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基隆(1)

[行]

若你想在来往台湾的方式上省钱,可以考虑轮船中远之星从厦门开往基隆的夕发朝至船班。台湾最北端的基隆其实是你台湾之旅非常好的出发点,台北来往基隆一般是坐火车,随到随走,非常方便。从基隆火车站前大巴总站出发乘大巴,向东可到东北角海岸各景点,可到九份,一直到新北市福隆;向西可到北海岸各景点,一直到新北市淡水,四通八达。

[住]

除非有什么非过夜不可的理由,否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住在台北,当然基隆各档次旅社皆有,只不过比起台北就差了一些些什么。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母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过后唯一留下的气味。基隆人,从海里来的灵魂,讨海人用渔网在海里捞出一辈子的岁月,有些斑驳;目击了几百年来侵略者各种来犯的炮台要塞,屹立在基隆的土地上,凝望流年的转动。

台湾人都爱称基隆为“雨港”,终年好像都飘着蒙蒙细雨,常给人凄美苍凉的感觉。比起繁华的台北城,基隆没有便利的捷运,转运站前穿梭的是一辆辆公交车,由于地理环境紧邻台北,基隆很多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背井离乡到台北念书。台北走在所有城市的前端,许多家长用一双长满茧的手撑起一个家,就为了让孩子到台北念书补习。在他们眼里,台北的孩子总是光鲜亮丽又比较会读书。渐渐地,新生代基隆的孩子早已习惯台北城的繁华,遗忘了渔港和海浪的摇篮。

有人戏称基隆看上去就是一片超大的油烟滤网,破破旧旧乱乱的。几十年来的基隆,的确没什么太大的改变,好像凝固在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这几年一有“北北基”(台北、新北、基隆)合并的风声,台北人都会摇摇手说:“可以不要包含基隆吗?”同时,基隆市现在被新北市包围,不仅是学子外流,大部分上班族也选择到台北朝九晚五地工作,让它成为两地的卫星都市。基隆的观光离不开海,资源颇丰富,却没有好好开发宣传,如果要走路的话,需要花上一些脚程,公交车班次也不是很固定,对于没有当地人当导游的旅客来说非常不便。政府的政策往往都只针对个别景点,没有整合性的措施,包括街道市容的整顿、公交车的汰换和台北捷运工程的衔接。种种因素,加上市政府好像总是麻痹的,出了几个让全台湾人当作笑柄的市长,不只是导致人口外流,也让基隆的观光景点距离登上国际舞台还差一大截。

奠济宫-庙口夜市(仁三路)

奠济宫主祭开漳圣王,为漳州移民于1875年始建。早些年台湾北部移民大多来自漳州及泉州,两方常发生冲突,而泉州人势力较强,故漳州人多将开漳圣王庙建于山腰或山顶上比较不好的地方,唯有基隆,始终是漳州人的天下,故敢将庙直接建在平地上。奠济宫100多年来经多次改建,原有的部分已经非常少了,故已不算是古迹,但它发展出的“庙口夜市”,已经是基隆最著名的观光点之一。

奠济宫庙口是基隆的心脏,安稳地跳动着。台湾人都知道基隆的“庙口夜市”,但不一定知道是哪座庙。来来往往的观光客替庙口夜市的摊贩注入一股活力,全天24小时皆有店家营业,偶尔飘起毛毛细雨,依然不减热闹,也许观光客和当地人一样,已经习惯基隆潮湿的表情了。庙口夜市与其他地方夜市不同的是多了很多海鲜,像肥美的奶油螃蟹、热腾腾的海鲜羹汤,还有香气四溢的烤鱿鱼,富有浓郁的渔港风情味。海鲜羹汤通常会搭配上一碗香菇油饭,和红葱头及虾米一起拌炒过的干香菇,特别地道。早期渔获不稳定的季节,这些便宜美味的食材,成了基隆人饭桌上的必备餐点,一口口的小吃,吃进了许多讨海人的风霜。来基隆不吃“鼎边锉”就好像没来过基隆一样,到底哪一间才是老店,其实吃起来都差不多,有位子就进去坐,店里的工作人员会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忙碌地收拾餐桌,端上一碗冒烟的“鼎边锉”,满足饥肠辘辘的过客。

基隆鬼屋(爱一路和忠一路交叉口)

