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护犊”式教育有害无益一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未必真的会爱孩子。因为有一种爱,是毁灭性的爱——溺爱,这也被称为“护犊”式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有些父母对女儿过分保护,把她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还有一些父母怕女儿受到委屈,什么事都由着她的性子来。然而他们不知道,这正是为孩子挖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当孩子掉进这个“陷阱”时,他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护犊”式教育害处大一个女孩在小时候就很有天赋,幸运的是,她的这种天赋被父母发现了,本来就是独生子女的她更因此得到了父母加倍的呵护。女孩也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在上小学、初中、高中时成绩都十分优异。当然,这一路上,都有妈妈辛苦的陪伴。为了女孩的学业,父母包揽了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女孩十几岁时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在女孩收到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问题来了:大学不允许妈妈陪读,而这时的女孩已经习惯了有妈妈在身边,当妈妈不在时,她的生活便完全不能自理了。最终,女孩只好中断了学业。在痛苦之余,女孩的父母说了一句值得人们反省的话:“我们凡事都替她着想,没想到最后却害了她。”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智力上,而在人们的性格上,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是有独立或坚强个性的人。事实也一再证明,要想取得成功,只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独立、坚韧、自制等良好的性格。因此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为他们做了太多事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女孩做惯了家里的小公主,习惯了父母为她包揽一切,一旦父母不在她们身边做“仆人”,“小公主”就会因为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而陷入困境。也许很多父母没有溺爱孩子到上面案例中的地步,但也多少有些非理性的爱和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不过表现形式可能与故事中的父母不同而已。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科学和理性的,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还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点。父母除了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外,还应该让孩子的心理也得到健康地发展。给了孩子生命的是父母,抚养孩子长大的也是父母,可以说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这种爱的科学与否则决定着“公主”以后是不是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女孩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要总怕她们受伤。明智的父母会让女孩做个既有独立能力又有公主气质的人,当然,这需要你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注意方法。只有科学理智地爱孩子,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首先,父母要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父母应规范孩子的饮食习惯,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她们加强身体的锻炼。其次,父母要培养她们健康的心理。在当今社会中,有些父母在培养女孩的过程中只看重物质生活,让她们的成长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因此,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还要向她们灌输一些正确的人生观。再次,父母要理解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为了让女孩长大后有出息,让她们学这学那,恨不得把她们的每一分钟都利用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因为父母忽略了她们的天性,一味地对女孩施加压力,让女孩产生了叛逆心理。父母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强制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最后,父母要多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女孩是喜欢接触社会的,只有父母进步了,才不会与女孩之间产生代沟。这样,父母就能够了解女儿,知道她们的需求,从而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她们。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许多父母认为女孩的个性不如男孩强,而且年龄还小,所以他们习惯为女孩包办一切,并认为这是为孩子好。可让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己忙了、累了,女孩却不仅没有进步,还不领他们的情,甚至变得不如以前乖了。许多父母情绪饱满地替女孩做这做那,并且乐此不疲,可是孩子此时却成了旁观者,因为她们无事可做,只能旁观。父母忘记了他们的使命仅仅是陪孩子成长,很多父母无意中把“陪”变成了“替”。女孩刚入学的时候,父母习惯性地替她们收拾书包,替她们找“有兴趣”的补习班;上了大学,父母也会替她们收拾行李,打点好一切,再交代脏衣服可以拿回家……总之,女儿有什么事,最忙的不是她自己,而是父母。正是他们喧宾夺主的做法,让女孩变得要么过于依赖别人,要么叛逆,要么没有生存的能力,而这些其实都不是父母想看到的。傅雷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和学者,他不仅学识渊博,还精通文学艺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也有先进的方法。傅雷的长子傅聪能成为一代音乐宗师与他给予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实傅聪的音乐才能正是父亲发现和培养的。傅雷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培养孩子的教子方式是值得家长们借鉴的。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傅雷的原意是想让傅聪学画画,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傅雷本人对于美术理论有很深刻的了解,这样教导起孩子来也就比较方便了。