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拳友谈养心太极拳
一、简谈养心太极拳
何谓心?在此有两层意思:一是人的心脏,身体。二是人的思维,思想。养心太极拳是身心双修的项目,一修强身护体,二修思想健康。
众所周知:人由精神和躯体组成,精神便是人的神识或称为思想,躯体便是人的身体。精神寄居于人的躯体,然而人的精神,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疾病对身体的侵害,而忽视了对精神的伤害。其实身体的病患,往往是由于思想有问题而影响的。
忽视思想的健康,不注重调理情绪,不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这种本末倒置的糊涂意识,给人们的生活导致了一种错觉:人身体饿了想吃饭,却不知道适时补充精神食粮。直到遇到事儿无计可施时,才感到知识贫乏了,该“充电”了。更有甚者,直至思想空虚到觉得生活没意思了,还没意识到这是患了精神食粮匮乏之症。这种糊涂的、消极的、懒散的生活态度,使人的活动面太窄,生活内容特单调,人生的前景不清晰,工作、生活特被动。
习练养心太极拳应该晓得,人的躯体为精神提供住所,精神就要对躯体的养护负责。人应该老死而不是病死,人活着得有激情,有体力,恋生活。
习练养心太极拳首先要转变观念:当主人不做奴隶!生活安排得要有动力:为实现奋斗的目标而学习和使用新知识、新技能,靠定力和毅力养护我们的爱心小屋。进而在工作上争取有创新,在某个领域有突破,使我们的小屋有活力。在干中不断地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工作疆域,使我们的生活有精力、有兴趣。
人活着应该不断的有新想法,不断的有新感触,不断的有新奔头,这样你会感到精神愉快,生活充实。当你感觉到了时间的宝贵,而又能够掌握自己的身心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的时候,人就可以做到不找病而且能长寿。
太极讲的是阴阳辩证关系,揭示的是宇宙变化规律,属哲学的范畴。我们通过练拳这种修行方法,学习用阴阳辩证这个法则,认识人生,改变人生。从生活事态变化中感悟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通过总结扬弃的过程,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从而进入良性的生活途径,达到从现有的生活位置逐步移向更好的生活位置,实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只要我们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处理问题,就会理解“谁是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世界观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合拍了,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人有了理性的思维,才能达到主宰自己,从而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性,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心性升华了,你就会看到光明和积极的东西,就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地跟着人家跑了。
人觉醒了,眼前一亮:“啊,原来是这样。”你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每天都有好多事要做,每一天都会感到很新鲜,再也不会怨天尤人。
思想觉悟提高了,事儿也看得开了,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完全可以有所作为!这时你就会心态平和。人心态平和了,在社会上行走,就可以做到消灾避难。
所以,我们习练养心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修正落后的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意识指导我们的言行。使人们少犯错误,使人们锻炼得聪明、理性、成熟起来。
人变得聪明了,他就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言行,追求光明。人变得成熟了,他就会均衡论事,感觉自己拥有一片充实的天空。
这实际上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问题。练养心太极拳,是在与大自然沟通,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与大自然沟通,你就会发现地球上的生物,虽然形体不一,然而他们却能把仅有发挥得淋漓尽致,欢快的享用大自然赋予的生存环境。一代一代的繁衍不息,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他们生命的支点,就在于他们的心灵没有残疾,他们的心理没有污点。
