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教育6+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两辈家长如何协调隔代教育(2)

封建迷信成了“导火索”

地球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更为复杂一些。国与国之间形成“冷战”,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疆界等很多的问题。而婆媳之间形成“冷战”,很多是由于教育小孩的问题。放眼世界,国与国之间都能结束“冷战”状态,婆媳之间为什么不能结束“冷战”状态呢?

小男孩轩轩正上小学三年级。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所以轩轩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黄老太太照料。婆媳俩在轩轩的家庭教育方面,虽然时不时地出现一些小摩擦,却未严重到“冷战”的地步。轩轩的父亲,每逢婆媳俩有小摩擦的时候,都会要求自己不偏不倚地做个“和事佬”。

轩轩的母亲阿钰认为,婆婆黄老太太对轩轩进行隔代教育,也很辛劳,尽管在有些事情上跟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但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自己作为儿媳,还是应该礼让为先。

比如,有一次,学校举办“少年儿童迪斯科比赛”,轩轩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获得了电视台即将直播的全市“少年儿童迪斯科比赛”的参赛资格。轩轩兴致勃勃地准备参赛,却硬是被奶奶黄老太太阻止了。黄老太太有着自己的理由:“我看那迪斯科洋里洋气的,是扭屁股,不是跳正经的舞蹈。轩轩在学校里扭一扭,倒也罢了,如果扭到了电视里,被全市的居民看见了,那丢脸就丢大了……”轩轩的母亲阿钰听了黄老太太这样的“奇谈怪论”,颇感好笑,不过也只是一笑置之,并未深究,因为她觉得轩轩参不参加全市“少年儿童迪斯科比赛”,无关紧要。

令人遗憾的是,最近,婆媳俩在轩轩的家庭教育问题上,却爆发“冷战”了,“导火索”是封建迷信。

黄老太太从小到大,都保持有一种“嗜好”:喜欢“算命”。那些“江湖术士”在给她“算命”时,如果说了所谓的“吉言”,她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如果说了所谓的“祸语”,她就忧心忡忡,垂头丧气,甚至惶惶不可终日。轩轩的父母改变不了黄老太太这种“嗜好”,只得“转而求其次”:要求黄老太太别让轩轩受了“算命”的不良影响。黄老太太答应了,基本上也做到了,所以一直风平浪静。

然而有一天,阿钰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平静的家庭随之骤起波澜了。

下午,阿钰正在单位的办公室上班,忽然接到了轩轩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在电话里询问轩轩为什么旷课了一整天。阿钰随即打电话给黄老太太,询问轩轩有没有正常上学。电话里,黄老太太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出了“轩轩上学正常”的答复。阿钰好生奇怪,就向黄老太太提及了轩轩班主任刚才的电话。

黄老太太语气顿显紧张,支支吾吾地告诉阿钰:“轩轩今天其实去了同学家玩,我担心你责怪他,就给他隐瞒了。这事是我不好。你要骂,就骂我,别骂轩轩……”

阿钰明显感觉到黄老太太在撒谎,因为轩轩趁着上学的时间到同学家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决定临时“客串侦探”,要弄清楚黄老太太“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蹊跷药”。于是,她向单位领导请了事假,提前下班了。她悄悄地打开了家门,进了家中。

只见轩轩卧室的房门已经锁上了,黄老太太像“地下党”一样,正猫着腰,脸颊贴近房门,煞有介事地开导轩轩:“我的好宝宝,你都坚持一天了,再坚持个把钟头,就可以出来了。刚才,奶奶给你塞了你最爱吃的点心。‘算命先生’说,今天是你的‘灾星日’。奶奶安排你躲‘灾星’,是专门用钱买了‘算命先生’的良方,是为你好,不然的话,你就会有‘血光之灾’。等一会儿,你爸爸、妈妈下班回家,问你今天干什么了,你就说去同学家玩了。你放心,有奶奶护着你,他们不会将你怎么样。至于学校老师那里,也由奶奶去交涉,包你平安无事……”

阿钰马上就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因而忍无可忍地大声埋怨婆婆黄老太太:“妈,您太不像话了!我们不是生活在愚昧的中世纪,我们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城市,有您这样教育孙子的么?什么‘算命先生’的良方,什么‘血光之灾’,什么躲‘灾星’,我看您这是关‘禁闭’,是限制轩轩的人身自由,是犯法!您必须立即打开房门,放轩轩出来!”

黄老太太闻听此言,又惊又恼,就将手中的钥匙攥得更紧了,操起哭腔而喊冤了:“列祖列宗呀,我一生行善,现在老了,不中用了,却被儿媳诬陷‘犯法’了!我三十年前安排儿子躲‘灾星’,今天安排孙子躲‘灾星’,都是为了子孙好啊!”

