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成摄影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捕捉诗画音乐之美

摄影人“看风景”,把握大自然中的诸要素和观察的着眼点,是为了拍出让自己喜悦、让别人感动的照片。但是,仅仅知道了“看什么”,只是摄影的第一步,暂且抛开技术问题不谈,这里面重要的还有一个艺术感觉的问题。

3.1 功夫在诗外

摄影是艺术的纪实和创造。它不是数学,1加1等于2,1加2等于3,学会了相机操作的一、二、三,你也未必可以拍出好照片。

懂得了去寻找、发现什么,懂得了把镜头对向哪里,这还远远不够。而通过上述这些要素、要领,去有意识地撷取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去通过影像呈现存在于现实之中的绘画美、音乐美,让你拍出的照片蕴含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韵律、韵味、节奏和情绪,这才是风光摄影、旅行摄影的着力之处。

因此,“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用在摄影上是非常合适的。你“看风景”看得烂熟于心不行,玩相机玩得如履平地也不行。如果你光有了这些,而没有艺术的感觉、艺术的情绪、艺术的思维,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没有一点“艺术细胞”和“审美情趣”,恐怕玩摄影是玩不出太多名堂的。恕我直言,一些以摄影为职业的朋友,最终还是停留在“照相”的层面上,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走”得不够,二是艺术修养不够。而第二条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也提示我们,对于想把照片拍好的朋友们来说,平时多接触一些诗词歌赋,多欣赏一些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无论是对于摄影来说还是自己的生活,都是不能缺少的必修课。

这一点对普通爱好者尤为重要。试想:我们器材上不能跟人比,技巧上不能跟人比,如果艺术感觉和思想感情上还是不能跟人比,那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所以说,培养我们的艺术感觉和灵性,拍出照片的诗画音乐之美,是我们愉悦自己并愉悦他人的必由之路。

3.2 拍出诗情画意

拍出照片的诗情画意,首先要注意光影下事物的韵味、色彩,以及不同事物组合成一幅画面所给人带来的视觉与心理上的感受。

我们用三张拍摄于塞罕坝黄昏时分的照片加以分析(图2-13《远村夕照》,图2-14《寒山静暮》,图2-15《蓝调》)。

塞罕坝位于河北围场县境内,距北京东北方向300公里左右,集山林、草原、湖泊于一体,是北京玩家喜爱的一处野外拍摄地。赛罕坝一年四季都有风景,但最美的是秋冬两季。它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种植区,以桦木、松木和灌木为主。每到深秋时节,铺天盖地的草场和碧波荡漾的湖泊,映衬着桦林的金黄、松林的浓绿、灌木的五彩缤纷,交织成绚烂如锦的图画。塞罕坝的秋色,曾被一家国外的旅游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美风景之一,与喀纳斯湖、丽江古城等齐名。而塞罕坝冬季的景色,也很有特点,山林草野覆盖着皑皑白雪,衬托在湛蓝的天幕下,有一种纯净、悠远的浩荡之气。

这三张照片,就拍摄于雪后的赛罕坝上。

图2-13《远村夕照》拍摄于傍晚,此时的太阳光线明丽柔和,为覆盖着薄雪的山野镀上了一层金黄,大气澄澈,光影对比清晰而又柔和,使村落、灌木林和散放在草场上的牲畜层次鲜明,历历在目。而绵长舒缓的山线,映衬在淡蓝色的天空下,契合着柔和的光照,给人空远、细腻的安详感。

图2-14《寒山静暮》拍摄于太阳即将从地平线落下去的一刻,是比较典型的侧光下的景致。此时的日光更加微弱,天空呈现出迷蒙的灰蓝色,在视觉上给人更加深重的沉寂感。夕阳斜照下的雪地和山峦,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反差比明显但并不强烈,在光影的节奏上过度平缓,强化了“静”的艺术效果。全片的影像,仅仅突出了积雪的白和山野、树木的黄褐色,给人凄清、淡定、寂寥的韵味,犹如一幅水墨丹青。

