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把握机遇,开船趁涨潮(1)
一个人会取得成功,自然离不开机遇这个问题。对成功的人来说,每一次机遇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怎样把握机遇。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能够认识机遇,并且能成功地把握住机遇。对一个生意来说,机遇就等于是利润,所以说把握住了机遇就等于是不停地赚取利润。因此,这也成为胡雪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练就一双慧眼,
识透风险中的商机
生意场上处处有风险,处处有机会,很多商机都蕴藏在风险之中,如果没有一双眼睛可以识破风险中的商机,自然也不会有客观的利润。胡雪岩说过:“不冒风险的生意人,如何能够出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胡雪岩从生意场上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事实上,很多时候,胡雪岩都是冒着风险在做生意,因为他知道,生意看上去危险越大,机会可能就越多,利润也就会非常丰润。可以说,很多成功的商人都是冒险家和机会主义者。胡雪岩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他的一双慧眼也已经能很快地辨识出什么样的风险是可投资的,什么样的风险是不可投资的。
生意做得越大,和官场上的人接触就会越频繁。胡雪岩听说山西票号曾经借款给那些调补升迁的官员,帮助他们升官,于是,他也决定效仿他们。因为无论是哪朝哪代,生意人都需要和官场的人打交道。借钱给候补官员升迁,这件事情在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风险,而实际上担着风险。首先,如果这些官员不能升调成功,那么这些银子想收回来也难了;其次,如果那些官员上任,也有可能在到官途中或到官不久就出了事,比如病死、丢官,兵荒马乱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如果是这样,借出去的钱也可能血本无归。但是,胡雪岩却看到,如果这些候补官员一旦升调成功,自己的人脉关系也就算铺开了。事情的发展证明,他冒风险是对的。
生意场上的事情本来就是难以预料的,很多时候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每一桩生意既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也藏着很多风险。生意中的获利多少和风险大小是成正比的,生意越大,风险越高,获利也就越大。胡雪岩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获利这件事情,他一般都会很有把握,可以说经过商场的历练,他已经炼成了一双慧眼。
胡雪岩经营的钱庄业务本来就是有一定风险的,钱庄业务本来就通过兑进兑出以获取商业利润。所谓兑进就是吸收客户的存款作为钱庄的运作资本,兑出就是放款,和现在银行发放贷款的业务是差不多的。兑出业务的利息越高越好,因为在兑进的时候,钱庄需要付给客户利息。
兑出这项业务本来就是存在着极大风险的,在不了解的人看来,钱庄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就可以了。当然,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始终不会把钱庄的生意做大做好。而胡雪岩要的是将自己的钱庄名扬天下的结果,所以注定他不会稳稳当当地坐收渔利,追求这种平淡的运作方式。
在胡雪岩发展钱庄生意的时候,清政府和太平军正在开战,可以说天下并不太平。很多钱庄这个时候借出去的钱都没有办法及时收回来,导致运作出现了问题。而胡雪岩却告诉手下各个分号的大掌柜,要把钱借给大主顾,主顾做得生意越大,越要把钱借给他们。
胡雪岩的决策引起了各个分号大掌柜的质疑,很显然,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而且做生意这件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保险可言,如果把钱庄的钱都借给这些大商家的话,他们一旦倒闭,这些钱都会泡汤的。何况这些钱都不是小数目,如果借给那些做小本买卖的人,即使不能及时兑进,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
对于这个问题,胡雪岩并不这样看。他对下面的那些大掌柜说,大商家做的都是大买卖,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大买卖也不容易轻易就倒台。而且,自古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这些大商家因为一时经营不慎倒台了,他们也不会完全没有能力归还钱庄的这些贷款。
胡雪岩的眼光比较精准,分析也很透彻。他知道分号可以把钱借给什么人,可以从什么生意中获得利润。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通过一笔又一笔的投资,胡雪岩的钱庄生意越来越强大。
