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影响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1)
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有三大要素:遗传、教育和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历史性话题。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哲们都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环境,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极为宽泛的概念,既有物质形态,又有精神形态,是一个由多个层次、众多要素构成的巨大‘系统圈’。简言之,它是与主体(某一组织、集体或某一个人)发生联系的一切外部条件。环境既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1】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的个体是不存在的。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环境。“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外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环境。”【2】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环境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构成了一定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实践中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活,必须接受为自己准备好的环境,并受它的影响和制约。他们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的范围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所容许的范围内取得自由的。”【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等于人的主观愿望,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并在这种认识和改造中日渐获得自由,但现存的环境总是他们活动的出发点。【4】
一、对几个环境概念的评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从现有的研究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很不一致,其差别之处主要是分类方法和分类种属不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耀灿先生提出的按范围、性质、状态和内容分类【5】以及陈秉公先生所提出的社会、单位、家庭和社交四个类别的环境。【6】宇文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空间域、时间域、性质域、状态域、作用域、构成域六种分类。【7】既便如此,客观地讲,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全面和准确的严格分类是比较困难的,其中的两难之处在于要达到分类的全面和详细,就难免出现在类别划分上的重复和交叉。
作为宏观社会环境,即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进程起决定作用。【8】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不带有所处环境的影响和烙印,这些影响与烙印不能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辐射和渗透作用”。【9】但是,这种多重环境的多元影响的作用是不平衡的。按照沈国权(2002)的观点,“并非所有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同样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大小主次之分,影响力大的为基本社会环境条件,影响力中等的为必要社会环境条件,影响力小的为附带社会环境条件。”【10】
沈国权认为:“微观环境和主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影响最为直接、经常、频繁,可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社会环境条件;宏观环境、机制环境中的制度和政策部分、观念环境、传媒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重的、不可回避的客观影响,可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社会环境条件;机制环境中的实体部分影响较小,可视为附带社会环境条件。”【11】
体育作为宏观环境的一部分,“根据存在形态的不同,体育环境可分为体育自然环境与体育社会环境。”【12】
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使得体育环境不同于一般的环境,因为体育本身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这种调控,不仅表现在对体育内部过程的调控,也表现在对体育环境因素的调控,即体育的主体可以对部分体育环境因素进行筛选,甚至可以优化或创造新的体育环境因素。根据本人实地调查、参照熊茂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各位专家对宏观环境的划分,本研究认为:影响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部分,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一般包括家庭环境、运动队环境、运动员群体环境。
二、政治环境对优秀运动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体育的影响最为广泛,最为全面。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与体育这一社会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受制于一定的政治,同时又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奥林匹克运动不是政治运动,但它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拉宁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8年间,发现他所遇到的95%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萨马兰奇说,他每天处理的问题90%是政治问题,而体育问题只占10%。【13】“在社会学中,政治往往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哪股社会力量被承认、被利用,而哪股社会力量被否定、被排斥的过程。那么,这些被承认、被利用、被否定、被排斥的社会力量对体育所产生的种种作用,使之构成了影响体育运动发展的政治因素,我们称之为体育政治环境。在制约体育的政治因素中,政治的需要决定着体育的目的性质,政治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政治思想意识影响着体育的价值观念。”【14】
(一)政治环境对体育的作用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政治因素等。一方面,国际国内形势对运动员的政治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所谓国际国内形势,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和某一国家内部发生的现实事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5】它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政治观的形成,而且影响一定时期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式。另一方面,社会政治因素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政治观的形成。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等。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总会受到其所处社会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政党、政府机关、社会政治团体等政治组织不仅通过其内部的组织建设来影响其成员的政治观的形成,而且,通过其广泛的社会活动及宣传活动来影响人的政治观的形成。【16】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的需要决定体育的目的性质,同时也决定从事竞技体育的人们的职业需要
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国际和国内体育界关心的问题。政治对体育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一定的政治、一定的社会制度对体育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与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体育制度、政策和法规来发生作用。因此,我们可知体育的发展目的与体育的性质是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也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来决定的。
2.政治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使优秀运动员的政治目标明确化
