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犯不着为小事抓狂:“糊涂”的人最快乐(3)

聪明人更需懂得难得糊涂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四处招揽人才,对于投奔他门下的人他都来者不拒并且供养他们。据说当时孟尝君门下一共收留了三千多个门客,在当时的名声很大。 有一次,秦昭襄王听到孟尝君的声名,想请他做丞相,但是后来又后悔,放了他又怕他知道太多秦国的秘密,于是想要杀死他。随孟尝君前来的门客中有善于狗盗之徒,帮助他盗出当初进献给秦昭襄王的白狐衾衣,买通了秦昭襄王的宠妃。经过这位宠妃的帮助,他们得到了出关文书,但是当时正值半夜,在城中多一时则多一分危险,孟尝君的门客中有善于鸡鸣者模仿鸡叫,让城门及早打开使他们安然地逃出了秦国。

孟尝君回到齐国以后做了相国。他的门客更多了,孟尝君把门下食客分了等级。这时来了一个叫冯驩的人要做他的门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本事,他说没有,但是孟尝君还是收留了他,归属下客。冯驩并不满意这样,经常嫌待遇不好,还发牢骚,左右的食客们都很厌恶他,孟尝君却把他提升为上客。后来孟尝君让冯驩去收取养活食客们的债务,冯驩擅自把债券烧了,说是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也没有和他多计较。不久,孟尝君失去相位,宾客尽散,只有冯驩跟着他,后来冯驩帮孟尝君想出“狡兔三窟”的妙计,重登相位。

是人是事都会有瑕疵,没有完美无缺的。如果太过计较不仅会徒增烦恼,而且会因此得罪不少人。“人至察则无友”,换句话说,是人总会有优点。在孟尝君最危难的时候,帮助他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鸡鸣狗盗者。

孟尝君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他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他懂得纳贤和宽容。一个成功的人肯定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凭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孟尝君懂得适时糊涂,对于无法挽救的局面他懂得释怀,正如冯驩烧毁了债券,孟尝君对此并没有追究。正因为孟尝君的大度才不断有贵人相助,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人如果能明察是非,分善恶,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做得过火,对别人要求过于苛刻,就变成了求全责备,是对别人的一种刁难。你眼里容不得别人,谁会与你为伍呢?

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都并非十全十美,却希望别人十全十美,这是一种心理很不成熟的表现。做人不能太过严苛地要求别人,对于小的弱点、过失,应该包容、谅解,并尽量欣赏别人的优点,原谅他人的无心之过,唯有如此才能广交朋友,且左右逢源,这才是处世待人之道。

大智若愚,得理也要让三分

在生活中,常有些人喜欢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其实,这是最不聪明的做法。很多时候,伴随智慧而来的不是聪明,而是愚蠢。有道是,大智若愚。真正聪明的人,外表往往是愚笨的,相反,那些外表聪明的人其实是最不聪明的。

古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里首次用到“大智若愚”这个词。苏东坡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格高尚,对于先哲的思想自是体会深刻,才会有此感想。

其实,大智若愚是一种故作糊涂的智慧。

况钟是明朝有名的好官,他最初以小吏的身份追随尚书吕震左右。况钟虽是小吏,但头脑精明,办事忠诚。吕震十分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当主管,升郎中,最后出任苏州知府。因为自己出身吏员,况钟深知吏治中的积弊,也知道苏州小吏的奸猾。

但是,初到苏州,况钟并没有立刻着手吏治,而是假装对政务一窍不通,凡事问这问那,府里的小吏们怀抱公文,个个围着况钟转悠,请他批示。况钟佯装不知,瞻前顾后地询问小吏,小吏说可行就批准,不行就不批准,一切听从属下的安排。这样一来,许多官吏乐得手舞足蹈,个个眉开眼笑,说况钟是一个大笨蛋。

过了3天,况钟召集全府上下官员,一改往日温柔愚笨之态,大声责骂道:“你们这些人中,有许多奸佞之徒,某某事可行,他却阻止我去办,某某事不可行,他则怂恿我,以为我是个糊涂虫,耍弄我,实在太可恶了!”

