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昭公卷第十七(起元年尽十三年)(2)

【译文】

楚国抓住陈国的使臣,杀了。

传称人以执大夫,执有罪也。称行人,怨接于上也。

【译文】

记人捉了某某大夫,表明捉的是有罪的人。称他使臣,表明怨恨牵连到君王。

经陈公子留出奔郑。

【译文】

陈公子留跑到郑国去避难。

经秋,蒐于红。

【译文】

秋季,在红地打猎练兵。

传正也。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车轨尘,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遇防弗逐,不从奔之道也。面伤不献,不成禽不献。禽虽多,天子取三十焉,其余与士众,以习射于射宫。射而中,田不得禽,则得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则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贵仁义而贱勇力也。

【译文】

(在红地打猎)是对的。古时用打猎的方式演习武功,这是一种大礼。演练场(即围猎场)周围一圈种植的是艾兰香草。出入口处,仰起两辆车,车辕相向对接,做成辕门,插上红旗做为标志。门中的质木橛用葛草包上,以防伤了马蹄。辕门的宽度足以让车出入。车轴头离门框四寸宽。车轴头撞上门的不得进去。车马扬起的尘土只在轨辙上。战马四蹄高抬,后蹄踏上前蹄的印儿,围住众兽。赶车人有节奏地驾车,这样射手才能射中。被追者越过了艾兰树墙,便不再追逐。箭伤严重,看不清面目的猎物不能献祭,没长成的小兽不能献祭。即使射得的禽兽很多,天子只拿三十只,其余的分给众人,用以在射宫里演习射礼。射中了,即使畋猎时没得到的也分给禽兽。畋猎时得到了,按射礼却射不中,这时就得不到禽兽。因此得知,古人崇尚仁义而不崇尚勇力。

经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译文】

陈国杀了自己的大夫公子过。

经大雩。

【译文】

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经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

【译文】

楚军灭了陈国,逮住陈公子招,把他流放到越地,杀了孔奂。

传恶楚子也。

【译文】

憎恨楚灵王(的做法。)

经葬陈哀公。

【译文】

安葬陈哀公。

传不与楚灭,闵之也。

【译文】

不赞同楚国灭陈国,同情陈哀公。

昭公九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三年)

经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

【译文】

九年,春天,鲁卿叔弓在陈会见楚灵王。

经许迁于夷。

【译文】

许国迁徙到夷地。

经夏,四月,陈火。

【译文】

夏天,四月,阵国闹火灾。

传国曰灾,邑曰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闵陈而存之也。

【译文】

国发生火灾叫灾,城邑发生火灾叫火。对“火”不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同情陈国,希望它保存下来。

经秋,仲孙貜如齐。

【译文】

仲孙貜到齐国去。

经冬,筑郎囿。

【译文】

在郎地修建园囿。

昭公十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二年)

经十年,春,王正月。

【译文】

十年,春天,周历正月。

经夏,齐栾施来奔。

【译文】

夏天,齐国的栾施逃到鲁国。

经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帅师伐莒。

【译文】

秋天,七月,季孙意如、叔弓和仲孙貜领兵攻伐莒国。经戊子,晋侯彪卒。

【译文】

戊子日,晋平公去世。

经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

【译文】

九月,鲁卿叔孙婼到晋国,参加晋平公的葬礼。

经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译文】

十二月甲子日,宋平公去世。

昭公十一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一年)

经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

【译文】

十一年,春天,周历二月,鲁卿叔弓去宋国,参加宋平公的葬礼。

经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

【译文】

夏季,四月,丁巳日,楚君在申地诱杀蔡侯。

传何为名之?夷狄之君诱中国之君,故谨而名之也。称时称月称日称地,谨之也。

【译文】

为什么称他们的名?夷狄国的国君诱杀中原诸侯的国君,所以慎重地记载他们的名字。记季节记月份记日子记地点,是表示重视这件事。

经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译文】

楚公子弃疾领兵围攻蔡国。

经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

【译文】

五月甲申日,夫人归氏去世。

经大蒐于比蒲。

【译文】

在比蒲大规模地打猎。

经仲孙貜会邾子,盟于祲祥。

【译文】

鲁卿仲孙貜会见邾国国君,在祲祥结盟。

经秋,季孙意如会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慭。

【译文】

秋天,季孙意如和晋国的韩起,齐卿国弱、宋卿华亥、卫国的北宫佗、郑国的罕虎,曹人、杞人在厥慭集会。

经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齐归。

【译文】

九月己亥日,安葬鲁夫人齐归。

经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友以归,用之。

【译文】

冬季,十一月丁酉日,楚军灭了蔡国,抓住蔡国太子带回楚国,用他祭祖。

传此子也。其曰世子何也?不与楚杀也。一事注乎志,所以恶楚子也。

【译文】

记载此人应称子。为什么称太子?因为不赞同楚灵王杀他,所以把这一事专门记载下来,用以对楚灵王表示憎恨。

昭公十二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年)