在各个历史时期,各国各种政治制度对体育的制约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政治这种现象从其产生以来,就对体育有着明显的制约和影响。【17】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不同时期的体育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8】体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目的和性质:“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体育事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制定一切体育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体育本质特征的表现。不同的政治制度形成不同类型的体育制度。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基础上的体育体制。在我国,体育是国家事业的一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高度政府统制的体制,体育就实行具有国家集中型特征的“举国体制”。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政治体制出现了社会分化的趋势,体育的体制也随之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体育的社会化、单项化、职业化随之运遇而生。运动员的目标也会随着体育制度的不同而不同。
3.政治思想意识影响优秀运动员的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是一个价值理性行为为主导的社会。当时的价值观念是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认知、评价和信念系统及情感倾向,本质上说它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伟大的历史目标、崇高的利他主义精神、圣洁的典范人格等。【19】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推崇的是集体主义,反对的是个人主义,表现在体育领域是共同推崇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常以不同的形式在体育运动中体现出来。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军国主义、德国法西斯主义等反动的政治思想意识曾经一度充斥体育,给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带来了历史的阻碍。
当今,在体育界大力弘扬“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中华体育精神,实质上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体育结合的典范。在这种政治思想意识影响下,我国运动员在第27届、第28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体育精神中:“祖国至上是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觉悟高的具体体现;敬业奉献是崇高的职业道德;团结友爱是民族的光荣传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形象写照;科学求实是一种不务虚名的科学态度;遵纪守法是严以律己的道德风尚,是法制观念;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是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20】中华体育精神,从不同侧面回答了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做人的问题,组合成为一种浓厚的时代精神。
反观,也有不少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管理者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弄虚作假、使用违禁药物、虚报年龄参赛、搞假摔、赛前攻守同谋、赛后权钱交易,其实这些都是受功利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及个人利己主义的思想影响所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在个人身上的体现。这充分说明了不同的政治思想意识对体育的价值观念有不同的影响。运动员在正确或错误的政治思想意识影响下,其价值观会有不同的表现。
(二)体育对政治环境的反作用
体育对政治环境的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育对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体育对政治环境的消极作用。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一点。
1.体育对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
(1)运动员在竞技体育场上的优异运动成绩和表现,能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对人们能起到爱国主义教育。而竞技体育与政治最直接的结合方式就是宣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运动员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参加国际竞赛活动。回顾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一些体现当时时代精神的体育精神产品,奉献给社会。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表现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如从50年代容国团荣获第一个世界冠军后,就在全社会喊响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激励人们不断进取;60年代,中国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世界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全社会喊响了“勇攀高峰”的口号;7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全面崛起,为戒骄戒躁、保持胜利喊响了“一切从零开始”;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从北大校园里喊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90年代初,成功举办北京亚运会,许许多多感人事迹构成了“亚运精神”。近年来,中国体育健儿们在国际大赛中的杰出表现和英勇业绩,使“爱国、奉献、团结、拼搏”振兴中华的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21】
(2)运动员在竞技体育场上的优异运动成绩和表现,能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冷战以后,特别是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年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除战争以外的所有领域展开。由于竞技体育可以借助奥运会这个舞台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聚集起来,使竞技体育成了展示和表现各国竞技水平的舞台。每一届夏季、冬季奥运会的金牌榜和奖牌榜成了外显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窗口,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指标,对提高本国国际地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时,体育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明显。
(3)体育能促进国内政治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友谊。“竞技体育有别于人类社会的其他文化形式,虽然文学艺术也能够聚合人们的力量,但无论如何他们与体育是不可相比的。”【22】从建国至今,我们共举行了十届全运会,每次全运会实际上是一次全国各省市区的最高竞技水平的检验,同时也是一次56个民族运动员的大聚会。我国多次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对民族文化的交流、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竞技体育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类的消费结构。各种国际国内体育项目和竞赛的开展,不但促进了有关工业和商业(如训练、比赛器材、运动服装、体育场馆的建设、举办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工程等)的发展,而且比赛的门票、彩票、广告、电视播放等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促进国际交往,维护世界和平。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之间的团结、友谊和文化交流,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友好使者”或“外交先行官”。在竞技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相互访问和比赛,对发展各国之间的外交友好关系及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1972年中美建交就是通过“乒乓外交”的,这是一个很典型、很成功的例子。
(6)促进教育,培养人才。竞技体育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和训练,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技术;同时,自己的道德、信念等各方面也得到了提高,使自己成为新形势下所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