阿钰尽量压住自己的怒火:“您不必喊冤,我没别的意思,我只要求您尽快打开房门,放轩轩出来!”

黄老太太固执己见,目光露出狠劲:“不到时辰,我决不放轩轩出来!你若逼我,你就是谋害轩轩,就是要让轩轩遭遇‘血光之灾’!”

阿钰见黄老太太这回简直是在拼老命了,因而不敢去夺黄老太太手中的钥匙,怕给黄老太太的身体造成什么闪失。但阿钰觉得:轩轩是接受新时期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小学生,若被黄老太太多关一分钟,他那稚嫩的心灵就会多受封建迷信的一分钟“毒害”。万般无奈之下,她掏出手机,用那因为生气而颤抖的手指,拨打110报警了。

此时,轩轩在卧室里吓得“哇哇”大哭了。婆媳俩在暂时的沉默中对峙着。

警察很快就来了。他们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认为阿钰有道理,就以公事公办的方式,动员黄老太太打开了房门,放出了年仅十岁的轩轩。

黄老太太经此风波,一气之下,病倒在床了。儿子近前做“和事佬”,她一边用那枯老的巴掌掴了儿子一个耳光,一边哼哼唧唧地骂道:“我为了子孙好,简直操碎了心。我三十年前安排你躲‘灾星’,你一生都能平平安安。我现在安排孙子躲‘灾星’,却被儿媳搅和了,把我当成了‘犯法’的人。我一片好心,却成了她眼中的驴肝肺了。她若不向我道歉,我就一直病下去……”

阿钰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因而根本不愿向婆婆“道歉”。这婆媳之间的“冷战”,该怎样收场呢?

其实,婆媳之间,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遭殃的都是小孩。当阿钰和黄老太太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轩轩在卧室里吓得“哇哇”大哭,就是明显的例证。

任何争吵,皆有根源。阿钰和黄老太太这次激烈争吵,根源其实是各自都为轩轩好。这就有了悖论的意味:既然各自都为轩轩好,那还用得着激烈争吵乃至“冷战”吗?这就不得不追究她们激烈争吵乃至“冷战”的“导火索”:封建迷信。

为了结束婆媳之间“冷战”的状态,阿钰的明智之举,是应该请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出面做通黄老太太的思想工作,找到那个非法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以敛财的“算命先生”,使其受到相应的惩处。这样,黄老太太认清了“算命先生”骗财并且坑人的真面目,就会改变自己落后的观念,就不会继续记恨阿钰了。阿钰在此基础上,及时将黄老太太安抚一番,何愁“冷战”收不了场呢?

特别提示

婆媳之间的“冷战”状态,很多是缘于小孩的教育事务。那么,婆媳就应该共同着眼于小孩的教育前途,而“偃旗息鼓,握手言和”。毕竟,婆媳关系也是一种亲情关系,应该没有迈不过的坎儿。

婆婆别固执,儿媳别冲动

婆媳由于抚育小孩的事情而发生纠纷的时候,为了息事宁人,关键在于婆婆别固执,儿媳别冲动。

小男孩奎奎将近一岁的时候,妈妈阿萍就开始注意培养奎奎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有一次,吃粥的时候,阿萍给了奎奎一把小勺子,试着让奎奎自己吃。奎奎尽管稚拙地把粥洒到了脸上与衣服上,但仍吃得津津有味。阿萍欣喜地告诉婆婆李老太太:“我们按照这个速度进行调教,奎奎到了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够自己吃饭了。”李老太太却不高兴地回答:“你这是操之过急了。奎奎这么小,你就让他自己吃饭,我担心他吃不饱,会饿肚子。”李老太太仍然坚持给奎奎喂饭。此后,阿萍想要锻炼奎奎动手能力的时候,李老太太都会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止,婆媳俩因此而时不时地发生口角。

奎奎到了三岁的时候,阿萍将奎奎送到了幼儿园。幼儿园每天为小孩供应午饭。幼儿园的老师告诉阿萍,奎奎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一连几天都不能好好吃午饭,后来由于小朋友之间相互比着吃饭的缘故,奎奎逐渐能够自己吃午饭了。阿萍听了很高兴。可没高兴几天,阿萍又从幼儿园了解到,李老太太专门给幼儿园的老师递了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内容里,写明了奎奎不爱吃、不愿吃的十二种食物,并要求幼儿园的老师遵照执行。

幼儿园的老师觉得李老太太递纸条的行为,很不妥当。其实,凡是正规的幼儿园,每天供应小孩的饭菜,都进行了合理的营养比例计算,兼顾了荤菜与素菜的搭配,足够小孩一天的营养和热量。一般情况下,小孩对自己爱吃的菜多吃些,不爱吃的菜少吃些,只要分量适中,皆属正常的范畴,不属偏食。如果小孩的家长都像李老太太一样,给幼儿园的老师递纸条,要求老师同意并纵容小孩偏食,那幼儿园岂不会乱了套?

