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弄玉吹箫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1)

话说秦穆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成了西戎的霸主。周襄王叫尹武公代替赏赐了穆公一面金鼓,以致祝贺。秦伯自称年事已高,入朝不太方便,并派公孙枝到周来谢恩。这一年,繇余病死了,穆公心里十分痛惜,便以孟明做右庶长。公孙枝从周都回来以后,看出穆公有意向着孟明,也就假托老了,辞去政事、国事。

却说穆公有一个幼女,正好出生的时候,有人献上一块璞石,工匠把它雕琢成碧色的美玉。女儿满周岁时,宫中摆下璞盘。在众多的物件里,小女孩唯独抓取了这块美玉,摆弄起来不撒手,因此给她起名弄玉。弄玉年纪稍大,已经是姿容绝代,聪明无比了。她擅长吹笙,能自己吹成调,不用乐师定谱。穆公指令能工巧匠,将那块美玉雕刻成笙。女孩吹起它来,声音好像凤鸣一般。穆公十分钟爱这个女儿,修筑起重叠的楼宇给她居住,称为“凤楼”。楼前有高台,称为“凤台”。弄玉十五岁时,穆公要为她选择一个相配的女婿。弄玉发誓说:“一定得是擅于吹笙的,能同我一唱一和的人,才是我的丈夫,其他的都不是我想要的。”穆公派人寻访各地,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忽然有一天,弄玉在楼上卷起窗帘闲看,望见天尽云空,月明如镜,就叫侍从燃起一炷香来,自己拿过碧玉笙,倚着窗户吹起来。声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徐徐吹来,忽然好像有人在和。那声音若远若近,弄玉心里诧异,便停下来静听,那声音就也跟着停下来,余音还袅袅不断。弄玉迎着清风,神情惘然,恍若失去了什么,独自待到半夜,月亮西斜了,炉香烧尽了,便将玉笙放在床头,勉强入睡。弄玉梦见西南方向,天门大开,五色霞光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一个俊美的丈夫戴羽冠,披鹤氅,骑着彩凤自天而下,立在风台上,对弄玉说道:“我是太华山主,上帝令我与你结婚,当在中秋这一天相见,应和你往昔的姻缘。”便解下腰间赤玉箫倚着栏杆吹了起来。

他胯下的彩凤也展开羽翼边叫边舞,凤声和箫声,唱和如一,音调谐和,不觉充满了耳际。弄玉神情恍忽,开口问:“这是什么曲子?”那俊美的丈夫答道:“这是‘华山吟第一弄’。”弄玉又问:“这曲子可以学吗?”丈夫回答:“既然成了婚姻,有什么不好教给你的?”说罢,径直走过来抓住弄玉的手。弄玉猛然惊醒,梦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到了早晨,弄玉将梦见的事对穆公说了。穆公便叫孟明按照弄玉描述的形象,到太华山察访。有个男人指着山上一个地方,对孟明说道:“山上有个明星岩,有一个奇妙的人七月十五日到这儿,在那上面盖了间茅草房,自己住着,每天下山来买酒,自斟自饮。到了晚上,必然要吹一曲箫,箫声响彻四方,听到的人都忘记了睡觉,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孟明便开始登太华山,爬到明星岩下,果然看见一个人,穿鹤氅戴羽帽,玉貌丹唇,飘飘然然有超凡脱俗的风度。孟明知道是那个奇妙的人,就走上前行了个礼,问他的姓名。回答:“我姓箫,名史。你是什么人?来这儿干什么?”孟明说:“我是本国的右庶长百里视。我们主公为爱女选择女婿,这女孩善于吹笙,一定要找个能同她相唱和的。听说你精通音乐,我们主公盼望着能见你一见,派我来迎接你。”箫史说:“我粗通一点音乐,没有别的长处,不敢侮辱你们主公的旨意。”孟明说:“一道去见我们主公,自然会弄个明白。”便同箫史一起乘了马车来见穆公。

