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现状概述
系统、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现状,是研究与解决该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诸项重大问题的前提与基础。为此,本章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现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农村信息人才队伍现状以及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现状等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现状予以“全景式”分析与评述。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没有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化发展就无从谈起。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受观念、经费以及专业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农村信息资源,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广大农民日渐增长的现代农业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地区尚未建立起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农业的信息服务中心、站点,西部民族地区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该地区农村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大因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尤其是在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此,我们重点概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网络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农村网络数据资源是指用来指导农村生产、生活的网络数据信息的集合,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的收集、整理、挖掘、分析和利用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一般而言,农村数据资源包括农作物生产信息类数据资源、农业环境类数据资源、农业社会信息类数据、农村社会经济类数据和农业生产技术类数据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网络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数据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并建立了一大批涉农数据库和涉农网站。
从国家层面看,农业部创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www.agai.gov.cn),目前已经形成54个精品频道,28个专业网站以及融合各省(区、市)农业网站为一体的农业系统网站群,实现了全国各级政府农业网站联网运行,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广泛影响的国家农业综合信息网站。目前,该网站的日点击数已达340万次左右,访问量在国内农业网站居首位,全球农业网站居第二位。此外,大型的农业网站还有国家农村信息化服务示范项目农博网(www.aweb.com.cn)、365农业网(ww.ag365.com)、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www.cast.net.cn)等。
与此同时,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下,启动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项目。中心建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部分专业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加。该中心建设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需求为目的,立足于农业部门,以数据源单位为主体,以数据中心为依托,通过集成、整合、引进、交换等方式汇集国内外农业科技数据资源,本着共建共享、服务社会的原则,国家农业科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目前已重点整合了包括作物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农业微生物科学、草地与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科技基础数据、农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农业信息与科技发展、食品工程与农业质量标准、农业区划数据以及水产科学、热作科学等12大类学科的核心科学数据资源,整合主体数据库60个,数据库(集)600个,并已全部实现网络化共享,成为国内农口规模最大的农业科学数据库群。
上述国家级农业网站的开通与运行,对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网络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示范、保障作用。
虽然在农村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一些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农村网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但在某些具体的建设项目上,则涌现出了一些“亮点”。如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计算中心开发的“宁夏农村经济信息数据库系统”在全国就较有影响。该系统适用于农村经济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图形分析,汇总制作报表处理,是农村网络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可或缺的信息系统。与之相似,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的许多省区在涉农网站建设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省一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网站,内蒙、广西、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的各市(地、州、盟)、县(旗)还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农业部门网站,在当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在乡镇级网络数据资源建设方面,2008年,甘肃、西藏、新疆、青海、宁夏、贵州等多个省、自治区签署了“乡乡有网站”工程合作协议,目前大多数乡镇网站已开通运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全国农业网站百强评选中,西部民族地区有十余家网站获选(表3-1),显示出该地区农村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表3-1 2009年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奖西部民族地区获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