况钟说罢,当即下令,将其中的几个小吏捆绑起来,痛打一顿,鞭挞后扔到街上。

此举让其他属下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肆意妄为了。从此,一府大震,人人奉法,人称况钟为“况青天”。

“大智若愚”是“若愚”,并不是真的愚笨,好像傻瓜一个,其实是一个大智慧的人,而且也只有大智者才能做到“若愚”。一个人可以利用别人以为他“笨拙”“愚蠢”来完成在“智慧”“巧妙”的情况下不容易办成的事情。

唐代名臣郭子仪乃四朝元老,他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手握重兵,一举手、一投足都关系到大唐帝国的存亡,即便是皇帝都敬他三分,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在自己的祖坟被人掘了的时候,却气不长出,面不改色。

当时,皇帝身边有一个叫于朝恩的宦官,为人很势利,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是由于他擅长溜须拍马,所以深为皇帝宠爱。

于朝恩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诽谤攻击郭子仪,却没有成功。在愤愤不平之下,他竟然暗中指使人盗挖郭家的祖坟。

身在前线的郭子仪得知自己家的祖坟被掘,非常气愤。满朝公卿都以为郭子仪必会有所动作,但是,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并没有因此大张旗鼓地实施报复。

不仅如此,郭子仪还平静地对皇帝说:“我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坟墓的事也发生过不少。我家祖坟被掘,这是报应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很显然,郭子仪要除掉一名奸宦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郭子仪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忍让,选择了平和地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冲突都是由于一方或双方纠缠不清或得理不让人,一定要小事大闹,争个胜负,结果矛盾越闹越大,事情越弄越僵。如果能够学学郭子仪“难得糊涂”的做法,在小事上适当地糊涂一下,得理也让人三分,用宽容之心待人,那么自然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菜根谭》说:“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有理也让三分,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能够让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对于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得理之时,不妨让人三分,做一个聪明的糊涂人。

做一个聪明的糊涂人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还有一句古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木长得比林中大多数的树都高了,劲风就会将其折断,因锋芒太盛而夭折,那就太不划算了。如果一个人是真正的聪明,就不要总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否则,不但会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门下做事。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正在午睡。书童便将苏轼迎入东书房等候。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素笺上是一首咏菊诗的草稿,只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苏东坡一时兴起,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后才自觉擅自续诗的做法是不礼貌的,悄然溜走。

王安石醒来后,看到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想教训一下这个平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苏东坡。于是王安石奏请皇帝,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任职将近一年,转眼便已是深秋,一日忽然起了大风,风停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东坡一时目瞪口呆,此时方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地对友人说:“小弟被贬,只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的错。切记啊,不可轻易讥笑人,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呀!”

诗词歌赋都有佳作传世的一代才子,只因为恃才傲物,口出妄言,前后3次被王安石教训,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讥笑他人。人天性是喜欢炫耀的,总会因为稍有才气而洋洋自得,殊不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后成为井底之蛙被人贻笑大方。一个人读不尽天下的书,参不尽天下的理。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

隋唐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薛道衡不仅善于作文,而且善于谋事,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的人。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薛道衡为人迂阔,恃才傲物,不懂谋身之道,隋文帝曾经多次对他“诫之以迂诞”,然而薛道衡就是不改。

隋文帝开荒年间,薛道衡因受株连除名被流放岭南,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当时正任扬州总管,想借机拉拢他。杨广派人传话要薛道衡取道扬州去岭南,并准备启奏文帝把他留在身边。薛道衡却因为看不惯杨广的为人,取道江陵而去,杨广怀恨在心。大业五年,薛道衡被召进京,当时已是自负才气的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却为了显示自己才气,呈上了《高祖文皇帝颂》,文中对死去的文帝极尽赞美之词。炀帝看了很不高兴,但杨广还是隐忍未发,只是安排薛道衡去做司隶大夫,然后找机会给他安上一个罪名,治他的罪。可是薛道衡一点也没有去想自己的处境有什么不妙。朋友劝他“杜绝宾客,卑辞下气”,他也不听。最终杨广找到机会,给薛道衡安上一个“悖逆”的罪名,杀了他。