阿萍觉得李老太太给幼儿园老师递纸条的行为,有失全家人的脸面。于是,她叫丈夫就此事劝劝李老太太。孰料,李老太太竟然埋怨道:“幼儿园的老师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儿媳阿萍也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我很生气!”

奎奎每天在家里的早餐和晚餐,李老太太照样喂着他吃。这样一来,奎奎在幼儿园的时候能够好好地自己吃饭,而回到家里,就宁可饿着,也不肯自己动手吃饭了。阿萍要求李老太太:“奎奎既然在幼儿园里锻炼出了自己吃饭的能力,那在家里也应该自己吃饭。”李老太太反诘阿萍:“你自己懒得喂奎奎吃饭,我来喂,碍着你的事了吗?”阿萍听了,十分郁闷。阿萍的丈夫是有名的“孝子”,不愿因为抚育小孩的事情而冒犯李老太太,这使阿萍更加郁闷了。

有一天,李老太太忙着给奎奎剥香蕉皮。阿萍心想:“奎奎已经三岁多了,应该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至于奎奎做得是否利索,倒也无所谓,关键是要培养动手做事的能力。家长如果总是娇惯小孩,什么事情都替小孩做了,小孩也就懒得学习做事了。那么,小孩长大之后,就会缺乏自立的能力,就会反过来埋怨家长。”想到这儿,阿萍就要求李老太太让奎奎自己剥那香蕉皮。

李老太太一边固执地剥着香蕉皮,一边责备阿萍:“我为我的孙子做事,我乐意,不用你管!”

阿萍看着李老太太那双尚未洗尽油渍的手,加之想起了李老太太和自己在抚育奎奎的事情上一直不协调,当下不由得冲动了,就愠怒地冲着李老太太喊道:“您是我的婆婆,可以骂我。但您是奎奎的奶奶,您不能弄脏了奎奎的嘴巴:您瞧瞧自己的手,不比香蕉皮干净!”

李老太太闻听此言,伤心得流泪了,当天就收拾了行囊,回老家去了。

事后,阿萍很后悔:不该恶言恶语地刺伤婆婆李老太太的心。其实,李老太太抚育奎奎,付出了不少的辛劳。虽然李老太太抚育小孩的一些观念很不科学,而且固执己见,但阿萍作为新时期有知识的年轻人,难道不能想出好措施,与婆婆进行成功的沟通么?阿萍性子比较急,一时冲动而发怒,怎能解决问题呢?

阿萍左思右想之后,带着丈夫和儿子,赶到了李老太太的老家。阿萍诚恳地向李老太太做了自我批评。阿萍的丈夫趁此机会,很客观地分析了婆媳俩在抚育奎奎的事情上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问题的方法。李老太太当然舍不得真的离开孙子,现在见儿媳主动登门道歉了,也就不计前嫌地返回了孙子的家,继续照料孙子。李老太太表示:不再固守以前那些不科学的做法,而要学习新时期育儿的科学知识,做个合格的祖辈家长。

特别提示

婆媳作为小孩的两辈家长,有时会在小孩的教育事务上产生纠纷,各执一词,但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小孩能够顺利地成长。婆媳既然有了相同的出发点,那还有什么纠纷不能化解,还有什么歧义不能达成一致呢?

为了小孩,婆媳该让步时就应让步

开春的时候,小男孩骏骏将近一岁了。骏骏不会明白:两个十分疼爱他的长辈,一个是他的妈妈,一个是他的奶奶,正在为他穿衣服的事情闹别扭哩。

妈妈认为:开春了,气温渐渐由冷转暖了。而小孩本身就好动,如果穿多了衣服,一旦出了汗,再脱衣服,就很容易着凉生病。小孩穿衣服不至于过多,活动起来就会方便自如,同时还能促进肢体的发育和强壮。

奶奶认为:小孩人小体弱,在冬春换季之际如果穿少了衣服,会被冻病的。到时候,长辈们连哭都来不及了。于是,奶奶按照自己的想法,像在隆冬时节那样给骏骏穿了一层又一层的衣服。

