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宁夏水利(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民国时期的宁夏水利

卢德明 李景牧

民国元年(1912年),宁夏府改称朔方道,次年又改称宁夏道,属甘肃省管辖。1929年1月,宁夏建省,至1949年9月解放,辖有16个市、县旗,即银川、同心、盐池、灵武、金积、中卫、中宁、宁朔、永宁、贺兰、平罗、惠农、陶乐、磴口共14个市、县,另有阿拉善、额济纳两蒙旗。其中盐池、同心和两蒙旗系干旱山区,群众自发修建塘坝涝池、打井筑窖等小型水利工程,解决人畜饮水,浇灌小片菜地果园。其余市、县都是引黄河水自流灌区,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境内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经历两千年时盛时衰逐步发展的过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引黄灌溉面积约200万亩,是全国大型古老灌区之一。

现就民国期间宁夏的水利规划、水政建设、水法制定、工程建设和治水人物方面内容简述如下。

一、水利规划

民国时期,宁夏灌区渠系紊乱,多口无坝引水,渠口引进水量常受黄河水位高低所支配,低则望水兴叹,高则毁渠成灾。排水设施差,干沟少,坡降小,弯曲多,更无支毛沟配套,排水不畅。灌区内湖泊沼泽星罗棋布,土壤盐渍化有增无减,农田低产。黄河护岸措施,沿河市、县各自为政,头痛治头,脚痛医脚。

1934年9月,中国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视察宁夏水利后,曾提出在黄河青铜峡建造跨河铁桥,桥孔之间设活动堰以蓄高河水,河东、河西两岸之灌溉渠统由此节制管理。堰后淤积则由中泓排泄之,如此各渠养护之费可以大省,宁夏灌区可增至300万亩。但由于宁夏马氏家族军阀集团割据;贪婪腐败,铁桥设想无法实现。1944年,国民党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拟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宁夏灌区安排复员屯垦,令前黄河委员会成立宁夏工程总队,由严恺主持进行了灌区的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测绘。测图面积6631平方公里,绘图83幅,还测量黄河大断面567个、渠道断面1337个,并于1947年做了青铜峡闸坝、渠首及干渠工程的设计,因时近解放事亦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于60年代已全部建成,李仪祉前辈的设想,严恺先生的设计均已实现,灌溉渠、排水沟均已系统化,宁夏引黄灌区真似江南又胜江南。

二、水政建设

宁夏水利历史悠久,历代设有专职人员和专管机构,官督民办公助。宁夏道时期,对一渠跨数县的唐徕、汉延、惠农等大干渠,以渠设水利局管理。对一县一渠和一县多渠的中卫、灵武、金积等县由建设科办理渠务。1929年宁夏省建立后,由建设厅总理水政,各渠县水利管理体制仍沿旧制。1935年为改进渠务,清除水利积弊,变更旧制,改设渠县水利委员会,旋于1941年又改为渠、县水利局,同时设立夏、朔、平县沟洞事务所和宁朔县王洪堡(今永宁县望洪乡)河工处。1945年,将建设厅属的水利局改为宁夏省水利局。1949年7月1日,复将省水利局撤并建设厅,设水利科至1949年宁夏解放。

各渠、县水利局依据事务繁简设有文牍、会计、司书各1人,办理局内事务。事务员1~3人,协助段长工作。水利警察分马警、步警,少者三五人,多者三四十人,其工作除催征渠工坝料(水利费)外,渠道放水后,专责养护渠道安全,管理支斗口开关,封闭渠水,监督看口巡人员有无偷懒等情事,日夜不离渠,专设水房食宿在渠。马警还负责传递讯息等工作。干渠分段设首事即段长1~3人,大支渠亦设有段长1~2人,局、段人员的工资均由水利费内开支。管理渠水的基层组织:每一受益乡(堡)设有渠长1人,一乡受两渠水者,设渠长2人,负责催征水利费等,其待遇除顶免渠夫一份(30个工日)外,在秋收后,向本堡受水户要粮(俗称“打秋风”),每户给粮数斤至数十斤。各支渠长1~2人(大支渠上、下段各1人),小支渠数道合设1人,随同干渠岁修时间,自费修竣本渠工程,并督促灌水和养护干渠指定的地段等。渠长每年由本支渠种田较多的富户轮流担任,没有待遇。各大干渠渠首段(进水闸以上)设水手数人至数十人,专责管理并开关渠首进退水闸,稳定入渠水位,养护坝(引水坝)、堰(滚水坝,又叫跳水坝)及险要工段的安全;冬季渠道停水后,验收保管渠口卷埽坝堵口所用的大量柴草(大干渠用草多达40万千克),并负责卷埽坝堵口施工技术等工作。水手待遇,青铜峡灌区给水手田100亩(1938年减为60亩),一般是水手们自耕自享,也有的交他人耕种。例定水手田不纳粮款等差,收获粮食多少即为水手全年工资和因公伤亡的抚恤费。卫宁灌区各干渠水手,每人每年顶免渠工45~120天,没有水手田。其工作除管理各水闸的开关外,并封表渠水、养护干渠等。各干渠在行水期间的养护管理工作除有专职人员养护外,并组织就近受水户民日夜轮流在划定渠段上巡护,白天1人,夜间2~4人。每道支渠斗口的看管工作,由全支渠按田亩均摊雇一专人吃、住在斗口水房,日夜看护斗口的开关和传递讯息等。规定每道斗口盖有水房1~2间,供管渠人员休息,并规定每一斗口备有闸口柴草30~100束和照明抢险工具等器材。

