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西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

在西周考古工作中,丰镐遗址的发掘起步较早,资料的积累也最丰富,因此,有关西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研究最先提出,而且成为尔后分期断代研究的基础。丰镐遗址在1955~1957年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之后,根据地层关系和陶器的类型学变化,把居住址分为早、晚两期,将墓葬分为五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年。。早期居住址的典型陶器有直领袋足鬲、瘪裆锥足鬲、绳纹圈足簋、方耳折肩罐以及甗、尊、鼎等(图2-2),晚期居住址的典型陶器有联裆仿铜鬲、袋足疙瘩鬲、细柄带棱豆、小口弦纹篦纹罐、大口折腹盂以及甑等(图2-3)。早期居住址的年代约在成康以前,其上限或可到文王作丰之时。晚期居住址的年代约在穆王以后直到西周末年。墓葬方面,第一期和第二期墓葬的随葬陶器组合主要是鬲、簋、罐,第三期至第五期墓葬的随葬陶器组合主要是鬲、盂、罐、豆。各期的陶器器形也有明显的变化。第一期墓葬的年代大约是成康时期,第二期墓葬约为穆王时期,第三期至第五期墓葬的年代约与晚期居住址同时,相当于西周晚期。1967年以后,由于在墓葬方面有新的发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长安沣西早周墓葬发掘纪略》,《考古》1984年第9期。,出现了高领袋足鬲和罐的组合,于是在前面增加了一期,而将原先的五期往后顺延,成为六期(图2-4)。这个分期和年代判断,基本上为学术界所接受,但是,它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一是早期居住址的年代上限似不够明晰;二是早期居住址和晚期居住址之间似还有未能衔接的地方。关于前一个问题,经过对西周早期居住址中有关遗存间的叠压打破关系的探索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户县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1962年第6期。,终于在1997年在沣西马王村发现了一组典型地层关系,即西周早期地层叠压在先周文化的灰坑H18之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1997年沣西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0年第2期。。H18是一个以出高领袋足鬲为代表的灰坑(图2-5;图版1-2),而高领袋足鬲是被视作先周文化最富特征的器物之一,因此,H18所出的高领袋足鬲及其他的共存器物可以区分为先周时期的遗存(图2-6)。关于后一个问题,由于在沣东镐京遗址的发掘而得以补充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考古队:《1961~1962年陕西长安沣东试掘简报》,《考古》1963年第8期。。根据沣东白家庄和洛水村的地层关系,西周文化层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典型器物有尊,中期有盘和瓦纹三足器,晚期则有甑;早期多簋,晚期流行盂。各期的同类器物在器形上也有明显的变化,早期的鬲多瘪裆,仿铜鬲多分裆;晚期的鬲多分裆,仿铜鬲多平裆。早期的豆柄粗而高,中期的豆柄较细,晚期的豆细柄中部多有凸棱,还有短柄豆。这样,丰镐遗址的周文化,居住址可以分为四期,墓葬可以分为六期,而居住址的第一期和墓葬的第一期均为先周时期的遗存。

图2-2 长安张家坡西周早期居住址出土陶器

1.鬲(T174:4A) 2.罐(H301) 3.鬲(H301) 4.簋(H301) 5.鼎(H301) 6.尊(H413) 7.盆(T308:3) 8.罐(H243:5A) 9.尊(H201) 10.甗(H220)

图2-3 长安张家坡西周晚期居住址出土陶器

1.鬲(H410) 2.盘(T202:3) 3.豆(H141:1) 4.鬲(H401:14) 5.罐(H410:2) 6.瓮(H162:1:9) 7.甑(H162:1:11) 8.罐(T202:3) 9.盂(H242) 10.瓮(H152) 11.瓮(H104)

图2-4 长安张家坡和客省庄先周、西周墓葬出土陶器分期图

1.67M89:2 2.67M89:1 3.M178:1 4.M178:6 5.M178:2 6.KM145:6 7.KM145:4 8.KM145:2 9.KM145:1 10.KM69:4 11.KM69:3 12.KM69:5 13.KM69:2 14.M157:7 15.M157:1 16.M157:3 17.M157:2 18.M453:5 19.M453:3 20.M453:1 21.M453:4 22.M147:4 23.M147:2 24.M147:1 25.M147:3

图2-5 长安马王村97SCMT1西壁剖面图

1.表土层 2.晚期扰土层 3.西周中期堆积层 4.商周之际堆积层 H18.先周晚期堆积

丰镐作为西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它的文化分期具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其他地区西周文化分期断代的参考标准。但是,不同地区的西周考古学文化都会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相互之间也必然会有某些差异,因此,在文化分期上不应照搬某一地区的模式,而要从具体的实际中去发现自己的规律。

以周原遗址来说,岐山京当发现的一组铜器,包括鬲、斝、觚、爵、戈各1件王光永:《陕西省岐山县发现商代铜器》,《文物》1977年第12期。,就容器的器形、纹饰和组合而论,可以确认是相当于二里冈上层时期的遗存。岐山贺家发现随葬有高领袋足陶鬲的墓葬徐锡台:《岐山贺家村周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1期。,而扶风刘家更有出高领袋足陶鬲的洞室墓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刘家姜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7期。,扶风齐家发现的西周晚期墓葬,其随葬陶器组合不见陶盂而仍用陶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扶风考古队:《一九六二年陕西扶风齐家村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当然簋的形式与早期不同。以上这些都与丰镐遗址有所不同,因此,周原遗址的西周考古学的文化分期自应以此为基础,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梁星彭:《岐周、丰镐周文化遗迹墓葬分期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4期。

图2-6 长安马王村97SCMT1H18出土陶器

1.鬲(H18:53) 2.鬲(H18:56) 3.鬲(H18:54) 4.甗(H18:57) 5.鬲(H18:50) 6.鬲(H18:49) 7.鬲(H18:55) 8.甗(H18:59) 9.大口尊(H18:40) 10.簋(H18:46) 11.簋(H18:44) 12.簋(H18:45) 13.大口尊(H18:41) 14.壶(H18:47) 15.敛口钵(H18:61) 16.小口罐(H18:58)

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和墓地也是西周考古资料积累较丰富的遗址之一。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墓葬被分为早、中、晚三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95年。,以后发掘的居住址也分为三期琉璃河考古队:《琉璃河遗址1996年度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6期。,而墓葬则被区分为三期六段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以墓葬为例,西周早期墓葬的随葬陶器组合以鬲、簋、罐为主,中期以鬲、罐为主,晚期或增加豆,而不见陶盂。在器形上也有变化,早期的陶鬲多为夹砂红陶的深腹袋足鬲和无足跟的分裆袋足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到西周中晚期逐渐被各式仿铜陶鬲所取代。这些都有别于丰镐和周原遗址的。

天马—曲村遗址,包括北赵晋侯墓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遗址,西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其居住址和墓葬也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又分为早晚两段,合计为三期六段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以上各主要遗址的分期虽小有出入,但基本上还是相同的,大体上都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有的分得更细一点,可见在西周考古学的分期上,学术界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各期之间在陶器组合上虽略有差异,器形的变化也有不同,但只要注意各地区的特点,较好地掌握其规律,就可以取得比较统一的分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