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80.茅山宗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桃源隐居图
仇英 绢本设色 明代
这幅画描绘的是三位白衣道士于桃源青山幽谷之间抚琴论道的情景。出身于南朝士族的著名高道陶弘景33岁便归隐茅山,就如同图中的白衣道士一样,在青山绿水之间修道,后形成茅山宗。
上清派虽由杨羲和许家首创,但他们仅使《上清经》在江浙地区传布和流行,并没有真正地组织化,只是具有初步的组织形态,真正使它组织化的是南朝齐梁间的著名道士陶弘景。陶弘景在茅山苦修四十年,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道观,使茅山一时成了天下道徒心目中的明星,得到道门中人的认可,形成了上清派最大的宗派,即茅山宗。同时,他还组织编订了各种道教典籍,对道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茅山宗主修《上清经》,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并吸收儒释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教徒以出家居道馆修炼为主,通常称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其修持方法以存思诵经为主,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由于茅山派道士,文化素质高,社会关系广,在茅山修炼成道后,纷纷到江南各地的名山中去发展,到隋唐时,江南各处建立了许多上清派的道派,使茅山宗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上清派的主流,也是全国道教的主流;还出现了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许多知名的道士和他们的著作,对上清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代时,上清派与天师道和灵宝派并行于世。元代时,归并于正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