孟明先对穆公讲了前后经过,然后引领着箫史谒见穆公。穆公坐在凤台上,箫史行过拜谒礼后,对穆公说:“我是一个山野里的粗人,不懂得礼法,还请求多加指教!”穆公看箫史的相貌举止,十分洒脱又得体,有远离世俗沉渣的意味,心里已经喜欢上了三分,便叫他坐在自己身旁,问道:“听说你很会吹箫,会不会吹笙呢?”箫史回答:“我只能吹箫,不能吹笙。”穆公说道:“本来想着找一个吹笙的伴侣,现今箫和笙不是同类乐器,你不能与我女儿互相唱和。”说着用眼睛瞧着孟明暗示他,叫他引退。弄玉派侍者传话给穆公:“笙和箫是同一类乐器。客人既然能吹箫,为什么不试一试?干嘛要人家怀着绝技而走掉呢?”穆公觉得有理,便叫箫史吹奏起来。箫史拿出赤玉箫,玉色匀称,光彩夺目,果真是稀世的珍宝。才演奏第一曲,清凤就徐徐吹了过来,奏第二曲时,彩云四合,奏到第三曲,就见一双白鹤,在空中翔舞,有好几只孔雀,落在林间,百鸟和鸣,许久才散去。穆公十分高兴。这时弄玉在帘子里偷看,瞧见箫史的技术非凡,也欢喜地说:“这才是我的丈夫!”穆公又问箫史:“你知道笙箫是什么做的?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箫史回答:“所谓笙,就是‘生’;女娲氏制造的,取的意思是发生,律调应和太簇。所谓箫,就是‘肃’,取的意思是肃清,律调应和仲吕。”穆公说:“请你详细说说。”箫史说:“臣执着追求的是箫,请让我们只说箫。过去伏羲氏编制竹子作箫,它的形状参差不齐,因而像凤的翅膀;它的声音和谐优美,因而像凤的鸣叫。大的叫‘雅箫’,总共二十三个竹管,长的有四寸;小的叫‘颂箫’,共有十六个管,长的有两寸。这些统称为箫管。其中没有底的,叫‘洞箫’。后来黄帝叫伶伦到昆溪砍伐竹子,制成笛子,有七个孔,横着吹,声音也像凤鸣一样,只是它的形状十分简单。再后来人们又厌恶起箫管的繁多,专门用一个管子竖着吹,长的称为‘箫’,短的名叫‘管’。今天的箫,已不是古时候的箫了。”穆公说:“你吹箫,是怎么群集珍禽异鸟的?”箫史又答道:“箫的制作虽然简单了,但它的音质不变,演奏者模仿凤鸣,凤是百鸟之王,所以听到凤的叫声,百鸟就全都飞来了。

过去舜演奏箫韶之乐,凤凰应声而来加入仪式,凤都可以这样,何况其他的鸟?”箫史应答如流,声音洪亮。穆公更加高兴,对箫史说:“我有个可爱的女儿弄玉,精通音律,不想盲目嫁人,却愿意嫁给你。”箫史收起笑容,再三行了叩拜之礼,推辞说:“箫史本是个穷乡僻壤的野人,怎么敢享有王侯的富贵呢?”穆公说:“小女先前已经立下誓言,要选一个会吹笙的人做配偶,如今你吹的箫,能通达天地,比笙胜得更多了。何况我的女儿曾有过梦里的征兆,今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缘分,你不能推辞。”箫史于是又躬身拜谢了一番。穆公命令太史选择吉日进行婚配,太史奏报说今天中秋夜晚,为最好的时间,月亮圆在天上,夫妻圆在月下。穆公立刻叫左右随从准备洗浴的热水,领着箫史洗澡,并赐给他新衣新帽,叫他更换了,送到凤楼,同弄玉成婚。夫妻间美满和顺,自然不必再说了。

