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宁夏水利(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中国成立前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的管和用

毛震宇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有名的古老灌区之一,千百年来就凭着对渠道有效的管和用,而使滔滔河水不停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造福。水是流体,有不舍分秒向前奔流的性格,在两条堤的紧束下,令它流到指定的地方造福于人民。但若弄不好,它会夺堤而为害。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的管和用,千百年来,随着渠道工程的演进及群众用水实践的总结,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管理本身就包含着管理工程,若无工程保证,用水是无从谈起的。

引黄灌区各大干渠,从汉代创建至清代盛修以至民国,从工程建筑物的质量讲,先以草木制闸坝,然后才易木为石。据《朔方新志卷四·艺文·汉唐二坝记》载,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佥事汪文辉将汉、唐二坝“易木为石,安如磐石,岁省诸费。以后各干、支、斗口,皆相继改为石制”,一直延用到新中国成立前。迎水渠口的部位,由于黄河河槽的逐渐刷深,河流的左右摆动,又创建了迎水,来提高进水口水位。《灵州志迹,水利源流》载:“汉渠自青铜峡秦渠上流开口……其后河势偏西,常若无水。康熙四十五年,中路同知祖良贞,改深闸底,又增长迎水,水乃足用……”其他如闸、坝、堤、、飞槽、暗洞等,皆为保证灌溉用水而建的必要建筑物,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充分发挥了它应有的效益,其关键在于渠道工程的维护管理。

一、岁修

又称春工,是指每年春分至立夏前(开水前)所维修的灌溉工程。包括埽工,闸坝、堤、挖淤、修斗口、护岸码头等全部工程。宁夏引黄灌区,春工非常重要,是关键性的工程,全灌区地方司政首脑,渠道官吏,和受益农民都要全力以赴。以卷埽开始,即用草土堵塞渠口(名曰卷埽),防备春化时,河水溢入,使渠身干涸,便于修浚。在全渠工程浚工后,才清除所卷之埽(名曰斩埽),引水入渠。其次是闸坝。各渠引河水入渠后,为削减水势,渠旁侧建有滚水坝(溢洪堰),每岁春,须用块石卷柴镶砌。为调节正常灌溉引进水量,滚水坝下所建的退水闸(1~3个),要在春初修护好。再次是堤和。为防范河水泛涨,冲决渠,沿河筑堤防护。黄河内的引水长,也必须以块石加护。其他如各渠道清除渠首段石结子(淤积的卵石)、渠、斗口等工程,都要在春季修护好。故灌区的水利工料款的绝大部分,用在岁修春工上。须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淤工程,其量最大、线最长,用工最多,是干、支、斗各级渠道的普遍工程。为了清淤彻底,在清朝雍正年间,侍郎通智大修唐徕渠。据碑文记载:“不但淤者去之使平,薄者加之使厚,低者培之使高,窄者展之使宽……又于正闸梭墩尾及西门桥柱刻划分数,测量水位兼察淤澄,渠底布埋准底石十二块,使后来疏浚知所则效……”后来清淤,皆以此为准,并进一步对各渠段都规定应挖的宽度和深度。

二、工料款的负担额定及使用办法

灌区历史上是采用“以渠养渠”、 “官督民办”的办法。各按本渠所灌地亩,征收渠工物料,因之轻重不一,各个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一般地说,灌地多的干渠,受益户负担较轻,反之较重。如唐徕渠灌地多,工程少,年亩出水费1~2角。其他渠道则3~5角不等。渠口卷埽和护岸用柴草,唐徕渠每亩地额柴草1~2束(每束约8千克)。大清渠每亩高达7.5束。卫宁灌区一般只“二至三亩地出柴草一束”。岁修所需物料,除柴草外,还有石料、柳椿、白茨、芨芨等。这些物料,距渠首近的受益户,直接送料到渠首工地,称为“本色”。距工地太远的受益户,则折款代物,称为“折色”。这些折色,随当年情况而定,历代均不化一。岁修渠工的负担,也是轻重不一,一般地每亩地出工0.5~1个。也有“二至三亩地出工一个”的。马鸿逵据宁期间,于1934~1936年,清丈土地后,统一征收水费标准,规定每亩地4角,后因货币贬值,改征黄米7.5千克。民工以60亩地朋为1份,出夫1人,做工30天。

每年冬至后,各渠负责者及地方绅士,会集省城,赴各渠道踏勘估工,商议下年各渠工程,所需工料数目,议定各级人选,并进行夫份朋搭。不足60亩地与他人合朋一份,名在前者为“夫头”,后继上者为“接夫”。张贴长单(渠单)令各知晓。于清明节三日,必须到达指定工段,违者计日倍罚,自备粮食工具,称为“正夫”。在春分节三日开始卷埽,埽工必须如期到达,称为“埽夫”。

三、灌溉制度

封表方法与养护抢险。每岁立夏前三天,春修工程结束后,即行开闸放水(所灌作物时间见下表1-5)。

水入渠后,即按沿用的封表制度,自下而上,先高后低,集中用水,间段轮灌。所谓封,就是将上中游斗口封闭,驱水到稍。所谓表,就是在封的同时,对斗口较高,灌地多,流程长的渠道酌给适当水量灌溉。

表1-5 立夏前灌溉作物时间表

各交水段界,都订设水刻子(水尺),“每五市寸为一分”,以此为掌握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有“封水如号脉”之说。要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又有按时使全渠灌完。下段用水,上段要保证。如唐徕渠梢段平罗县的小麦,在小满前如不送上“梢结”(灌溉结束的结据),上段或更上一级的水利委员会,要受到严肃处分,甚或管押、撤职、法办等。

