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谨以本书深深怀念我的祖父——一代太极名家崔毅士。

我的祖父崔立志(字毅士),1892年生于河北任县,1970年故于北京。是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先师的高足、杨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传人。祖父自幼酷爱武术。在家乡向邻村老拳师刘瀛洲(清末名镖师)习三皇炮捶,喜舞刀棍,善练石锁。与邢台李宝玉(李香远)是挚友,共同习练开合太极(即武式太极拳)。祖父于1909年慕名进北京拜杨澄甫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从此开始了太极生涯。入室后,精心习拳,潜心练功,深得杨师器重与教诲,得其真髓。1928年~1936年随杨师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等地。1936年又独自授拳于南京、武汉、万县、西安、兰州、蚌埠、合肥等地,1945年返回北京。此后,祖父一直居住在北京,广交武林朋友,解放初期成立北京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曾荣任北京市武协委员。祖父在教学中,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对“教”和“练”要求甚严,深得学员赞誉。在60多年的练功及授拳研修过程中,祖父不仅完全继承了杨师当年授拳时的作风,而且加之多年随师授拳,深得杨师真谛,并毕生精心研修,终于成为北派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祖父为人善良、处世忠厚、性情耿直、豪爽有节,富贵不淫、贫穷不移、爱拳敬业。他以毕生精力修炼杨式太极功夫,治学严谨、技艺精湛。凡杨式太极拳、剑、刀、大杆(枪)、推手、大捋,无不得杨师之真传,功底深厚,造诣精深,尤以太极推手最为擅长。他善化善发,出手绵软,柔中寓刚;轻灵机敏,虚实分明;听之至细,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凡身受者未觉其动,早已腾空跌出丈外,令人惊叹折服。祖父一生从学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党、政、军要员,如原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爱国将领耿毅先生、原中南局书记王首道,原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作家周立波、丁玲,著名演员金山,著名画家李可染等,以及外国驻华使节、各国朋友、学者、工人、农民、学生、普通百姓,可谓桃李满天下。祖父毕生练功和授拳研修,其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练习方法上,祖父强调科学性、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其拳势宽大柔绵而舒展,别具一格,使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结构严谨、浑厚庄重”的特点日臻完美,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之,有“崔派太极”之美誉。

祖父毕生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研修和普及工作,同时也是第一位在北京传授武式太极拳的名师。为了更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太极拳,祖父根据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太极拳的独特精辟理解,于1964年在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简单易学、更适宜工间进行练习的“杨式简化42式太极拳”。此套路保留了传统套路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精华,删减了重复动作,融入数十年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体会,改进了太极拳势结构与动作方法,使新编套路更具短小精干、再现风韵、清新流畅、简单易学的特点。此套路推出后,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至今广为流传。祖父又根据自己多年修炼体会并结合武术中棍术的特点,创编了“杨式太极棍”,为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祖父在毕生的习武和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太极拳的精辟理解。我至今还保存着近百幅30年代在我家庭院,由澄甫先师亲自指导,拍摄的祖父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照片。从这些极其珍贵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60年前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动作姿态、风格特点,以及祖父当年练拳时的风韵和深厚功底。祖父经常用橡皮筋来比喻太极拳的内劲,他讲:“当你用双手牵住橡皮筋的两端,将橡皮筋拉长,拉到极限时,橡皮筋就会断开。这好比练拳时用力过猛,产生动作僵滞,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双手向里合,橡皮筋就会软下来,这就像练拳时不用力,易产生动作松软无力,没有变化的余地。只有将橡皮筋拉到恰到好处,使它富有一定弹性时,这时既可以继续拉长,又可以适时地回收。”这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拳者能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太极拳的内劲。进而体会到练拳时用意不用力(是指不用拙力),动作松柔圆活(不是松软无力,而是要有内劲)。只有这样不断地加深理解,循序渐进地练习,才能达到棉里藏针的境界。祖父对太极拳术的理解和体会是与他一生的不断探索、追求、虚心好学分不开的。现在保存极好的一本太极拳拳理手抄本,就是当年祖父用小楷书写的。《揉手(推手)真义》手稿,是祖父一生对太极推手的理解和解译,是宝贵的文史资料。

祖父经常提到,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浑厚庄重是杨式太极拳的特点,以其动作简洁、外柔内刚、体态潇洒、神态安详、体舒心静、优美自然、开展大方深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以腰为轴,完整贯穿。从起势到收势,前后连贯有如一线贯通,衔接一气,上下表里,自然贯通,势断劲不断,衔接和顺,周身完整。动作沉稳中带有轻灵,轻灵而不飘浮。急而不急动,静而不僵滞,即所谓轻而不飘,沉而不僵。外柔内实,绵绵不断,刚中寓柔,刚柔相济。不论虚实变化、起伏转换,都是式式相连,犹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间断之处,更没有忽急忽缓带有棱角之处。正如《拳论》所云“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绵绵不断”。杨式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呼吸匀细深长,气沉丹田,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心静”,才能“用气不用力”。要在宁静的情绪下,身正体松,意识、呼吸、动作三位一体,密切结合,进行有节奏的练身、练意、练气。所以,太极拳是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上下相随的高级行为的运动方式。太极拳不同于其它的运动,从精神到形体都是一种柔和的运动。