骏骏穿着臃肿的衣服,几乎成了一个大胖企鹅了。渐渐地,骏骏显得烦躁不安了,接着是大汗淋漓,舌苔和眼睛分泌物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然后发展到了不爱吃奶的地步。奶奶这才慌了神,连忙给骏骏减少了衣服,又不断地给骏骏喂白开水喝。骏骏的病情这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这样,奶奶和妈妈在冬春换季之际,为骏骏穿衣之事所发生的争执,结果是奶奶因为理亏而自觉地让步了。

到了春夏换季之际,骏骏一岁多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又为骏骏穿衣之事,发生了争执。这次,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妈妈认为:如今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宽裕,穿衣服应该越新、越时尚越好。如果穿些旧衣服,就会显得寒酸,会被别人瞧不起。

奶奶认为:小孩的个头长得快,一件衣服穿不了多长时间就小了。因此,若有合身、整洁的旧衣服,就应该让小孩尽量先穿诸如此类的旧衣服。这样,家长既能节约了给小孩买新衣服的钱,又能培养小孩俭朴的好习惯。

骏骏的大姑父家和二姑父家也各有一个小男孩,而且年龄都比骏骏要大一些。于是,奶奶在去他们家看望骏骏的姑表兄时,只要骏骏的姑表兄有穿小了的旧衣服,就选择着拿回一些,重新洗晾之后,给骏骏穿。

奶奶带骏骏到户外去玩时,活泼好动的骏骏经常把衣服磨个小洞洞,或者剐个小口子。妈妈说:“那原本就是骏骏姑表兄的旧衣服,既然破了,干脆扔了算了。”奶奶却舍不得扔,而是戴上老花镜,给那破的地方绣出一朵漂亮的梅花,或者一只可爱的小鸟。骏骏见了,喜欢得“咯咯”直笑。

不过,奶奶并非完全不要骏骏穿新衣服。有时候,骏骏没有了合身的旧衣服,奶奶就会给骏骏选购适当的新衣服。奶奶选购的标准是:面料的透气性能要良好,颜色不可过于花哨。

骏骏的妈妈逐渐觉得婆婆的做法很对,所以不再为骏骏新旧衣服的事情与婆婆争执了。而后来,骏骏渐渐长大了,在衣着方面果然形成了俭朴、整洁的好习惯,使得父母省心了不少。相反,有很多邻居家的小孩,由于从小就穿惯了花里胡哨的所谓时尚新衣,因此长成青少年之后仍然一味追求浮华的衣饰,使得家长头痛不已。

特别提示

婆媳作为小孩的两辈家长,在抚育小孩的过程中,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双方要学会扬长避短:该坚持的时候就自觉坚持,该让步的时候就自觉让步。

婆媳为了小孩而不能决裂

阿敏和丈夫是城市里工资颇丰的白领,正因为工资颇丰,所以常年工作皆很忙。儿子磊磊出生后,他们基本上无暇照料。磊磊的奶奶汪老太太为了解决儿子和儿媳的后顾之忧,就找自己的单位办了内退的手续,承担了照料磊磊的任务。阿敏因此很感激婆婆。

在磊磊将近一岁的时候,阿敏得到了公司的一次很好的赴外地进修的机会,但进修的时间比较长,要连续学习十个月才可以拿到结业证书。阿敏舍不得这么长的时间离开儿子,但又不愿放弃进修的机会。丈夫劝她:“磊磊有他奶奶照料,你就放心地去进修吧。”阿敏听了,一咬牙,还是踏上了赴外地进修的旅程。

十个月的进修结束后,阿敏以优良的成绩拿到了结业证书,顺利地返程了。阿敏回到家里,终于能够搂着朝思暮想的儿子了,因而十分高兴。但阿敏很快发现,儿子似乎和她很陌生。而且儿子在她走后的那十个月里,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她难以忍受。

磊磊吃饭时很没规矩。饭菜上桌,家长们还没动碗筷,磊磊就独自吃上了,还用筷子把每碗菜全都扒拉一遍,专挑里面最美味的东西吃。阿敏觉得自己刚回来,不便找婆婆说三道四,就先和丈夫说了此事。丈夫见怪不怪地说:“磊磊这个不好的习惯,在你走后不久就养成了。他每次到叔叔家和姑姑家,都是这样。虽然他的叔叔和姑姑对此有意见,可他的奶奶总是护着他,别人也就不便说什么了。”阿敏有些埋怨丈夫了:“你对磊磊怎么不严加管教呢?”丈夫显得很无奈地说:“我怎么管?我工作忙,我妈成天很辛苦地照料磊磊。我难道为了磊磊的事情,跟我妈闹僵?”

