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朋友式的母女关系建立在一个平台上,日记成为心灵互动沟通的渠道
小女儿婷婷两周岁生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我的情绪被喜庆的气氛一下子激活了,突然意识到:该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一份记录。等她们俩长大,再回过头来看看她们小时候的稚态可掬、天真烂漫,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从那一天开始直到今天,二十年如一日,为女儿记日记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35本近200万字的日记真实地记录着两个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相片只能留住形象,文字的功能可谓神奇,它能由表及里,深入内心,留住孩子的说、孩子的笑、孩子的情趣、孩子的思想,那是要什么有什么。如果不是白纸黑字摆在那里,我几乎不敢相信那么小小的人儿,会那么生动,那么有趣,那么机智,那么传神,孩子们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孩子是天使。
最初的日记特别好玩,写真式的、照拍式的,一一如实记录。她们说什么,我就写什么;她们怎么做,我就怎么写,不修饰,不拔高,原汁原味,本色本香,自然天成。
那时候,她们认不了多少字,每天晚上只要我忙完活上床后,两个孩子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枕头底下的日记本拿出来递给我,催着我:“妈妈,快念,快念”,我快乐地念,她们用心听,念到开心处,我和孩子一齐乐。
第一篇日记
在这里,将首篇日记原封不动一字不差挪移到这里,权当作一个纪念。
1983.2.1
婷婷今天两周岁,母亲准备了书、笔、纸、针、线、钱,让她“抓双周”,看她最喜欢什么,老人们甚至以此推断孩子长大会干什么,这是一个乡俗,实在没有多少道理可言。婷婷抓抓这个又抓抓那个,最后捏在手里的是一毛钱。母亲笑着说:“是一个爱钱的孩子。”其实,这不能代表什么,更不能表示孩子就喜欢钱,她的抓拿东西完全是漫无目的的,在一个两岁孩子眼里,还没有钱这个概念吧?我问:“婷婷,你要钱干什么呀?”她说:“买糖糖。”好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馋猫”,不是爱钱,而是爱吃,太逗了。
晚上,我在碗里放了一把红枣,教两个孩子数数,当娉娉数到6的时候,婷婷接着数:7、8、9、10,我好惊奇,她才整整两周岁呀,这个小家伙太聪明了。
婷婷从11个月开始自己吃饭,一岁半多一点学会自己穿小背心小裤衩。她经常出各种洋相:撒娇、犯恼、生气、高兴、愤怒……表情特别丰富,我常乐弯了腰。可惜我的语言贫乏,不能准确生动地记载这个十分有趣的孩子。
婷婷的小脑袋瓜来得快,小嘴儿甜甜,特会哄人,别人说啥她说啥,而且常有创造性发挥,实在讨人喜欢。譬如对着我总说“爸爸坏,妈妈好”;当着爸爸的面从来不说爸爸一个“不”字,谁在跟前和谁亲,谁和她玩说谁好,挺“投机取巧”的吧?她很善于自我表扬,常说:“姐姐是个‘丑八怪’,我是一个‘小仙女’”,其实姐姐比她漂亮多了……这话从来没有人教过她的呀,怪了。
婷婷是一个闲不住的孩子,起来,躺下;躺下,起来,说起来没完没了,眼皮已经打架了,嘴还在不停地说,这个好说好动的孩子,有点男孩味。
婷婷是个小淘气、小机灵鬼,转弯特别快,给她讲道理,一点就通。
娉娉很稳重,简直像个小大人,很会迎合大人的心思,像爸爸,有点老成持重。她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什么好,什么不好。小妹妹打她时,她从不还手。她做事有条理、精干,善始善终。给她几毛钱,她都要叠得好好的,包得严严的,然后放到自己的小钱包里。每天晚上把脱下来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头边,把褥子铺得平平展展的,再规规矩矩钻到被筒里,就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地睡着了,很自立,特省心。
娉娉的自尊心太强了,牛劲老大,不合她的心思,大半天转不过弯来,早上我喊她起床,睡眼惺忪的她老大不高兴,直到我上班走,她还噘着小嘴巴。
真是“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两个孩子,两种个性,相去甚远。
日记中的女儿
1986.11.24
女儿用拼音、汉字和泪水写成的日记深深地打动了我。
吃罢晚饭,两个孩子上了床,我突然发现娉娉的棉裤湿了,我的火不打一处来,我责备她说:“幼儿园都不这样,如今是小学生了,怎么活倒回去了?”倔强的娉娉一声不吭,眼泪“涮”一下流了出来,我的心“咯噔”一下,没有再说什么,把孩子的裤子翻过来烤在火炉旁。
只见孩子从枕头底下拿出她的日记本,一边掉眼泪一边写。等我收拾停当上床一看,傻眼了,孩子在日记本上写:
“每天下课lingxiang了,老师hai不下课,下课一共10分zhong,我们只下课5分zhong。今天下午我gangyao上ceshuo的时候,就打Ling了,没有上成。”
看着女儿用拼音、汉字和泪水写成的日记,我流泪了,错怪女儿啦。
课间活动时间只有10分钟,有时老师还要“拖堂”,从楼上的教室到楼下的厕所少说也有200米吧?再说全校近2000名学生一齐下课,全挤一块儿,也就十几二十个茅坑,还得排队,那么短的时间,对于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来说,那么冷的天,怕是连裤子都系不好就到点了。别说轻松轻松活动活动了,仅仅是上厕所这个任务就很难完成。
数九寒天,孩子穿着湿裤子整整一下午,冻病了可怎么好?我好心疼。我得为孩子呼吁呼吁:尊敬的老师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替孩子们想想,把课间十分钟还给他们吧,可怜的孩子们,宝贵的十分钟!
