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主道是家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没有赏识,便谈不上教育(2)

我们深知赏识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为赏识会激励她不断进步,不断开发潜能。大约在女儿3岁时我们就考虑让孩子一直处于赏识的环境中,尽可能一直让她出类拔萃。记得是在1997年8月底,由于女儿已在当年2月入园的幼儿小小班(女儿是2岁多上的幼儿园)上了一个学期,此时面临着是随这个班进入中班就读、还是在另一个由新入园小朋友组成的小班就读的选择。当时我们就想,尽管女儿在原班表现不错,但不是非常突出(毕竟她年龄比较小),随原班上去可能会难以始终表现优异,而在新小班通常来讲会表现突出,因为她比别的小朋友早学一个学期。妻子说:“要让她做孩子王。”于是我们就把她放在新小班。事实正如我们设想的那样,女儿在幼儿园表现得十分突出,深受老师的喜爱。识字能力是班上第一名,绘画作品在园里展览,舞蹈能力也超出一般,两次代表幼儿园参加电视台的演出,她还是园里的三名升旗手之一。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女儿上小学的问题上。女儿5岁时我们曾考虑是否让她上学。我们还找了一位名校的校长对她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她完全可以入学。但我们考虑此时让她入学不一定会在班上出类拔萃,最后还是决定让她第二年才入学。结果同样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女儿一入学就在同学中表现出众,各种奖励、表扬、肯定纷至沓来,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到她高中毕业。小学四年级,她获得“长沙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高三时,她获得了“湖南省三好学生”称号,是她所在的那所名校文科生中的唯一。

泰戈尔曾经写道:“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2.孩子优点的有无,决定于家长的“眼睛”

美学领域有这样一句十分常见的话: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在儿童赏识教育领域同样适用,并且可以改造成:孩子的优点无处不在,家长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

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是生命进化发展的自然产物。他凝聚着人类情感和理智的精华,甚至包含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他本身无疑就是可爱的。

孩子们天然地拥有纯真。他们的心灵像高山之巅一泓湖水,晶莹通透,清澈明亮。他们还没有被金钱污染,没有被名利左右,没有因人世间各种利害关系的牵扯背负而弄得灰暗和沉重。跟他们相处,我们不用细心设防,不用反复揣摩,不用担惊受怕。孩子们身上的这种品质,不正是我们欣赏和赞美的吗?当然有的家长并不欣赏纯真,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被不纯真的社会低俗扭曲而形成了不纯真的社会价值观。

孩子们的天真、幼稚也是可爱的。一个傻乎乎的举动,一句吐词不清的话语,一个不可思议的表情……都让成人觉得滑稽、好笑、甜美、放松、温馨、亲切。跟婴幼年的孩子相处,与跟心爱的情人热恋一样,都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现代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一生淡泊,自称占据心灵的唯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对孩子们天真、幼稚的描写,出神入化;并反复写到他们的纯洁。他在《给我的孩子们》中说孩子们“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的真实而纯洁。”

当然,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的天真、纯洁在逐渐减少。这难道是人类成长的代价吗?如果说是,那么我宁愿这种代价越小越好。人类的成熟,与天真难以调和,与纯洁就不能调和吗?一些欧美国家的国民素质给我们提供了否定的答案。

除了上述每一个孩子天然具有的优点,孩子们在具体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逐步拥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常常视而不见。分析起来,这主要源于家长们错误的心态、视角和评价标准。他们居高临下,不善于站着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把自己在生活或事业上的不良情绪带进对孩子的评价领域;缺乏宽容和慈祥的心态与眼光;不能全面地去看一个人。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家长们首先要端正心态。要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自己任意支配的物体,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要切实改变传统的“父为子纲”的家长观念,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多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尽管这个世界的确需要批判;不能老是以抱怨的心态、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人,尽管世界上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不能把个人的烦恼带进对孩子的评价领域,尽管生活中的烦恼不少——当然,一个人要做到这些,也并非轻松。然而,要教育好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就不能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只是一张白纸,一幅需要不断描摹和填充的图画。他们本没有什么能力,都需要后天的学习、培养、开发。他们每一样能力的出现和增长,对他们来说都是进步,甚至是大的进步;而这些能力对成人来说,绝大多数都可能轻而易举。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肯定会觉得平淡无奇,觉得不过如此或早该如此。这种眼光下的孩子,犹如墨镜下的晴朗世界,本来充满的阳光却被过滤掉了。

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就会经常欣喜地看到他们行为中的亮点。第一次穿上袜子,第一次检查出作业中的错误,第一次独立回家……都会让你竖起大拇指;给爷爷端茶送水,给同学写生日贺卡,自己整理房间……都将成为你称颂的依据。

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就得具备宽容的胸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处于成长期,犯错误是难免的,做事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要善于原谅、包容孩子的过失(当然还是要指出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并且从中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喜欢以完人的苛刻标准要求孩子,这样他们经常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足和过失,而对他的优点和进步会视而不见。不过,要注意的是,宽容的态度主要应用于孩子的能力教育领域。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宽容的态度是不适宜的。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就要有开阔的眼光和标准。不能只就一个方面去看待孩子。德、智、体、美、劳都应该成为我们的视角,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评价的起点。切切不能光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依据和标准。如果依据这个依据和标准,爱迪生也不值得赞赏,莫言也够不上称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只能证明他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比较强,但这只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能说明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都不行。家长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因为孩子成绩不佳而全面忽视、无视孩子品德、能力、性格、个性等各个方面的优点。要清楚地知道,世界上许多大企业家、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小时候并不是成绩良好的学生。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的英国剑桥大学杰出学者约翰·戈登,15岁在知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时,在250名学生中,生物科学业表现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相关科目也都是比较靠后,被同学讥笑是蠢蛋。他的生物老师当年写了一份报告,也是不看好戈登,报告称“我相信戈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很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及想教导他的人,这根本是浪费时间”。而几十年后的事实证明,这份报告才是真正的荒谬。