阿敏见丈夫如此“不作为”,只好直接与婆婆汪老太太交涉了。她趁着婆婆心情很好的时候,要求婆婆不能宠坏了磊磊,而应注意引导磊磊从小就改掉不良的习惯。汪老太太不以为然地说:“磊磊还小得很,哪家成年人吃饭时不都让着小孩?我巴不得磊磊多吃些好东西哩。你这当妈的,整整十个月没看见儿子了,现在看见儿子吃了好东西,竟然不顺眼了?是不是太狠心了?”阿敏被婆婆如此呛了一顿,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随后的一天,阿敏要去银行取款,发现自己放在衣柜里的小坤包不见了,而存折就放在小坤包里。衣柜平常都是锁着的,钥匙由她和丈夫掌管。丈夫告诉她:“我妈曾经为了晾晒衣物,而暂用过衣柜的钥匙,很可能是磊磊趁机拿了那只小坤包。”于是,她找婆婆询问。婆婆回忆说,磊磊好像玩过一只小坤包。她赶忙进了磊磊的卧室寻找,果然找着了小坤包,幸好那存折还在里面。她打开存折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存折已被磊磊用彩笔涂抹了,看不清上面的数字了。她急忙奔赴银行,请求换折。银行的工作人员将她数落了半晌,才给她换了存折。

阿敏回到家中,准备严肃地将磊磊批评一顿,却未看见磊磊,也未看见磊磊的奶奶汪老太太。显然,汪老太太担心她教训磊磊,就带着磊磊到街上暂避去了。

丈夫一边劝她消消气,一边为了逗她开心,因而像是讲述有趣的故事一样,给她介绍了磊磊在她走后的那十个月里,到姑姑家和叔叔家曾经做过的淘气事。

有一次,磊磊跟着奶奶汪老太太到姑姑家去玩,一如既往地在姑姑家里乱翻一气。因为磊磊有奶奶护着,姑姑不便阻止磊磊。磊磊左翻右翻,竟然翻出了姑姑和姑父的结婚证书。他见那一式两份的结婚证书上都贴有姑姑和姑父的合影,就把那两张合影给撕开了,并将姑姑和姑父的照片分别叠在一起,交给了姑姑。他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姑姑又惊又气,忍不住批评他了。汪老太太为了庇护他,而反过来批评他的姑姑:“结婚证书是在结婚的时候用一下,离婚的时候再用一下。你和我的女婿婚后感情不错,总不至于惦记着离婚吧?既然不至于惦记着离婚,那结婚证书也就没什么作用了。磊磊剪了就剪了吧,你犯得着批评他么?”磊磊的姑姑听了母亲这一番强词夺理的唠叨,真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磊磊跟着奶奶汪老太太到叔叔家去玩,也是一如既往地在叔叔家里乱翻一气。因为磊磊有奶奶护着,叔叔仍然不便阻止磊磊。磊磊左翻右翻,竟然翻出了叔叔准备送给客户的一幅出自名人之手的字画。他见那幅字画上的小鸟很好玩,就撕了下来,揣进了自己的衣袋,但还是被叔叔发现了。叔叔不便直接批评磊磊,只得向汪老太太“告状”:“我的母亲大人,您不能继续溺爱磊磊了。您瞧,我好不容易攒着了这幅名人字画,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客户,现在被磊磊撕坏了,一文不值了。我冤不冤呐?”汪老太太照样是为了庇护磊磊,而反过来批评磊磊的叔叔:“我怎么溺爱磊磊了?你怎么冤了?你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既然是值钱的东西,你为什么不藏得严密一些?你侄子磊磊还是个‘小不点’,你若藏得严密一些,磊磊就翻不着了。”磊磊的叔叔闻听此言,欲哭无泪了。事后,磊磊的爸爸要赔钱,而磊磊的叔叔婉拒了。

阿敏了解了磊磊诸如此类的“恶作剧”之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做出了两项决定。首先,她要给磊磊的叔叔赔钱,并以嫂子的身份,硬是捺着磊磊的叔叔收下了所赔之钱。接着,她到家政服务公司雇了一个保姆,让保姆做家务并照料磊磊。她在此基础上,完全取消了汪老太太做家务并照料磊磊的任务,借口是要好心好意地让汪老太太“在家休养”。

汪老太太不傻,当然清楚这是儿媳在“逼宫”了,于是一气之下,搬到磊磊的叔叔家里去住了。如此一来,婆媳俩尽管没有争吵,但在实际上算是决裂了。

然而,磊磊每天在家里哭着要奶奶,甚至闹到了“绝食”的地步。而汪老太太呢,以前在磊磊家颇为辛劳地做家务并照料磊磊,身体一直很健康,自从搬到了磊磊的叔叔家,虽然每天悠闲,却因挂念磊磊而病倒在床了。