1987.6.1
娉娉去年10月20日加入了少先队,今天婷婷又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为孩子们的进步由衷高兴。婷婷在今天的日记本上写:“今天我带上了红领巾,下一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两个小队员,一双乖女儿,希望她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学校和老师长气争光。
1988.6.8
《中国少年报》头版头条发文《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文章说:最近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若干规定》。规定说:一年级学生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超过30分钟。我举双手赞成,孩子们实在太苦了,是该解放解放了,天天泡在作业堆里,根本没有玩的时间。
规定归规定,作业照样留。上一年级的女儿每天中午抱着作业本回来,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快抄题。”中午本来就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还得抄一大张卷子。孩子每天下午做作业一般到八点左右才能做完。好不容易过一个星期天,也是在作业堆中度过。看着孩子的一脸倦容,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想为孩子争一份权利,想给校长写一封信,却被丈夫严厉制止:“就你多事,纯粹给孩子找麻烦”,想想也是,不敢了,不能让孩子当“替罪羊”,当母亲的不能不替孩子着想啊。老师一再要家长提点意见,敢吗?落在纸上,除了“老师辛苦”,就是“感谢老师”一类的话,别的一概免了。
我这是怎么了?没骨头啦?我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呢?
1989.2.9
娉娉的作文《爸爸是个修理工》写得不错。她在作文中这样写:“乒乓球的伤口在爸爸的治疗下愈合了,502胶到了爸爸手里很快变成一个听话的孩子。如果叔叔们都能像爸爸那样,我们的国家就成‘节约国’了。”全篇感情贴切自然,语言流畅欢快,尤其是比喻生动新颖,实在让人欣喜万分,今后我要多加点拨,帮助孩子挖掘写作潜力,使她的作文有一个大的提高。
1989.2.12
今天中午吃饺子,太巧了,三个包着“钢镚儿”的饺子(专门包的,取其吉祥之意)全让娉娉吃着了,于是我借题发挥,顺势鼓励,要她当“三好学生”也来一个“三连冠”,我由衷地称赞娉娉前途无量,她马上接过话头说:“妈妈,可不能坐井观天,得把眼光放远些,不能只看全班,要看全年级、全校,比我强的人多着呢!”
这是一个九岁多一点的孩子说的话吗?我不敢相信。今天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比那时候的我们见得多,想得远。孩子这片土壤太神奇了,她们的想法、说话比大人一点也不逊色!小人说大人话,了不起!