经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

【译文】

十二年春,齐国的高偃领兵送北燕的国君到阳邑。

传纳者,内不受也。燕伯之不名何也?不以高偃挈燕伯也。

【译文】

纳,表示国内不愿意接受。为什么不记燕伯的名?是不愿高偃领(一个有罪的)燕伯。

经三月,壬申,郑伯嘉卒。

【译文】

三月,壬申日,郑简公去世。

经夏,宋公使华定来聘。

【译文】

夏天,宋公派华定来鲁访问。

经公如晋,至河乃还。

【译文】

昭公到晋国去,到黄河边就返回了。

传季孙氏不使遂乎晋也。

【译文】

季孙氏不让昭公去晋这件事成行。

经五月,葬郑简公。

【译文】

五月,安葬郑简公。

经楚杀其大夫成虎。

【译文】

楚国杀了自己的大夫成虎。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

【译文】

冬季,十月,鲁公子慭逃到齐国。

经楚子伐许。

【译文】

楚国攻伐许国。

经晋伐鲜虞。

【译文】

晋国攻打鲜虞。

传其曰晋,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

【译文】

记下晋国,把它视为夷狄。为什么视为夷狄?它跟夷狄国一齐攻伐中原诸侯国是不对的,所以用狄称呼它。

昭公十三年

(公元前五百二十九年)

经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译文】

十三年,春天,鲁卿叔弓领兵包围费城。

经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

【译文】

夏季,四月,楚公子从晋国回楚国,在乾溪杀死楚国国君。

传自晋,晋有奉焉尔。归而弑。不言归,言归,非弑也。归一事也,弑一事也,而遂言之,以比之归弑。比不弑也。弑君者日,不日,不弑也。

【译文】

记“自晋”,表明晋国帮助他回国。回国而后弑君。不说归,因为说归,就不能说弑。回国是一件事,弑君又是一件事,接着记载,就会认为是公子比杀了国君。公子比没有杀国君。国君被杀要记载日子,不记日子,就说明国君不是被杀死的。

经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译文】

楚公子弃疾杀了比。

传当上之辞也。当上之辞者,谓不称人以杀,乃以君杀之也。讨贼以当上之辞,杀非弑也。比之不弑有四。取国者,称国以弑。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比不嫌也。春秋不以嫌代嫌,弃疾主其事,故嫌也。

【译文】

是指君王的意思。指君王,就是指经文不记某人杀某,乃是以君王的身分杀的。声讨作乱的人是以君王身分,表示杀的不是弑君的人。公子比没有杀国君的依据有四点。如果为夺得一国而杀君,经文记载时,就举出国名。经文记“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仍称比为公子,表明比没有杀君之嫌。春秋经不让有杀君之嫌的替代有嫌的,弃疾主持杀了没有杀君的人,他倒有夺君位之嫌。

经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译文】

秋天,昭公和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平丘开会。经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

【译文】

八月甲戌日,诸侯在平丘结盟对付楚国。鲁昭公没参盟。

传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公不与盟者,可以与而不与,讥在公也。其日,善是盟也。

【译文】

经文用同字,表明诸侯有共同的对手,共同对付楚国。昭公没能参与结盟。可以参与而不参与,讥斥昭公。记载日期,是认为这次结盟很好。

经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

【译文】

晋人捉住季孙意如,把他带回国。

经公至自会。

【译文】

昭公从平丘回国,告祭祖庙。

经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

【译文】

蔡侯回蔡国,陈侯回到陈国。

传善其成之会而归之,故谨而日之。此未尝有国也,使如失国辞然者,不与楚灭也。

【译文】

认为这次会成全了陈、蔡,让二君回国,所以慎重地记载日期。这二君不曾有过国家,经文的记载却让他们像失掉了国家的样子,是表示不赞同楚国灭陈蔡。

经冬,十月,葬蔡灵公。

【译文】

冬天,十月,安葬蔡灵公。

传变之不葬有三,失德不葬,弑君不葬,灭国不葬。然且葬之,不与楚灭,且成诸侯之事也。

【译文】

春秋经改变义例,不记载安葬的诸侯有三种情况,没德行的不记,杀君王的不记,被灭国的不记。却记载蔡灵公的葬礼,是由于不赞同楚灭蔡国,同时也为成全诸侯平丘之会做的好事。

经公如晋,至河乃复。

【译文】

昭公去晋国,到黄河边就返回了。

经吴灭州来。

【译文】

吴国灭了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