薛道衡之死,起因就是他不懂处世的圆滑,做事太过招摇、直白,不给人面子,终究树大招风,引来杀身之祸。一个人的才华如果不懂得收敛就如同一把火没有灯笼的遮挡,要么被熄灭,要么灼伤自己。如果你是一块金子,那么就慢慢地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吧;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就悄悄地展露吧。

当糊涂时,需糊涂

需要糊涂的时候,应该糊涂一些,糊涂有时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成为危难之中的救命稻草。当糊涂时就糊涂,且要充分掩饰自己的情绪,不动声色,表演得精彩、到位。

汉更始元年,刘秀指挥昆阳之战震动了王莽朝廷,然而,刘秀兄弟的才干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刘玄的嫉妒。刘玄生怕刘秀兄弟夺取他的皇位,便给刘秀的兄长——刘璌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死了。刘秀接到兄长被杀害的消息,几乎昏厥。但是他极力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启禀刘玄:“陛下圣明,刘秀建功甚微,受奖有愧,刘璌罪有应得,诛之甚当。请奏陛下,如蒙不弃,刘秀愿尽犬马之劳。”又对手下众将领说自己的兄长是自作自受,他会一心辅佐更始皇帝,并盛赞刘玄的英明。

刘秀的演技不能不说十分逼真,以至于很多将领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刘秀的忍耐也十分了得,他自知刘玄既然杀了自己的兄长,肯定也难以容下他。此后,刘秀绝口不提战功,对刘玄也更加恭谨。刘玄终于上了刘秀假糊涂的当。不久,刘玄对刘秀放松了警惕,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加以重用。刘秀也借机发展壮大自己,很快他就羽翼丰满,并与刘玄决裂,登上了皇位。

刘秀假装糊涂,保护了自己,脱离了危险,忍一时之辱,成就了大业。古往今来,哪个英雄人物不是运用糊涂学问的高手呢?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情绪控制得不好,由着自己的性情做事。想“糊涂”却又难糊涂。高兴的时候忘乎所以,对自己放任自流;但凡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各种挫折时,则有的借酒消愁,吸烟解闷;有的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自找烦恼,自我加压。这些做法都有损于身心健康。当我们身处顺境或逆境,面对成功或失败时,都应做到心境平和,当糊涂时就糊涂,笑看人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大师孙膑,遭到庞涓暗算后,身陷绝境。然而孙膑不向恶势力妥协,他决定佯狂诈疯,以倾庞涓的警惕之心,然后再谋逃脱之计。

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张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过了一会儿,又号啕大哭。庞涓非常狡猾,为了考察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在猪粪污水里。

庞涓后来又派人在傍晚四处无人时,悄悄送食物给孙膑:“我是庞府的下人,深知先生冤屈实在同情你。请你悄悄吃点东西,别让庞将军知道。”孙膑一下打翻食物,面目狰狞,厉色骂道:“你又要来毒死我吗?”派来的人非常气愤,捡起猪粪和泥块给他,孙膑接过来就往嘴里塞,好像真疯了一样。来人回去将情况如实禀报给庞涓。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松懈了。

孙膑终日狂言诞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混迹于市井,晚上仍然回到猪圈中。最终,庞涓上了孙膑的当,自变愚蠢,相信孙膑真的疯了。不久后,孙膑得到了逃出魏国的机会。

孙膑能够安然脱离危险,也是运用了糊涂的智慧,穿上了糊涂的外衣,装疯卖傻麻痹了敌人。高手过招,拼的就是胆识、拼的就是智慧和忍耐力,孙膑在劣势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了“糊涂”这一妙招,出其不意地化被动为主动,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