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做孩子品德的雕塑者(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第一个会说的词汇不是爸爸,就是妈妈。可以说,父母也是孩子品德雕塑课的第一任老师。有人说,童年的记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确,孩子以后有什么样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看父母怎样去雕塑。

说教培养不出好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说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听。父母总希望可以用说教的方式将孩子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其实多数时候,孩子都厌恶家长的喋喋不休。有些时候,家长唠叨的时间长了,反而会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旦产生,孩子不但不会听家长唠叨,反而会跟家长对着干。家长让往东,他们偏偏会往西。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自我反省。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要用唠叨式、溺爱式、监控式、打骂式等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式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而且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同时对孩子的心理认知能力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唠叨式教育又分为以下几种:关心呵护式的唠叨、催促命令式唠叨、批评式唠叨、发泄不满式唠叨。

首先,关心呵护式唠叨出发点是好的,是家长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而出现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自控力差,做事常常丢三落四,所以需要不断提醒。这样做是为孩子好,为孩子着想。这样的父母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常常这样叮嘱:出门衣服要多穿;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放学了要早些回家等。事无巨细,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小不点,事事不放心让孩子独立面对,孩子受一点苦,他们心理就受不了,更别说让孩子去经历风雨。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总是想着反正爸爸妈妈会提醒自己,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这样孩子怎么能够独立面对生活呢?

其次,催促命令式的唠叨。

张翔是一个性格活泼、顽皮贪玩的孩子,在他妈妈的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听话”、“不自觉”、“不好管教”的典型。妈妈常常觉得儿子做事情不催促是不行的,有的时候叫他做事情就像踢皮球,踢一下他才动一下。所以,妈妈常常对张翔唠叨“该做作业啦”“到睡觉时间了”“不要在外面玩得太久,几点前要回家”等。

当然,在张翔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之前,妈妈这样催促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妈妈还在不停地唠叨的话,孩子就算听话,也会对妈妈的唠叨产生抵触或怨恨情绪,长此以往,就容易疏远亲子关系。而且这种唠叨对孩子的身心不利,很容易压抑孩子开朗的性格,造成孩子消极的处世态度。

再次,批评式的唠叨。

扮演这个唠叨角色的人一般是母亲,林多的妈妈就是一个批评式唠叨的典型。不论是对林多还是对林多的爸爸,妈妈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林多常常觉得妈妈似乎一天不唠叨都不舒服,不习惯。如果看见她做错题就说:“怎么又错了,一天不检查你的作业都不行,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怎么这次的考试成绩没有上次的理想啊,告诉你平时不要就知道玩,上课要努力听讲。”妈妈就怕她会再犯错误,不上进。妈妈的唠叨让林多的心理产生了阴影,为了不听妈妈的唠叨,她常常撒谎掩盖自己的错误。长此以往,造成了林多爱说谎的坏毛病。

最后,发泄不满式的唠叨。这种唠叨的典型一般是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工作压力大,所以常常会心情不好。看见孩子犯错误就常常冲孩子发火。

还有的家长好胜心比较强,凡事喜欢攀比,如果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做得好,就会批评孩子。他们常常会说:“你看你,怎么又没考好,你看人家某某考得多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不上进呢!”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气筒,无论父母工作多么忙,多么有压力,最好都不要冲孩子撒气。父母好胜心比较强,要求孩子进步是好事,但是不能用伤害孩子自尊的说话方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蒙上阴影。

这样的唠叨,不但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为他们好,反而会让孩子生出连父母也看不起自己的想法,对孩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也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最有效的就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和孩子平等对话,就是要求父母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沟通。因为许多心智健康、有主见的孩子一般都有着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不会因为他们年纪小,而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家里有什么事情一般都是通过家庭会议解决,而这个家庭会议一般都不会离开孩子的参与。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大多属于专制型,家长非常有尊严和权威。虽然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建立了权威的形象,但是却失去了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孩子有什么秘密都不愿意告诉家长,不愿意和家长分享,结果使得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亲情的观念也会在孩子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淡薄。

父母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孩子都应听自己的,服从自己的意见,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这样的孩子父母才会喜欢,才会觉得他们懂事、听话。如果孩子对家里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就被大人看做瞎操心。这个时候,父母不但不会接受孩子的意见,往往还会批评孩子不正经念书,整天只知道管闲事。其实,在孩子看来,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有参与家庭决策的权利。而父母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或者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仅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事情的能力。

温先生的儿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夸奖自己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温先生和儿子的感情非常好,儿子无论有什么事情都第一个告诉温先生。温先生很多朋友都很羡慕他和儿子的关系。温先生说,自己和儿子除了是一对父子以外,更像是一对朋友。温先生有一个和儿子沟通的制胜法宝,那就是他喜欢凡事征求孩子的意见。无论是家里面的事情,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总是喜欢问儿子:“这件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

儿子在作文里写道:“爸爸也会要求我,也会给我提供一些他的想法,但是他并不命令我。也不用爸爸的身份压迫我,逼我改变自己的想法、遵从他的意见。爸爸除了是我的爸爸,还是我的朋友。”

孩子更多需要家长充当的角色不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还是朋友,可以谈心,可以平等的交流。