阿敏和丈夫,以及磊磊的叔叔和姑姑,面对如此状况,不得不有所触动了。阿敏在丈夫的劝说之下,也认识到:虽然汪老太太在照料磊磊时的不少做法很不科学,但汪老太太对磊磊的关怀委实无微不至。自己作为新时期有文化的年轻人,倘能诚恳地开导婆婆学习新时期育儿的科学知识,从而改变不科学的做法,变溺爱为疼爱,那在磊磊的家庭教育上,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么?

于是,阿敏在丈夫的陪同之下,赶到磊磊的叔叔家,主动请求婆婆和解,并接婆婆返回磊磊的身边,还向婆婆赠送了自己特地选购的“科学育儿”书刊。汪老太太被儿媳的真情感动了,因而接受了儿媳的和解请求,以及儿媳赠送的“科学育儿”书刊。婆媳俩终于结束了决裂的状态。

特别提示

父辈家长关心小孩的成长,祖辈家长当然也关心小孩的成长。而且祖辈和孙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尚未成为祖辈的人很难体会到的。父辈家长对小孩进行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家长对小孩进行的“隔代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彼此对立乃至排斥的关系。因此,婆媳双方纵然矛盾很大,但为了小孩的顺利成长,双方不能决裂,而应积极和解。

换位思考

阿琳的丈夫是一家大型公司的销售主管,经常出差,东奔西跑,回家没个准点。他们的儿子鹏鹏出生之后,阿琳为了不拖丈夫工作的后腿,特地在自己的单位办了停薪留职一年的手续,专门在家照料鹏鹏。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母子俩的生活很和谐。但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阿琳应该上班了,否则将被单位除名。阿琳无论是从家庭的经济收入考虑,还是从自己的职业前途考虑,都不愿意年纪轻轻就做个“全职太太”。

然而,阿琳恢复上班之后,由谁照料鹏鹏呢?阿琳为此很踌躇。让娘家妈照料鹏鹏么?娘家妈身体不太好,加之正在照料自己的孙子,显然没精力照料外孙。雇个保姆照料鹏鹏么?阿琳在很多方面都不放心。阿琳左思右想,只好采纳丈夫的建议:让婆婆叶老太太照料鹏鹏。

阿琳自从结婚就和丈夫搬到了新房子,而公公与婆婆一直住在老房子里。阿琳平常与婆婆接触不多,没有什么积怨,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面,婆婆文化水平比较低,言语之间往往带有脏口。而且婆婆个性颇强,公公在她的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俯首帖耳。阿琳担心她在照料鹏鹏的时候,会使鹏鹏养成不良的习惯。

但为今之计,已经别无选择了,阿琳只好将鹏鹏交给叶老太太照料了。而每个周末,阿琳都要接鹏鹏回家小住,以便观察并应对叶老太太给鹏鹏的影响。

一转眼,时间过去了几个月。阿琳渐渐发现,鹏鹏身上暴露出了一些缺点,比如:总爱吃零食,不喜欢吃正餐,而且吃饭的时候要成年人喂。

阿琳以前自己在照料鹏鹏时,很注意不要鹏鹏沾染上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而且注意引导鹏鹏自己吃饭。比如,在吃粥的时候,阿琳喜欢给鹏鹏一把小勺子,让鹏鹏自己练着用餐。而鹏鹏呢,则很兴奋,吃得也不少。阿琳清楚,鹏鹏之所以兴奋,是因为内心产生了小小的成就感。

叶老太太正好相反。她每天时不时地就要询问鹏鹏饿不饿,还常常塞给鹏鹏几块饼干,或者几片夹了肉松的面包,弄得鹏鹏到了正餐的时候,不愿意好好吃饭。而且,叶老太太认为鹏鹏还小,所以坚决不让鹏鹏自己吃饭。她宁肯自己最后吃冷菜冷饭,也得先把鹏鹏喂饱了再说。结果,鹏鹏吃饭的技能明显退步了:以前握勺子握得有模有样,现在却只会横着乱攥了。

阿琳为此向叶老太太提意见,叶老太太却喜孜孜地表起了功劳:“鹏鹏吃零食怎么了?不会握勺子又怎么了?鹏鹏比以前胖多了,这就说明他每天都吃得很好。他现在不会握勺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你们从小到大,也都是这样过来的。我是鹏鹏的奶奶,我知道教育鹏鹏,不用你们操心。”

