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首都体育学院建校55周年部分毕业生事迹撷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忠诚教育事业培养杰出人才

——访北京市百名优秀体育教师刘世昌

个人简历

刘世昌,中共党员,特级教师,68岁,1959年进入北京体育学校(首都体育学院前身)学习,于1962年毕业。曾任北京市丰台十二中体育教师,现在仍活跃在教育一线,为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刘老师是文革后第一个北京市中学体育中心教研组的成员,并参加了体育参考书的编写工作;丰台区的《教研计划》,有两个年级也是刘老师制定的。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称号有全国优秀裁判员、北京市先进体育教师(百名优秀体育教师)、丰台区教育先进工作者等。

采访刘世昌老师已经是今年7月底了,之前的北京一直受雨水侵袭,所以采访时间一延再延。最后,天公终于作美,等到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采访工作才得以进行。

刘世昌老师最近刚做完治疗青光眼手术,术后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依旧热情地邀请我到家里采访,我们的谈话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中开始了。

刘老师说,当时报考北京体育学校是因为体育特长。当年的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刘老师的跳高获得第一名、跳远获得第二名,他认为自己可能会在专业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于是报考了北京体育学校。当时刘老师为自己的规划是,趁着自己年轻,在体育运动成绩上努努力,出点成绩。但世事难料,入学后不久,正赶上“六零”年困难时期,训练效果就比较弱了,教育部很明确地表示要培养体育师资,灌输的思想是又红又专、一专多能。所谓又红又专,就是学生政治思想必须要求进步,专业思想或技术得过硬;所谓一专多能,即学生必须要有一个项目的特长,但别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要适应,也得拿得起来,这样才能适应师资的要求,这也算教育部当时提出的一个口号。在“六零”年困难时期之后,刘老师认识到了自己到专业队的想法基本上不能实现,因为进了体校之后他才了解,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根本就不可能当运动员,只能当体育老师。学校从专业上来讲也强调必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具备一名体育老师的条件,所以自己就选择了体育老师这个职业,而没有继续向专业发展。

在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刘老师也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原来,学院在1956年成立的时候叫北京体育学校,刚成立时,是与市教委和市体委合办的学校。当时在招生简章上讲是有两个目的,即为北京队培养后备力量和为北京市培养体育人才。1960年,学校基本上是和市教委(市教育局)合办,毕业后充实到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1962年,北京体育学校改名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而59级学生是算北京体育学校中专毕业,1965年又改名为本科的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最后才改名为现在的首都体育学院。

毕业后,刘老师来到丰台十二中,当上了一名体育教师。他回忆说,1962年,那个时候组织实习队,当时刘老师是八中实习队的队长,在这里面,学校的教育思想就是得好好地当老师。所以,那个时候,就要有所准备。如果要当体育老师,就好好地把这个工作做好,而且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说到这里,刘老师明显加重了语气,也严肃了许多。他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学校工作期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个信念一直在鼓励着自己,因为有这个指导思想,才得以坚持下来,到现在已经48年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个难点。对于这一点,刘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学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及其今后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就得把自己所掌握的一些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即如果学生有一定的一技之长,在自己的辅导下,学生在学生时代可以锻炼身体,在参加工作之后,甚至老了之后,这个项目依然可以作为锻炼身体的一个手段,这是很重要的。而面对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就要讲清楚达标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必须督促他练,带着他练才行。

谈到师生关系,刘老师认为重要的是关心与帮助。虽然刘老师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但是师生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刘老师只有19岁,学生中虽有比较调皮捣蛋的,但自己也年轻,跟他们语言沟通比较好,所以基本上整个课堂教学都能组织起来,这样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对于女生,刘老师教得比较少,因为当时是男女生分开教学,自己基本上教男生。他也教过初中的女生,她们的问题是需要克服怕苦和胆小,在上课时要多鼓励,加强保护与帮助,让她们多做动作。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运动质量如何也很重要,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规范漂亮、干净利索,给她们建立一个很好的动作概念,她们做的时候再加以保护,力量大一点,这也是一种鼓励。当师生关系比较好时,任务也就能完成得好。

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刘老师认为虽然当了这么多年教师,教学方法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只是要不断创新,例如,当时十二中体育组坚持的是课上天天练,即身体素质的规定内容,例如原地高抬腿跑、纵跳,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真做,对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

在工作中,刘老师认为自己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当时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是比较不错的,例如跑、跳、投、足、篮、排,所有的基本教学内容都能拿得下来,甚至女生的高低杠、平衡木,在高三的时候都能教给她们,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他都能言传身教;二是十二中的体育组教学能力很强,当时有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带,从备课到场地的准备,传帮带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刘老师评上特级教师后,又带过许多青年老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他指导的青年教师王颖和钱国华,都在参加北京市评优课上荣获了市级优秀课一等奖,双双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黄莉参加北京市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了北京市全能一等奖,体育课评为市级一等奖;另一位青年教师在他的悉心培养和帮助下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关于这一点,刘老师认为当时他们工作的那个小组非常团结,与很多的体育组是不一样的。在他当上教研组长后,对名利非常淡泊,例如在评高级教师职称的时候,自己也是第二次才参评,当时把名额让给了其他组内的教师,所以大家对刘老师很尊重。刘老师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希望组内的教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指导的青年老师取得的成绩在区里和市里是有目共睹的。刘老师看到年轻教师在市里获得好名声感到非常自豪:“对年轻教师点点滴滴的进步我都是非常鼓励的,还有我自己的学生,回学校来了,我会更支持。”