这就是练形体与养心的结合。光知道支出,而不晓得蓄纳,岂非坐吃山空?人来到这个世间,父母给了我们维持生命的元气,大自然和社会给了我们消耗元气和补充元气的环境,而任性的我们却在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着这个平衡,特别是心理上的平衡。
所以坚持修炼养心太极拳,这是一个添油续命的工程。你要想油灯亮得长久一些,你就得给油灯注油。你要想健康长寿,你就要坚持科学地锻炼,养护身体与维护自然的平衡,否则油尽灯枯性命不久长。
有人将武术分为内家与外家之分,常因你高我低争得面红耳赤。其实无论练那家拳追求的都是攀顶,只是攀登的路线选择不同而已。
千百年来,习武者在学问和技术上有特殊成就的人不少,可在学问、技术上有特殊成就的和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却不多。差距在哪里?就是练形重于练心,主攻专业与全面发展的进度不平衡,忽略了对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修炼。
练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战胜自己。人虽是万物之灵,然有时却摆不好“贪”与“度”的关系,“勤”与“懒”的关系……我们谈修心养性,就是讲学会调理自己,克服掉不良的生活习性,平衡好各种关系。用理智的心性改变肢体本能的、错误的言行,别再做傻事。只要你不犯错误,你就无懈可击。
我们通过练拳培养自修意识,不断的更新知识,通过调形、补神、变通、升华,掌握辩证施治之法,善于多条腿走路,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当排头。
我们通过练拳提高思想境界,改善生活习惯和性格,言行方法趋向大众心理。处世之道,符合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这样我们才不会被人们抛弃。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爱戴,我们才能心想事成。
养心:就是修心养性,修正落后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脾气秉性,创造愉悦的心情。
太极:就是辩证论事处事,处世之法顺其自然求平衡。
拳术:就是行事的方式和方法。
二、打养心太极拳练得是心情舒畅,行事圆活
人在世上生存并不因为你不认识社会,它就不影响你的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嘛。生活受到了影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和缺乏应变之能。认识正确,采取的处理方法得当,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否则就得“交学费”,这就是自然法则。
武学来源于生活,出发点是想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电视剧《至高利益》有一场省委班子开民主生活会的戏,省委书记钟明仁和常务副省长赵达功唇枪舌剑,斗智斗勇斗心性。赵达功喜怒不形于色,不温不火不急不懈针锋相对,态度心平气和冷静地把握着局势,“挤”得钟明仁感情冲动,断笔拍桌子,怒气喷发,病倒在椅子上。
你在社会上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怎么办?须掌握小事不纠缠,可用“捋”之法,因势利导甩开对手。媳妇和你撒泼吵架,可用“按”之法,不发脾气不上火,避免发生“家庭战争”。凡遇到烦恼之事,就要告诫自己:不能任性,要用理性战胜冲动和固执,保持头脑冷静心平气和,不能因小失大做傻事。
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自暴自弃,那样做将前功尽弃。更不能因为受到挫折,便万念俱灰,悲观失望。要看到成绩,分析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向前走。
何为生活中的强者?生存者为王!只要你活着,你就有机会。只要你有心,科学的持之以恒地去追求,你就有希望。
做人要时刻善待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思想不能落后,学习新事物,掌握新的生活方法。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在生活当中,只要你晓得了“游戏”规则,行走起来才会顺当。试想你一路顺风,前进的速度是不是就快了?千万不要轻信他人的鼓动和宣传,自己不去认真的思考和调查,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
生活之中无处不练拳,较技,大部分比试的是思想和性情上的道行深浅。从历史上看,特别是宋朝重文轻武固然不对,然习武者是否应该自省,在我们身上是否也存在着不足呢?
廉颇自恃胳膊粗力气大就觉得自己比蔺相如强大,欺负人家。随着科技的进步,拳击已被先进武器替代。胳膊粗力大者,还能以此横行于世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才是千年不变的人间正道。
打比赛当冠军争排头,寓意练拳要培养和锻炼领导能力,遇事要考虑大家的心理需求,行事争取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支持,用智慧和才华带领大家一起向前跑。