阿琳恰恰担心鹏鹏因为爱吃零食而患上“儿童肥胖症”。于是,阿琳带鹏鹏到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体质检查。医生说,由于零食对正餐的经常性干扰,鹏鹏的身体有几项指标比正常值偏低,身高也比同龄的儿童矮了一截。阿琳让丈夫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叶老太太,可叶老太太却振振有词:“小孩的身高是靠遗传,与零食没关系。我和鹏鹏的爷爷身材都不高,你们是鹏鹏的父母,身材也不高。”

叶老太太如此固执己见,阿琳一时无计可施,因为此时的阿琳尚未找到“换位思考”的方法。

又过了一段时间,阿琳发现鹏鹏增添了新的缺点:不仅非常娇气,而且学会了骂人。

有一次,阿琳和丈夫在鹏鹏的奶奶家,给鹏鹏过生日。鹏鹏玩着玩着,竟然把水杯往墙上扔。鹏鹏扔碎了水杯,还觉得有趣,“咯咯”直笑。阿琳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鹏鹏几句。鹏鹏大声地哭了起来。叶老太太连忙走过来,将鹏鹏搂到怀里。叶老太太一边抚慰了鹏鹏:“我的乖宝宝,别哭,别怕,有奶奶护着你!”一边又数落阿琳:“鹏鹏还很小,摔碎个水杯,要什么紧?你呀,不像个有爱心的母亲。”叶老太太数落完毕,心里舒坦了,就又逗着鹏鹏玩去了。从那以后,每当阿琳批评鹏鹏的时候,鹏鹏就懂得用哭声来寻求奶奶“救驾”,而且屡屡奏效。

又有一次,是周末,阿琳照例把鹏鹏接回了自己的家。鹏鹏在和邻居小朋友玩球的时候,因为没有抢到球,就骂小朋友是“狗日的小混蛋”。小朋友的母亲听到了,很生气,当场就埋怨阿琳不会教育孩子。阿琳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晚上,阿琳将此事告诉了丈夫。丈夫觉得这次必须严管鹏鹏了,就破题儿第一遭地打了鹏鹏的屁股,批评鹏鹏不该用脏话骂人。孰料,鹏鹏哭了几声,竟然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奶奶总是说这样的脏话,我为什么不能说?”小两口闻听此言,一时都愣住了。阿琳忧心忡忡:鹏鹏由奶奶照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了这样的“淘气包”,天长日久怎么办呢?

而鹏鹏呢,破题儿第一遭被爸爸打了屁股,自然要向奶奶叶老太太“告状”了。于是,当阿琳和丈夫在周末照例去接鹏鹏的时候,叶老太太就不让他们接走了。

阿琳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推心置腹地与婆婆谈一谈。于是,她平心静气地对叶老太太说:“我知道,做长辈的,往往都很溺爱小孩。可是,溺爱终归不妥。鹏鹏现在已经两岁了,正处于模仿的年龄。做长辈的,如果这时候对他过于放纵,就会使他养成一些坏习惯。久而久之,他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了。您是我的婆婆,您照料鹏鹏,非常辛苦,我很感激。我也知道,您其实并不希望自己带出的小孩有坏习惯。所以,您现在宁可对鹏鹏严格一些,也别纵容了鹏鹏。以前,我缺少与您沟通,这是我的不对,我向您道歉。今后,我们在教育鹏鹏的时候,应该保持一致的观点。我们在鹏鹏的面前,不能互相指责对方,因为这样容易给鹏鹏造成不好的影响,使鹏鹏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另外,我也会提醒鹏鹏的爸爸,在鹏鹏犯错的时候不要体罚鹏鹏,而应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教育。”

叶老太太听了,觉得阿琳这次态度不错,就让小两口把鹏鹏接回去了。

此后,阿琳每次将鹏鹏接回家的时候,都有意识地给鹏鹏讲解那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阿琳还注重言传身教,试着教鹏鹏一些做人的道理。

有一天,饭后吃橘子的时候,阿琳告诉鹏鹏:“宝宝,你先分给我们每人一个,然后自己再吃。”鹏鹏得到了分桔子的“权利”,感觉有趣,就很听话地行使了这个“权利”。叶老太太却对鹏鹏说:“奶奶不吃了,让宝宝多吃一个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鹏鹏吃东西时,都会分给爸爸、妈妈每人一份,却从不主动分给奶奶。叶老太太自然不悦了,因而问鹏鹏:“宝宝,奶奶平常疼爱你,可你在分东西的时候,为什么偏心,不分给奶奶呢?”鹏鹏凭着以往的印象,天真地回答:“因为奶奶说过不吃呀。”