谁知道傅聪根本不是学画的“料”,他的习作总是乱涂乱画,丝毫没有显露出美术天赋,而且他在学画的时候又常常心不在焉。这让傅雷感到失望,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培养,而是开始挖掘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傅聪3岁时特别喜欢家里的手摇留声机,每当留声机放音乐的时候,他就会一改平时的好动和调皮,靠在留声机旁边安静地听。傅聪的这一细微动作引起了傅雷的注意。于是,傅雷开始让孩子听一些音乐,并且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打算,转而让傅聪学音乐。傅聪7岁那年,父亲请来了几位音乐界的朋友,商量着让他学钢琴。就这样,傅聪开始跟着他的启蒙老师雷恒教授学钢琴。傅雷常常在旁边观察儿子的学习效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傅聪在音乐方面确实有超人的天赋,而且对音乐的兴趣也非常浓厚。至此,傅雷决定全力支持儿子学习音乐,并为他买了一架钢琴。从此,傅聪每天放学做完功课后便钻进琴房,全身心地扑在音乐上。傅雷对儿子总是循循善诱,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有一次,傅聪弹得兴起,便撇开琴谱,即兴弹出了一些调子。在楼上工作的傅雷察觉有异,便从楼上轻轻地走到琴房。傅聪怕父亲责备,连忙重新弹奏琴谱中的曲子。但傅雷却和善地叫儿子再弹一遍刚才即兴创作的曲子,他一遍一遍地听,并亲自用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夸儿子创作了一首好曲子,还特意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春天”。有了自己的曲子后,傅聪学琴学得更起劲了,在父亲的启发和教育下,他的琴艺不断地进步。与此同时,傅雷并没有放弃儿子的基础教育,他还亲自编写课本,教傅聪中文。事实证明,傅雷的判断和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傅聪好像是为音乐而生的一样,最终成为一颗耀眼的音乐之星。傅雷教子成功的事例是值得家长们深思的。作为父母,总是有望子成龙的心思和想法,但不能盲目,而应该看清楚孩子的优势。如果傅雷强要傅聪继承自己的绘画事业,那傅聪肯定不会有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变成被父母操纵的工具,最终成为错误的家庭教育的牺牲品。孩子不能成为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家长应该主动寻找并挖掘孩子的优势潜能,让孩子从兴趣出发进行学习,走上未来的成功之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曾经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能够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一点,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结果很多孩子的兴趣在萌芽时就被无情地扼杀了。成功是没有任何固定模式的,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个性,而且孩子的每种个性都有着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作为父母的你如何发掘和引导。不管父母采取哪种方法引导孩子,都要讲究顺其自然,而不要强迫他。父母如果用自己的思想控制孩子,即使孩子会在某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同时会在做人方面失去一些东西。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掌控着他们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孩子做选择,而不是代替孩子做选择。一位教育家在学生“减负”后,曾经去过几所学校和孩子们聊天。他本来以为自己会听到孩子说一些减负后的乐趣,可是他听到的却与他想的恰恰相反。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愁眉苦脸地对他说:“在减负前,家里让我报了3个补习班,可是减负后,妈妈说我有时间了,又给我报了两个特长班。学校是减负了,可是我感觉更累了,简直是度日如年。”还有一个女孩对这位教育家说:“我家里总是逼着我学弹琴,我对弹琴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妈妈会很生气地训斥我,说这是一种特长,以后升学的时候可以加分!”教育家知道只为加分去学习自己不愿意学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值得。当教育家把这个观点告诉女孩时,女孩说:“如果你是我妈妈就好了……”父母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你是准备代替孩子过一生,还是只能代替他一时。如果不能照顾他一辈子,那么何不让他学着自己去成长?父母与其包办和代替孩子的一切,不如和孩子做个知心朋友,陪着他成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2)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的特长。(3)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自己的选择中去。(4)在孩子为自己的兴趣付出辛苦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多地干涉。(5)经常鼓励夸奖孩子,让孩子拥有成就感。把女儿当成儿子来教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内敛一些,从根源上说,这是因为女孩不如男孩自信、坚强。善于观察外界事物是女孩的优点,但若过于在意外界的变化就会让女孩变得敏感,这对女孩的成长是不利的。父母面对女孩的敏感时,不妨教她们如何变得更坚强一些,自信一些,有点男孩的阳刚气,也就是说有时候可以把她们当成男孩去教。有一个小女孩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对此父母感到很欣慰。但让妈妈操心的是,女儿太爱哭了,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有一天,她刚回家就对妈妈说:“我不要去学校了!”妈妈放下手里的活儿问:“怎么了?”“老师让我念课文,我读错了一个字。老师一指正,结果同学们都笑话我。”后来老师打来电话说女孩竟然因为读错一个字就当场哭了起来,老师找她谈话,她也只是哭。妈妈问起女儿这件事的时候,女儿说:“在那么多人面前出丑了,我真是太失败了。”妈妈这才明白原来是女儿太敏感了,她意识到平时对女儿的保护有些过头,因此让女儿受不了一点挫折。妈妈决定改变平时对女儿保护、附和的态度,便对女儿说:“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在纠正你的错误。勇敢的女孩是不会为错误而哭泣的,她们只想着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女儿听完妈妈话有些诧异,不过她也没说什么,而是回到屋里琢磨妈妈的话。自从那天起,女儿变得更加积极,而且很少哭了。女孩的敏感让她们过于关注外界的变化,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别人的一个表情都可以让她们联想到很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且她们一旦在心里形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所以有些女孩习惯用哭来面对这个世界,使得父母总是给她们过多的保护。