3.赏识教育的窍门

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一次聚会上,有人夸奖他说:了不起啊,将军,你的名字将载入战争史册,流芳千古。将军表情漠然,没有什么反应。不久,有人对将军说:将军,你的胡子非常漂亮,很像关公呀。将军立即眉开眼笑。

奉承是一门艺术。对孩子的赏识也是一门艺术。赏识的形式,赏识的时机,赏识的对象及其内容,赏识的分寸把握,都是一个包含着有关情感和语言的技巧、方式、程度等丰富内容的过程。

对孩子的赏识,总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不断固化、引导、放大孩子行为中的“星星之火”般的良行善举,努力使之成为燎原之势。赏识应当实事求是,赏识的指向应当具体实在,赏识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要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兴奋点,凝聚着家长真诚的情感,应当新颖别致,恰当适度。

赏识不能为赏识而赏识,应当基于孩子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已经呈现的行为事实,一次工整的作业,一个善意的打算或是一项家务劳动。无端的表扬,会让孩子莫名其妙,也破坏了“禄”源于“功”的基本原理——正如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中一句歌词所唱到的“幸福不会从天降”。它也会逐渐贬低赏识对孩子的作用和价值。当然,家长们类似行为比较少。

“你真棒”、“你真行”是绝大多数家长表扬赏识孩子的基本话语。但仅有这两句是不够的,因为它比较抽象、模糊。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在听了这两句话后能够明白家长们的赏识所指,但是不清楚所赏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他以后延续和扩大这种行为不利。如果孩子不明白家长的赏识所指,尽管情绪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激动和愉悦,但行为上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刚刚进行的良好正确行为就不一定会重复开展。因此家长们的赏识内容应当尽可能具体、明确、细致。比如对孩子持续一段时间的学习行为的赞赏,就可以这样开展:“你今天表现不错,一连学习了一个半小时,比原来学半个小时就要去玩好多了。学习就要这样专心致志,持续进行。”又比如对孩子作文的赏识评价可以这样进行:“文章写得很好。这个地方用了比喻,使文章更加形象和生动;这个地方写得很详细,贴近了中心,突出了重点。”这样细微、周到的赏识评价,既让孩子得到愉快和激励,同时也明确了他持续努力的方面,此外还让孩子增加了对家长的佩服、尊重,为家长进一步的教育引导打下基础。

赏识的表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的,有肢体动作的,有各种奖励刺激的,当然还有以上方式结合运用的。语言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通常也是运用得最多的赏识方式。“真不错”、“太好了”、“真棒”、“很好”都是常见的赏识语言。有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宁愿花高价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却不会十分经济地对孩子说一句赏识的话。这实在是一种很不明智的教育举动。赏识的肢体动作也很多,竖大拇指,给一个眼神,点一点头,欣赏的微笑,拥抱,亲吻,拍拍肩膀,拍拍头……有些赏识的肢体动作专属于家长和孩子之间。这也是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赏识,基本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但世界上任何人,都离不开物质需求,孩子也是一样。因此在赏识的表达方式中,就应当有各种物质性的奖励刺激。奖给一定数量的金钱,奖给某个玩具,奖励一个手机,奖励一趟旅游……著名家庭教育家、把六个子女培养成五个博士一个硕士的好父亲蔡笑晚,当年为了鼓励孩子们,就给每个孩子设立了一个存折。孩子在各方面获得成绩,都可以获得金钱奖励,这些奖励都一笔笔存在每个人的存折上,孩子们到时候需要时就可以支取。

赏识奖励项目,可以设定在孩子朝某个目标奋斗之前,也可以在孩子取得某项成绩或某方面进步之后。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预先设定,以此激励孩子去努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赏识奖励的目标既不要设定太高,也不要太低,最好是孩子努力“跳一跳”就可实现的目标;赏识奖励的内容也不宜过于奢侈,以引导孩子不过多迷醉于物质和金钱的东西,而更多是为荣誉和尊严去努力学习和进步;赏识奖励的项目一定要兑现,不讲诚信只会让孩子也跟着不讲诚信,同时让他失去持续努力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在动物园里想要孔雀开屏,就需要抓住它喜欢绚丽色彩的特点,而使用花伞或艳丽的裙子去刺激。同样我们运用对孩子的种种赏识奖励,都应当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兴奋点,“投其所好”。通常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获得任何形式的表扬奖励,但是总有他最感兴趣的,家长们如果抓住了,那么这种表扬奖励就会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孩子喜欢玩足球,家长如果肯定其足球方面的能力,他一定会相当得意;如果他在学习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家长又给予买足球的奖励并且奖励他玩足球的时间,他一定会十分高兴和自豪,并且会对获取这种奖励的原因——所取得的学习成绩和进步,认识得更加深刻,从而实施进一步的努力。如果他更喜欢数学,你却表扬他作文写得好;他更喜欢“变形金刚”类的玩具,你却奖励他布娃娃;他更喜欢去游乐场,你却奖励他去登山赏景……这种赏识对孩子的激励引导作用肯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