阿琳抓住这个机会,给叶老太太讲了一番有关“换位思考”的道理:“长辈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应该把正确的信息,直接地表达给小孩。长辈这样做,小孩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换位思考’,关心长辈的要求,接受长辈的教育。其实,成年人也一样。比如,我俩是婆媳关系,我俩在教育鹏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协调的时候。我俩如果注重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效果就会好得多。”

叶老太太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在以后教育鹏鹏的时候,叶老太太逐渐接受了阿琳的教育观念,改正了自己不科学的教育方法,终于和阿琳达成默契了。

特别提示

上述儿媳阿琳关于婆媳之间“换位思考”的见解,言之有理。婆媳在对小孩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确实难免会有不协调的时候。婆媳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协调的现象。

在“严管”与“放任”间采取“中庸之道”

如今在不少隔代教育的家庭里,父辈家长往往十分疑惑:自己是小孩的亲身父母,按照常理来说,小孩应该自然而然地喜欢自己,但小孩却更喜欢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究其缘由,也很简单:父辈家长大多会“严管”小孩,而祖辈家长大多会“放任”小孩。须知小孩的心灵世界是天马行空一样的自由世界,是孙悟空变身术一样的自由世界。小孩天性就喜欢自由,不喜欢那种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换言之,小孩喜欢祖辈家长“放任”,而不喜欢父辈家长“严管”,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小孩来说,父辈家长的“严管”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这会钳制小孩心智发育的空间;但祖辈家长的“放任”也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这会助长小孩的不良习惯。两辈家长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应在“严管”与“放任”间采取“中庸之道”。

小男孩绍绍正上小学三年级。绍绍的父母家,位于城市的主城区。绍绍的爷爷、奶奶家,位于城市远郊区的乡镇上。绍绍生活在父母家,生活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之中,甚至保姆也受到绍绍父母的委托,同样对绍绍进行严格管教。

有一年的夏天,爷爷、奶奶思孙心切,就将绍绍接到远郊区的乡镇上过暑假了。一般来说,城市主城区的生活与文教条件,比远郊区的乡镇上要优越得多。小孩应该会喜欢主城区的生活,不会喜欢远郊区的生活。可是,绍绍过了暑假,竟然要留在爷爷、奶奶那里上学,而不愿意回到父母家中。两辈家长经过协商,同意绍绍在爷爷、奶奶那里上学一年,翌年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就返回父母家中。

光阴荏苒,一转眼就到了翌年下学期开学的时候了,绍绍仍然要留在爷爷、奶奶那里上学。绍绍的父母一时又气又急,茫然失措。

原来,爷爷、奶奶过分地疼爱绍绍,疼爱到了“放任”的地步。比如,绍绍一说累了,奶奶就同意绍绍不做作业。有时候,绍绍因贪玩而不想去学校上课,爷爷就到学校给绍绍请假。绍绍在爷爷、奶奶的身边享受到了如此娇惯的待遇,自然就不愿回到父母家中接受父母的“严管”了。

绍绍的父母了解了绍绍被爷爷、奶奶娇惯的情况之后,越发着急了。更令小两口揪心的,是那乡镇上的小学的教学质量,比主城区的小学要落后很多。绍绍三年级了,在那里学不好微机,学不好外语,连“九九乘法口诀”都背诵不了。小两口于是急得请求老两口:别舍不得放绍绍回城。

说句公道话,绍绍既然有资格返回主城区的小学,接受先进的学校教育,那着实应该返回了,而爷爷、奶奶也并未刻意要捺着绍绍留在乡镇上的小学。绍绍想留在乡镇上的小学,完全是绍绍自己的主动要求。

绍绍的父母为此而急得抓狂,这才明白是由于工作重点选错了。他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绍绍本人,而非绍绍的爷爷、奶奶。他们应该尽快地找到绍绍原来的老师,让老师通过自己的爱心和权威吸引绍绍。但更关键的因素,是他们“严管”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绍绍做了比较,感到自己在爷爷、奶奶的身边生活,会更愉快:这是问题的实质。因此,他们要想让绍绍回城,就应为绍绍营造一个宽严有度、其乐融融的家庭教育氛围。

特别提示

老两口作为绍绍的祖辈家长,其“放任”的教育方式,对绍绍的成长是不利的。小两口作为绍绍的父辈家长,其“严管”的教育方式,对绍绍的成长也是不利的。为了小孩的顺利成长,应当在“严管”与“放任”间采取“中庸之道”:这是两辈家长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