其实女孩并没有那么脆弱,只是父母不习惯放手让她们去坚强地面对。如果能多给女孩一些鼓励,相信她们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女孩就会慢慢地变得坚强、自信起来。如何让自己的女儿变得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不退缩,是家长们渴望解决的大问题。下面就介绍几点作为参考:1泪水换不到成功让你的女孩铭记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虽然很努力地去做了,但也不一定会取得预期的结果。在这个时候哭泣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泪水换不到成功,只有用加倍的努力去争取成功。2给女孩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未必是一件坏事。家长要教育女孩如何面对挫折,同时更要教育她们勇于承担责任。父母要教育女孩:“出现问题时,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谨慎细心。”然后,父母要和女孩共同分析,帮助她找出失败的原因。3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家长要告诉女孩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只要尽了全力就应无怨无悔,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不再爬起来。4鼓励她继续努力女孩可能无法接受精心准备后仍然失败的结局,这就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要引导女孩正确地看待失败,鼓励她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要一如既往地努力,永不放弃。5站在女孩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应站在女孩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她们的难过、自责、后悔和懊恼。对她们少一些管束,多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女孩早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让她们感觉到:“我能行,下次我一定会成功!”家长需要以逸“代”劳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妈妈醒了,女儿也已经醒了。这时妈妈故意装出难受的样子,对女儿说:“我的腰很疼,起不了床,你帮妈妈一下好不好?”于是女儿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用力把妈妈扶起来,然后还像个小大人一样安慰妈妈。她们一起收拾完毕,然后妈妈带着女儿上街。妈妈对女儿说:“宝贝不要乱跑呀,看不到你,妈妈会害怕的。”于是女儿回过头对妈妈说:“放心吧,妈妈,有我看着您,是不会走丢的。您可不要哭啊。”回到家,她们需要爬上5楼,这对只有7岁的女儿来说,可能是件不愿意做的事情。以前进入楼梯的时候,她总会对妈妈说:“妈妈,我走不动了,您背我好不好?”但这次妈妈先说话了:“这么长的楼梯,妈妈走不动了。好孩子,你背着妈妈好不好?”这时女儿努力地表现出坚强的样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拉着您的手走好不好,坚持一下就上去了!”当然,这时妈妈需要装出确实需要帮助的样子。等到上楼的时候,妈妈也没有忘记真诚地对女儿说一声“谢谢”。自那以后,女儿再也没让妈妈背着上过楼梯,每次她都主动地牵着妈妈的手“帮助”妈妈上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早一些对女孩放手,给女孩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总有些父母虽然嘴上说女孩依赖心理太强,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她们做出许多决定。然而在操了很多心后,他们的女儿不仅不理解他们,还会和他们闹得很僵。这让家有女孩的父母感到不解——为什么付出反而成了错误?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女孩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他们因为怕女孩受到伤害,就过分地保护女孩。不管女孩要做什么他们都会干涉,这让女孩很反感,也是导致女孩生活能力、责任心差的主要原因。父母为她们包揽了一切之后,往往让女孩变得“笨”起来,于是女孩的依赖心理就会更强,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父母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对孩子的“依赖”,把“不照顾她们,她们就会受罪”的想法抛到一边,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不要什么事都包揽下来。有时,父母不妨用一些方法让女儿自己做些事,或者让她们帮你做事,被别人需要会让她们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她们的成长。当然,在你得到孩子“帮助”的时候,要懂得夸奖孩子。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批评多于表扬,即使孩子做得很好,也吝啬自己的表扬。这样做会很伤孩子的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而一个会教孩子的父母是不会吝啬表扬孩子的,他们会常常告诉孩子“你做得很好”。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缺乏成就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需要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自信,当孩子产生自信时,才有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父母适度地表现出自己没有孩子想象的那么能干时,并不会让孩子看不起你,反而会加快孩子成长的脚步,让他们变得更强大。因此,做弱势的父母,你的孩子将会比你想象得更坚强。给女孩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了应付古筝考级,周末时,古筝老师让所有孩子都加紧训练。那天在古筝老师的家里有9个孩子,18个家长,本来宽敞的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因为小玉报考的级别最低,她的父母坐在人群中感觉有些难为情。当轮到小玉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时候,小玉的爸爸特别希望她能超常发挥。也许是因为人太多的关系,教古筝的老师一反平时温和的态度,先是说小玉没弹出味道来,又说她指法不对。在老师严厉的指导下,小玉又弹了一首曲子,可是依旧没什么改进。这时小玉有些担心地看了看远处的父母,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的情绪很紧张。爸爸看到小玉的表情,为了不给女儿压力,他立刻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可是,小玉妈妈的脸上却明显带着不满,于是爸爸悄悄地捅了一下妈妈。在小玉弹完离开椅子后,她已经满头大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