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6章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摩那城。住其门所思惟文殊师利。随顺观察周旋求觅。希欲奉觐。是时文殊师利遥申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着。于少功德便已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徧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脱。若分别。若证知。若获得皆悉不能。是时文殊师利宣说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只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无边际三昧。无边际神通。无边际智。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于是善财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无有违逆。

自下大文第四明智照无二相。显前因法生果。体无分别。绝境智等诸二相故。又善财障尽惑除。未始动念。是故返照。唯是初心更无异也。然善财因位已穷。至此复见文殊者。以最初发心趣向菩提从文殊起。表从根本智起始觉智。今趣进至妄尽真穷。欲入果海。必须始觉合乎本觉。始本不二名究竟觉。故应见也。言智照无二者。以智即根本智照即始觉智。始本合一故云无二相。到此一切心境对待圆成一心。方为究竟耳。然不见文殊者。以对待斯绝。法身无有彼此迭相见故。遥申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并上言过一百一十城者。表十地所修十波罗蜜一一具十。故成一百。而等觉一位具含十地。而善财圆摄诸德。故云过。正超心境绝对待也。言遥申右手者。以善财远历诸位皆依本智。所谓智满不异于初心。故云遥右手。表顺法界性也。按善财顶者。示位极无上顶法故。作如是言善哉善哉者。然不见文殊但闻赞言者。表绝言之道因言显故。若离信根下至皆悉不能六行经。乃举其不能以显其能。若离信根等九句。言其不能。次不能了知下十四句。皆返显其能。不能了知。应云则不能了知。意谓若离信根等则不能了知此十四法。正显善财以不离信根等。故能了知此诸门耳。此特显不离初心之义。故下文云。是时文殊宣示此法。令善财成就阿僧只法门等。八种无边际大智等。乃智入普贤道场。皆是不离信根之益。此结益归本也。末云及置善财自所住处者。此正摄始觉智。归于本觉。同一觉故。故云自所住处。文殊还摄不现者。表既入实智。则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故疏云普贤行道场即法界理。自所住处即法界智。理智一如。义云入云住。信穷智境。信相便亡。故云不现。然善财蒙文殊宣示成就阿僧只等法门。已住文殊自所住处。于是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及三千世界微尘数知识者。以此住义当等觉后心。由善财证性未忘。故犹愿见。以证称法界智。则见恒沙性德总在心源。一切法门不离当念。故三千世界尘数知识皆悉承事无有违逆。故不必远求一一参请。故后云普观普闻也。然善财后见普贤。今文殊直宣示成就法门。但云令入普贤行道场一语而已。更无指示后友者。意表果海离言。要亡言妙契。只令自悟而已。

上智照无二相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