在弯弯曲曲数十里或数百里的古老渠道上,鼠穴、獾洞、死树根等隐患到处都有。若没有严密的组织、熟练的技术、认真的巡护,那涛涛一渠流水,很难进行安全灌溉。尤其在伸手不见五指和狂风骤雨的黑夜,水利警察或是站段管水人员,总要提着一盏油灯,小心翼翼地巡护岸,并不时的发出“噢 ——”的长喊声,紧接的就是两声或更多的应声。这应是巡护和看口人员的回答,包含有“我没睡觉,我在巡,渠道安全等。巡护人员总是扛着6厘米上下的一根木棒,一头是木叉,一头是铁饶钩,用来絷口和开口,以此来调节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在冲刷严重的岸处,管水人员只要打几根木桩,挂上几束树枝就可以化险为夷,安全输水。渠道如发生险情,则用锣声传达。听到锣声,就近居民,丢下一切农活,背着柴草,扛着铁锹,即迅速奔向锣鼓响处进行抢救。

陈旧的古渠道如管理、巡护不好,渠堤就会发生决口。除了大的决口,采取断流堵修外,一般的决口,是在正常送水情况下堵的。先把麦草以两束一捆捆成许多(每捆都用草绳拴牢),即开始堵口,堵口者先用一根长木杆,向水中一戳,把束捆的麦草档定,不让流水冲走,又来两束往前挪压,再两束往上压,草绳紧紧携牢在后续草捆上,恰似连环索,接续是拥土,压柴,往前延伸,又是拥土、压柴,往前延伸……前排稍压沉在水中,后续已压沉于水底,好似水中被压了尾巴的长龙,伸出头来向前蠕动,很快就把破口堵塞好。堵塞的路线总是弯形的,比原退让几米,成凹形。水到此处,流速减慢,稍有回旋,泥沙下澄,过一段时间,破口处为沉沙淤起,极为牢固。这是宁夏有名的“草土工程”。

四、渠系组织机构

宁夏引黄灌区的水利事业,是民生的命脉,农民群众非常关心和重视。层层负责人员,由农民直接选举,每条支渠选有“会首”一人(后叫支渠长),负责支渠的灌溉和养护工作。行水期间,每户轮流夜间看口巡。各渠还有巡护牌,每天交替。各支渠口还贮有柴草、工具等用备抡险。按行政乡(堡)选有渠长1名,又叫水利管理员,管理一堡的水费坝料征收,及派催临时渠道抡险所起的“热夫”等工作。段长负责干渠渠段的水量封表,和渠道安全工作,这要有一定的管水经验,一般由渠管局委派,拿微薄的月工资。委管专负春修工程,只给1份夫的待遇。但要有修做水利工程的一定技术,也是由民选局委。所负渠段工程,保证在第一轮水内不出问题,否则要受罚。卫宁灌区的委管,即管岁修也管灌水,群众称为“委爷”,很受尊重。大的工段,委管多至5人,分别担任埽工、石工、闸工、草土工、沙工等的施工员。每工段还有字夫1人,负责上工点名,加盖误卯戳。有号夫1人,掌握上下工的时间。看料场的称场夫等等。这些由委管指定,一般是亲友或受贿指派的,不劳动。工满后要给渠夫填发“满注子”凭证。误工的上报渠局罚款(一天罚两天,受贿免除)。罚款由渠长征交。各干渠进水闸处,设有水手班(技术员)负责各闸启闭,调整进水量,报告河渠水清等。各渠水手人数不一,唐徕渠48人,汉延渠40人,惠农渠24人,秦、汉渠各20人,美利、七星等渠5~10人。其待遇,每人顶免夫2~4份。青铜峡灌区还给均田60亩。均田不交纳粮草和水利费,作为工资待遇和因公伤亡的赔偿。但均田每亩要负担小麦(或米)7.5千克,作为上级官员来临吃喝的“踏费”开支。

渠道最高一级组织是渠水利管理局(一时期叫水利委员会)。中卫、中宁等县,因渠流程不出县境,均以县设局,或归建设科管理。其他灌区均按渠设局。每渠下设段长2~5人。排水沟,设有河西沟洞事务所,下设段长1~2人。各县渠局设局长2人,文书会计各1人,事务员1~3人,并设有水利警察、分马警(报紧急情况用)步警共数十人。渠局所属人员均为工资制。从整个渠系组织机构来看,是上下系统,协调、精练,能把几百里长,百万亩灌地的渠道水利事业人员不多,办好,真非易事。

五、各种积弊及条例办法

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利事业在兴办中,弊端甚多,如局长吃空名缺额,折料变价,私用民夫,段长贪污物料,水利警察受贿卖水,委管吃夫吃料,等等。因是官督民办,自收自用,规定以渠养渠,量出定入,岁清年结,择优委聘,失职罚重等制度的约束,总的说来还是好的居多。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一般有较高的声誉,所以能使水利事业,不因朝代更替,战乱干扰,而延续发展下来,不能不说是管用得宜的结果。

作者简介:

毛震宇(1919.12~),宁夏贺兰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曾在宁夏省水利局、盐改站、水科所、南梁农场工作。历任站长、畜牧队长、生产站长。1979年退休后参加《宁夏水利志》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