祖父经常讲起当年在中山公园“行健会”和太庙(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跟随杨师习拳、推手、练刀剑、抖大杆时的情景。本书所描绘的拳路,是我和姐姐崔仲萍从幼年起在祖父的熏陶教导下所掌握的套路。祖父不仅完全继承杨澄甫宗师的拳路,并将他几十年研修的体会和经验传授给了我们。本书参阅了祖父的手稿和祖父当年所讲的有关故事、典故,尤其是拳术劲力的体现和动作外形的规格要求,以及我的笔记,编写成此书。

1948年我出生在这个太极世家,从幼年起就随祖父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祖父对我要求非常严格,虽然年龄小,但每次练习都要达到一定数量和规定的标准。在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时更是如此。“搂膝拗步”是杨式太极拳功夫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它看似简单,但按要求达到标准,并非易事。记得小时候每次练“搂膝”动作时,祖父经常都会买下一串山楂糖葫芦,每当我练完一圈(约30~40个搂膝动作)才允许吃一粒山楂。我那时年龄小,要想吃糖葫芦必须按规定、按要求练完才能吃。现在想起来,日后参加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均得益于祖父的严格要求和扎实的基本功。我自4岁起就向祖父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深得祖父偏爱与教诲,秉承家传,全面掌握太极拳、械及推手,继承了祖父“拳架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意在其中”的风范。自1957年首次获青少年组太极拳冠军起,多次参加各种规模的太极拳比赛,并于1960年入选北京市青少年业余武术学校训练。1960 ~1961年连获北京市武术比赛太极拳冠军。1982年获北京市第6届运动会太极拳赛亚军。1985 ~1986年再次连获北京市武术比赛太极拳冠军。1986年获全国太极拳剑比赛太极剑亚军。曾任北京代表队教练、1985年全国工人运动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任总教练。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中日太极拳表演,任东城区执行总教练。1993年第7届全国运动会,担任武术裁判工作。1995 ~1997年连续三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任副总教练和杨式太极拳导师。1997年第8届全国运动会,担任武术裁判工作。多次参加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研讨编写,及北京市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并获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优秀辅导员称号。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年的体育大学学习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太极拳的运动内涵。多年来为传播推广太极拳而辛勤耕耘,弟子袁健、钟祖琴、李沐泽、王仲华、米瑞(美国)、朴观雨(韩国)等人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为武汉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输送武术人才。二十多年来,相继向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团队和个人)传授太极功夫。曾受北京市对外友协委派、应日本太极拳协会邀请,三次东渡日本进行太极功法教学,1999年应美国亚特兰大市“美国美中杨式太极拳协会”邀请赴美传授杨式太极拳。2001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中国武术七段”段位,同年受中国武术协会邀请赴三亚市参加“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做名家表演。根据自己几十年练习体会及教学经验,近些年编著出版发行了《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以及中国传统武术经典系列片、名家名拳《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教学光盘,为把太极拳推向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现任北京市武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武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武协高级顾问、北京永年太极拳社社长,及河北廊坊、沧州,安徽蚌埠等市杨式太极拳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北京市东城武术馆副馆长、北京市东城区武术协会秘书长之职。附:

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所传入门弟子:

陈月坡、阎仲魁(月川)、尤志学、崔立志(毅士)、王旭东、牛春明(敬轩)、李春年(雅轩)、王景星、张庆林、郭子荣、陈微明(慎先)、姜廷宣、刘东汉、张钦林、傅钟文、武汇川、田兆麟、董英杰、楮桂庭、郑曼青、曾如柏等。

一代太极名家崔毅士先师所传入门弟子:

和西青、吴文考、吉良晨、杨俊峰、刘高明、张海涛、殷建尼、白志铭、韩敏英、杜星垣、王永祯、马祥麟、李鸿、黄永德、沈德丰、崔彬、邱佩如、孙正、方宁、李连生、陈连宝、曹彦章以及滕茂桐、朱习之、王守礼、姜焕亭、张家驹、崔少卿、钮心玉、杨乐安、宋翊三、陈志强、于家岚、陈雷等。

第五代传人崔仲三再传入门弟子:

袁健、钟祖琴、王仲华、苏风琴、喻继红、杨冬梅、刘新国、曹志勇、胡德民、秦辉、江峡羽、石红、刘文吉、吴学军、张守省、付文胜、尔桂茹、任玉琴、陈浩、高及春、于傥、贺红波、徐庆、许允同、刘延晨、宋晶、罗伯逊(巴西)、米瑞(美国)朴观雨(韩国)、刘二南等。崔仲三(1948 ~) 北京人,中国武术七段,大学学历,北京市武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武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武协高级顾问、北京永年太极拳社社长、河北廊坊、沧州安徽蚌埠等地杨式太极拳学会顾问、名誉会长、世界太极养生科学联合会太极拳总会秘书长。自幼随祖——一代太极拳名家崔毅士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1957年首获北京市太极拳比赛少年组冠军后,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1985年任全国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剑表演总教练,1986年任全国太极拳剑比赛北京队教练兼运动员,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中日太极拳表演执行总教练,连续三届任《世界太极修炼大会》副总教练,受北京市对外友协委派三次赴日本讲学,1998年被《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予“太极大师”称号, 1999年应美国《美中杨式太极拳协会》邀请赴美传授太极拳术,曾担任七、八、九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裁判员,多次参加中国武术院关于太极拳、太极推手竞赛规则研讨与编写工作。2001年受中国武术协会邀请参加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做名家表演。撰写出版《学练24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杨式太极刀》等专著,以及《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教学光盘。培育的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外国学员遍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向北大、清华、武汉工业大学等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