用才华还要用对地方。就拿讲话来说吧:有的人讲话文绉绉的,又有省略语,又有外来语,还经常使用专业术语。只有少数人为之称道:“有水平。”然而大多数人听不明白,听不进去。毛主席讲话使用的是大众语言,通俗易懂,大家爱听,听得明白,听得亲切,所以大家都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这才叫真才实学!练拳也是一样,不搞花里胡哨的东西。
练武之人讲武德,就是倡导以德服人。因为中国人最见不得好,你只要对他好,他可以把心掏给你。所以我们现在练拳强调思想修为,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以我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团结人心。
诸葛亮不会武功,然敌我双方都敬他用兵如神。由此看来,最好的武器是头脑灵活,反应机警,加上好的人品性格,遇事不毛躁不冲动,喜怒不形于色。这样才能控制把握自己,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
至于形体训练、可以不追求那些高难动作,不做那些违背生理的事儿。因为花里胡哨的东西中看不中用,最有效的打击是简练直白抄近的动作。鉴此我们干我们感兴趣的事,通过练功调节我们的身心状况,使我们的生活有个好心情,好体格。所以练拳讲“活”,说的是:思想灵活,方法灵活,身体灵活。这也是养心太极拳之所以强调其养心之所在。
当今习武者,注重练身者较多,而注重练心者甚少。有很多习练者,尽管拳打得挺漂亮,可是整体素质却没有达到高级水平,一遇到绕点弯的试题就考砸了。这是因为光围着房子跑,而没有找到进屋子的门。
聪明的人,能看透几步棋,当你还没有认识的时候,他把棋子就已经设定到有利于世局发展的位置上,所以他成了领队。
干啥学着像啥。就拿练拳来说吧,行拳走架要注意拳式与拳意不能脱节。养心太极拳的动作姿势优美大方,而又不失攻防格斗的技击意识。这就要求在演练过程中,动作不能马虎,要表里如一,做到家,打到位。
要用心打拳,用心就是认真操练,全身心的体现拳意、拳道、拳势,将攻防格斗的技术动作、内在意识表现出来,达到协调一致,神态合一,生机盎然。
细心揣摩,就是不断提高对拳的理解深度。认识提高了,你训练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达到目标了,你的功夫才能加深。功夫深了,你才能又有新的发现……
练养心太极拳之所以要慢,是磨炼你的毛躁性情,使你变得沉稳理智;再就是便于体验内力在你身上运行地变化情况,通过身体的感觉、悟道、发现新世界,从而循序渐进培育体内的能量由弱到强,进而使其由慢渐快练就上身,促进自己上台阶提高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伙特帅气,动作姿态优美大方,气质特好。有的小姑娘,眼睛都会说话,嘴角眉梢、身形动作的表情,显得活泼,招人喜爱。有些上了年岁的人仍很要强,讲卫生、爱干净,为人行事令人尊敬。练养心太极拳就是要把别人的、那些内在的优点学上身,无论走到哪儿,做到不讨人嫌,争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欢迎。
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眼界宽广了,脑筋活泛了。就能看事儿看得准,就能化解开事儿,这才是练养心太极拳追求的上乘技法。试想,不用动武就能闯关夺旗,和风细雨之中就能把事儿摆平,这水平高不高?动武是下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关云长文韬武略高强,然却死于骄傲自大的毛病上,前车之鉴应以为戒。
练拳要修炼自己,贪念不可太盛,心计不可太刻。有了高兴的事,应该认识到,这些都是谨慎做人,广结善缘,辛勤劳动所得的结果。不能得意而忘形,要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成绩。
养心太极拳讲化劲,化法有扭转、导引、随易法等。化即是化解矛盾,化去一切烦恼,化险为夷。有些事不能太较真,没有胜券把握的事,更不能“钻牛角”,该放弃了的,就放弃。人,要经常的清洗梳理自己,丢掉“包袱”化开“结”,这样身心自然轻爽,走在世上自然舒畅,吃得饱,睡得香,岂不更好?
果印燕先生说:“该聪明的时候你就要有所表现,该糊涂的时候你就要装憨儿。”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练拳就要做到心境如水。心平气和情绪才能平稳,情绪平稳才能不冲动做蠢事,才能脾气祥和。遥望湛蓝的天空,体验温柔清凉的风,感恩大地的绿色。体验艺术的休闲,欣赏自然的美。放松一下身心,将自己融于大自然……
练养心太极拳,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性如水。思时悄然无声,动时有理有据有锋有棱。暖时温柔似水,怒时冷若冰川。同时也要认识到:冰天雪地的高山上有雪莲,阳光下面有罪恶,这都是很自然的事。贵在我们应该知道哪头轻哪头重。关键是我们把握好自己,每天随着太阳的升起与降落安排好自己的健康生活。