第二天早上,秦穆公委任箫史做中大夫。箫史虽然职位在朝班的行列里,却从来不参与国政,天天住在凤楼里,不吃熟食,有时也喝上几杯酒。弄玉学习他的导气方法,也渐渐变得可以粒米不进。箫史教弄玉吹箫,教的是“来凤”曲。大约过了半年,突然有一夜,夫妇俩在月下吹箫,于是有紫凤聚集到凤台的左侧,赤龙盘卧在凤台的右侧。箫史说:“我原本是天上的仙人,上帝感到人间史籍散失混乱,叫我整理。便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令我降生在周朝的箫氏家族,名箫三郎。到宣王末年,史官失职,我便整理补缀史记本末,补充典籍中的遗漏。周人因为我对编纂历史有功,就称我为箫史,到今天已经一百一十几年了。上帝命我做华山之主,与你有旧缘,所以用箫声作和,但是不能久住人间,如今龙凤来迎接我们。可以走了。”弄玉要去辞别父亲,箫史不让,说:“既然是神仙,就应当超脱,无忧无虑,怎么还能容忍对眷属依恋呢?”于是箫史乘赤龙,弄玉骑紫凤,从凤台飞天而去。

这一夜,有人在太华山听到凤的鸣叫。第二天一早,宫中的侍从报知秦穆公。

穆公十分茫然,徐徐叹道:“神仙的事!果然是有的。假若这时有龙凤迎接我,我将抛弃山河,如同丢掉一只破鞋一样呀!”接着下令手下的人到太华山寻找踪迹,却丝毫没有任何消息。于是,在明星岩上建立了祠庙,每年都有酒食祭品。今天这庙被叫做箫女庙,庙中有时还能听见凤的鸣叫。六朝鲍照有首《箫史曲》说:箫史爱少年,嬴女童颜。

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

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

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

另外江总也有诗说:弄玉秦家女,箫史山处童。

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穆公自此讨厌再谈论战争了,开始沉迷于超凡脱俗的想法,将国政专门交给孟明,自己天天修行清净无为的事业。不久,公孙枝死了。孟明推荐了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这三个人都非常有贤德,国里的百姓叫他们“三良”。穆公请他们做大夫,赏赐的礼品十分丰厚。又过去了三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穆公坐在凤台上赏月,思念起女儿弄玉,不知她去了哪里,更不知还有没有相见的那一天,蓦然睡着了,梦见箫史和弄玉,牵着一只凤来迎接他,他们一道游览了广寒宫,那里清冷彻骨。醒后,穆公就得了寒病,不几天就死了,人们以为成仙了。穆公在位三十九年,享年六十九岁。当初穆公娶晋献公的女儿,生下的太子,到这时继承了君位,称为“康公”。穆公被埋葬在雍邑。按照西戎的风俗,用活人陪葬。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子车氏三个儿子也在其中。国内百姓对此十分痛心,并为此赋题为《黄鸟》的诗。这首诗就记录在《毛诗·国风》中。后人议论穆公用“三良”殉葬,为了自己死后的事而捐弃贤德的人,不是明智的做法。只有宋代学士苏东坡有题在秦穆公墓上的诗,出人意表,与众不同。诗的内容是: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此识公墓。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乃知三子殉公意,亦如齐之二子从田横。古人感一饭,当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却说晋襄公六年,襄公立儿子夷皋为世子,叫族弟公子乐到陈国去做官。这一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死去,职位都空了下来。第二年,在夷检阅部队,晋军恢复过去的上、中、下三军的旧编制。襄公想要用士谷、梁益耳统帅中军,叫箕郑父、先都统帅上军。先且居的儿子先克说:“狐射姑、赵盾都为晋国立过大功,不能废弃他们不用。而且士谷是个司空,他和梁益耳都没有战功,一下子提拔为大将,恐怕人心不服。”襄公听从了。便以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辅佐他,以箕郑父为上军元帅,荀林父辅佐他;先蔑为下军元帅,先都辅佐他。狐射姑登上点将坛,发号施令,指挥如意,傍若无人。下军司马臾骈劝谏道:“我听说‘军队克敌在于谦和’,如今三军的统帅不是老将,就是世代做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