军,他就是这样的。他年轻的时候,十分粗野狂放,总是率性而为。他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也不肯为惯常的所谓社会准则折腰,结果他成了一个依靠偷和抢而生活的流浪汉。忽然有一天,参军的想法在他脑中出现,他认为这也许是他的出路。当时,朝廷的军队正在和台湾土著打仗。那些土著们披头散发、残忍嗜血。他们在原始森林里伏击那些士兵,割下头颅,鲜血淋淋地带回山中的聚居地。军队伤亡惨重,急需新的血液。林这样体格健硕、力大无穷的人用于对付土著非常合适,正是他们急需招募的人才。
对于这一选择,林尚没有来得及多想,就在几天后随着部队穿过了被狂风暴雨笼罩的台湾海峡,靠岸上岛了。
这座岛屿是林的福地,它结束了他的流浪生涯,使他成了一名受人敬仰、颇有名望的人。他很快就凭借自己不凡的勇气获得提升,手下有了十名士兵。
在这之后没多久,就爆发了一场与土著之间的激战。中国的军队在土著迅猛的攻击下不住地后退,不计其数的土著动作迅猛地冲出丛林,有如闪电。林扛着军旗随着队伍后撤,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剑不见了,想来是在混战中遗失了。丢失兵器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耻辱,还要丢官罢职,若是让上面知道,连性命也要不保。当时他想:与其因此被处死,还不如战死沙场,无论如何也要把剑找回来。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冲进正在追击的敌人中,他的手下紧随其后。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林为什么要冲回去,但紧随军旗是军人的本能。本来狼狈后退的敌人突然反攻,这着实让土著人大吃一惊。本以为敌人已经被击垮了,现在却又冲过来,他们相信这一定是敌军派来对付自己的后援,这种想法让他们产生了恐惧。很快,原本胜利在望的土著人被击溃了,四散奔逃。战斗结束后,将军将林叫到跟前,当着全军的面表扬了他,称这次之所以能够取胜,林的英勇就是关键。自然,林再次升官了。在此之后,他开始不断地升官,最终成了一方统帅,所管制的辖区不仅大而且非常重要。
以目前的素质以及训练情况来说,中国的士兵并不能让人发自内心地去敬佩。他们受到的军事教育太差,因此素质低劣。他们表现得不够勇敢,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天性如此,而是环境造成的。如果中国人完全没有胆识,这个国家绝不会成为东方的霸主。中国的士兵目前缺少两样东西,一个是受过正规训练的、英勇的将领,一个是相比于他们目前的军营生活来说,更加积极、更加尚武的环境。在如何将一个新兵训练成一个合格的士兵这方面,戈登将军就做得非常不错。他的士兵勇敢无畏、战功赫赫,绝对对得起“常胜军”这一响亮的称号。
在威海卫兵团为夺取天津与义和团发生的激战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秉性,一九零零年九月五日的《北华捷报》提到了这场战役:“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中国人也能成为一个好的军人。这导致他们对威海卫兵团持有偏见。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能证明这只是偏见。在天津城下,威海卫兵团的士兵们作战英勇,他们捍卫着自己的文明与作为人的本质,尽管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抽象的概念。
“总有不少评论说中国人只差一个好的领导,威海卫兵团就用其短暂的生命证实了这一点。就像追随沃森上尉的那些第四连的士兵一样,当人们相信自己的长官,愿意舍命追随他冲过枪林弹雨,他们就不会像普通士兵们那样绝望。一个战士护送驮着弹药的骡子来到前线,长官们和骡子都中弹牺牲了,他仍旧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一个团队能培养出这样一个士兵,就绝不会无所作为。在奥利维特上尉死后,目睹这一壮举的欧洲人都表示:这位中国士兵应该获得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我在上面那段文字里尽我所能对中国的军队进行了描述。的确,是有一些按照西方的方式组建、训练的军队。如果你不熟悉实际情况,可能就会以为在那儿采用了全部的西方制度,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军人的情况基本没什么变化。而在目前这场革命中,取得胜利的那一方也基本没受过什么新式训练。他们憎恨入侵者,渴望从征服者手里获得自由,这给了他们胆量和勇气—一切为了理想。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新生的共和国诞生了。未来,他们会意识到:严格的训练对士兵是多么重要,不如此,就不能在入侵者面前守护住国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