养心太极拳传习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研究的是谋事立业的方法,开发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的是热情爽朗的性格,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三、练养心太极拳打的是开悟与创新
练拳要跳出门派的束缚。各家拳术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那是经过生活实践的检验,它是有长处的,是对人们生活有帮助的。白眉大侠徐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才能虚心向多人请教学习,所以徐良进步很快。而那种只知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狭隘意识,是影响自己进步的绊脚石。
其实传承各家武学衣钵者,其修炼的内容犹如学画者写生。在模特正面的画师,只能画到模特正面的身形;坐在后面的画师,只能画到模特的背;坐到左面的画师,只能画到模特的左边;坐在右面的画师,只能画到模特的右边。画面表现不同。然而你能说他们画得都不对吗?从全面来说,他们画的都不对。从局部来说,画的又都对,画得都是这个人。研究武学也是同理,各家武术门派所选择的立脚点不同,研究的途径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用一部分来代替全面的认识方法,那就很容易出偏激。
养心太极拳就是拓展你的视野,使你学会全面的看问题。不但学会从正面看,反面看,还要学会从前后左右上下看,再加上看内部与外部环境对他的影响。
养心太极拳吸取了少林派武功修为以实战为主,拳脚凶猛灵活,攻守战策十分严密的特点。又采纳了武当练功以内修为主,练气为本,体柔和顺,后发制人的长处。拳路设计目的明确,直白简练,行拳走架自然流畅,舒展大方。集百家技击技术之精华,顺应伸缩自如的自然规律,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后发制人。体验体柔和顺,身心放松,清幽安静的时刻。平静的呼吸吐纳,修心养性。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之境界。这就是由表及里,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达至臻于缜密。
养心太极拳是一文雅、高洁、潇洒的艺术,举手投足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它的一招一势不落自然的野性,它的身形举动无不透露着动人的美感。身法变换灵活,拳打自然舒畅。它集文明、粗放、含蓄、豪爽、舞蹈、艺术于一身,呈现阳刚阴柔之美、动静相依的默契。
练养心太极拳讲究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虚实法则。整体观念说的是天人合一;辩证施治讲的是随机应变;虚实法则讲得是虚生实,实生虚,虚实相生相克。虚就是实,实就是虚,虚实真假难辨然有法可依。
其实虚实表现的变化规律如阴阳鱼图示,时时处处相生相伴不偏不倚。例如掌缘为阳,掌心则为阴。手掌伸出凹凸相倚,虚实有别。阴阳相依,刚柔相济。虚实清楚了,你就会体会到:手指一张,伸抻拽连,劲感节节贯通达全身,真有纲举目张之妙。懂得了虚实,就知道了收发。虚实是表现,收发是目的。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基本功练好了,把它们组合串起来,就是一趟拳。拳套子一拆开,就是散手。散手应用得活泛了,就能繁衍派生出超近的打法。到了无师自通的阶段,自然能开悟提高,智达高远。
所以练“武”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贵在觉悟而不迷信。关键是这个“术”得研究,攻防技术的设计,使用方法地选择,大脑应变的反应能力等等。这是培养身心协调能力的问题,这里追求的乃是一个与大自然呼吸相吻合的问题。
如何把事摆平?这里所涉及的范围是个思想修为的问题。所以光练身,不练心成吗?不成。因为你做事不用脑子,结果就可能是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天天洗脸,日日洗心。”因为这样修炼,才能帮助我们走向成熟。
有的人练拳只讲劲法而不讲着法。重视推手练习,却忽略了练拳,练拳与推手相脱节。其实拳之劲法,只是技击技术中的一个方面。他练的是由听劲到化劲的过程,而太极拳的着法练的是由化劲到领劲的过程,劲法和着法的综合统一训练,才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站经筒桩就要感悟到这层理儿。
然而在人与人的格斗当中,往往会出现人的大脑反应慢于肢体的本能动作的现象。这是人体当中自卫反应系统在你身上的正常表现。要使大脑的反应速度提上来,使头脑指挥反应快于肢体的本能反映,还要进行散手和散打训练。这里涉及的是战略与战术的问题,这与我们研究的技击技术不矛盾,一是房屋之基,一是主体建筑。
功夫是个整体的东西。所以练拳不能忽视盘架子,拳架子练的是规矩法度,通过拳架的反复练习,领悟这一招一势的劲路和用法。劲法来源于心法。而心法的运用领域更是远远的大于劲法。如果你打的拳架质量不高,练拳不规范,用的时候就使不出好的效果来。这就是初练推手者常发生“顶牛”的原因,因为他不会顺延技法。所以,打基础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举手抬足要符合拳理,适应技击要求,形成反映自然。