用家长的身份压迫孩子,要求孩子,只能让孩子和自己越来越疏远。而平等地对待孩子,耐心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像朋友一样鼓励孩子,这些都会让孩子对父母更加亲近,更加信任。

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十分顽皮。家长要知道的是,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会把孩子教育成才,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种障碍,有的可能会让孩子一生都留下阴影。

错误的教育方式就像是一次严重的事故,会产生巨大的后遗症。有的家长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是对孩子有利的,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性格、什么样心理的人,一味地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聪明的父母应该懂得仔细观察孩子,按照适合孩子的方式来教育他,这不仅是对孩子的现在负责任,更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留钱,不如留本事

再多的财产也有被花光的一天,父母如果只教会了孩子怎样花钱,而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挣钱的重要性,即使给孩子留下了许多的财产,也不能保证孩子富贵一生。所以,家长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他们明白赚钱的能力远比花钱的能力重要许多。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自己辛苦一点,多积攒下一些钱,然后让自己的孩子过舒服的日子。有的家长常常这样说:“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我们有能力就要为孩子多赚一点钱,这样也可以确保孩子以后生活无忧。”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觉得他够傻的,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些呢?盖茨表示,这是他和妻子梅琳达的共同决定,“我们决定不会把财产分给我们的子女,我们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事实上,在盖茨雄踞福布斯排行榜榜首位置的十多年中,他也在为慈善事业积极地做着贡献。和盖茨一样,股神巴菲特也在积极地参与慈善事业,将巨额款项都捐赠给了慈善机构。

为什么这些富人不把财富传给自己的孩子呢?事实是,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他们更崇尚的是个人奋斗,自己打拼天下。他们不喜欢像一些国家尊崇世袭的爵位和财富,很多美国人的财富都是通过艰苦创业而得到的。而且,美国不少企业家都相信,财富这种东西是不能够世代相传的。在美国人的意识中,在钞票堆中长大的富家子弟一辈子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金钱不但不会给后代带来幸福,相反有可能给后代造成伤害。

盖茨曾经说:“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盖茨对社会如此慷慨大方,然而对子女则相对吝啬。盖茨多次公开宣布:“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什么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巴菲特对世袭财富的理念更是不屑一顾。他说:“我从来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有关为什么不把财富留给孩子时说,他认为自己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全部来源于社会,最后也要反馈给这个社会。

许多美国富人都认同钢铁大王卡耐基的观点:“一个人到死的時候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

正是因为美国富人有不把遗产传给自家子孙的观念,所以很多美国的年轻人对继承遗产也不感兴趣,他们更崇尚白手起家,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巴菲特曾说:“我希望我的3个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钱而什么都不做。”

父母溺爱孩子,让孩子只会享受,这可能是对孩子最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如果把财富留给了孩子,易让孩子丧失成功的机会。因为只会坐着享受财富的孩子,也只能挥霍财富,最终变得一无所有。所以,把财富捐赠给社会,让孩子自己去打拼和奋斗,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傍身,这样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不会挨饿,说不定会比父母更成功。

如今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因为不想让孩子去社会上受苦,就不让他面对激烈的竞争吗?家长这样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未来。父母如果一味想自己辛苦,而不愿意让孩子吃苦。为了给孩子赚钱,自己不停的努力,却让孩子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这样对孩子不会有任何好处。父母们想想看,如果一直把饭端到孩子的面前,然后再把饭喂给孩子吃。而不是教会孩子自己怎么做饭,怎样吃饭的话,孩子将永远处于饭来张口的阶段。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只知道怎样花钱,根本不知道怎样赚钱,即使父母留下再多财产,孩子也总会有一天把父母留下的财产花完。

在费城的一间酒吧里,人们经常在谈论一个富家子弟。这个富家子弟快30岁了,从来没有工作过,因为他的父母非常有钱。他根本不愿意出去工作,而他的父母也不要求儿子去工作赚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赚的钱够儿子花上一辈子了。

这个青年在大学毕业以后就去各地旅行,过着无比逍遥的日子。当别人都在辛勤工作的时候,他也许正在一个咖啡店里慢悠悠的喝着咖啡,听着音乐。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的很多同学都非常羡慕他,当然这个青年也认为自己这样生活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自己的父母那样有钱,又那样疼爱自己,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再去赚钱。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青年的父母因为飞机事故双双离开了人世。他们留给这个青年两千多万美元的遗产。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青年以后即使不用工作都不会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但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这个青年就把两千万美元的遗产变成了几百万美元。

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自己也没有理财的能力。因为这个男青年根本不知道赚钱的艰苦,所以他对于钱财根本不会有任何珍惜的想法。因为大把花钱变成了一种习惯,所以父母留下的遗产也没有使男青年的生活得到保障。很快,他就把父母留下的遗产花光了,因为没有工作,也不想自己去找工作,所以后来男青年一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父母以为把自己创造的巨额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就能确保他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孩子如果只知道花钱,而不懂得怎样赚钱的话,他就不会珍惜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钱,而且这样的孩子通常不懂得理财,根本没有办法有计划地将这些钱做一个长期的规划。

万先生是国内一家颇具规模企业的董事长,他的儿子万磊今年20岁,在美国读金融专业。万磊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是万先生说自己的儿子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只知道花钱,因为万先生从小对儿子的管教就比较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