1989.12.11
娉娉记日记的质量在飞跃、在拔高,她原来写作文,总是没话说,现在却说也说不完,一定是记日记锻炼了她。
娉娉的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我帮妈妈做家务》得了95分,那篇文章语言活泼,有说有议,生动流畅,一气呵成,写得真好,全是孩子的心里话。
娉娉昨天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带我和小妹到单位办公室玩,妈妈很担心爸爸会打麻将,爸爸的这个毛病就是改不了,这不,又玩上了,还要我和小妹到另一个办公室去玩,一下午过得真没意思。‘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是说工作。可是今天下午却是这样一句话:‘高高兴兴上班,灰心丧气回家’。”
几句话简短明了,说出她对爸爸打麻将这种行为的反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全写出来了,有真情实感,很好。
1989.12.27
娉娉显然是霸道了一些,婷婷对姐姐似乎有几分畏惧,姐姐斥责她的时候,她好像一只温顺的小羔羊,低着头、咬着手指头一言不发,她对爸爸妈妈却是丁点儿都不让的。
这个章法必须改一改,我要给婷婷壮壮胆,从小受人压制,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是有负面影响的。我还得告诉娉娉:不欺侮人、也不被人欺侮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父母与孩子,姐姐和妹妹,谁也不高,谁也不低,都是平等的,这个家不能制造不平等。
1990.11.28
娉娉的错别字多得让人恼火,无论如何要卡卡她的生字关,如果放任不管,是很麻烦的。
前两天,她写了一篇关于改正错别字的作文,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作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讨厌的错别字像苍蝇与蚊子,把她的作文咬得这儿一个窟窿,那儿一块伤疤,难看死了。她对其危害性的认识还是蛮高的,这对她尽快消灭错别字应该很有帮助。她已经立下目标,要在三个月内消灭错别字,这个计划极好,娉娉但凡立下的目标就能实现,她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说到就能做到的孩子。
1991.9.23
娉娉在日记中这样写:
“我平生第一次做了从未做过的事情,我觉得上中学以来我变了,变得放开了手脚,见了老师主动问好,见了同学热情打招呼。”
上中学后的娉娉,好像一夜间长大了许多,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比从前有礼貌,在陌生人面前敢说话了,孩子的进步真大呀,女儿可畏,天天在变!
1992.11.18
娉娉在日记中写道:
“最好学的是数学,最轻松的是美术音乐,最发愁的是体育,最难背的是政治,最费劲的是历史地理,八门课要学好,要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消化,谈何容易?”
孩子的课程多了,学习负担重了,老师讲授的方法也与小学完全不同。这一段时间,我要特别精心,对孩子的学习多过问、多查询、多点拨、多帮助,让女儿把初中这个茬接好,只要孩子的学习上了轨道,就可放手让她们自己学,那就省心多了。
1993.1.23
通过日记,经常和两个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细致入微的交流,对她们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有所掌握,从而对她们进行针对性教育,避免了盲目性。用日记教育孩子这个方式真的很不错,我渐渐尝到了甜头。
1993.5.2
我对孩子赞扬过多,批评极少,只怕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自尊心,该批评的地方一概免了,会不会滋长孩子的虚荣心呢?值得思考。孩子们显而易见的是听不进批评意见和相反意见,这是失策,当引起格外注意。
回味并享受日记
1988.2.21
两个孩子很喜欢听我念日记,而且百听不厌,十分开心,这实在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从孩子的一言一句中可以看出孩子是怎样走过来的,我应当坚持下来,也算我给孩子们成长的一份礼物,等她们十八岁的时候送给她们,一定是很珍贵的!
1988.5.18
今天给孩子们读了几篇日记后,婷婷说:“记我的就那么少,记姐姐就那么多!”好啊,这个意见提得好,妈妈接受,今后多记点婷婷,谢谢小女儿提这么好的意见。
1990.3.4
重读日记成为我生活的一大乐趣,读之倍感亲切温馨,往事历历在目重映眼前,读之思绪万千感慨无限,这是人生一笔大财富,我必须坚持下去,今后要记得更详细一些、生动一些,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感人的细节每一句温暖的话语,用稍瞬即逝永不复来的珍贵镜头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定影定格,抓住今天,就是抓住未来,抓住永恒,让日记与女儿一同成长。
1992.11.9
翻看原来的日记,重温和孩子们如胶似漆的相处,十分眷顾;看着女儿如春起之苗,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一寸寸拔节而长,我倍感欣慰。
自孩子们上中学以来,我每天忙于公务、家务、兼“爬格子”,三副担子一肩挑,精力入不敷出,而孩子们的课业远比小学要繁重得多,我和孩子们交流、共处的时间明显减少,这是莫大的损失。对此,要高度重视起来,还是要努力挤出时间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积极地参与到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她们正处在人生观初形成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教育女儿,惟此为大!
