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9: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 课堂撷段 |
……
师:这是黄鹂、喜鹊、啄木鸟在树林里捉虫的情景,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问题,教师选择板书,借助纸条,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
师:要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我们需要用到哪组信息?(学生读题,教师板书)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些表示信息的问题。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些纸条,如果用粉色的表示黄鹂捉虫,请小组讨论一下,该用哪张纸条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为什么?
(学生讨论选择、进行交流汇报)
师: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要把彩条的左端对齐。谁来指一指哪部分表示喜鹊比黄鹂多捉到的38只?
(学生认真比较、交流)
师:这一部分表示喜鹊比黄鹂多捉的38只,那这一部分又表示多少只呢?
生:96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96只的?
生:与黄鹂捉的同样多。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求比96多几的数?
生:多38只。
师:怎样求比96多38的数呢?
生: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请同学们快速计算一下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师:我们成功计算了喜鹊、啄木鸟捉虫的只数,在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用到了哪条信息?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
【课后随笔】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是在学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低年段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容易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学生还易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用“如果用粉色纸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可以用哪种颜色的纸条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再次阅读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在对比过程中真正理解“谁多”“谁少”,哪是“多出的”,哪是“同样多的”,在一系列的分析中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计算方法;当学生会借助纸条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后,巧妙地过渡到用线段图表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数学就必须善于寻找数学规律,善于总结。要能够触类旁通,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起来,整理成框架,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