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水第十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

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六合:指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六合之内,即天地之间。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八尺:此泛指人体的长度。丹波元简:“据本经《骨度篇》,人长其实七尺五寸,而泛言其修,或云七尺,或云八尺,举其大概耳。”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十二经脉,在外与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相应,在内则连属于五脏六腑。十二条河流,有大小、深浅、宽窄、远近等的不同;五脏六腑的高低、大小、容纳水谷精微的多少也各不相同,那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十二条河流容纳地上的水流而通行各处;五脏集合神、气、魂、魄而闭藏于内;六腑受纳水谷,吸收精微而输布于全身;经脉受纳血液而营运全身。把以上这些情况结合起来用来治病,是怎样的呢?还有针刺的深浅、艾灸的壮数,能解释给我听吗?

岐伯回答说:问得很好啊!天极高,难以度量;地极大,难以测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况且人生存在天地之间、四方上下之内,这天的高度、地的广度,不是用人力能测量的。而人的八尺之躯,有皮有肉,对于活着的人,从体表切按摸索就可了解;对于死了的人,可以解剖尸体来观察。五脏的坚脆、六腑的大小、受谷的多少、经脉的长短、血液的清浊、气的多少,以及十二经脉是多血少气,还是少血多气,是血气皆多,还是血气皆少,都有定数。运用针刺艾灸治疗疾病,调理各经的经气,本来就有一定的规律。

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

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于小肠,而水道出焉;手少阳外合于漯水,内属于三焦;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属于心;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

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译文】

黄帝道:我听了这些,耳朵觉得很痛快,但心里仍然不解。我希望听你详细地说说。

岐伯回答说:这是人体配合天地,而与阴阳相应的道理,不可不详察。足太阳经,在外与清水相应,在内联属膀胱,而通调全身运行水液的道路。足少阳经,在外与渭水相应,在内联属胆。足阳明经,在外与海水相应,在内联属胃。足太阴经,在外与湖水相应,在内联属脾。足少阴经,在外与汝水相应,在内联属肾。足厥阴经,在外与渑水相应,在内联属肝。手太阳经,在外与淮水相应,在内联属小肠,水道由此而出。手少阳经,在外与漯水相应,在内联属三焦。手阳明经,在外与江水相应,在内联属大肠。手太阴经,在外与河水相应,在内联属肺。手少阴经,在外与济水相应,在内联属心。手厥阴经,在外与漳水相应,在内联属心包。

这五脏六腑及其十二经水,在外有源泉,在内有自然禀赋,这都是内外相互贯通,好像圆环没有尽头一样,人体的经脉也是这样。所以天在上属阳,地在下属阴;人体腰部以上的部位应于天,属阳;人体腰部以下的部位应于地,属阴。所以海水以北为阴,湖水以北为阴中之阴;漳水以南为阳;河水以北至漳水为阳中之阴;漯水以南至江水为阳中之太阳。这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区域河流的阴阳,来说明人与天地相配合的情况。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留十呼:留针时间为呼吸十次的时间。张介宾:“出气为呼,入气为吸,曰十呼、七呼之类,则吸在其中矣,盖一呼即一息也。”;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恶火:杨上善:“火无善恶,火壮伤多,故名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译文】

黄帝道:经水与经脉相应,它们的远近、浅深及水血的多少各不相同,将两者相结合起来,用于针刺治疗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足阳明经,为五脏六腑之海,它脉大、血多、气盛、热壮。针刺此经,若不深刺,邪气就不能疏散;若不留针,邪气就不能泻尽。足阳明经,针刺六分深,留针时间为十呼;足太阳经,针刺五分深,留针时间为七呼;足少阳经,针刺四分深,留针时间为五呼;足太阴经,针刺三分深,留针时间为四呼;足少阴经,针刺两分深,留针时间为三呼;足厥阴经,针刺一分深,留针时间为二呼。而手的阴经和阳经,接受心肺气血的距离较近,气来迅疾,其针刺的深度都不会超过二分,留针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一呼。但人有长幼、大小、肥瘦的不同,医生要用心揣度,因人施治,这叫做顺应自然之理。灸法也是如此,施灸过度会损害人体,出现骨节枯萎,血脉涩滞;针刺过度,就会使元气虚脱。

【温针灸 浅释】

温针灸,又称针柄灸、烧针柄等,是一种将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针灸聚英》中载有:“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团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温针灸可将艾绒燃烧的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腘腘(guó):据《太素》卷五《十二水》《针灸甲乙经》卷一第七,应作“”,指肘膝后肉如块者。之大小,可为度量乎?

岐伯答曰: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失度之人,痟瘦痟瘦:消瘦。而形肉脱者,恶恶(wū):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可以度量刺乎?审切、循、扪、按切、循、扪、按:都属于中医按诊的范畴,即沿着经脉的循行路线,抚摸、按压皮肤肌肉等,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判断疾病病位、性质以及病情轻重的一种诊察方法。,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译文】

黄帝道:经脉的大小、血的多少、皮肤的厚薄、肌肉的坚脆,以及肉的大小,可以衡量吗?

岐伯回答说:可以衡量,要选择身材适中,肌肉不太消瘦,血气没有衰败的健康人作为标准。如果被度量的人,形体消瘦,肌肉已脱,怎么可以以他们为标准进行针刺呢?所以必须审察切、循、扪、按的结果,诊察病性的寒温、盛衰,进而调治,这叫做各适其宜而慎重地运用针刺治疗。

【按腧穴 浅释】

按腧穴是按诊的方法之一,即按压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观察穴位上有无结节或条索状物,有无压痛或其他敏感反应,四诊合参,从而判断内脏的疾病。

临床上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肝病观察期门、肝俞、太冲;心病观察巨阙、膻中、大陵;脾病观察章门、太白、脾俞;肺病观察中府、太渊、肺俞;肾病观察气海、太溪;胆病观察日月、胆俞;大肠病观察天枢、大肠俞;小肠病观察关元;胃病观察胃俞、足三里;膀胱病观察中极。

按压中府常出现压痛感,提示肺与支气管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