2002.8.8
两个孩子外出求学,生活太寂寞了,不得已天天和孩子们的小时候对话,那过去了的时日叫人回味无穷。孩子烂漫、天真、纯洁的稚态重映眼帘,孩子亲切、生动、活泼的语言回响耳边,好幸福,好享受,感觉真不错,已经是晚上12时了,我毫无倦意,还兴犹未尽地翻看日记。
2002.8.10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一位劳改犯的三个子女先后考上大学,看后感慨良多。
这位劳改犯12年前入狱。堵在高墙大院里的父亲12年来如一日坚持为孩子们记日记,亲人探监时把日记本带回家让孩子们看,加强父子两代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传递。
父亲把对子女的希望、嘱托及对孩子的爱一一写在日记里,孩子们从中感受到深切的父爱,他们心里很温暖;他还把自己悔过自新的思想改造过程记下来给孩子看,让孩子们知道父亲还是有希望的,孩子们因此很努力。
父亲的日记成全了孩子,几个孩子在父亲的关爱中健康成长起来。心心相印不在远近,是朋友没有远路一说,两代人有沟通就好。
把一点一滴的爱注入笔端,通过文字再汩汩不断地流入孩子的心田,我在不断地写、不断地重读的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所不在的亲子之情、天伦大爱,那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的金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好情感。
日记本把孩子的幼稚、可爱、成长、进步一一照拍,将孩子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不加任何修饰,从不雕凿实录下来,是情感的积淀、岁月的定影,是女儿童年的印记、成长的见证。常看常新,百看不厌。打开日记,那过去的时日便扑面而来,如春风拂面,像轻轻抚摸着孩子们润滑的肌肤、可爱的脸庞,一股股幸福的暖流久久回荡在心田。孩子们的稚趣童声重响耳边,实在是莫大享受;孩子们的音容笑貌再现眼帘,恍若昨天。
我天天搂着日记本过日子,一遍遍认真品读,无数次热泪横流,一回回乐开心花,美妙无穷,感觉好极了。母女情深通过日记不断地补充、不断地支取、不断地享受、不断地增值,每看一次都会别有一番享受,爱钙化了、升华了,成为我生命中一份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以至在我和孩子们分开的日子里,依然能亲情相拥回味无穷,虽然身在寂寞里,心却常在快活中。
我的字写得很草,再加上所有的日记都是在极度的困乏中写成的,有时字不成字,行不成行,像天文一般,孩子们很难辨认,只有我自己连蒙带猜勉强认得,于是给孩子们念日记成了我的专利。我念,女儿听;我念不够,她们听不够。念日记成了我们家近二十年如一日的保留“节目”,以至她们上大学每次放假回来,总恳求我把很早很早的日记和近一段的日记念给她们听,我念得兴致盎然,她们听得津津有味。常常连着几个钟头,我们娘儿仨共卧一室,陶醉在过去相厮相守的日子里不能自已,沉湎于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幸福绵延,我们忍俊不禁开怀大笑,爱尽在小小的地方,每每听到极兴处、开怀时,孩子们“吃吃吃”地笑个不停。她们总说:“小时候那么逗,那么好玩啊!”我还把她们离开家以后,爸爸妈妈对她们的思念,每次接到她们电话后的感慨和心态,以及我们俩的生活情况一篇一篇念给她们听,她们听后说:“只要爸爸妈妈过得好,我们就一好百好”,听着女儿的温暖话语,我的心被女儿巨大的爱融化了!
对她们好的地方及时肯定大加赞美,实际上是在强化她们的优势,让她们做得好上加好。通过日记,告诉孩子应该朝哪儿去努力,应该定位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使她们在幼小的心灵中对自己有一个隐隐的目标和良好预期,让她们努力有方向,前进有动力。通过日记,与女儿产生心与心的碰撞,帮助她们明辨是非,懂得道理,引导她们健康成长。
对她们不足的地方予以婉言相劝,从来没有过板着面孔的说教,没有过无情的谩骂与斥责,连正儿八经的批评也极少,至重至重的语言就是友爱的、善意的、及时的提醒,不让孩子有任何难堪,让孩子不以为是一种惩罚,而有一种被关爱的安全感,知道妈妈所以这样说全是为她们好,她们在快乐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1985年3月24日的日记写道:当我念到“娉娉可真够倔的,我有时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时候,她居然哈哈大笑说:“妈妈,我能改。”批评的效果在欢愉中达到了。
为女儿记日记,启开我生活的全新方式,日记本成了我们母女感情交流的最好场所,我和孩子天天在那里对话,朋友式的母女关系就建立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形成一条母女心灵互动源远流长的沟通渠道。
日记成为我教育孩子的左膀右臂,是一种教育子女的良好形式。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一点点努力、一点点坚持,居然帮助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改变着我们全家的生活走向。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的,并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不明白它的意义何在?只是今天见了收获,才知道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今天我才慢慢体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