有的人推手浑身能撑上劲,打拳却软巴邋遢,形成了推手与打拳两张皮,这是个误区。松非懈,柔非软。应该在打拳当中体会力源于足,运于腰,形于梢的整体劲。形如皮球、经桶无论何处受力,即分解力达全身,并顺势应力而发作定轴转动。转速的快慢与恰倒好处是区分手高与手低的试金石,这可在交手当中去验证。
功夫是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虚伪了,是自欺欺人,偏离正确的练功之道。骄傲了,就懈怠了,影响你的进步。学转化是为了变被动为主动,要培养借势反客为主应力而发之能。
拳师们将日积月累的攻防战策、一招一势的设计成拳套子留给世人,就想增加人们对习武的兴趣,就是怕这些好东西日久天长丢失了。所以,老师在教拳的时候,要抓住精髓吃透设计者的意图,去伪存真将一招一势的实用性和内含要讲清楚。不能光讲劲法而不讲着法,更不能不讲心法。劲法来得慢学员不易掌握,而着法来得快,老师把拳套一拆学员当即就会。这样学者有兴趣,有的放矢的去练去比试。久熟不如常练,常练不如总干。对一招一势的理解加深了,使用时也得心应手了,劲法也就自然而然的会使了。
接下来练拳就要追求“拳似流星、眼似电”了。武林高手具备的基础条件:一是反应快。这里面包括意识反应和身体反应。二是动作具有杀伤力,讲究速度和力量。三是心理素质得好,勇敢、果断、承受能力强。这些基础条件,都是通过实践日积月累获得的。
有了上述的练体过程,下一步就是讲心法,学做人了。从拳架向拳理、从有形到无形,沿静境深入,向调气、养神、润体,增智、提高文化修养,向更精深、更精细、更精纯的意境探索前进。
通过松静的训练,洗髓换脑,从而养成随时随地都可以放松入静,随时随地都可以陡起狂澜。进而悟道拳理与自然、生活与做人、狂放与束缚的不言之密。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自修求索,进而探索出一条既省时省力又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通道——万法归宗。
现在有些人练拳有误区,认为欲成为武林高手,须得到练武秘籍。嗔着老师不肯教,觉得练着没兴趣。其实不然,对于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只要你喜欢,塌下心来,认准一门武功,肯投入,能钻研,勤修苦练,通过活学活用技击实践,体验悟道,就能够尝到甜头。这是个用时间和汗水与智慧累积出来的成果,叫功夫。
练拳讲究明白晓畅。说的是打拳要明白一招一势追求的目标,神情表现要亮的清楚明白,一招一势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体动作要符合拳理。行拳走架做到潇洒飘逸,自然流畅。
现在有人练拳,魂不守舍机械地比划,腰来腿不来的……练太极拳但是不理解太极拳,这样做效果不好。有些练太极拳的,膝关节肿痛,甚至连蹲都蹲不下去,到我这里咨询破解之法。我告诉了她运动之法,她当时就能蹲下去了。过了一些日子,她拳打得进步了,腿也不疼了。还有的人练太极拳感到心脏不适……
如果拳打的不对路,练得越多,偏离得越远。既然我们花精力去做这事,就争取干好!拳打千遍真理自现,前提是要求做到:用心打拳,明明白白地打拳。
还有的学员对于仿老师的身形特像而自豪。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仿照应有挑选,借鉴图谋升格。青年画家王志学说:“李苦禅先生拜白石老人为师,潜心研酌老师的笔墨精华,并把画笔投向大自然。独创了泼墨画鹰技法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又一代新风。卢光照先生是白石老人的得意弟子之一,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集众家之长融而化之,既不失齐白石的苍劲古拙,又以巧笔出之,形成了 ‘是齐而不是齐’的笔墨泼辣、率意挥洒的高品位、高格调的个人风格。”他们的成功说明:只要你掌握了武术的基本知识,就应充分灵活的应用于创作之中。要在实践当中体会品味,结合自己的特点开悟创新,打出自己的特色。
学拳本无拳,均在变化间。随机应变同频率,棋逢对手为相伴……
抛出一个绳子头,让学员自己去捯。这是每个教师应该知道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本书有很多地方,有些细节,在此没有讲,只是点到为止,想让学员自己去破解。练功求知也没有深说,我想让学员自己去感悟。我希望此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读者通过读这本书,从中能够获趣增益,开悟创新,智达高远,从而对养心太极拳这个领域和这个学科有个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思想认识提高了,你就能化矛盾为和谐。明白事理了,你就能超脱痛苦,得到幸福。按社会法则行事了,你就能消灾避祸,道路走得顺畅。拳打到这个份上,你就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了。
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设疑解惑的过程。你有了不懂的地方,你就要把它弄懂。你发现了可怀疑的地方,你就要积极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