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打不骂,一样可以达到目的(1)
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孩子并不是靠打骂就能教育出来的。有智慧的家长,懂得寻求教育孩子的巧妙方法,不打不骂一样可以把孩子教育得很出色。走进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认识人生,帮助他们寻求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需要家长动脑筋。打骂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尊重孩子,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只有不打不骂的智慧法则,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动口动手,不如动脑
教育孩子需要智慧,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很多时候,一些直接浅白的教育方法,并不能教育出优秀健康的孩子来。
情景一:4岁的美国小女孩兰妮的爸爸有一辆大卡车,兰妮非常顽皮,有一天她拿着硬物在爸爸的大卡车上画起了画。兰妮的父亲很珍视大卡车,总是为卡车做全套的保养。父亲发现兰妮在自己的卡车上划出了无数条刮痕,简直要气疯了,他用铁丝将兰妮的手脚绑了起来,然后吊起兰妮的手,让她在车库里罚站,之后他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几个小时以后,父亲才想起来在车库里罚站的兰妮,他来到车库为兰妮解开铁丝的时候,兰妮的双手已经被铁丝绑得血液不通了。父亲把兰妮带到了医院,医生说兰妮的手掌部分已经坏死了,必须要截除。如果不截除的话会非常危险,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女孩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双手,她甚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非常愧疚,但是这一切已经晚了。
卡车可以烤漆以后再变成新的,但是小女孩的双手却永远也不能变回来了。
情景二:吃完晚饭,成成一个人在沙发上玩,看见妈妈正从饭桌上把一盘盘的菜端进厨房,他也来到饭桌前,晃晃悠悠地端起了一个盘子。妈妈从厨房出来的时候,看见成成手里的盘子大喝一声:“你在干什么?”
成成被吓坏了,盘子于是被摔到地上打碎了。妈妈看见碎盘子,更加生气。“你一个人在沙发上玩,干嘛跑过来捣乱,看看你还把盘子摔碎了!”妈妈生气地怒喝道。
成成哭起来,妈妈说:“你哭什么,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你错了,你还好意思哭,以后我在做事情的时候,你不要到这边来捣乱,听见没有?”成成哭着点点头。其实,妈妈并不知道,孩子只是想要帮一帮她。她大声的呵斥,不但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一种专制的体现,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被称为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甚至有可能会酿成家庭悲剧。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反对打骂孩子。他断言:“打骂式的管教,其所教育出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爱之深,所以望之切。孩子有什么举动违背了家长的意愿,难免会引起家长的愤怒。这个时候,有些家长采取的手段非常过激。虽然有时家长打骂孩子也不是出于本意,但是自己的怒火往往不受控制。结果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有些时候,父母为了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望,为了让孩子怕自己,所以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还有的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觉得教育孩子就必须打骂,因为不打不成才,所以也会经常打骂孩子。
有一所小学曾经对学生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的父母打过你吗?”参加调查的所有孩子几乎都有被父母打骂过的经历。这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各种各样。打骂孩子的父母从本质上说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打骂对孩子的危害性。他们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喜好,一味地从自己的个人意志出发,对孩子进行强制性要求。
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打骂,在表面上屈从了父母的意愿,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父母的想法。有些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离家出走,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在长大成人后仍然不能平复。所以,从本质上说,父母打骂孩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还会造成孩子逆反、说谎的性格。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的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一味地打骂孩子,父母的形象也会在孩子的心中受到蔑视。有的孩子因为总是被父母打骂,也学会了用父母的方式去对待周围的朋友和同学,在学校里经常因为和同学拌嘴而对同学大打出手。这样的孩子,脑袋里已经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我说话你不听,我就打你。”或者是“你敢和我顶嘴,我就打你。”“你不顺从我,我就打你。”等等。总是打骂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孩子的心里有了权威性,但是同时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暴力的阴影。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孩子难免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孩子面临问题的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细心、耐心地引导孩子把问题说出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暴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世界著名教育家爱德华教授认为: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父母想要孩子对自己说出心里话,想让孩子信任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爱”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父母都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来解决问题。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才能称为智慧的家长。父母用智慧教育出来的孩子,精神心理才会真正健康。
聪明的父母应该怎样管教孩子呢?