台湾一直有“五大鬼屋”的说法,不管是排上哪五间,“基隆鬼屋”永远榜上有名,广为人知。“基隆鬼屋”是一栋古式洋房,矗立在基隆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却显得荒凉。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孩子们,从小就被大人再三警告,不准靠近那栋屋子。鬼屋的故事,一直在基隆坊间口耳相传。传说,在美军驻台的年代,基隆港常有美国军舰停靠,鬼屋原本是间酒吧,美军水兵常在这儿流连忘返。其中,一个酒吧女和美军产生了情感,但最终被无情抛弃,因此,她放了一把火,烧掉整栋洋房的纸醉金迷,也焚灭了自己,从此这间房子成为大家口中的鬼屋。有人说三更半夜这里常传来哭泣声,也有人说女子的幽魂还一直在房子里徘徊,等待良人归来。这传说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察了,事实上,“基隆鬼屋”是日据时代一位矿业巨子所建,但他子孙太多,而又散居海内外,产权过于复杂,分产不但没好处,说不定还要缴纳大笔税金,所以没人愿意出面处理,大宅就空在那儿任其颓废,久而久之就成了台湾著名的都市传说。

基隆港

海风仿佛眷恋吹过的每一寸土地和身躯,黏腻且潮湿。基隆港边可以看见不少船只,从渔民捕鱼的小型船到雄伟的军舰,基隆港都张开双臂,让这些漂泊的人平稳地靠岸。夜间的基隆港,船只的灯火映在海面上,光点随着海浪上下沉浮。偌大的军舰巡视着这片海域,抬头仰望军舰,不禁让人张大嘴巴赞叹眼前这只巨兽。远方的灯塔,除了指引海上迷航的人们,也抚慰航行在黑暗中的大海上的渔民。基隆港灯塔,建造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塔高11米,位于港口西岸码头,有着白色的外形。灯塔位于山坡上,站在灯塔外的高处向远方眺望,可以欣赏货轮、邮轮入港的繁华景象,货柜像是积木一样叠放在船上,码头的工人们指引起重机忙碌地把货柜卸下。比起其他的灯塔,基隆港灯塔算是比较低矮的,平日都有人看守,一般民众无法进入参观,只能远望这港口守护神的模样。

老鹰是基隆市的市鸟。白天的基隆港上空,常可见几只老鹰翱翔穿越港区高楼与车水马龙之间,扑向港间。这是世界罕见的都市鹰群,它们独特的滑翔姿势,在蓝天中特别显眼。许多喜爱摄影赏鸟的民众,晴天时便拿着各式“炮筒”在港边摆好阵式,就等待老鹰出现的那一瞬间。为什么基隆港会有老鹰,说来有点丢脸,因为城市老旧,污水排放管线直接排进港里,港内常漂浮着动物内脏及腐肉,引来众多老鹰扑食。这几年污水下水道计划改管线,到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老鹰出没。

和平岛公园

和平岛,位于基隆港北端的一座小岛,连接基隆与和平岛的是一座桥,特地前往的游客不少是带着孩子来踏青的,放慢脚步与呼吸的节奏,才不会因此而错过这大自然的礼物。

岛上因强烈的东北季风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眼前一块块灰黄色的岩石,仿佛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蘑菇,再往旁边看去,可以看到岩石像是豆腐一般,整齐地堆在海岸边,被风雨的利刃切割成一块块奇特景观,像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貌,是岁月和东北季风的鬼斧神工。这里经过基隆政府的整修之后,人潮增加不少,此地景观不输野柳,就是欠推广,较少人知道。

在岩岸中砌出了一个与海面平行的海水游泳池,引海水入池,水质不错,如果你夏天来基隆还真应该来这儿游一次泳,真的可以享受到与鱼群一同悠游的乐趣,还能欣赏大船入港。

崁仔顶鱼市(孝一路、忠二路与忠三路之间;农历初二、十六休息)

凌晨1点开始,基隆附近渔村的渔船陆续回港,渔获开始一车车地送进市场,到了凌晨4点开市,来自全台湾从事渔获买卖的中盘商、鱼贩、超市餐厅采买开始涌入这弥漫着一股海产的腥咸味的市场。湿滑的地板上穿梭的是一双双胶鞋,小贩们在清透的冰块上摆满鱼类贝类,独特的叫卖方式展现大海男儿的豪迈。在崁仔顶鱼市,是以喊价方式进行拍卖的,送到的渔获先一篮篮整理好,再由粜手一篮篮叫卖,激烈的叫价声此起彼落,热闹滚滚,直到7点,人群散去,只留下整条充满淡淡鱼腥味的马路。这是年营业额十多亿新台币,全台湾最大的渔获批发市场,到基隆怎能不去感受一下激烈豪迈的鱼市交易。当然,首先你要起得了床,并且要能忍受附近居民已经抗议了几十年的腥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