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问题提出
导论
人类步入21世纪,休闲正在不断地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休闲也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正如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所指的“21世纪是一个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也最能揭示人类目的,同时又有着很大不确定性的世纪。人类有意识地进化,将使变化的速度超出此前的任何一个世纪……人们的闲暇时间在增多,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和带来的机遇都是跨越国界的,也是跨文化的。每个文化都在不断地对休闲进行构建和重构,中国也正在对休闲进行重构,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一重构将产生辉煌的成果”【1】。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主持的“中国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课题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终生时间分配,正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生命时间的7%,工作时间约占10%,闲暇时间约占30%【2】。毋庸置疑,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休闲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体育休闲作为休闲的一种主要方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继续教育与文化发展理事会”就提出了“Sport for all”的口号,旨在“帮助全体公民,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与贫富,认识和理解体育的价值,促使人们终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国际游憩活动协会(IRA)将体育休闲的意义归纳为:健康、幸福、生活能力、大众化及和平。体育休闲写意休闲的主流、大众体育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世人所接受。
体育休闲的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有赖于其组织化的程度。资料显示,美国72.3%的人经常参加有组织的体育休闲活动,加拿大有组织的体育人口为48%,英国为45%【3】。据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只有8.3%的人参加了体育休闲俱乐部或其他体育服务组织,我国体育休闲的组织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体育人口与有组织体育人口的相关系数达到0.725(p<0.01)【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育组织对体育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是一项促进人类健康的可靠投资,可以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实质性地获得身体、社会和心理的健康及幸福。一个热爱运动的社会其益处超过健康本身。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集社会力量构建高效的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更好的提供体育休闲服务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组织社会学认为,现代社会由三大部门组成,第一部门是政府,第二部门是市场,而处于这两个部门之外的就是第三部门,由非营利组织构成【5】。体育休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发展体育休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的有限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体育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是我国新时期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其实质是一个“权力多极化”过程,是转型时期权力格局发生变迁和权力转移的过程。当前,“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伴随着政治领域权力的减弱,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增长,原先政治领域垄断一切权力的‘单极结构’正在向三个领域分享权力的‘多极结构’转变。这是中国社会结构近十年来演变的基本脉络”【6】。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发展也将由政府“划桨”向“掌舵”的权力转移过程,其价值取向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主导作用的同时,培育与扶持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发展,以形成一种合作竞争,相互联系又相互交叉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网络。
未来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是休闲发展的极地,休闲同时也是再造城市的工具【7】。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如何更好的组织这一日益普及的休闲方式,谁是主体,由谁来办,其性质如何?是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政府在发展体育休闲中的作用?与发展体育休闲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如园林部门、林业部门、海洋部门、体育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等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化,从而达到休闲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鼓励和培育多种类、多模式的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并存,实现资源共享下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地尽其利。从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对体育休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体育休闲概念的争论和如何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体育休闲理论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中国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体育休闲、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和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概念和发展的理论依据?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兴起的社会动因和意义?当前我国体育休闲的性质?比较分析国内外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力求揭示其形成和变迁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组织的地位、责权和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并就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休闲政策导向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将体育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提出如何跨越公私界限,跨越部门藩篱,连接宏观与微观方案,并试图围绕政府体育休闲管理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及相互关系这一逻辑主线,探讨和谐社会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建构。