第一,要多了解孩子
父母在忙着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孩子。如果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生活,父母除了要和孩子经常沟通以外,也要和带孩子的老人经常沟通。除此之外,对于上学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应该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表现。这样能够全面地把握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求是什么,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误会。
第二,改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用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孩子因为年龄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好动、固执或者是健忘的表现,这其实都非常正常。父母应该针对孩子的毛病进行纠正,而不是看见孩子犯错误就大声呵斥或者是打骂。不要总是拿成人的眼睛去看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孩子。
第三,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和孩子协商
特别是针对孩子自己的问题时。与孩子协商问题是对他们的尊重,与孩子协商家里的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不要一味地让孩子活在家长的意志下,那样累的不仅仅是父母,孩子也会很痛苦。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本来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如果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味地打骂孩子的话,生气和伤心的不仅是自己,孩子也和你的感受一样。聪明的父母会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不容易,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让孩子学会爱与尊重。这样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同时,也会试着体谅父母,从而更健康地成长。
讲清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年幼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坏习惯或者是坏毛病,家长要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习惯,或者说要给孩子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生长环境。所以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矩,从而约束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
欧先生的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孩子对于上学充满了兴趣。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变得无精打采。他从学校回到家里的时候,经常和欧先生说:“爸爸,上学那么累啊,想玩的时候也不能玩,想说话的时候也不能说话。”
欧先生告诉儿子:“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习要认真,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要不然,什么也学不会。”
学校快要放暑假的时候,儿子每天回来都会非常高兴。有一次,欧先生听到儿子和他的朋友说:“这下可好了,要放暑假了,可以每天无忧无虑地看动画片了,还可以睡懒觉。”
当时,欧先生并没有十分在意。因为体谅儿子刚刚上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所以,在暑假的时候,欧先生就让儿子彻底放松了一次。哪知道这次放松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上学已经一个月了,孩子还是没有办法进入学习状态。
孩子的老师告诉欧先生,即使是放了暑假,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因为孩子的年纪还小,不懂得给自己制订计划。上学的时候,还有学校的作息时间在管束,而一旦放了假,学校的作息时间就没有办法再管束孩子了。而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让孩子有计划地去学习和娱乐,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制力,而且也不会耽误孩子学习。
欧先生听了老师的建议,在寒假的时候为儿子制定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的计划。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玩,什么时间学习等。开始的时候,孩子对这些计划并不怎么习惯,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慢慢适应了。
寒假过后,孩子又上了学。欧先生发现,这样的计划对孩子产生了效果。首先,孩子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而且自己能够约束自己了。比如说,每天晚上,动画片结束的时候,孩子就会自觉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学习。而且,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也都渐渐地养成了。
父母帮助孩子做一些计划或者是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就是要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培养一些好习惯。给孩子变相地立一些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做,在什么状态下做,才最好。
好规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个性优良。如果家长什么规矩都不给孩子定,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孩子不但做事情没有分寸,也不会体谅父母,而且还会变得任性放纵。
姚鹏生活在一个三代单传的家庭里,所以他不止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还是爷爷奶奶的宝贝。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姚鹏喜欢什么,家人就会给他买什么。如果不买,姚鹏就撒泼耍赖满地打滚。渐渐地,姚鹏养成了见什么买什么的习惯。
有一次,他和爸爸去逛街。父子两人走进了一家买手机的店铺,姚鹏看中了一部新出的手机,爸爸看了看手机的价格,然后轻轻地对儿子说:“鹏鹏,你还只是初中生,不能用这么贵的手机。老师和同学们看见了会说你的。”姚鹏立即说:“我才不管他们怎么说呢,我就是要买这部手机。”爸爸有些生气地说:“你这个要求太过分,爸爸不能答应你。”姚鹏也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你不给我买,我回家让爷爷给我买。”说完就跑出手机店。但是,爷爷也没有给姚鹏买手机,家长们都开始觉得这个孩子的要求越来越离谱。姚鹏看见以往用的撒泼耍赖的招数在大家面前都失灵了,于是他心生一计。
因为姚鹏平常在学校的表现也不是很好,所以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他虽然学习不好,可是从没有逃过课。但那天整整一天,老师都没有看到姚鹏的踪影,而且也没有收到他的请假条。
放学以后,老师给姚鹏家里打了电话询问情况。听到这一情况,全家人都慌了。大家赶紧跟姚鹏熟悉的同学联系,但是没有找到他。全家人纷纷出门去找,找了大半夜也没有找到。姚鹏爸爸只好报警了。当大家都回到家里的时候,打开门却发现姚鹏坐在客厅里悠闲地看着电视。爸爸很愤怒地冲到儿子面前,给了他一巴掌。这是姚鹏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挨打,他大声哭起来。奶奶看见这样的情况立即抱住孙子对儿子说:“不准你再打了,我孙子好不容易回来了。”姚鹏爸爸看见这样的情况也只能作罢。
原来姚鹏为了让家人给自己买那款昂贵的手机,故意离家出走让家人担心,以此来胁迫家人给自己买手机。姚鹏的威胁成功了,奶奶和妈妈担心他又离家出走,就帮他买了那款昂贵的手机。
就这样,姚鹏的脾气和习惯被家里人惯得越来越坏。姚鹏的爸爸虽然也非常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管教儿子,但是面对儿子现在的情况,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帮儿子改掉恶习。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制定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这些规矩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成功家规的建立是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增强孩子对自己的约束性。
首先,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父母应教育孩子学会尊敬长辈、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这些做人的基本要求。父母要告诉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要有勇气承认错误和改正缺点。父母还要在闲暇的时间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团结帮助同学、好好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此外,家长还要告诉孩子要遵守社会公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遵守交通秩序,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