水渠是解决人们温饱的设施,农民说:“渠是咱的吃饭碗。”故制定有水利岁修(分春、秋岁修工程)制度。原定于每年冬灌结束渠道停水后,即用柴草封堵引水河口。经多年实践,总结遭受黄河封、解冻时冰封威胁之经验教训后,遂改定于每年春分节令(3月21日)开始卷埽封堵河口,称卷埽坝,工期半月,涸干渠水,为全面春工岁修做好准备。到清明(4月5日)进行渠、沟各项建筑物的整修清淤和加倍堤等工程。到立夏(5月5日)前一日,挖掉河口埽坝,放水灌溉。为使渠水适时普泽均衡受益,定有封表、渠水办法,即将上、中游支渠斗口全部关闭,逼水达梢。由下而上、逆鳞浇灌称封水。在封的同时,对于上、中游灌水需时较长的支渠,酌情留给一定水量,使其能与干渠梢同时灌完,称表水。封表失宜,水泽难周,遂有封表如号脉之说。从立夏开始至小满(5月21日)止,全渠夏季作物 ——春小麦等的头次水和部分秋作物的安苗水,均须按时按节灌完,称头轮水。小满后到夏至(6月21日)前,供给春小麦等二、三次水和播种水稻用水,称头轮补水。夏至后到立秋(8月7日)前,进行秋作物和夏作物收割前后复种小日月秋作物、秋菜、翻晒茬地、伏泡洗盐等灌水,称二轮水。立秋前后至白露(9月7日)前,灌溉晚秋作物、蔬菜、沤麻、制作土坯等,称二轮补水。白露节后停水,进行渠道工程秋季维修,主要是清淤和部分草土护岸,为冬灌做好准备,所需工料,动用本年结余或预支下年度水利费。霜降(10月23日)后,各渠陆续放水冬灌,是为三轮水,又称冬水。为预防气候骤变,渠水结冰堵坝,冬水限期定于小雪前(11月23日)3~5天全部灌完停水。到此全年灌溉结束。每轮水都要在限定的时节内全部灌完,取具渠梢绅民灌完水的结状(称梢结)上报考核,各大支渠同此。

千年古老渠道,由于充分发挥人的主动作用,克服工程简陋存在的不利因素,使其经久未废,说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营管理制度,以渠养渠,量需计征水利费,工料兼收。每年冬至(12月22日)时,由官府召集各渠士绅,对下年度水利兴修工程所需的人工物料,逐工踏勘估算。确定后,各按本渠受水田亩平均摊派,各渠轻重不一。1938年,实行统一征收水利费,不分农作物和地等,每亩征收水利费四角,每“2亩田”出一个工日,60亩地为一份,出1人在渠做工30天。各干渠重要工程,如引水、溢流侧堰、退水闸、进水闸、防护外河淘冲的险要地段等,都在干渠首段备足所需工料数量的百分之七八十,主要是柴草。因之征收水利费的办法是:邻近渠首之受水乡(堡)征收柴草,以柴草折价顶水利费;距离较远者征收现金,作为采购石、木、铁料、石灰、胶泥、芨芨、白茨等材料和管理经费的开支,遂有“近征本色” ——实物,“远征折色” ——现金和“六本四折”、 “七本三折”之规定。各种工料备齐的时间,统定于立春(2月4日)前三天和后四天,利用地冻冰封的农闲时间全部备到各工地,尤其是卷埽坝堵口的大量柴草,更要利用冰桥按时备足。各段护岸工程所用的柴草,于工地附近的乡、村予以定购,到时现用现交,经上级点验后方能动用。

水利岁修工程施工技术员称为委管,每年由各段段长在受水乡(堡)物色技术较优、经验丰富、热心水利的人士,报渠局核委,或由各乡(堡)绅民保荐充任,其待遇顶免渠夫一份(30~45个工日)。

治渠管水人员虽择优录用,廉洁奉公守法者居多,但封建势力霸占水利渠务多年,局长中仍有吃缺(人员空缺)、吞饷(扣发或少发员工工资)、以权谋私(派渠夫,调工料建房修宅)等事。段长中也有采购物料以少报多、以劣充优,从中牟利的;水利警察有的受贿卖水。当时人们讽刺水利人员是“吃夫吃料”者,喻之为吃麸皮豆料的牲畜。

