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桓公卷第四(起八年尽十八年)(2)

传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以其来我举其贵者也。来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听远音者,闻其疾,而不闻其舒。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隐桓。隐桓之日远矣,夏五传疑也。

【译文】

诸侯地位尊贵,他的弟兄不能和他以弟兄相称。这里称“其弟”,因为他来我们鲁国,所以要称举显得高贵的。记“来盟”,表示是先前约定好的。不记日期,因为先前约定好的结盟不记日子。孔子说:“听远处的声音,能听激扬的,听不到舒缓的。看远处的人,能看到大体形貌,看不到面色姿容”。站在定公、哀公时代,指望隐公、桓公时的事。隐公、桓公时代离得遥远,对夏五月的传闻有疑虑。

经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译文】

秋天,八月壬申日,粮仓着火。

传御禀之灾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为唯未易灾之余。

【译文】

祭祀谷物的粮仓着火不予记载,这里为什么记呢?因为仍用了没被火烧的剩余谷物祭祀。

经乙亥,尝。

【译文】

乙亥日,举行秋季的祭祀。

传而尝,可也,志不敬也。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何用见其未易灾之余而尝也?曰甸粟,而内之三宫。三宫米,而藏之御廪,夫尝必有兼甸之事焉。

【译文】

记载尝祭是可以的。记下(用火灾剩余的谷物祭祀)对神的不恭敬。天子亲自种田,来供用祭祀的谷物。王后亲自养蚕,供用祭祀穿的衣服。国中不是没有良农巧女,因为用别人尽心尽意做的来事奉神祖,不如亲自动手做的好。怎么见得是用火灾剩余的谷物举行秋祭呢?甸师收缴的谷物,要交到三宫。三宫舂成米,收藏到御廪。尝祭用的一定要有三宫夫人舂米这道工序。(没有,就说明用的是余谷)

经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译文】

冬季,十二月,丁巳日,齐僖公去世。

经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译文】

宋国率领齐国、蔡国、卫国、陈国的军队攻打郑国。

传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不正也。

【译文】

率领,是不该率领的意思。民是君的根本。领人打仗去死是不对的。

桓公十五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七年)

经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译文】

十五年,春季二月,天子派家父来鲁国要车。

传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征求。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译文】

古时诸侯按时向天子纳贡,拿自己国所特有的。所以有辞让之礼,没有索要征求之行。向诸侯要车,不合于礼,索要钱财就更不对了。

经三月,乙未,天王崩。

【译文】

三月,乙未日,周桓王驾崩。

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译文】

四月,己巳日,安葬齐僖公。

经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译文】

五月,郑厉公逃亡到蔡国。

传讥夺正也。郑世子忽归于郑。反正也。

【译文】

讥刺(公子突)夺了君位。郑国太子忽回到郑国。他回国是对的。

经许叔入于许。

【译文】

许叔进入许国。

传许叔,许之贵者也,莫宜乎许叔。其曰入何也?其归之道,非所以归也。

【译文】

许叔是许国有地位的人,没有谁比许叔再适合(当国君)的了。为什么说进入许国?因为许叔回国的方式,不是正当的回国方式。

经公会齐侯于蒿。

【译文】

桓公在蒿地会见齐侯。

经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译文】

邾君、牟君和葛君来朝见鲁桓公。

经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译文】

秋季,九月,郑厉公进入栎城。

经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衤多,伐郑。

【译文】

冬季,十一月,桓公在衤多地会见宋公、卫侯和陈侯,(一起)讨伐郑国。

传地而后伐,疑也,非其疑也。

【译文】

先记会见地点后记讨伐,是因为他们对伐郑有疑虑,同时也表示责怪他们的游疑态度。

桓公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六年)

经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译文】

十六年,春,正月,桓公在曹国会见宋公、蔡侯和卫侯。

经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译文】

夏季,四月,桓公会合宋公、卫侯、陈侯和蔡侯,讨伐郑厉公。

经秋,七月,公至自伐郑。

【译文】

秋季,七月,桓公伐郑後回国,告祭祖庙。传桓无会,其致何也?危之也。

【译文】

桓公实际没参加会师,为什么记“致”呢?因为他这次出行危险。

经冬,城向。

【译文】

冬季,在向地筑城墙。

经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译文】

十一月,卫侯朔逃出跑到齐国。

传朔之名,恶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译文】

称朔的名,是表示憎恨他。天子召见,他不去。

桓公十七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五年)

经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译文】

十七年,春,正月丙辰日,桓公在黄地与齐侯、纪侯会盟。

经二月,丙午,公及邾仪父盟于趡。

【译文】

二月丙午日,桓公和邾君在趡地结盟。

经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郎。

【译文】

夏,五月丙午日,(鲁国)跟齐军在郎地作战。

传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译文】

对鲁国避讳说失败,只记下可以说得出的话。不记领兵的人,因为我们鲁国失败了。“及”前省略了主语,是为鲁国避讳。

经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译文】

六月丁丑日,蔡侯去世。

经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译文】

秋季八月,蔡季从陈国回到蔡国。

传蔡季,蔡之贵者也。自陈,陈有奉焉尔。

【译文】

蔡季,是蔡国有地位的人。“自陈”,表示陈国帮助他回国。

经癸巳,葬蔡桓侯。

【译文】

癸巳日,安葬蔡桓侯。

经及宋人、卫人伐邾。

【译文】

(鲁国)跟宋国、卫国一起攻伐邾国。

经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译文】

冬季,十月初一,出现日蚀。

传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译文】

记朔不记日子,因为日全蚀都在朔日。

桓公十八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四年)

经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译文】

十八年春,周历正月,鲁桓公在泺地会见齐侯,桓公和姜氏到齐国。

传泺之会,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称数也。

【译文】

泺地的会见,为什么不提夫人?因为她骄纵,没算上她。

经夏,四月,丙子,公死于齐。

【译文】

夏季,四月,丙子日,鲁桓公死在齐国。

传其地,于外也。薨称公,举上也。

【译文】

记载地点,因为死在外国。死了称公,强调他在高位。

经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译文】

丁酉日,桓公的灵柩由齐国送回鲁。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译文】

冬季,十二月己丑日,安葬鲁君桓公。

传葬我君,接上下也。君弑,贼不讨,不书葬。此其言葬何也?不责逾国而讨于是也。桓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备,然后可以会矣。

【译文】

葬我君,这是通国上下的用语。君王被杀,没讨伐凶手,不能记安葬。这里为什么记载安葬呢?不求在这种情况下越过国界去讨伐齐国。“桓公”是安葬后定的谥号。谥号是用来成全美德的,在人死后加上。聪明人深谋远虑,正义的人做事果断,仁德的人能保住国家。具备了这三点,然后才可以外出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