有一次,胡雪岩在上海做一笔蚕丝生意。上海当年有一个著名的帮会叫做“小刀会”。在进行蚕丝交易之前,胡雪岩就让钱庄伙计到市面上打听消息,伙计打听到在蚕丝交易的这段时间里,上海可能会不太平,因为小刀会已经安排了一次起事。起事会影响市面,这是必然的,但是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现在事情没发生,谁也没有办法进行预料。大家都觉得,还是等这件事情过去以后再进行交易比较好。但是胡雪岩却觉得这次蚕丝生意虽然危险,却可以大大地赚上一笔。
首先他分析了一下原因,因为小刀会决定起事的时间已经被他们知道了,小刀会的声势会让外地的蚕丝不敢急忙运进上海,可以说这个时候也很难被运进来。这样蚕丝就会在上海市面上出现空缺,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手中有蚕丝的话,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就可以赚一笔可观的利润了。
而且,胡雪岩知道上海的洋人在背后支持小刀会反对清政府,如果小刀会起事的话,清政府一定会惩治小刀会的同时,也会顺便治一治洋人。而整治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禁止国内的商家和洋人通商,时间可能会在三个月左右,而这时候那些在上海开缫丝厂的洋人可能会手里有钱而买不到蚕丝。等到清政府颁发解禁令的时候,外面的蚕丝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运达上海,而这个时候洋人的工厂急需开工,所以自己手上的蚕丝必定会卖出一个好价钱。
其实这一切都是胡雪岩计划之中的事情,但是计划从来赶不上变化,如果情况和自己判断的情况出现偏差的话,无疑就会出现巨大的损失。而胡雪岩手中的钱并不都是自己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是从大商户手里借过来的。也就是说,钱庄在拿着大商户手里的钱去投资,如果投资失败,大商户就会到钱庄兑出,钱庄就会陷入危机。所以说,这个生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很多因素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
这一单生意也是胡雪岩经营钱庄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单生意。可以说,如果这单生意成功了,胡雪岩赢得的不仅仅是名气和信誉,还会迎来更多的生意,更多的人会到他的钱庄来存钱,钱庄的名气也会变大。
很多人都质疑胡雪岩做这单生意的结果,但是胡雪岩知道在这样的一单大生意中不但酝酿着很多危机,同时更酝酿着极大的机遇。而且,他当时已经和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员成了至交,他知道清政府做事情的方法,并且他也知道在自己做出这个决定以后,有很多人会暗中协助自己。
在小刀会起事以后,事情果然像胡雪岩预料的那样,洋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因为四下里找蚕丝也找不到,而胡雪岩坐地抬价,等到了洋人交易的时候,很轻易地将低价收购来的蚕丝高价卖给了洋人,从中赚取了大额的利润。胡雪岩本人以及他的钱庄也为此赢得了名气,胡雪岩因此被很多大商人信任,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有谋略、有勇气的人。而且,大家也都看到了他的人脉宽广,和朝廷中的官员交情非同一般,得到的消息也是非常可靠的。因此,信任他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可以说,胡雪岩在这件事情上借助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宗生意成功最终需要的还是他的勇气和魄力。如果他没有独到的眼光,即使这件事情中蕴含着很大的商机,他也不会去做。而且,如果他没有魄力,他也不敢做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古今中外的成功企业家不难看出,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有着过人的经管才能和独到的眼光。成功的决策者不会因为贪恋一时的安逸稳定而放弃危机中的利润,他们一般都会在发现机会以后奋力一搏。只有那些敢于不断地寻找危机中的机会,奋力拼搏的决策者才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眼睛紧盯发展,把握时势脉络
商人做生意本来就不应该遵循固定的模式,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生意要做得好,必须要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的历史总是会遵循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纵观胡雪岩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能准确把握时局,懂得生意和时局有着重大关系的聪明人。很多人在学习和总结胡雪岩经验的时候,总是把他称作“时势英雄”,这足以看出,时势对胡雪岩成功的重要性。