作为一名教师,把学生带好是自己的职责,但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把青年老师和学生同时带好,并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则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如何处理带青年老师和带学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刘老师认为,带青年老师是点,点拨到了,他的思想也就开窍了,对年轻教师的提高才有更大的意义,例如,当体育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因为这和在教室里不一样,体育课是在操场上的,视野非常宽阔,如果组织能力差,教学肯定不成功。所以,要提高年轻教师的组织能力,进行点拨,让他们掌握教学中的关键。这里有两点:一是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老师身上,这样才能组织比赛和教学;二是所有的示范动作、言行必须到位,让学生有一个欣赏老师、佩服老师的心理,这样才能把教学工作组织好。带学生就是要进行很好的组织,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老师身上,这其中口令很重要。一个简单的口令,如果软弱无力,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起来。所以,在教师培养的时候,都要到操场上去喊口令。用口令能够让教授的内容使学生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就喜欢,这样才能达到他的教学目的。有一件事让刘老师感到非常自豪。有一年,一个高三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对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基本技术、动作概念和要领非常感谢,因为在大学的体育课上,有一次练蹲踞式起跑,老师问起动作过程、动作要领是什么,很多学生不知道,而他则说得头头是道。当老师问起他从哪所学校毕业时,他觉得自己特自豪,这位老师也肯定了十二中的教学成果。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也反映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其教授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让它能够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刘老师的整个工作中,一直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当时区里搞体育老师进修,丰台教育学院组织两届大专班,刘老师都担任了教学工作。他身体力行,既传授理论知识,又能联系教学实践,帮助学员树立为学校体育工作一辈子的崇高理想,巩固学员的专业思想。现在,这批学员已成为丰台区体育事业的骨干力量,他的教学也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刘老师认为这件事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因为他为整个区培养体育教师贡献出了一份力量,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在教学中,刘老师认为对他最有帮助的人是一位已故的刘老先生。当时刘老先生是教研组组长,刘老师参加工作后,这位老教师无论从教学、业余训练,还是从学校整体的体育工作,对他的帮助都很大。刘老先生当时说的两句话对他影响很大,一句是:“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刘老师当教研组组长以来,也经常拿这句话提醒其他老师。另一句是:“学校体育是学校的脸面。你必须把这个脸面做好,要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刘老师解释说,因为外地领导来学校参观,走进学校首先看到的就是操场、全校的集体活动,例如课间操,肯定是参观者必看的,课间操做得怎么样,从入场、做操的情况都能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而这些就是学校的脸面,是一个学校总体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因为他们意识到,仅凭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不公平的。但是,刘老师认为,现在学生重视这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是偏激的,是不全面的。有的学生只热爱一种体育项目,他就会去练适用于这个体育项目的技术与素质,但全面的身体素质是要求跑跳投、速度、耐力、力量、弹跳都要具备。刘老师还指出,现在学校体育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比如说要定期进行身体体能测试,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真实状况,以便学校更好地制定发展计划。

刘老师不仅在丰台十二中的体育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而且为北京市的体育发展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刘老师是文革后第一批北京市中学体育中心教研组的成员,当时出了一本关于学校体育备课的参考书,书中关于跳的章节就是他与十五中的杭老师一起编写的。区里面的《教研计划》,有两个年级也是刘老师制定的。对于今天所取得的成功,刘老师认为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不管搞什么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再有能耐也做不出成绩来,所以必须要在热爱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刘老师从19岁来到丰台十二中到2003年退休,一直都认为当教师是件非常神圣和光荣的事情,对党的教育事业也是极为热爱。退休之后,刘老师被学校返聘,虽然现在的工作都交给年轻教师干,但只要刘老师坐在那儿,学校领导就感到踏实,体育组的老师们也踏实。他经常对年轻教师说,不论什么专业,也不论什么事业,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在学校的时候把自己的基础打好了,到了工作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赢得别人的尊重。

现在的刘老师,对于今后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划,只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年轻教师,让他们把学校的工作做得更好。目前,刘老师和同样在体校毕业的老伴李老师生活得很幸福,两人都从事了半辈子的体育工作,现在感到非常满足。

母校55周年校庆在即,刘老师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希望:第一,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树立牢固事业心这个思想工作上下大功夫。刘老师认为,之所以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参加工作不久就跳槽不乐意干了,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树立起牢固的事业心。第二,要抓基本功。老师要把体育的这些基本技术、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把这些技能掌握牢,不能走过场,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最后,刘老师也祝福首都体育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学校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采访者:马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