2-13《远村夕照》

2-14《寒山静暮》

2-15《蓝调》

图2-15《蓝调》拍摄于太阳落山之后,太阳光照的消失和天空的阴霾,基本上形成了散射光条件,因此拍出的影像比较“平”,给人的感受更加宁静。特别是由于灰蓝色天空的映照,山野上的积雪也折射出悠远的淡蓝色调,给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美。景物在撷取上比较讲究,没有摄入前景现实中的树木和沟坎,也没有选取生长树木的山峦,而是在“空”、“简”之中营造深邃的情绪,从而使得山脊的线条更加清晰、绵远,给人意蕴深长的感受。而那一行暮归的马队,是以动求静的点睛之笔,试图点化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荒意境。

2-16《河岸晨光》

这三张照片,比较好地运用了不同的光照条件,通过对色彩、线条、光影节奏的把握和景物点与面、动与静的组合,着力营造画面的情绪、韵味,调动人的视觉感受和想象力,从而产生了风景画、抒情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有读者可能会发现,上述解读的这三张照片,来自于侧光和散射光条件下,而在逆光条件下,是否也可以营造出所谓诗情画意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一般而言,如果说在侧光等光线下容易拍出的是“抒情诗”,那么在逆光下,则更容易拍出节奏铿锵的“朗诵诗”。前者以含蓄、深远见长,而后者则更鲜明地体现了抑扬顿挫的节奏和直抒胸臆的强烈情绪。

图2-16《河岸晨光》,就是比较好的实证。

这张照片拍摄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清晨,是一张典型的逆光照。由于在逆光下,图像反差巨大,光影分明,色彩奇异,给人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得画面中的景物,具有跌宕起伏、呼之欲出的运动感,让人产生快乐、热烈、惊叹的情绪。

这些举例是想说明,诗情画意其实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存在于各种光线条件下。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诗、眼中有画,努力去品味景物的韵味和意境,从而通过镜头传递我们基于艺术表现力上的独特感受。

3.3 撷取音乐之声

用影像表达音乐美,也是影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

音乐美之所以可以通过平面艺术加以表达,是因为音乐是有形象性的,特别是我们通过耳朵接受音乐信息,可以在心中生成自己所理解的“画面”,从而使“听觉艺术”转化成所谓的“视觉艺术”。

2-17《长调》

2-18《雪原的音符》

2-19《山乡水韵》

音乐审美的这一特点,使人们找到了摄影与音乐之间的互通性。就此而言,我在拍摄实践中,也有切身的感受。

图2-17《长调》,拍摄于内蒙古草原的初冬。几天前,草原上刚刚下过一场小雪,涂白了山脊和地势平缓的山坡。而道路边半人高的枯草和山坡下翻耕过的田畴,从覆盖的积雪中袒露出黄色、褐色的面容,拉出宽宽窄窄的线条,和远山的起伏及明暗变化,交织成音乐一般的混响。在枯草与天空的相互衬托之间,那一道耕地的褐色延展和山线的起伏,极具旋律性,突然让我想起了可以用长线条音乐形式记录的蒙古长调,耳边响起歌唱家胡松华所唱《赞歌》在唱词之前的那一大段咏叹。于是,眼前的景致,化成了歌的感受,《长调》就这样拍成了。

图2-18《雪原的音符》和《长调》异曲同工。衬托在雪地上的横线条,像音乐的记谱线,线条中的一排小树,随着一道漫坡缓缓起伏,而背后的山峦错落有致,与小树互为衬托,交相呼应,仿佛音符的变化,形成了具有节奏感、旋律感的影像。为了引导读者对音乐感的审美联想,画面的右上角带入了两根并排直竖的塔架,暗喻指挥棒,调动人们对音乐的想象力。

如同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一样,在自然和人为的环境中,韵律感的线条、节奏感的色彩、重低音似的暗影、余音袅袅的光线等等,不时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可以让我们通过画面,“看”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比如拍摄于江西的图2-19《山乡水韵》,一层层的梯田,反射着水的光照,像银色的瀑布向下倾泻,让人想起曼托瓦尼乐队由小提琴组成的“弦瀑”,绵密、细腻,悦耳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