胡雪岩生活的年代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里,很多人生存都不易,更不要说是做出一番成就。然而胡雪岩恰恰就是抓住了这样动荡的格局,时刻睁大眼睛,紧盯商势变化,由此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商人,懂得从时局入手,打开局面,是最高明之举。胡雪岩一直明白时局和生意的重要性,看准时局,才能维持市面,保证自己的生意做得成功。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胡雪岩成功的经验,不难看出,他一直是将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生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他都会努力地维护市面的平静安定,比如在太平军败逃的时候,他的钱庄主动为太平军的士兵设立专门的存款账户。即使是付出一些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太平军和清政府在杭州展开激战的时候,胡雪岩的钱庄在杭州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杭州城被太平军围得像铁桶一样,城里的百姓和守城的士兵粮草断绝,除了吃草根、树皮以外,连药材都拿过来当做充饥的粮食。身在杭州城中的胡雪岩觉得这个时候,自己应该为保住杭州城做一些事情,于是他带上几个随从,冒死出城,决定到上海去采购大米。
到了上海以后,他们买到了一船救命的粮食,然后日夜兼程赶回杭州。但是,当船行到杭州城外的钱塘江面时,他们才发现进入杭州城的道路已经被围在城外的太平军完全阻断了,城外和城内虽然可以相望,但是无法相通。胡雪岩在城外待了三天,只觉度日如年。杭州城没有办法进去,守城的士兵很可能会被活活饿死,加上城外的太平军一直在攻击,杭州城很快都会垮掉的。
左宗棠正在这个时候,城里又传来一个消息,王有龄因为杭州城即将被太平军攻破而自缢身亡。王有龄是自己的八拜之交,感情深厚,这个消息可以说给胡雪岩的打击非常大,他病倒了。然而,胡雪岩仍然在派人打听有谁可以帮助杭州城渡过危机。后来有人和他说,左宗棠是可以打败太平军的不二人选,胡雪岩就带着病体,亲自拜会左宗棠。
但是,那个时候,左宗棠对胡雪岩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市面上关于胡雪岩的不利传闻有很多,左宗棠没有见过这个人,而是先听见这些传言,自然对胡雪岩没有什么好印象。
胡雪岩告诉左宗棠,自己手里有一万石大米,准备送进城去解救驻扎在杭州城里的守城士兵和百姓,但是因为外面无人支援,即使自己这些大米送进去了,可能也无法救活杭州城,所以特地来请左宗棠救援杭州城。左宗棠这个时候才对胡雪岩有一些改观,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带兵去解救杭州城。
胡雪岩没有要清政府付一万石大米的银两,他是这样和左宗棠说的:“一万石大米是给守城士兵吃的,而杭州城要被救下来,还需要一些时候,现在宁波灾民等着米救命,不如先把这批大米运送到宁波,等到杭州城被救下来的时候,再筹集这一万石大米运送到杭州城。”
这个时候,胡雪岩为什么会向左宗棠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呢?因为他已经看到清政府既然让左宗棠来守卫杭州城,就有意将太平军赶出杭州城,而且左宗棠也有这个实力。胡雪岩已经通过一些渠道间接地了解了左宗棠这个人,知道他可以战胜太平军。
作为一个生意人,不为利益冒险是一件很让人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一万石大米对胡雪岩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人情不能不卖,而且,自己又是和左宗棠第一次合作。左宗棠是清政府仰仗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对自己也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做这件事情无疑会给左宗棠留下很好的印象,有了和左宗棠的关系,清政府一些政策调整的脉络可以说得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像这样的朝廷大员是经常能见到皇帝和皇太后的人,所以从他们的嘴里得出统治者的决策,可以说是完全可能的。
除了用这一万石大米卖一个人情给左宗棠以外,胡雪岩也是真心想让左大人救杭州于水火之中,因为毕竟自己的钱庄生意在杭州,杭州这边如果不能发展的话,别的地方生意再好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大局考虑,应该极力救护杭州。况且,杭州靠近运河,商业市场发达,是一块风水宝地,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胡雪岩求助左宗棠救杭州,他也算准了左宗棠一定会救杭州。因为朝廷的粮食要走京杭大运河,杭州是要道,如果这个地方一旦被太平军占领,无疑等于断了清政府的粮路,所以朝廷一定会打败太平军,重新占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