三、水法制定

民国时期,在前代治水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各县、渠水利设施和各级水利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制定出一批水法,据1936年出版的《宁夏省水利专刊》载,有下列法规:宁夏省各县、渠水利委员会通则24条;宁夏省各县、渠水利委员会委员选举条例19条;宁夏省各县、渠水利人员奖惩条例14条;宁夏省各县、渠估工办法10条;宁夏省建设厅科罚各渠春工误夫办法15条;宁夏省政府建设厅暂行规定唐、汉、惠、清四渠浪稻办法5条;宁夏省水利暂行拘罚条例12条。

除上述条例办法外,后期又制定:水利春工夫料点验办法;渠夫朋伙办法;各沟、渠养护管理办法。

以上规章制度,在维护水利设施、遴选水利人员、搞好灌溉管理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四、工程建设

民国时期,宁夏主要建设7项水利工程。

1.1913年

宁夏护军使马福祥会同满营将军常连、宁夏道台赵维熙为解决被遣散满营官兵生计问题,于1914年在唐徕渠左(西)岸靖益堡陈家田附近设分水口,新开长达50余公里的大支渠一道,名湛恩渠,俾化旗为民的满营官民自食其力,以免冻馁而养身家。后因风沙淤渠,输水不利又下移1.5公里另开渠口,改名新开渠。

2.1914年

汉延渠口引水口原在马关嵯西岔,但河道西趋,引水不多。1914年,渠绅于熔请准于九道沟另开新口。到1939年,西河来水量不能满足汉延、惠农、大清3大干渠分用,经建设厅长李翰园、水利专员于光和等决定将3大干渠引水口上移到西河口同口引水。直到1960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才弃而不用。

3.1917年

中宁县七星渠渠绅王祯自筹料款,于七星渠鹰石嘴进水闸上段2000米处,临河并列修建料石拱形涵洞(渠口进水涵洞)3孔,长85米,单宽3米,高2.5米。工成不久,山洪爆发冲毁洞顶挡洪“金刚石墙”,渠被泥淤。1919年又经渠绅王汝霖、张从善修复,使用到1958年才予改建。

4.1934年

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请准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宋子文拨款20万银元,用兵工由原宁朔县王太堡(今永宁县杨和乡王太村十队)惠农渠东岸设分口,开挖长达60余公里的一条大支渠。马为纪念其父马福祥(字云亭),命名云亭渠,今改名为民生渠。

5.1940年

宁夏建设厅新建大清渠瞿靖堡戴家车门附近的永涵洞一座,排泄大清渠西瞿靖堡等处湖水。

6.1941年

黄河王洪堡段塌多年,形成一大弯道,威胁宁兰公路和惠农渠的安全,护岸工程年修年坏。1941年省建设厅长李翰国经勘查决定,由黄河任春渡口(今仁存渡口)错下东岸开挖一引河,截弯取顺,河道东趋,多年的河患遂靠消除,公路交通和干渠输水暂获安全。

7.1949年春

宁夏省水利局长于光和在中卫县美利渠迎水桥下段左(西)岸开口,新挖一道长10000米的扶农渠,工程未完成,宁夏宣告解放。1950年人民政府继续完成全部工程,即今中卫县北干渠。

上述水利建设工程是在形势逼人、为民所请的情况下办的。至于干旱山区的水利建设,则由当地群众自发修建管理使用。

五、治水人物

在整顿宁夏渠务方面,工作比较突出。

1.1927年

甘肃省主席刘郁芬委任崔桐选为宁夏水利专员。

2.1937年冬

李翰园由省民政厅长调任建设厅长后,为使渠道不决口,农民不上告要水,清除水利积弊,首先对把持渠务多年的老水利人员予以更新,录用一批有知识的青年人充任建设厅水利视察员和渠、县水利局段副职,令其边工作、边学习、边监督,逐步取而代之。同时建立健全基层管理组织,加强渠道养护工作,对前人多年行之有效的灌溉制度和封表渠水办法,要求认真照办,严格执行,对失职人员重法惩处。1940年,汉延渠梢段农民向省政府主席马鸿逵告状要水,李即将该渠局长黄金镛镣押80多天。为了清除宁夏水利人员“吃夫吃料”的积弊,李于1939年派大员并聘请地方上有声望的公正士绅和热心水利事业的知识青年,组织庞大的水利春工夫料点验队,后又请准马鸿逵派军官佐会同建设厅派出人员,对全灌区水利春工夫料进行认真的点验,并严令各支渠斗口准备抢险器材、照明工具、闸口柴草、看口水房等,要求白天黑夜渠道上都要有人巡逻看水。这些措施短期内曾起到渠少决口、弊绝风情之效。

3.1935~1945年

马周堂任唐徕渠管理局长期间,每年春工亲自督导疏浚渠道,整治闸坝,开灌后每轮水都由口到梢亲自封表水量,使渠梢能及时灌溉,并由过去灌两次水增加到灌三次水,渠梢人民感其治水功绩,联名赠匾“泽及梢民”四个字,悬挂于平罗县城南门桥楼上。新中国成立后,马继续从事水利工作,凭着多年的治水经验,参加了唐徕渠的扩整和支渠红花渠口的迁建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